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7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2146495128442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7

三十七、

問:師尊的三千弟子如何共分師肩完成未來萬年的道務?

答:師尊在暫訂佛規中將人世的稱呼簡單分為八項:

一、師尊。

二、點傳師。

三、引保師。

四、前人或前賢。

五、弟子。

六、後學。

七、壇主。

八、道親。

三千弟子指的是師尊所有的徒弟,亦即第五項:弟子。

其它七項:除了師尊之外:還有點傳師,引保師,前人或前賢,後學,壇主,以及道親等等六項,誰來負起延續道務的重任?

師尊將點傳師列為次於師尊的第二項,可以窺知師尊之用意。

簡單的說,唯有點傳師,纔能夠負起延續道務的重責大任,若無點傳師,則無人經手求道手續,無法辦道渡人。

換句話說,師尊再從三千弟子當中,拔選出有意願分擔師尊憂勞的弟子,擔任點傳師。

師尊於其三千弟子當中,拔選出點傳師,作為辦道渡人的主要經手人,以便完成求道手續,師尊將此制度簡稱為「以徒代師」 以便有所區隔。

師尊為什麼將此制度簡稱為「以徒代師」?

師尊究竟要區隔什麼?師尊的用心究竟是什麼?

此因為劉師母、孫師母、英譽師兄等等,雖然為了道務的需要,都被師尊親自放命為點傳師,但是,她(或他)們都不是「以徒代師」,因為她(或他)們都不是師尊的徒弟。

劉師母並不是「以徒代師」。

孫師母也不是「以徒代師」。

英譽師兒當然也不是「以徒代師」。

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師尊想區隔的重點就是在這裏。

時至今日,劉師母已經歸空,孫師母已經歸空,英譽師兄已經歸空。

師尊的用意也逐漸廣為其徒弟所知。

時至今日,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的確是由「以徒代師」的制度來完成。

「以徒代師」的制度如何運作?也就是如何放命新點傳

師以便延續道務的問題。

這個問題,前面已經就其運作的原則,有了詳細的說明,現在舉出實例來說明。

試以台灣的道務為實例:

來台灣開荒的吳信學點傳師等一行三人(包括鄧國雄、 鄭德祥 ),於1946年,即民國三十五年,三月初一登陸基隆;1947年,即民國三十六年,春季大典,吳信學點傳師開始行使代師放命之權,放命六位點傳師,即:鄧國雄、鄭德祥、王照麟、傅月英、蔣月英、蘇秀蘭等乾坤各三位。同年的中秋,師尊歸空,天人同悲;1948年,吳公率領台灣的道親,參加師尊歸空週年紀念;後來為了因應道務宏展的需要,吳公陸陸續續的行使代師放命之權,放命新點傳師;其

後吳公開荒美國,不幸於1975年,九月初二於美國紐約歸空;也因為吳公長期奉獻台灣的道場,所以台灣的道親,幾乎都是吳公的後學,吳公時也享有著後學對其崇高的禮敬,吳公對台灣道務的何去何從,有著舉足輕重一言九鼎的 影響力。

吳公如果以正確的道理成全後學,後學不聽,當然是後學的錯。

吳公如果以不正確的道理成全後學,後學卻信之不疑,當然也是後學的錯,但是吳公也要負起資深前人之特殊威望的道義責任。

吳公如果堅持己見,不願意傾聽後學的想法,例如功德費的處理問題,後學不可假藉此區區理由,就忿而脫離道場,另起爐灶,另立道門,甚至以開荒前人的姿態,欺誑後學,帶走一批不明事理的人;所謂開荒,必須以點傳師的腳步為準,不是點傳師,卻自稱開荒前人,乃是自抬身價。例如鄧國雄與鄭德祥兩位,雖然與吳信學點傳師一起來台灣,唯獨吳信學點傳師可以稱為開荒點傳師;吳公來台不久,道務即發生分裂,與功德費的處理方式有關。

吳公在世之時,他所行使的代師放命之權,天人皆表同意;但是;一旦吳公歸空,新的點傳師如何放命,當然也需要吳公於生前交代清楚。

問題出在,吳公生前究竟知不知道放命新點傳師的制度如何運作?或者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也因為吳公在台灣威望崇隆,對道務的何去何從,有著舉足輕重一言九鼎的影響力,吳公如果發出了錯誤的指令,絕對不是一件小事。

從吳公開始行使代師放命之權(1947年) 歸空(1975年) ,上天總共給吳公二十八年餘的寬裕時間,從容去思索他身後道務如何延續的問題;也就是說,他身後的新點傳師應該如何放命的問題。

遺憾的是,吳公面對這個攸關道務存亡的大問題,竟然繳了一紙白卷。

因為吳公歸空之後,出現了一張由吳公親自簽名由其兒子吳萍影代筆的遺囑,將他的代師放命之權,即代表老師放天命,移轉給三人,遺囑稱為:放天命承接人林玉蘭、彭鶴壽、鄭順,云云。之後,吳萍影又寫了一封信給彭鶴壽說:故有三人承放天命,由一人領導,日後經理如有放命(冊封點傳師),敬請經理告知領導人林玉蘭,以便統一報備,云云。

換句話說,吳萍影事後再將遺囑中的三人修改為一人,並且冊封林玉蘭為「領導人」;吳萍影竟然有權修改遺囑,竟然有權冊封林玉蘭為「領導人」,實在太匪夷所思,於是這封遺囑受到各方強烈的懷疑與質疑。

由於這封遺囑的內容,太過於離譜,已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於是有些愛護吳公的人,認為遺書是他兒子吳萍影偽造的;有些人則主張遺書既然有吳公的簽名,當然是真的。

不論遺囑是真的或偽造的,有關放命新點傳師的問題,吳公都要負起百分之百無可推諉的道義責任。

遺囑的出現,不啻證明吳公在世之時,的確並未思索出放命點傳師的制度。

所謂代師放命之權,即代表老師放天命,相當於先天道時代的頂航,它乃是由徐楊二祖所創制;師尊領天命為一代明師之後,頂航一職幾經演變已經成為果位,而不是職位,但是師尊仍然尊重徐楊二祖的創制,授權開荒的點傳師有代師放命之權。 

吳公之所以有代師放命之權,乃是師尊所特別授權;吳公歸空後,代師放命之權,理應歸還師尊,而不是師心自用、私相授受;若將代師放命之權,師心自用,私相授受,移轉他人,不啻以頂航任命頂航,依照遺囑的內容,甚至出現了一位頂航任命了三位頂航的怪事;在先天道時代,頂航如果任命頂航,謂之稱師作祖,也叫做欺師滅祖,以吳公之盛德,竟有此罪嫌,遂令愛護吳公的後學為之歎息痛心不已。

事實上,吳公生前只要公開召開一次點傳師會議,交代各地區的領導點傳師,以保舉的方式,再請天然古佛壇諭認可,然後禮本授受,即完成新點傳師的合法領命手續。並再嚴肅交代,天然古佛若對代師放命之權另有壇諭,則以天然古佛的壇諭為主。

吳公生前對其身後點傳師的放命問題,並無任何的交代,於是而有遺囑的出現。

林玉蘭點傳師當然認為遺囑是真的,因為她被吳萍影冊封為「領導人」,對她極為有利,她也毫不客氣的接受「領導人」的地位,以代表老師放天命的方式,放命了一大堆在領命手續上有嚴重瑕疵的點傳師 ;她歸空之前又將代表老師放天命的權力,師心自用,私相授受,移轉林溪湖,林溪湖來不及行使代表老師放天命,又將代表老師放天命之權,師心自用,私相授受,移轉他人;放命新點傳師的大事,在師心自用,私相授受之下,於是變成了一場兒戲。

為了主張他們依據吳公的遺囑,一代一代的移轉代表老師放天命是合法的,於是發明了所謂第一代前人,第二代前人,第三代前人,第四代前人的說法;這種既荒唐又荒謬的 所謂第幾代前人的說法,完完全全違反了師尊在暫訂佛規中 前人與後學的定義,而所謂第四代前人的說法,不啻證明已 經累積了四代的錯誤,已經嚴重到積重難返的地步,而錯誤 的源頭不是別人,就是吳公。

吳公開荒台灣的大功勞,後學應予以肯定,予以顯揚;吳公遺留的弊端,後學應奮力矯正,勿使流毒繼續貽誤傷害 無辜的後學,庶幾維護吳公之盛德於不墜。

誰在傷害吳公?誰在維護吳公?是非自有公斷,天理將會證明一切。

天者命之體,命者天之用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21876921243232/

師尊老大人曰:

天命之謂性-

易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天者命之體,命者天之用,命者由天而來,性乃五倫八德。

無性命雙修,即不能合天體之川流。天體萬彙之總集,天命不正,體用不固,性命殆矣!

且今之人褻瀆上天,自命不凡,欲以一手遮天者眾,正本清源者寡,如人一手遮鏡,全身面貌即不容見。

今之人自恃人者無敵,權貴之人捨本逐末,以知見為中心,不能正視其行,恃尊嚴而少恩,故傷敗仁義,乞貴之人忘本邀末,為榮辱而惶恐。不勘自主正德而管窺螢燭。

五倫人之本體,戒律人之本命,此禮稀薄,契天之機逐漸堵塞 用精神利己甚於利人,用戒律律人勝於律己,想尋找  上帝,卻總只看見自己,而與天命性理愈隔愈離。

不輕天命,敬天禮賢,率性而蹈,不棄天律,一日為仁,天下歸矣!

故順天命則德日盛,奉天時則行日篤,逆天命則妖孽出,違天時則為罪奴,且莫逆性違命造罪罟。是以天命之謂性,當以良知良能為啟用。

這段大家能理解嗎?(能)

你認為在你心中,是順還是逆?是順著天意在走,還是逆著走呢?如果你覺得心裡頭有了不通暢,或許你已經不知不覺在哪個時候違逆了本性、忘了天心。

#轉載天盤第五章 三極一貫 執掌天盤 (81~85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21506501280274/

#天盤

#轉載天盤第五章    三極一貫    執掌天盤

(81~85頁)

王祖奉命執掌天盤,所作的第一件事 ; 確立「東震」的嫡傳地位 ; 第二是,穩定道場的結構,進行人事上的重組 ; 第三是,不遺餘力的著作,因為道賴人宣,理非奥不達 ; 第四則是,四處尋找原人,走遍大江南北,走遍白山黑水,所謂 : 佛祖心印,唯證乃知,靈山嘉會,聖眾雲臻。

前文已經論及,「西乾」兩字為袁祖系出嫡傳的標記 ; 當西華堂和三華堂,互爭正統,互爭天盤時,王祖覺一則高揭「東震」二字,作為接緒「西乾」的嫡脈,依照黃祖所制定的「禮本」 ; 「西乾東震周流轉」,西乾之後則轉盤到東震,因此王祖在著作中一再的強調,「東震」二字在道場上所居的角色,例如 :

「金祖稱西乾堂,丁丑轉盤東震,東震繼西乾,傳玄大收圓。」(章帖)

「時至丁丑,光緒三年,無生老母,親身臨凡,諸天神聖,保駕臨壇,降臨東震,北海南岸,自地復卦,另立天盤。」(章帖)

「破田斗牛值歲,東震繼西乾。」(丁丑   光緒三年)

「無生母落東震重立天盤。」(丁丑   又帖)

「若不亂待怎麼西乾道斷,若不亂待怎麼東震掌盤。」(丁丑   又帖)

「先西乾為閈荒下種門面,後東震末後著出世收圓。」(丁丑   又帖)

「丁丑歲號破田光緒盤轉,無生母率羣真俱落塵凡,降落在東震地北海南岸」(戊寅)

尤其是在光緒八年(1882),歲次壬午年,王祖親著「祖師四十八訓」,第十八條中說 :

「事有常變,道有經權,開創,守成各有其宜,

現今西乾道統,日就紊亂,三華以西為魔,西華以三華為魔 ; 降至今日,三華之分,不知其凡幾 ; 西華之分,亦不知為有凡幾 ; 彼此爭論,一概成魔,故

無皇聖母,降臨東震。倒掛金牌,更上換下,掃除一切有象,旁門小術,而同歸先天一貫,窮理盡性,至命大道。」

在第二十二條說 ;

「自十二袁祖,五老之後,各門雖高下不等,優劣各異,其無有真傳則一也 ; 現今無皇親臨東震,傳此無上甚深微妙之法,實明心見性之嫡脈,超生了死之捷徑。」

這些資料,可以總結「東震」,確實為嫡脈無疑!

