#轉載天盤第一章同不同道易地皆然 (8~13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77465412351049/

#天盤

#轉載天盤第一章同不同道易地皆然

(8~13頁)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  ; 曾子,師也,父兄也 ; 子思,臣也,微也 ; 曾子,子思,易地則皆然!」

從以上所引的記載來看,孟子乃是根據各人所處的角色和地位,來論斷為何不同的行為,其結果卻是「同道」!因為雙方如果互相交換所處的位置,都會作出同樣的事!

禹,稷是在位的人,必須憂人之憂,樂人之樂,依尹所說的一夫不獲,時予之辜。

顏回,曾子是在野的人,可以閉門自足,避禍自全 ; 孔子所說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換句話說,如果易地而處。顏回,曾子如果在位,必然兼善天下,不得徒為一已打算 ; 禹稷如果在野,則獨善其身。不必為他人謀。

既然有「同道」,當然就有「不同道」; 何謂「不同道」呢?孟子公孫丑篇亦有記載 :

「昔者竊聞之 : 子夏,子游,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 ; 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敢問所安?」

曰:「姑舍是!」

曰:「伯夷,依尹,何如?」

曰:「不同道 ;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 ;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依尹也 ; 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 ; 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孟子認為 : 人的言行,各有過與不及,皆不合于用,時有治有亂,有宜於進,有不宜於進 ; 治世為賢者,亂世為昏 ; 亂世為材者,治世為賊 ; 孔子則行止無礙,用捨自如,無地不吉,無時不吉,有守有為,能進能止,克剛克柔,可伸可屈,無可無不可也!

如果禹,稷,顏回同道,曾子,子思也是同道 ; 那麼,老子,孔子,孟子,釋迦,彌勒,龍樹,摩西,耶穌,穆罕默德,是不是也是同道?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有道是 : 真如常寂而亦常照,般若無分而無不分,當其分有合之體,萬燈原聚一燈 ; 當其合有分之用,一燈倏散萬燈。

一佛化儀,尚屬千燈影見 ; 這些同道聖人所留下的「經典」,不論是「述而不作」的,或是「如是我聞」的,任何人難免都會有滔滔天下,徒深望洋之歎也!非不悦聖人之道也,實因人的生命有限 ; 而中庸之道,又不離問學也!研究任何一經,或窮究任何一教,不免要耗一生之力!惟,道為天下之本,書為天下之跡,事為天下之異,理為天下之同,因跡以顯本,折同以融異,而上下古今,無剩義矣!面臨五大宗教,同時並立於世的局面,難道無人能夠將浩如翰海,難解難懂的經典,以孔子的「吾道一以貫之」的方式,化成一種的簡易法門?所謂相承之道,理事交徹,易地皆同,歸源無二!這樣法門,既能為後學之模揩,亦能作治世之章程 ; 舉凡宗源之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隱顯,頓漸之同異,遮表之回互,權實之淺深,通局之是非,無不一一圓攝 ; 應有「一種七獲」之結果,而非多學少成,至老無成!

恍兮忽兮,如何是真術?杳兮冥兮,如何是真道?

很多執著門户之見的人認為 : 融合儒釋道,甚至回教基督教,成為一特殊的「法門」,乃是不倫不類 ; 有道是 : 取信於本法,無取證於末法 ; 取信於佛說,無取證於俗義 ; 我們就引佛教的人物,有「釋迦第二」之稱的龍樹菩薩為證,他在「大智度論」一書中說過 : 「譬如閻浮提阿那婆達多池,四大河流,一大河有五百小川歸之,俱入大海,則失其本名,為一味無有別異。」五大宗教,難道不是人類心靈的五大河流麼!當匯歸入本性之大海時,就會喪失原來儒釋道耶回的名稱,形成另外「一味」的另一種法門 ; 所謂 :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恆沙功德,總在心源 ; 任何人都知道,先進及創新產品的持續發展,纔是最後的決勝點 ; 誰能創此法門,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 這一種嶄新的法門,絕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如果已經有許多不世出的聖賢,從事這方面的探索,是不是應該得到後人的推崇與肯定?在明朝末年,天主教耶穌會入華的那段時間開始,三百多年來,的確有許許多多的人,從事這方面的努力,他們的心血,他們的智慧,他們的作為,已漸漸獲得肯定,並逐漸成為「顯學」。

道如山,愈升而愈高 ; 如地,愈行而愈遠 ; 學者卑淺,盡其力而止耳!惟有志於道者,乃能窮其高遠,其他誰與焉!何以融合三教或五教或萬教的一大事業因緣,竟出現在中國!而非出現在他國呢?此因為,中國在文化史上,出現了一個異數,那就是佛教的來華!此因為,吾人有一顆廣大的心,能夠接受另一種祖先的文化 ; 又有一顆堅固的心,能夠不放棄自己祖先的文化。遂能夠道並行而不悖,法並化而相資,無入而不自得也。

佛教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