除了「東震」二字外。王祖又確立他係繼承「黃九祖」以來的「十五祖」,他用「三五」來表明他係「十五祖」的立場,例如 :

「先勸的西乾堂三五速轉,咱都是一老母何有厚偏 ;

咱大家同一堂同參母面,同收圓同結果喜喜歡歡。」

(戊寅帖   光緒四年)

「開普渡辦龍華盤交徐楊在西川,乙巳歲皇風考替眾頂劫命歸天 ; 金祖接水祖緒三五數滿亂佛盤,西華女三華男圓明歸根各一般 ; 數不盡說不完千門萬户掌天盤,丁丑歲無皇降帶領普天聖佛仙 ;

臥牛城艮八宮親命一土掌道權,明真理傳一貫闡明

無極太極天。 」(癸未  又帖) 

按 : 王祖凡是提到袁祖,則尊稱「十二祖」(見「祖師四十八訓」)第十條,第二十二條) ; 提到徐楊二祖,則尊稱「徐楊十三祖」(見「歷年易理」章帖) ; 如果,他執掌天盤的祖師序列是「第十五祖」,那麼「第十四祖」應係何人?王祖在著作中絕口不提,他將這答案留給後人填寫!

林金老歸空前,「妄發天恩」已成了難治的沈痾,「妄取頂保引證」更成了必死的重病 ; 為了確立他掌天盤的祖師地位,係來自天授,王祖必須將上天授命于他的方式和來源敘說清楚 :

「袁祖前捎書信為道鋪展,袁祖後傳三都道開西乾 ;

丙戌載袁祖父道光六年,正廿七徐楊祖始掌天盤 ;

出堂口發天恩萬靈齊選,為開荒去下種四外普傳 ;

取五花定十葉憑乩檢點 ;

俱都是空中定那有人盤 ;

至癸卯河圖出雲城始見,乙巳歲皇風考人人膽寒。」

(丁丑   又帖)

這些話…………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6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865315156560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6

三十六、

問:師尊歸空之後,如何完成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

答:法船能否朝著正確目標繼續航行,端賴法船的續航力;同理,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能否一直順利的延續下去,需要一套制度來維繫。

師尊歸空之前,因為師尊長期以來穩穩駕駛著法船前進,他的徒弟宛如得到慈父般的照顧,無不以辦道渡人為要務。

師尊歸空之後,未來的道務如何延續?乃是必須深思的大問題,其重要性,不亞於承認師尊的天命。

許許多多以「欽加保恩張光璧」祝冊的點傳師,只知承認師尊的天命,只知肯定師尊的天命,卻不知師尊歸空之後,道務如何延續,於是,道場上又紛紛擾擾,沸沸揚揚,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道務遂發生了斷層現象。

至道相合,道務如果有不相合之處,表示道務出了嚴重的問題。

合乎天意的道務,會光光相照, 燈燈相傳。

不合平天意的道務,則前有峭壁,後有斷崖,如果不立即發現問題之所在,迅速予以解決,一味坐等事件的惡化,最後必然是積重難返,在劫難逃,遭到淘汰的命運。 

師尊歸空之後,果然如師尊生前的斷然預言,道務發生了重大的分裂。

表面上看起來,分裂雙方爭執的焦點,好像是繼承的問題,亦即究竟應該由誰來繼承師尊,繼續辦理道務?有些人認為應該是劉師母,有些人認為應該是孫師母,有些人認為應該是子承父業的英譽師兄,於是道場上形成各行其是的分裂局面;如果深入追究分裂的真正原因,最大的原因竟然是不瞭解師尊所囑託的對象,究竟是誰?

師尊在世之時,究竟將延續道務的重任,囑託誰來完成?

是劉師母?還是孫師母?還是英譽師兄?答案是:皆不是。

師尊以其大公無私的立場,不會將如此重之末後大事,囑託其內眷屬來完成;更何況師尊的內眷屬,不論是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雖然對道務的宏展有著重大貢獻,但是她(或他) 們皆與師尊一樣,總有歸空之一日,師尊不可能將未來萬年的道務,囑託色身有限的個人來完成。

時至今日,劉師母已經歸空,孫師母也已經歸空,英譽師兄也已經歸空,當年凡是主張劉師母繼承道務的,或主張天命移轉孫師母的,或主張英譽師兄繼承父業的,不論是東邊道,不論是西邊道,不論是師兄道,不論是天理線,不論是人情線,在今日一一皆無立足之餘地,當年的爭議,已如明日黃花 ,毫無價值。

今日的道務,明日的道務,甚至未來萬年的道務,究竟由誰來負起延續的責任?

師尊究竟將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囑託誰來完成?

師尊領天命編寫禮本之時,早就已經替未來萬年的道務,立下了不易的規矩。

師尊於禮本中,有著非常莊嚴慎重的囑託。 

前面已經提及禮本中請壇禮之後的三請,其中最後一請,凡是點傳師,莫不知之甚詳,全文如下:

三千弟子 諸般星宿 到此運際 同助三佛 普收蘊數 末後大事 明白同報申情

師尊囑託的對象究竟是誰?不是別人,就是師尊的三千弟子。

有人會說,除了三千弟子,還有諸般星宿;但是依照師尊囑託的先後順序,三千弟子既然在諸般星宿之前,其重要性當然遠遠大於諸般星宿,更何況諸般星宿一旦下生,經過求道手續,亦在三千弟子之列。

根據師尊的囑託,後人可以追問以下的問題:

劉師母是不是師尊的弟子?不是。

孫師母是不是師尊的弟子?也不是。

英譽師兄是不是師尊的弟子?同樣也不是。

因為她(或他)們,都不是1930年,師尊受天之命以使所渡化的弟子。

師尊的弟子,是指求道時名字填寫在龍天表或,祝冊後焚表呈奏上天,經過點傳的求道手續後,正式拜師尊為老師的弟子。

三千弟子也者,指的是師尊所有的弟子,不論是師尊在世之時所渡化的,或者是師尊歸空之後所渡化的,並無特定的對象,所以也沒有非誰不可的問題。

果然,劉師母歸空之後,孫師母歸空之後會,英譽師兄歸空之後,師尊莊嚴的囑託終於明朗。

今日的道務會,明日的道務,甚至未來萬年的道務,的的確確是由師尊源源不斷的三千弟子,共分師肩,負起延續的重任;後人仔細研讀禮本請壇禮之後的三請,不禁歎服師尊的廣大襟懷,不禁歎服師尊的大公無私,不禁歎服師尊的海涵地負,不禁歎服師尊的大慈大悲,師尊允宜為萬代一師。

你覺得怎麼樣才是空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9138878183703/

師尊老大人曰:

你覺得怎麼樣才是空呢?(回  師尊老大人,空的定義大致上來分有兩種,一是有生滅法,第二個是無生滅法。)

為師只知道頑空和真空,經典上說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若以字面上解釋是令人費解的。

如果你所謂的空,是空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功德相,那麼這樣的空是菩薩的空。但若你的空是沒有一切的環境人、事、物,什麼都可以放棄,就是獨自一個人空空如也,這種空是頑空。修道人要如何修到空性,在你現在的程度上,千萬不能執著在這兩個字,因為當你還沒有體會到付出要如何深入,本分要如何盡心,你就希望自己達到空的境界,很容易讓自己走火入魔。空很容易說,但不容易修,或許有機會你去請益你的前輩者,他們也很難告訴你他們真的做到放空當中求深入,畢竟是人就有一些執著。在聖人的角度上,所謂的空,就是空到自己只有眾生,這就是聖人的空。(感謝  師尊老大人,那他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修道的空性跟  上帝是等號嗎?)你認為呢?(回師尊老大人的話。應該相等。)

不要去揣測  上帝的形相、  上帝的意思。因為在為師的相信當中,為師不敢有任何絲毫的揣測與懷疑。至於空是空到什麼程度,如果他的心中一直執著在空這個字上面任何一個情況任何一個角度他都無法接受,若你想渡化他,你應該先慢慢讓他體會,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想必你有聽過真空妙有這句話對不對?

為什麼會說真空妙有,就是因為實相無相、無相實相,真正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什麼都有,否則就不會有  上帝的造化、不會有萬類萬物的存在,但是人類如何從有當中回歸到無的狀態,無不是沒有,也不是掃除一切的萬物萬類,而是從人的意識,八識田中回歸到清淨、回歸到中庸,這就是最好的歸宿。(感謝  師尊老大人)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78~8O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8755408222050/

#天盤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78~8O頁)

豈是兒戲,豈能無片言隻字,豈能毫無證據 ; 與王祖同一時代,自稱為第某某祖者,例如圓明聖道的「第十五祖」曾子評,同善社的「第十四祖」黎國光,徐謝韓之後稱「十六代師」的夏曉川,則無法對上天的付託有明確的交代,亦無法以自己的行事,報達上天的交付。

自從道光二十三年,歲次癸卯以來,天命的交付,祖師的授受,已建立起程序 : 除了在沙盤上由上天定奪之外,尚須通過嚴格的考驗 ; 非令之誠,無以格神之賜 ; 非神之賜,無以表令之誠 ; 亦即 : 除了上天的付託外,當事人本身,亦必須以實際的行動來證明他自己的受命 ; 此即春祈秋報之意,猶如一年當中,不能只有春天和夏天的成長,而沒有秋天和冬天的收成 ; 上天既然有所交付,當然是要驗收的 ; 王祖深深地體會此一奥理,故後來王祖在「祖師四十八訓」說 : 「乩筆之事,吾不敢不信,不敢全信 ; 如有不信,無生老母,命我之事,即閒言冷語,後來無不應驗!」(第三十一條)

王祖這些話,當然是意有所指 : 因為他知道先前仙佛晉陞「十地」,之後「十地」又退道之事 ; 王祖不是只信乩筆,亦不是不信,必須以「後來無不應驗」,證明之前的交付!所以,受命之事,乃是兩道程序 : 一是交付,二是應驗,二者不可或缺!孟子亦說 : 「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準此,我們纔能理解,為什麼王祖在「歷年易理」一書,將他受命之後八年的行事,從光緒三年到光緒十年,巨細靡遺的述說,所謂 : 惟于日用之中,時時存養,時時省察,不使一念之越乎理,不使一事之悖乎理,不使一言一動之踰乎理也。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5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565085186583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5

三十五、

擅將「欽加保恩張光璧」篡改爲「欽加頂恩孫慧明」,有何嚴重的後果?

答:擅將「欽加保恩張光璧」篡改為「欽加頂恩孫慧明」,後果是相當的嚴重。

從此,本道的道務,為之丕變;從此,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一條是信徒的路。

一條是迷徒的路。

表面上看起來,雙方都是在辦道渡人。

表面上看起來,雙方的求道手續都相同。

但是要如何區別這兩條截然不同的路?

至道相合,道務如果不相合,必有不相合的理由。

左傳桓公六年,有「祝史正辭,信也」的說法;何謂「祝史正辭,信也」?

翻譯成現代的中文是:史官正確明白無誤的向上天報告人世間的事情,這就是誠信。

師尊在三請最後說:「明白同報 申情」。

「明白同報 申情」,這六個字的意思,就是正確明白無誤的一起向 上帝報告。

將「欽加保恩張光璧」篡改為「欽加頂恩孫慧明」,在辦道祝冊同報 申情時,會發生不正辭與不誠信的嚴重後果。

簡單的說,會發生是與非,正與邪,善與惡對與錯的後果。

這兩條不同的路是:

一條是肯定師尊天命的道務, 老師就是老師,點傳師就是點傳師,徒(弟子) 就是徒(弟子) 。

一條是否定師尊天命的道務,老師不是老師,點傳師不是點傳師,徒(弟子)不是徒(弟子)。

遺憾的是,肯定師尊天命的道長與前人,除了堅持繼續使用「欽加保恩張光璧」的龍天表辦道渡人外,竟然無法舉出堅固不破的正當理由,駁斥篡改表文為「欽加頂恩孫慧明」的繆誤;但是由於他們的原地踏步,遂保留師尊的天命於完整無缺,保存之功,亦不可沒。

於是,雙方各辦各的道務,雙方各行其是,雙方各行其非;然而,時間的洪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洗刷,不斷的淘汰;積非畢竟無法成是,水落終有石出之一日。

師尊天命的內容真相,終於大白於光天化日之下,原來「欽加保恩」也者,乃是九品蓮台的最高果位;事實已經證明,篡改「欽加保恩張光璧」七個字為「欽加頂恩孫慧明」,乃是聚九州之鐵,鑄成大錯;篡改龍天表的祝冊者,不啻自行啟動了淘汰的機制,他們妄想摧毀師尊的天命,結果反而毀掉了他們自己,他們不但自誤,而且也貽誤後學。

天長命短,佛力不敵無常力。

師尊有其歸空的時刻,孫師母也有其歸空的時刻。 

由於孫慧明師母已經歸空,根據這些篡改表文者的一貫歪理:師尊歸空之後,天命移轉孫師母;那麼孫師母歸空之後,天命又要移轉何人?

以「欽加頂恩孫慧明 」表文辦道祝冊的人,例如發一組的韓雨霖(恩榮 )者是,發現孫師母繼承師尊天命的說法,存在極大的破綻,因為孫師母一旦歸空,師母派就要面對無情的衝擊,他們勢必要再推出一位新祖師,再改一次表文;韓雨霖為了避免他所領導的道務一夕之間崩潰,不得不發明師尊師母同領天命的說法,他認為:謊話說上千遍,也會變成真理。孫師母歸空的消息,果然強烈搖撼了師母派的基礎,為了挽救危機,師母派的領導人認為他們自己就是明明上帝,有權決定天命的有無,大家湊在一起開會決定,將欽加頂恩孫慧明」的龍天表,再改為「欽加頂恩張光璧孫慧明」。

於是,道場上又產生了一張不倫不類的龍天表。

這張不倫不類的龍天表,始作俑者,不是別人,就是韓雨霖。 

更怪異的是,之前以「欽加頂恩孫慧明」辦道祝冊多年的點傳師,竟然毫無異議的接受這樣一張不倫不類的龍天表。

師母派的點傳師,以前根本不要師尊,現在則拿師尊來墊背。

一步錯,必然將錯就錯,千錯,萬錯。

良醫之門多病人,但是病人就是病人,不是良醫,有些病人自以為自己是良醫;第二次篡改龍天表的人,從他們的一舉一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們是病人,他們卻認為他們自己是良醫,他們以為只要再改一次龍天表,就可以掩飾之前的錯繆,豈知人有千算萬算,不如上天之一算!

因為,第二次的篡改表文,不啻證明第一次的篡改表文是錯的,否則何必再改?他們以為再改一次表文,就可以一手遮天,卻永遠遮不住真相;謊言從來是騙自己的,第二次篡改表文,繼續與師尊的天命對抗 ,繼續與師尊唱反調,只是困獸之鬥,徒然浪費時間而已。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74~78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5715468526044/

#天盤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74~78頁)

嚴格而論,職級能夠升上「十地」,乃是一件不易之事 ; 從求道,經「天恩」「證恩」「引恩」「保恩」「頂航」,是一段艱苦的歷程,而從「頂航」晉升「十地」,又要經過仙佛嚴格的考驗 ; 道存指掌,禍福定於天,吉凶則召於己,人往往因一念之差,枉費一生的勞苦,這件余謝韓自稱三佛的事件,當時仙佛曾降鸞批訓,謹恭錄如下 : 用以作為往後修行者的一個重要警惕。

誇鶴乘鸞下九霄   仙風飄飄    威風飄飄

只因道魔兩混淆    老母心

憔   金祖心憔

船將到岸怕風搖    認定舵艄    穩掌舵艄

余謝韓等仗功高    妄想掌標    不扶斗標

三人皆已喪陰曹    可惜功勞    枉自徒勞

還有不認祖根苗    自毀天橋    怎上天橋

分門別户逞奸刁    誓願難逃    天律難逃

為魔作障犯天條    罪過自招    墮落自招

萬劫不能出囚牢    輪迴煎熬    生死煎熬

怕的眾等入圈套    特傳仙調    眾聽仙調

多少癡迷孽迷障    不服女嬌    誹謗女嬌

皆因悖理滅忠孝    不念祖膏    忘郤祖膏

(光緒元年乙亥冬月二十一日)

西華堂和三華堂的分裂,袁十二祖,徐楊十三祖,費盡心血所建立的道場體系,可謂完全失序,尤其是執著余謝韓為三佛者,滿腹無明,邪疑不信,如狂奔的野馬,無法善終 ; 這些惡弟子之間,在余謝韓相繼死後,更是畤分時合,陰德不積,迷昧天律,所謂 : 道無別道,迷人自立宗徒 ; 門無別門,惑者自生彼此 ; 當一個道場已惡化到不能開花結果時,也就是重立天盤之時!任何有心之人,都可以看出 ; 這種亂象,正是邁向另一個有規律體系的契機,正等待有大命者之人重整道務!

很多人注意到西華堂和三華堂之間的爭執,卻忽略了遠離爭端的另一些默默耕耘的西乾弟子,這些弟子以山西太原的姚鶴天為領導中心 ; 後人以「暗轉」二字,來形容姚鶴天的受命,固是不錯,但是如果沒有詳細的解說,「暗轉」云云,難免會被人誤解為上天和姚鶴天之間有「暗轉」交易!

同治四年,姚鶴天已證出大果位 ; 換句話說,那時他已是掌盤的祖師,可是在魔氛高漲,小人當道的時刻,姚鶴天如果以他受命之事,到處聲張,反而會招人誤解 ; 易經否卦象辭云 :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不利君子,正是君子自貞之時,此時的姚祖惟有積極的培養後起之秀,以替道場留下一線生機 ; 其次,當時雖魔氛高漲,林金老掌舵的方向並無錯誤,尚能維持一番局面,姚鶴天雖然以後進的優勢,證出的果位在林金老之上,可是,姚鶴天卻能相當尊重這位西乾堂資歷深聲望高的前輩,寧願自居其後,自在其下 ; 如果林金老歸空後,仍然不知姚鶴天受命之大事,不啻更可以證明出 ; 姚鶴天的玄德,已到了其高如天,不可階而升也 ; 其大如海,不可航而涉也!

光緒二年(1876),姚祖歸空,他所積極培育的弟子,已有旋乾轉坤的能力。

瑞應依德而至,光緒三年(1877),歲次丁丑,「無生母,落東震,重立天盤 」; 上天命王覺一為掌天盤的祖師,重新整頓人心渙散的道場!

王祖覺一受命為掌盤祖師之始末,在「歷年易理」一書有完整的記載,因為王祖受命的環境,已非十二祖十三祖之可比 ; 即使是十四祖的受命,亦是動輒得咎 ; 用時則用,隱時則隱,不敢違時,以招毁譽,故慎言行,審出處,知分善守,以固其中,順數有常,以絕其害 ; 尤其是在假祖師層出不窮。橫行霸道的年代,有關受命之事,必須交付篡詳,何時何地何人,必須清清楚楚,絕對不能含糊 ,否則何足以服眾!天命之付託,係何等之大事,豈是兒戲,豈能…………

修道人不要用 上帝的話語,挑別人的毛病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4242635339994/

師尊老大人曰:

在這混亂時期,修道人不要用 上帝的話語,挑別人的毛病,置他人於死地;因為恐怕他人復活了,你卻萬劫不復。

不要痛恨別人,為何不遵行 上帝的旨意行道,如果有了痛恨的心,就辜負了 上帝對你的慈悲;上天讓你看到錯誤,乃是要你看見自己的污穢並且洗滌,並不是要你去揭發他人的醜惡,使自己顯得更高貴,如果設法使自己高貴,其實你才是最邪惡的人。

有言:

人一定要透過壞而知道好,那是人性中的定律,人要透過許多壞處,才能在偉大的原則中獲得成功,如非經過許多大錯誤,沒有人能夠進至偉大及完善之境。

真理不是用掌控的方式,使人人實踐,若真理可以用掌控的方式,帶人人進入,上帝足以使每個人符合祂的要求,也不需要你的力量;之所以讓你成為道的化身,乃是要示現 上帝對你啟發過程的恩典,去拯救別人,即使有人不願被拯救,慈悲之心仍然要潔淨,若慈悲隨變化而行止,就不是慈悲。

聖佛之救渡眾生,即使眾生難渡,亦不起輕慢、厭棄之心;乃是以無量慈悲渡化有愿者,以無我發心為他懺罪,迴向無知者。

慈悲是有一份堅固的愿力在,不是為了得到讚美的行為,更不是無智慧的施受。

老子曰:

聖人無常心,以百性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聖人之在天下,怵怵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此之謂也。

師尊老大人慈示:

怵怵:

在道德經很多註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寫法,但其中一個寫法就是怵怵焉。那麼聖人在這個天下當中,以著慈悲的心、惻隱之心,以及一種心靈的氣息來感化天下的人,都能夠和他一樣歸於純真;所以當人們接受聖人的教育當中,用專注的心神、耳目去仔細聆聽,所以聖人把每個人,都當做像嬰兒一樣的來照顧、來引導。

師尊老大人曰:

不要用 上帝的話語挑別人的毛病,置他人於死地,因為恐怕他人復活了,你卻萬劫不復。這一句話的意思,大家要反覆的去思考,要好好的去體會,這一句話究竟是什麼涵意?很多人以為自己修道很正確,以為自己有懺悔了,所以就去引導別人,以為別人所做的都是不對的,但自己卻不知道自己已經偏差了,其實別人是正確的,別人都在默默的修道,是你自己偏差了,所以看別人也偏差了。

到最後你一再評批別人,但別人還是真心修煉,最後成道了,而你呢?卻墜落了。

為師的每一句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但是究竟在啟示什麼?你們不可以不用心思考。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4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289110880848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4

三十四、

問:師尊歸空之後,擅將龍天表之祝册者「欽加保恩張光璧」 篡改爲「欽加頂恩孫慧明」,請問錯在何處?

答:前面已經說過,「欽加保恩」這四個字,乃是1930年,歲次庚午,天然師尊領天命為一代明師時,纔出現在道場上的新名詞,新果位。

由於是新名詞,新果位,很多人聞所未聞,也不知深入探尋其中的奧秘。

以師尊之謙德,對此大果位,則保持一貫聖默然的態度。

以師尊之盛德,當然不會到處聲張此大果位之含意,以免招來伐善之譏。

但是,身為師尊之徒弟,尤其是深受師尊囑託,共分師肩的三千弟子,必須深入探討其中的含意,始能斷疑生信,駕穩法船的航道,航向正確的目標。

師尊歸空之後,道場上亂象層出不窮,最大的原因,就是來自不能正確理解「欽加保恩張光璧」這七個字的含意,以及不尊重師尊所擬定的暫訂佛規。

師尊歸空之後,倡言天命移轉孫師母的人,竟敢大膽的在這七個字上面亂動手腳,把末後一句的絕妙用語,篡改成毫無意義的「欽加頂恩孫慧明」七個字。

「欽加頂恩孫慧明」這七個字,對孫慧明師母極為不敬。

就正法而言,毫無意義。因為九品蓮台並無「頂恩」這個畸形怪狀的果位。其次「欽加」二字,也不能隨便亂用。篡改表文者,其真正的身份,不過只是師尊的徒弟而已!竟然自認為擁有無上大權,能夠決定孫師母的天命。

就惡法而言,以畸形怪狀的「頂恩」果位,胡亂混加孫師母身上,乃是不尊重孫師母。

就禮法而言,下對上時,自稱用名;上對下時,自稱始可用號。

此所以師尊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祝冊時,自稱張光璧。 

而師尊面對其徒弟時,則自稱張天然;師尊於暫訂佛規之序文的落款,可資證明。 

職是之故,以孫師母的外號慧明,向 明明上帝祝冊,乃是極為無知無禮的動作。

不僅此也,篡改龍天表之後,還發生了一個更為嚴重的大問題。

根據暫訂佛規,師尊將點傳師定位為:

「凡替老師點傳道法者,皆稱為點傳師。」

如果將龍天表師尊的名諱,篡改為孫慧明師母的外號,點傳師的意義,也必然隨著變質,因為以「欽加頂恩孫慧明」祝冊的點傳師,已經不是「替老師點傳道法」了,而是替師母孫慧明點傳道法。

孫師母如果是老師,則應稱呼為孫老師,不可稱呼為孫師母。

所謂師母,乃是因為她的丈夫是老師;如果她的丈夫不是老師,則不可以稱呼為師母。

師母如果也具有老師的身份,則應稱呼她為老師。 

孫師母既然是繼承天命的祖師級人物,為何其徒弟仍然沿襲既有的慣例,稱呼其為孫師母?而不是稱呼其為孫老 師?為何每日燒香禮拜時,仍然是師母一叩?此極為不合情 不合理不合法之處也。

所以龍天表篡改為孫師母的名號,絕對是一件天大的錯誤,從此會產生出「師不師,徒不徒」的嚴重後遺症。

老師本來是天然師尊,卻變成了孫師母,然則孫師母又不是老師,此謂之「師不師」(老師不是老師,而是孫師母)。

徒(弟子),本來是「對於 師尊之自稱」(暫訂佛規),卻變成了對於孫師母之自稱,此謂之「徒不徒」 ( 徒本來是 老師的弟子,卻成了孫師母的弟子)。

從此,道場產生了以「欽加頂恩孫慧明」祝冊辦道的所謂師母派。

從此,道場的佛規禮節,喪失了本來的真面目;老師不是老師,徒弟不是徒弟,點傳師也不是點傳師。

從此,接錯金線者,比比皆是。

一步錯,必然將錯就錯,千錯,萬錯。

渡人沒有限定在什麼形式什麼形相上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3365988760992/

師尊老大人曰:

渡人渡到讓人心生厭煩,卻實不太好。但是這麼多眾生每一種渡眾的方式都不一樣,為師也不能告訴你怎麼樣才是對的,不過為師可以告訴你,就算是各種宗教、各種人群,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他想要的東西,雖然不同宗教,但不代表他的心力完完全全都沒有任何迷惑,渡人結緣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在結緣的功夫,結道緣、結善緣就是你了解對方的第一步,如果在這一環沒有做的好沒有深入了解,那麼你渡人就會讓人產生厭煩。

在這三天的課堂上你不是也聽講員說過,渡人渡不成也可以做朋友嗎?(好像有聽過)是有說過不是好像有。

如果一個修道人很固執的以為,你是我看到的人,我渡到你的人,你就一定要被我所渡,這個想法就錯了。

修道人渡人不是渡形相,是渡心相。心相不渡,形相不能渡,也許有的人無法感受你的誠意。但是你的誠意是界定在什麼範圍,自己要檢討、要去反省。如果他這一生沒有修道的緣,但至少你做一個修行人的本分,你要為他做到,幫他建立佛緣、道緣,讓他在未來世能夠有修道的機緣,這也是在渡人,所以渡人沒有限定在什麼形式什麼形相上。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69~73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2957112135213/

#天盤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69~73頁)

「林金祖因先天道分裂後各自稱祖,所以在臨終之前就公開宣佈,今後繼承道務者,只准稱師,不准稱祖,也就是在九品蓮台中之祖師底下取銷五行五祖的品位,然後以初級為童恩,二品為證恩,做為補充九品之完整「制度」云云

(見中華新聞報,八十四年四月三日,第四版,張德福的「一貫道之源流與近代史講稿」,七,先天道的分裂」

張德福這句話,有四項嚴重的錯誤,理由如下 :

一、在林金老的時代,先天道尚無所謂「九品蓮台」的設置,只有職級而已!而且根本就無「童恩」的職級,不能因為後來的「九品蓮台」無「五行」之一級,遂誣指是林金老所取銷的!

二、林金老雖然在袁祖生前已是「五行」之一,可是道光二十三年,老母傳令設立沙盤後「五行」「十地」的晉陞,要由仙佛在沙盤上決定 ; 林金老曾親眼看過這場大考,也知道彭水老就是由「十地」晉陞為「五行」之水行的,豈有不知「五行」如何產生之理?而林金老本身就是「五行」之一,豈有資格取銷五行五祖的品位?祖師訂的規矩,無人有權撤銷!

三、林金老歸空之後五年,王祖覺一由無生老母命為掌天盤的祖師,仍有「五行」一職,證據就在「祖師四十八訓」第十七條和第二十三條,以及「歷年易理」的癸未帖,時王祖覺一已掌盤了六、七年之久,可見林金老根本未取銷「五行」,而在王祖覺一的著作中根本就沒有出現過「童恩」的職級,只有「頂保引證天恩」而已!

四、林金老是「五行」不是掌天盤的祖師,只能依照祖師所訂的規矩行事,無創制職級或取銷職級的權限,不能誣指林金老以「童恩」補充九品之完整制度。

研究「先天大道」時期的歷史,必須根據事實說話,所謂無一字無根據,無一事無來歷,不可預設結論 ; 林金老是一位信受大道,無疑無悔的忠厚長者,在張德福顛倒是非的筆下,卻成立一位欺師滅祖的人,嗚呼!林金老何辜,竟無端受此厚誣!

林金老的「稱師不稱袓」,其用意在警告當時的「十地」,不可以妄冀非份!果不其然,林金老的憂慮,竟然成真 ; 林金老歸空後,辦天盤的渡人大事,竟變成了地頭蛇搶地盤的爭執!

當初,袁祖設「十地」一職時,屬於協助祖師督辦道務性質,在福員遼闊的地方,確實有此必要,但是一旦總堂的祖師,因故不能視事時,「十地」之間就會發生「地醜德齊」,誰也不服誰的現象,地盤大的就擁兵自重,過去周公「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雖然造成了大一統的局面,也種下日後春秋戰國時代的紛爭 ; 林金老繼續彭水老掌道時,已有許多人不服,所謂「魔子興行,爭奪地盤」; 林金老歸空後,西乾弟子的分裂,更是在所不免!按 : 「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即然有善弟子,當然也有惡弟子 ; 袁祖以「西乾」二字,證明他系出嫡傳,可是他的惡弟子,卻忘本逐末,棄源隨波,不知愛惜這塊得來不易的正字標記,不知先祖傳道的苦心,只知比誰的地盤大,只知比誰的徒眾多,只知各立門户,只知各取堂名,何謂「三期末劫」?何謂「末後一著」?則全然不管,遂讓西乾堂之盛名蒙羞!

同治十二年(1873),歲次癸酉,林金老歸空於漢口黃道全的佛堂中,歸葬四川隆昌,亨壽七十歲,而西乾堂也因林金老的歸空,正式宣告分裂為兩大派!

一派以林金老的義女林素玉、林素陽為首,為「西華堂」; 一派以三公余、謝、韓為首,為「三華堂」; 余、謝、韓等三人,在道場上的職級僅是「地任」,卻晚節不保,妄冀天命,自稱是三佛,這種作為,等於是自動將自己晉陞為「祖師」級的身份!天道甚明,不可欺也。光緒初年(1875),三人皆先後命喪黃泉 ; 確立「姑尊」林素玉林素陽的則有「地任」張澄芬,光緒初年,林素玉亦歸西 ; 這段歷史,王祖覺一在「歷年易理」上說 :

金公掌道,癸酉回天 ; 暗託玉陽,暫掌天盤 ; 分枝別派余謝韓 ;

自稱三佛,啟奏上天 ; 天命可請,任口胡言 ; 金公回文,屢屢批判 ;

挽回魔心,恐誤良賢 ; 執迷不悟,老母怒焉 ; 即收三魔,捶壓陰山 ;

大小領袖,削籍三千 ; 諸佛警懼,膽戰心寒 ; 哀懇老母,暫且緩寬。

嚴格而論,…………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65~69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0259025738355/

#轉載天盤

#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65~69頁)

前文說過,道光三年(1823),袁祖志謙在四川成都設立「西乾堂」,是年袁祖已六十四歲高齡 ; 之後的十二年,袁祖以「西乾堂」為中樞,調良引賢,講經說法,可謂盡瘁於斯,林金老於同治三年(1884)追憶時說 : 

「竊嘗於西乾講席,得聞吾退安夫子「性與天道」之詳!」(觀音心經秘解原序)

按 : 林金老(芳華)生於嘉慶九年(18O4),同治十年(1871)所寫的「調賢佳音」說他自己是「修行辦道四七載,四十七載費苦心」,由此可以推知,林金老應是在道光四年(1824)於「西乾堂」求道的,時年二十一歲 ; 故其自述得聞袁祖(退安老人)的說法,十餘年間,受袁祖親炙 ; 袁祖歸空前,已晉陞為五行之「金行」的職級,日後更與「水行」合作無間,支撑了先天大道的半壁江山!

袁祖為何將堂名命為「西乾」?當然是有深意在焉!袁祖是貴州龍里縣人,嘉慶七年(18O2),四十三歲時,遇到一位因傳道被發配貴州的江西人氏何若(了苦),命他接續黃祖德輝,吳祖紫祥(1715-1781)以來的先天大道道統,並且授以「禮本」等等證物 ; 袁祖承命之後,不敢一日或忘,其後巔沛流離,九死一生,入四川之前,因資斧用盡,曾以紅薯充饑達三個月之久,可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亞於佛陀釋迦食馬麥三月的故事!為紀念先天大道的西傳,遂根據「禮本」中「西乾東震周流轉」之意,將其所設的堂名命為「西乾」,一則承先,一則啟後。從此「西乾」二字,就成了十二祖袁公志謙接續道脈嫡傳正宗的標誌,猶如「太常」為天子之標記然!當時袁祖的弟子們常用 : 「我西乾之弟子也!」作為一句尋根認祖的用語!

林金老歸空前,道場上的亂象己層出不窮,三十年前,考題在外,道場倍受官方的壓制摧殘 ; 三十年後,考題在內,道場内則自己長出蛆蟲,所謂新月有圓夜,人心無滿時,何以致之?最大原因就是居憂患易,處安樂難,人之所以不能始終如一,忘了誓願,如天道之循環不已者,無非是被嗜欲所害,於是見異思遷,移情喪志,所謂魔強法弱者是 ; 十二祖十三祖時,為何沒有假祖師?因為真祖師在故!三十多年後,為何會有五個魔頭出現?因為真祖師不在故!林金老雖然一生誠心誠意的,承佛神力廣作佛事,畢竟只是五行,而不是祖師 ; 菩薩和佛的差別就在這裡!佛是十五的月亮,能動大海水 ; 菩薩是十四的月亮,則不能。不過,林金老乃是相當嚴守佛規的人,他以四十多年辦道渡人的經驗,看到道場上的薄智愚人,蠢蠢欲動,深知他身後必然會有一番亂象,於是適時的提出警告。

林金老在晚年時,曾經對各方的「十地」說 : 等到他七十歲誕辰時,就將天盤交給三公(按即 : 余春帆「道龍」,謝秋帆「道恩」,韓雲和「道宣」三人,「十地」一職,以「道」字為號)辦理,並宣言以後稱師不稱祖,以後三人公辦,如一人歸西,盤歸二人 ; 若二人歸西,盤歸一人,自是天盤由一人自取自交。

林金老為何會說這番話呢?原因是他親眼看過十二祖和十三祖共掌天盤的情形,當時袁祖和徐楊二祖合作無間,徐楊二祖殉道後,盤歸一人 ; 而「十地」一職,雖非祖師,但是如果能辦到「稱師不稱祖」的境界,則與當年三祖共掌時期無異!可惜,利欲薰心的人,是不能接受正法的 ; 即使接受正法,也因其欲望而扭曲變質,猶如瓶中之壁上有毒,即使注入甘露水,水中亦然有毒素也!

林金老這番話,並無錯誤,依照體制,「五行」不能視事時,由「十地」暫理,乃是合理的,惟條件是「稱師不稱祖」; 「天恩」級以上,「頂航」以下,皆可以稱「老師」,卻不是掌天盤的「祖」,所以,林金老的「稱師不稱祖」,乃是一句知命之言,不惟當時的人,悟不出他的話中之話,即使是近人對這句話,也有厚誣林金老的說法,竟誣指說 :

「林金祖…………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3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0144862416438/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3

三十三、

問:師尊歸空之後,道務爲什麼會發生分裂?

答:早在師尊歸空之前,有關師尊身後道務如何延續的問題,已經在道場上由輩份甚高的道長與前人漸漸公開討論;許多人認為:師尊一旦歸空不在人世,師尊的道運就已終止,師尊的天命就完全消失,依照過去祖祖傳承的慣例,必須要有新的祖師產生,以便繼承師尊的道務,師尊既然是十八代祖,當然應該有十九祖,於是他們積極尋找新祖師的人選。

的確,時間的輪子,不停的運轉,任何人都無法抵擋無常力的強大威力,任何人都會有歸空的一刻;即使是活佛師尊,亦有歸空的一刻;但是,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乃是何等嚴肅何等神聖的大事!它牽涉到億萬生靈的拯救與解脫,如果不瞭解師尊天命的內容,如果不知道師尊身後道務如何延續,一旦法船被開往錯誤的方向,後果將不堪設想。

以師尊的謙德,師尊當然不會說三曹齊渡的重任,非他不可;師尊在世之時,遵照上天之意,肩負起三曹齊渡的重 任;師尊歸空之後,也有一套應該遵循的制度來延續道務。 但是,真正瞭解上天之用意者,微乎其微;對師尊天命沒信心者,卻多如過江之鯽;未來萬年的道務,主事者究竟是何人?必須趁早釐清,否則後來的求道者,將無所適從。

再者,所謂三曹齊渡,求道者不盡然全是悲智雙圓勇猛精進的龍象大菩薩,也有賊心入道貪圖利養的宵小之輩,也有對道若存若亡似有似無的泛泛之輩;有道是,良醫之門多病人 ,師尊桃李滿天下,上至王公顯貴,下至販夫走卒,乃至富商巨賈,文人學士,皆來投拜師尊,師尊也來者不拒,不啻證明師尊乃是明師,乃是大醫王。

然而,明師自有明師的堅定立場,明師不會因為徒弟眾多而自滿,反而擔憂徒弟迷失了方向;尤其是當時的某些道長與前人,乃是入道資歷最深最久者,對渡人辦道有著相當多的貢獻,在道務宏展之際,在後學的前呼後擁之下,一個個自我膨脹,一個個自以為是,一個個自以為他們的功德上與天齊,一個個生出我慢之心,同時也對師尊生出輕慢之心;他們不去探討上天的用意,他們不去探討師尊天命的內容,他們不去精研末後一著的妙義,他們不去研究延續道務的正確方法,甚至不用正確的道理成全後學,只知固守自己的地盤,只知擴大自己的勢力,只知多辦道多收功德費。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於是逐漸變質,逐漸腐化。

師尊有鑒於此,於暫訂佛規的序文中,早就斷然預言道務必將分裂,師尊說:

「迺知道劫互應,正是 上帝之妙用,非道無以拯善信,非劫無以警愚頑,總期善惡攸分,天道藉以宏顯也。」

很顯然,師尊是主張善惡分途的,是贊成善惡對立的,有緣之善信得道,無緣之愚頑遭劫,道務如果發生分裂,不是師尊不慈悲,正是 上帝的妙用。

師尊又說:

「上天有好生之德,豈忍玉石俱焚,善惡混淆。」 

所以,道務如果在師尊身後發生分裂,乃是正常現象;玉就是玉,石就是石,善惡不可混淆,善惡必須分途,天道纔能藉以宏顯也。

分裂與淘汰,不過是一體的兩面而已!師尊身後道務如果發生分裂,就表示有些人已經被淘汰。

舉例來說,不論是孫師母,或是劉師母,或是英譽師兄,皆有代師放命之權;但是因為孫師母在外較常與師尊一 起出入辦道,因此認識孫師母的道親比較多,不僅此也,孫師母代師放命的點傳師,也比守在老家濟寧的劉師母多;至於英譽師兄,因為正值春秋鼎盛之年,為了道務,馬不停蹄的奔走四方,遂有與孫師母爭勝之勢。以師尊的立場,她 (或他)們三位所放命的點傳師,皆是替師尊點傳道法,凡是求道的道親,都是師尊的徒弟,本來就沒有分別,可是在一般眾生的眼裏,則誤以為孫師母乃是未來繼承師尊天命的不二人選。

於是,一些與孫師母較為親近的道長前人,遂漸漸蘊釀孫師母乃是將來師尊百年之後,繼承天命的不二人選;師尊歸空之後,他們公然宣稱:道盤轉交孫師母,這就是日落月出的道理,各自立下大愿永遠跟隨孫師母修道,跟孫師母的即順天理,跟師兄張英譽的即是修的人情,並擅將龍天表之祝冊者由「欽加保恩張光璧」,篡改為「欽加頂恩孫慧明」。道務從此發生了重大的分裂與淘汰。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65~69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10259025738355/

#天盤

#轉載天盤第四章   轉盤換象   重立天盤

(65~69頁)

前文說過,道光三年(1823),袁祖志謙在四川成都設立「西乾堂」,是年袁祖已六十四歲高齡 ; 之後的十二年,袁祖以「西乾堂」為中樞,調良引賢,講經說法,可謂盡瘁於斯,林金老於同治三年(1884)追憶時說 : 

「竊嘗於西乾講席,得聞吾退安夫子「性與天道」之詳!」(觀音心經秘解原序)

按 : 林金老(芳華)生於嘉慶九年(18O4),同治十年(1871)所寫的「調賢佳音」說他自己是「修行辦道四七載,四十七載費苦心」,由此可以推知,林金老應是在道光四年(1824)於「西乾堂」求道的,時年二十一歲 ; 故其自述得聞袁祖(退安老人)的說法,十餘年間,受袁祖親炙 ; 袁祖歸空前,已晉陞為五行之「金行」的職級,日後更與「水行」合作無間,支撑了先天大道的半壁江山!

袁祖為何將堂名命為「西乾」?當然是有深意在焉!袁祖是貴州龍里縣人,嘉慶七年(18O2),四十三歲時,遇到一位因傳道被發配貴州的江西人氏何若(了苦),命他接續黃祖德輝,吳祖紫祥(1715-1781)以來的先天大道道統,並且授以「禮本」等等證物 ; 袁祖承命之後,不敢一日或忘,其後巔沛流離,九死一生,入四川之前,因資斧用盡,曾以紅薯充饑達三個月之久,可謂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不亞於佛陀釋迦食馬麥三月的故事!為紀念先天大道的西傳,遂根據「禮本」中「西乾東震周流轉」之意,將其所設的堂名命為「西乾」,一則承先,一則啟後。從此「西乾」二字,就成了十二祖袁公志謙接續道脈嫡傳正宗的標誌,猶如「太常」為天子之標記然!當時袁祖的弟子們常用 : 「我西乾之弟子也!」作為一句尋根認祖的用語!

林金老歸空前,道場上的亂象己層出不窮,三十年前,考題在外,道場倍受官方的壓制摧殘 ; 三十年後,考題在內,道場内則自己長出蛆蟲,所謂新月有圓夜,人心無滿時,何以致之?最大原因就是居憂患易,處安樂難,人之所以不能始終如一,忘了誓願,如天道之循環不已者,無非是被嗜欲所害,於是見異思遷,移情喪志,所謂魔強法弱者是 ; 十二祖十三祖時,為何沒有假祖師?因為真祖師在故!三十多年後,為何會有五個魔頭出現?因為真祖師不在故!林金老雖然一生誠心誠意的,承佛神力廣作佛事,畢竟只是五行,而不是祖師 ; 菩薩和佛的差別就在這裡!佛是十五的月亮,能動大海水 ; 菩薩是十四的月亮,則不能。不過,林金老乃是相當嚴守佛規的人,他以四十多年辦道渡人的經驗,看到道場上的薄智愚人,蠢蠢欲動,深知他身後必然會有一番亂象,於是適時的提出警告。

林金老在晚年時,曾經對各方的「十地」說 : 等到他七十歲誕辰時,就將天盤交給三公(按即 : 余春帆「道龍」,謝秋帆「道恩」,韓雲和「道宣」三人,「十地」一職,以「道」字為號)辦理,並宣言以後稱師不稱祖,以後三人公辦,如一人歸西,盤歸二人 ; 若二人歸西,盤歸一人,自是天盤由一人自取自交。

林金老為何會說這番話呢?原因是他親眼看過十二祖和十三祖共掌天盤的情形,當時袁祖和徐楊二祖合作無間,徐楊二祖殉道後,盤歸一人 ; 而「十地」一職,雖非祖師,但是如果能辦到「稱師不稱祖」的境界,則與當年三祖共掌時期無異!可惜,利欲薰心的人,是不能接受正法的 ; 即使接受正法,也因其欲望而扭曲變質,猶如瓶中之壁上有毒,即使注入甘露水,水中亦然有毒素也!

林金老這番話,並無錯誤,依照體制,「五行」不能視事時,由「十地」暫理,乃是合理的,惟條件是「稱師不稱祖」; 「天恩」級以上,「頂航」以下,皆可以稱「老師」,卻不是掌天盤的「祖」,所以,林金老的「稱師不稱祖」,乃是一句知命之言,不惟當時的人,悟不出他的話中之話,即使是近人對這句話,也有厚誣林金老的說法,竟誣指說 :

「林金祖…………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56~63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7463819351209/

#轉載天盤

#第三章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56~63頁)

袁祖於道光十四年(1834)歸空,享年七十五歲 ; 自嘉慶七年(18O2)受何祖渡化以來,奉獻道場三十二年,一生巔沛流離,歷百死而不辭,後人尊重袁十二祖。

袁祖歸空前,已培養出五位「五行」,乃穩定道場的重要職位,其地位僅次於掌盤的祖師,即 : 

火行   陳玉賢

木行   安依成

土行   宋土道

水行   葛依玄

金行   林芳華

其奈,道光十七年(1837),水行葛依玄,不遵佛規,舉止怪異,與其徒弟周位倫,脱離道場,自立門户 ; 五行剩下了四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歲次癸卯,道場出現皇風考「天借張七作魔,方纔出此考懲,這場皇風四起,天下盡皆知聞」(歸原寶筏   其五),所謂皇風考,指的是修道人無端被官府取締,捉拿 ; 火行陳玉賢,木行安依成,土行宋土道,全部被清廷囚入監牢 ; 道場驚濤駭浪,人心惶惶,地任彭德源,奉壇諭晉陞為水行,取代原來葛依玄虚懸的位置,另外再任命十地。後來王祖覺一,在「歷年易理」敘述這一段時說 : 「歲次癸卯,河圖出現,老母慈命,設立沙盤,五行十地,憑乩取全,誰是仙佛,誰是聖賢,誰人扶持,誰人掌盤,一一敘明,皆是神判,水精道高,神人欽羡。」從此,上天仙佛藉著沙盤上的乩諭,掌握道場上的人事權,掌盤的祖師,扶持的五行十地,皆由仙佛在沙盤上決定!

道光二十五年(1845),歲次乙巳,火行木行土行,三位僅次於祖師的道場領袖,分別被清廷所殺,上距徐楊二祖的殉道,不過十七年,王祖覺一又說 : 「歲次乙巳,天開科選,諸佛驚異,無根不前,三星已歸,十地敗焉,金水相生,普度良緣。」水行彭德源回憶此段時亦說 :

自從青蛇一考,五花十葉無形,皇風嚇風雨不侵,攪得十方可憫 ;

用盡千萬佈擺,幸得幾人同心,不畏身軀苦調停,菜葉作食當飯 ;;

天竺蒙佛慈悲,了道師友顯神,通之一線接雲城,七聖十方感應 ;

金水相生道顯,還望諸公苦勤,道成你我依準繩,三曹在此定位 ; 

你我各居一方,鋪張以規化人,余誠四時祈天庭,願眾九蓮上品。

所謂「十地敗焉」或「十葉無形」,指的是癸卯年仙佛在沙盤上所晉升的「十地」,到了乙巳年,看到三位五行被害,心生畏懼而退道,這種「先領命,後考驗」,操之以驗物,考之以決事,亦成了日後道場上仙佛任命人事時的規矩 ; 凡是仙佛所任命者,如果不能體會仙佛苦心,不能勞勤盡職,必然遭受淘汰的下場 ; 至於「金水相生」云云,指的是金行林芳華,和水行彭德源,從道光二十三年起,兩人力挽狂瀾,合作無間。

水行金行兩人,分別代替祖師暫掌天盤的時間,恰好是兩個十五年 ; 前十五年,從道光二十三年(1843)到咸豐八年(1858) ; 後十五年,從咸豐八年到同治十二年(1873)。

林金行在己未年(1859)的太和堂書帖說 : 「水公告假去養性,諸般事件,盡託與西方乾金代理行。」明言他和水老的「五行」職位,是「代理行」的性質,不是掌天盤的祖師。

同治四年(1865),歲次乙丑,林金行已經六十二歲,是金公接續彭水老後,道場上相當重要的一年 ; 這一年,發生了三件大事 : 

一是,歲次乙丑,同治四年,諸葛碑文,現於西川,灶君判出,件件明言,老母傳命,呂祖承擔,牡丹現瑞,榜掛西山。」

二是,「五行另取,圓明當先,木公掌道,要辦收圓,諸事從徐,乾坤各辦,拔取賢才,銀錢看穿。」

三是,「伍劉張聶曾杜,乙丑同辦收圓,周葛原根猶在,屈指數之不完,古稱法門無二,今竟兩兩三三,致令無知學者,岐路徘徊不前,或疑三期未至,或怨佛祖妄言。」

以上三段,皆出自王祖覺一的「歷年易理」,必須詳細解釋,否則不知其中究竟 : 

一、王祖覺一在「一貫探源」中,有一段自傳式的敘述,全文如下 :

「余也生長蓬蓽,竊不自揣,自童子之時,即深慕聖人之道,以為可學而至,奈家貧親老,無力從師,不得已取往聖之遺編,吟詠揣摩,十餘年來,氾濫涉獵,未獲適歸 ; 至二十七歲,蒙洱東,萬春劉師之引進,得山西姚鶴天師之指示,入室靜坐,涵養本源,由定靜而悟大化,始知心源性海,三教合轍,登峰造極,萬聖同歸……...」

王祖覺一生於道光元年(1821),二十七歲遇見姚鶴天,應是道光二十六年(1826),是年正是三行殉道後,道場上風雨飄搖的時刻 ; 而「劉師」「姚師」云云,說明劉師當時的位階可能是「天恩」,姚師可能是「證恩」,否則不能以「師」稱呼 ; 同治四年,王祖四十五歲,對道場上亂象,不可能視若無睹,這一年,  老母和呂祖先後在乩盤指示大事,有一人證出大果位,「榜掛西山」云云,指的應是其師山西太原府人的姚鶴天!換句話說,姚鶴天是年奉   老母之命為第十四代祖,王祖為何不明說呢?因為姚鶴天乃是其師也,如果明言,不啻暗示他是姚鶴天的繼承人。二、除了命姚鶴天為十四代祖外,另外又晉升了一位僅次於祖師的「五行」,即木行曾子評,他於湖南龍陽縣朗江城設立「圓明堂」,當時曾子評對上天的交付有所誤解,誤以為他是繼承彭水老之後的祖師級人物,把歸空的水老當成是第十四代祖師,而自己則稱為「圓明十五祖」,與林金老對峙 ; 曾子評不遺餘力的四處開道,到了同治九年(187O),歲次庚子,他纔發現他的作法,不是上天本意,遂下令他所渡的徒弟暫停渡人,曾子評自己則隱居於龍陽的蓮峰山,至光緒五年(1879)歸空,所以王祖說 :

「辦至庚午,賢良取全,知時未至,不能收圓,傳令暫停,隱於龍陽。」所謂「隱」,其實就是閉門思過 ; 曾子評雖然隱居,他的徒弟卻欲罷不能,紛紛自立門户,冒出了「歸根道」「復命道」「龍沙道」「中州道」「新圓明」等等的名稱,又出現「十六祖」「十七祖」「十八祖」「十九祖」等等的說法 ; 曾子評根器不差,卻錯在對「五行」的職務不瞭解,  又太看重自己,佛教所說的「增上慢」,於是毫釐之差,遂成千里之謬,枉費上天一番苦心!

三、這一年有五位稱師作祖,林金老也說 : 「有等無知蠢孽障,不遂意他就變心,自己稱師作祖,揑故生端哄人,妄發假思假執,妄取頂保引證,自造彌天過惡,坑害佛子佛孫」(太和堂書帖    丁卯),後來林金老乾脆明說 : 「再者近年湖廣地方,又新出五個魔頭,其姓劉,伍,張,聶,杜。詭言夢中有人對他所說 : 如今應該他們掌管大道,散佈其言,迷惑那貪高好勝之人,一同前去信他」(太和堂書帖    己巳)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2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7291839368407/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2

三十二、

問:師尊歸空之後,如何放命點傳師?

答:師尊在世之時,所放命的點傳師,皆無任何爭議。

師尊歸空之後,道場上最大的爭議,就是如何放命點傳師的問題。

為何會有爭議?因為不知道師尊歸空之後,究竟要如何放命點傳師。

前面所舉出的三種方式,必須仔細的條分縷析,就會發現爭議焦點之所在。

第一種、師尊親自考拔親自放命的方式,因為師尊的歸空已不復存在;但是,師尊在世之時,所親自放命的點傳師,於師尊歸空之後,仍然可以繼續辦道渡人;問題出在,這些師尊親自放命的點傳師,於師尊歸空之後,他(或她) 們如何再放命點傳師?以延續道務。

第二種、代師放命者,師尊雖然已經歸空,仍然可以續行使代師放命之權;所以,師尊歸空之後,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或發愿前往遠處開荒的點傳師,仍然可以繼續行使代師放命之權;例如師尊歸空週年祭時,劉師母即行使代師放命之權,台灣的道親經劉師母放命者有兩位:一位是謝含隱,另一位是周詩章;當時眾道長與諸前人,無人表示異議,大家皆同意劉師母於師尊歸空之後,確實可以繼續有效行使代師放命之權。

但是,她(或他)們不可將代師放命之權移轉他人。換句話說,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或發愿前往遠處開荒的點傳師,一旦歸空不在人世,她(或他)們的代師放命之權,就不復存在。問題出在,她(或他)們所放命的點傳師,如何再放命新的點傳師?這個問題,可以考驗出代師放命者,是否有稱師作祖的念頭與作為。

第三種、道長前人仍然可以繼續推薦保舉,惟因師尊已經歸空,師尊的色身已不復存在,故必須敦請師尊在天之靈(天然古佛)臨壇曉諭;新領命傳師,師尊(天然古佛)會臨壇一一寫出他(或她)們的名字表示認可,但是,推薦保舉人的身份,則必須是點傳師,因為涉及禮本的授受與點道技巧問題。

第三種方法,外人很難一窺其中的奧妙,即使是道中的點傳師,很多人亦不知其所以然,與所由然。

第三種方法,師尊在世之時,已經親手以白紙黑字寫下,只是許多人看不懂師尊之用意而已。

師尊早在暫訂佛規的引言中明白寫出他天命的來源,乃是「恪遵 關聖帝君壇諭」。

以此類推,師尊歸空之後,道長前人所推薦保舉的新點傳師,只要恪遵天然古佛壇諭,乃是合乎正常的領命手續。

以此類推,如果天然古佛臨壇,授權某某點傳師,有代師授命之權,這位得到天然古佛授權的點傳師,所放命的點傳師,亦是合乎正常的領命手續。

總而言之,師尊歸空之後,新點傳師的放命手續,僅剩下兩種:

一是,經由天然古佛壇諭,授權某某點傳師,有代師放命之權。

二是,經由道長前人推薦保舉,再經由天然古佛臨壇認可。

不論採取那一種放命手續,最高的決定者與最後的決定者一定是天然古佛。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52~55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4473579650233/

#轉載天盤

#第三章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52~55頁)

最初黃祖德輝設「天恩」一職,以開示新求道者之時,是由黃祖直接面對他所渡的徒弟,再由徒弟中精選出代傳人 ; 這樣作自然有其優點,即代傳人品質高,後遺症少 ; 缺點則是,道務只能有限度的發展 ; 尤其是黃祖一旦不能視事時,道務即形成停頓的狀態,當遭遇到嚴格考驗時,所謂「薪傳」云云,幾乎是「滅盡」!到了袁祖的時代,道務逐漸宏展,掌盤的祖師若年事已高,在考拔「天恩」的手續上,更有不勝負荷之感,袁祖雖設有「五花十葉」,屬於代替祖師督辦道務的性質,徐楊二祖有鑑於此,遂再設「頂、保」二職,將祖師考拔「天恩」的權限,往下移轉到「頂航」的身上,而由「保恩」負責保舉,以防人事上不夠週延之敝端,掌盤的祖師只負責考拔「頂航」與「保恩」,減輕不少負擔!

袁祖以六十六歲高齡,自動在領導上稍微退居一旁 ; 乃是提前準備,讓三十出頭的道場龍象,如徐楊二人能早日歷練,以便將來宏展道務,此種光風霽月的胸懷,不愧具有掌盤祖師之風範!遂產生出道場上極為特殊的「三祖共掌」時期!

道光八年(1828),徐楊二祖因四處開道,被清廷逮捕,於成都九眼橋斬首,曝屍三日 ; 此案情節,載於清軍機處月摺包中道光八年六月十六日四川總督戴三錫奏摺錄副。

因徐楊二祖的殉道,徐楊二祖所設的「頂航」「保恩」,日後遂成了道場上一個重要的考拔標準 ; 尤其是「保恩」一職,成了「準佛位」的果位,必臻乎此,謂之不退轉位!

徐楊二祖的殉道,可謂事出突然,道場頓失中樞 ; 袁祖不得已,復掌道盤 ; 於道光十年(183O)設「證恩」,道光十一年(1831)設「引恩」; 「證恩」一職,為劻正「天恩」行持,以及拜佛堂規矩而設 ;「 引恩」則引進「天恩」。至此,道場的組織結構大致齊備,總計有「五行」「十地」「頂航」「保恩」「引恩」「證恩」「天恩」等等!若再加上掌盤的祖師,己有八個層級,其中各個層級,相互之間的關係,如下表 :

(按 : 箭頭上向,指權限所及之處 ; 箭頭下向,指職位上升之處)

由上表可以看出,「頂航」乃是一個相當重要關鍵的職位,惟有「頂航」纔可以代替祖師授命「天恩」 ; 而「天恩」又是最基層的頭領,故時人有言 : 「頂航者,頂天立地,上頂徐楊二祖,頒發天命,救度原人」又說「夫頂任者,掌祖家之權衡,立佛門之標榜,威儀體禮,第一緊要。」凡衆生領受天恩,需經「引恩」的引進,「保恩」的保舉,「頂航」的考核,始能發恩,可說相當的嚴格!

袁祖…………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1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4385162992408/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1

三十一、

問:點傳師的領命是否有一套應遵循的手續?

求道有求道的手續,點傳師的領命,當然也有一套應遵循的手續。

每個宗教團體,都有自己的内部規矩,局外人很難一窥堂奧。

本道亦不例外,點傳師的領命,也有一套應遵循的內部規矩,也有一套領命的正常手續,如果沒有這套領命的規矩

與手續,道務必然大亂,法船將不知開往何處?

點傳師的領命,要分為兩個部份來討論:

一是,師尊在世之時。

二是,師尊歸空之後。

師尊在世之時 點傳師領命的手續有三種:師尊本人親自考拔親自放命,早期的點傳師,大多是以這種方法產生。

二、道務繁忙,師尊分身乏術之時,則委託可靠的人代師放命,例如: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或者發愿前往遠處開荒的點傳師。但是她(或他) 們都必須在代師放命之後,向師尊稟報所放命的人選。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是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她(或他) 們固然是師尊的內眷屬;但是,她(或他) 們所代師放命的點傳師,都是替老師點傳道法,不是替劉師母點傳道法,也不是替孫師母點傳道法,當然更不是替英譽師兄點傳道法;然而,因為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身份與一般的點傳師不同,她(或他)除了是師尊的內眷屬外,還有代師放命之權,很多人遂誤以為:師尊生前已經安排好未來道務的領導權。師尊身後,道務發生分裂,與此有關;支持孫師母的點傳師,遂誹謗英譽師兄;支持英譽師兄的點傳師,也誹謗孫師母;從此道場上風風雨雨,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是非的產生,非常容易,是非的消失,卻非常困難。

三、師尊無法親自考拔之時,有時也責成道長前人先行考拔,再向師尊推薦保舉,經師尊同意之後,纔正式放命;師尊並不限定具有點傳師身份者纔能推薦保舉,以免阻塞人才暢通之管道。

師尊在世之時,凡是點傳師的領受,一定是從以上這三種手續產生。

不論採取那一種放命手續,最高的決定者與最後的決定者一定是師尊本人。

新領命的點傳師,必須親臨道場,發下大愿之後,師尊纔會親自授與禮本,並傳授點傳道法的技巧。

至於代師放命的部份,則由劉師母,或孫師母,或英譽師兄,或由開荒的點傳師授與禮本,並傳授點傳道法的技巧。

因此,禮本的授受,成了放命點傳師的重要手續。

領受禮本一辭,於是成了道場上的重要術語。 

手續也者,當然是授受雙方的雙手,互相交接禮本,象徵著傳承,所以授受雙方的當事人,皆必須親臨道場。 

點傳師的領命,必須遵循這些正常的手續,纔能替老師點傳道法。

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1985569899034/

師尊老大人曰:

在你的認知當中,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信士很愚笨)是不是無法想像呢?(是)你有看過聖經嗎?(稍微有看過)

在創世紀當中,  上帝創造整個宇宙,有光、有水、有地球、有人類、有萬物,這些可以從記載當中得知。但若你要問為師,天是何時有的? 上帝是什麼時候存在的?為師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唯有  上帝,唯有天是全能的、大能的,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就算為師也只能窺得一二,不能盡得全部面貌。如果你有這種疑問,倒不如問問自己:我的心什麼時候才能與天合而為一,也許有一天你的修行境界越高、層次越高,你會比為師多了解一點。

第二個問題:你會覺得自己難以掌握情緒嗎?(有時候會)

修道如初志,成佛便有餘。如果想在一時之間,得到修行的捷徑跟方法。為師沒有,因為為師也是經過百劫千世不斷的修煉,不斷的體驗,才慢慢了解,修行是什麼,修心是什麼,修性是什麼。在這入道之初,要不急不緩,一步一步踏實的做,你會漸漸去發覺平時你的起心動念是如何趨向,你會漸漸得懂得如何把握,在每一刻當中去戒慎你自己。

在第一天為師就告訴過你們,要在放下當中求謹慎,放空當中求深入。這兩句話的意境慢慢體會。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49~52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1580176606240/

#轉載天盤

#第三章   老母慈命    設立沙盤

(49~52頁)

不論是「先天道」或「一貫道」,仙佛在沙盤飛鸞一事,似乎永遠帶著神秘的色彩,不僅外人無由窺其堂奧,即使是道中人士,對此種「佛不出世而出世,佛不度生而度生」的神秘科儀,亦大都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縱然是天界的聖佛仙,亦有其不易之原則,其降壇飛鸞,最重要的目的,乃在助人間的傳道人,宣闡道法 ; 任何人只要有心宏道,必得仙佛之幫助 ; 同樣的,任何人若妄想藉著飛鸞的機命,假公濟私,亦必得到仙佛嚴厲的懲罰。所謂 : 魔佛不二,只在一心 ;   不善用心,佛即是魔 ; 善用其心,魔即是佛 ; 魔佛無體,唯在當人 ; 佛之與魔,間不容髮矣!

按「飛鸞闡化」一事,由來已久,前文提到 ; 黃祖德輝的徒弟滄海老人,曾經註解過「呂祖指玄篇」,他在文中透露 : 「呂祖慈悲,度人心切,見下方眾生。沉埋苦海。六道轉變,頒請   玉旨,飛鸞闡化,指示羣迷,三教感應。」由此可見,黃祖德輝的時代,即有「飛鸞闡化」之舉,三教諸神,常常臨壇,藉沙盤木筆,以開示羣迷,例如滄海老人註的「呂祖指玄篇」,一再的得到上界高真降壇批訓。日後重印的「呂祖指玄篇」皆將之附於書前,以示尊敬之意,總計有 :

乾隆五年(174O)的「亞聖鄒國公栢皇真人孟夫子原敘」。

乾隆九年(1744)的「文昌帝君指玄篇秘註原序」。

乾隆五十八年(1793)的「呂祖措玄篇秘註後序」。

這些序文,應是於黃祖德輝之徒孫輩傳道之時代,上界仙真降壇時所批,因為乾隆五年(174O)的第一篇,上距康熙八年(1669)滄海老人寫序的時間,已有七十一年的光陰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呂祖再敘的最後一篇,則有一百二十四年的光陰。

「飛鸞闡化」正式成為道場上重要科儀,係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歲次癸卯,這一年,乃是「先天大道」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之前之後,道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之前,仙佛在沙盤上只是批訓助道,從這一年開始,則掌握道場上的人事任命權,此事發生的前因後果,必須追溯一段歷史!

按 ,黃祖德輝的時代,於康熙六年(1667)時,設有「天恩」一職,用以代替黃祖傳道,弟子們之間再細分為「八卦九宮」; 到了袁祖志謙的時代,因所渡的人逐漸增多,為了替掌盤的祖師分勞,遂於嘉慶十三年(18O8),設「五花十葉」,五花即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計五人,十葉即十扡,又稱葉任、地任,分佈於十個地區督辦道務,每一地區有一位地任,而由「八卦九宮」進入「五花十葉」,可看出道場上的編制已然擴大!此時袁祖四十八歲!

嘉慶五年(181O),袁祖由貴州進入雲南 ; 道光三年(1823),再由雲南進入四川,在成都成立「西乾堂」,渡化道場龍象 : 徐吉南和楊守一 : 道光六年(1826)時袁祖已六十六歲,將道務交付年近三十的徐楊二人掌盤,徐楊二祖為因應道務發展的需要,再增設「頂航」與「保恩」二級,

頂航又稱頂任 : 頂者,頂祖師之心志 ;  航者,掌度人之慈航也,智傳祖師,代天宣化。」一省設一頂航,較大的省如四川,則分「川東」「川西」兩名 ; 

保恩,則係一省的副辦,輔佐頂航襄理道務,故習慣「頂保」並稱。

最初…………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0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0150751661350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0

三十、

問:請說明點傳師的責任?點傳師的責任與師尊的責任有何不同?

答:師尊在暫訂佛規中將點傳師定位為:「凡替老師點傳道法者,皆稱為點傳師。」

注意「凡」與「皆」,這兩個字。 

從這兩個字,就可以推知點傳師不只一位,而是有很多位。

誰是老師?就是本道老師至尊之長上,天然師尊是也。

老師也者,乃是本道特有的稱呼,道中若提及老師,定是指天然師尊。

因此,點傳師不要隨便自稱自己為老師,以免被道親誤會。

師尊何時領天命為一代明師?前面已說過是1930年,歲次庚午,師尊四十二歲之年。

師尊在禮本中所說的「余今領受法敕旨,慈悲傳你真玄關」,指的就是這件他領受天命,開始職掌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

所以,點傳師乃是代替師尊所說的「迨至庚午年間,正逢天降大考,竟蒙畀以重任」這一關鍵的部分。 

簡單的說,點傳師乃是代替師尊於四十二歲春秋鼎盛之時,領天命為一代明師的這一關鍵部分。

職是之故,師尊的責任,與點傳師的責任,並不相同。 

所有的點傳師,皆是共分師肩,共助師尊三曹齊渡之末後大事。

有些點傳師誤以為:他(或她)乃是代替師尊的全部,這是非常錯誤的見解。

點傳師乃是替老師點傳道法,如是而已!

師尊即使是在五十歲時,所親自挑選放命的點傳師,也只是代替師尊在四十二歲領天命時的這一關鍵部分,而不是代替師尊在五十歲時的這一部分。

即使在今天,凡是依照正常手續領命的點傳師,也只是代替師尊在四十二歲領天命時的這一關鍵部份。

即使在未來,凡是符合正常手續領命的點傳師,也只是代替師尊在四十二歲領天命時的這一關鍵部份。

真身與替身,本尊與分身,之所以不同,其重大差異,即在此也。

因為真身只有一位,本尊只有一位。

師尊與點傳師,所負擔的責任,之所以不同,其重大差異,即在此也。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44~47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8699020227689/

#轉載天盤

#第二章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44~47頁)

在此之前,大明萬曆皇帝還作了一件影響民間信仰甚巨的一件大事,即萬曆二十二年(1594),龍華經著作完成的那一年,始從道士張通元之請,將漢朝名將關羽進爵為帝,廟曰英烈,上距關羽戰死(219)為1375年,遲來的正義,雖然不是正義,卻還給關公一個公道 ; 按關公戰死後,至蜀漢主景耀三年(26O)追諡為壯繆侯,至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大觀二年(11O8)加封武安王,元文宗加顯靈威勇英濟王,至明洪武中復侯原封,在諸神祠中位不甚尊,萬曆四十二年(I614)又敕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從此相沿有「關帝」之稱。清順治九年(1652),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每年五月十三日遣太常致祭,除京師,各地皆有關帝廟,而「關帝」和「關聖帝君」,乃是不同的職稱和稱呼,前者指的是「帝位」,後者指的是「神位」,後來的一貫道道親,稱關公為「中天玉皇,關聖帝君」,其歷史淵源,即來自此!

龍華經得到大明萬曆黃帝敕諭之後的第二年,西元16o1年,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O)經千辛萬苦,終於立教堂於北京 ; 另一股截然不同的宗教力量,到達了明朝的政治中樞。日後西方人所熟悉的孔子西方議名Confucius即為利瑪竇所首創 ; 之後的二十五年,明天啟四年(1624),黃祖德輝誕生。長大後的黃祖,看到龍華經有「弓長祖」的說法,他發下洪誓大願,要做個「弓長祖」的先驅者 ; 經上既然出現有「十轉弓長」的說法(卷四),黃祖遂以「九轉東林」為立論點,開始了他的準備工作,不論是「禮本」,或是「皇極九蓮寶卷」,一再的以「九轉」作為他下生的一大因緣,例如 : 「金丹九轉下東林」(禮本) ; 「祖師曰 : 吾今丹道以成,塵緣不久,昔者領佛法旨九轉東林,受無量劫之苦楚,歷百萬億之辛酸。」(皇極九蓮寶卷,明道證果品第三十一)

「九」也者,成了黃祖「天命」的標誌,他的後代,於是尊稱黃袓德輝為「黃九祖」!

龍華經正式公佈起(1599),歷經黃祖德輝的「九轉東林」(1624),到「弓長祖」正式領天命為一代明師(|93O),總共費時三百三十一年,其中經過了十代(從九祖到十八袓)掌天盤的祖師,的確應了 「十轉弓長」的說法,就像龍華經卷四所說的 :

「真祖師增級上品,假祖師落而無功 ; 是真的難來抵換,是假的免入宮門。」

當下的最大問題 : 不是「弓長祖」要不要出世!而是「弓長祖」下生了,又滅度成古佛了!後人不免要問 : 「弓長祖」住世之時,他的「妙法」,究竟是什麼?滅度之,法住於世,到底是多久?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9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8630160234575/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9

二十九、

問:請問「一貫大道,三教眞傳」,與「 明師一指,點開玄關」 有何關連?

答:玄關竅,在道場上又有通天竅的美稱,通天之路也。 

點開玄關,能與 明明上帝萬靈真宰互相感應也。

明明上帝萬靈真宰,乃是唯一的真神。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萬靈的真宰,唯一的真神,意味真理獨一無二也,一之重要性,由此可知矣!

古聖有云:夫道,一而已矣!所謂:昔之得一者,天得 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一也。一之奧妙,豈筆墨所能形容哉?

用現代的說法,一者,無窮無盡浩瀚宇宙之總源頭也。

點開玄關,吾人的靈根即能夠接通浩瀚宇宙之總源頭,得與造化同心。

明師一指的功用,由此可知矣!故得明師一指,如魚得水,似鳥飛翔,逍遙自在。

龍華寶經有萬法皈依品,值得一讀再讀。 

「論萬法者,一法流通;皈一者,一炁源流;萬法皈一者,本無分別也,本來不二。一字為宗,卻是那一字?論此一字,須彌山為筆,海水為墨,書寫加點,寫不著這一字。 一字排輪,乃是古佛家風,三世諸佛盡是一字,三宗五派盡是一字,諸子百家盡是一字,普天匝地盡是一字,後有石佛收圓盡是一字。一字源流,聖道圓明,纔是萬法皈一,若離這一字,不為收圓結果。收圓了道者,萬法皈宗也。本無二 字,一字流出,真如妙道,各修圓明聖寶,纔赴的龍華三會,後有名佛收圓。」 

三者,多也,非必指儒釋道三教,指儒釋道三教亦可;三教而後展千門,千門而後萬教興;千門萬教,有興必有亡,有盛必有衰,有強必有弱,但是大道的容顏未曾改易? 孔子所行的大道,老子所行的大道,佛陀所行的大道,甚至耶穌所行的大道,以及默罕穆德所行的大道,何嘗有所不同?故云:同不同道,異地皆然也。

大道,皆源自於一,一本散萬殊,萬殊歸一本,故謂:一貫大道也。

明師一指,點開玄關,吾人修此大道,而後歸一也,歸返聖域帝鄉也。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4O~44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5855970511994/

#轉載天盤

#第二章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4O~44頁)

有關龍華經問世的年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 真正原版的龍華經,翻開第一頁,一定印有大明萬曆皇帝的一篇敕諭,猶如實叉難陀所議的華嚴經,一定印有天册金輪聖神皇帝所製的序然 ; 這篇相當重要的敕諭,全文是這樣的 :

大明萬曆二十七年,禮部尚書馬自強,奏准九華山老僧息緣進呈 :

龍華經懺

御覽閏四月初二日敕諭 :

朕惟立綱陳紀,以道化行天下 ; 敷教立法,用義訓誨人倫 ; 三教並行,法總歸於不二 ; 聖賢迭起,教總歸於一途,今夫,

龍華經懺與

聖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之道,並行而不相悖。

如來復又指出種種地獄惡報,開示愚迷,使之常存敬畏,背惡向善,以慈悲善誘,使民安而國泰,焚香禮佛,保雨順而風調,誠有裨於盛世,故恆尊於歷世,著該部頒行天下,不拘士庶僧尼,耕讀之暇,清修之餘,或遇三元五臘,設建道場,燃燈而照昏瞶,鳴鼓以醒愚迷,宏通佛法,化行俗美,欽此欽遵,故諭 。

至於龍華經本身,涉及到出版的經過,有三段值得注意的文字。

一是元集   卷一終 : 

天真老母顯神通    木人演法唾真經

龍華真經傳留世    經今尚未布流通

陵陵壬辰經出現    聖警木子寫謄清

二木天然同奮志    還源策警顯真心

木馬紅牛合聖意    替祖開板轉法輪

二是亨集    卷二終 :

龍華經   天真心印   弓長祖    密寄雙林

至龍年   真經出現   木馬歲    丁丑施行

祖警中   吩咐木子   將真經    抄寫謄清

囑天然   證明字眼    闡祖教    演法度生

化緣人   同來搭手   捨貲財    開板流通

各宗門    同宣寶卷   龍華會    永遠相逢

三是貞集   卷四終 :

真子普傳僧   續道傳宗門

天然同搭手   普應度眾生

雙林收寶偈   普化演真經

願人明聖意   木子轉法輪

辰年經出現   木馬法流通

丁丑念二日   開板立合同

青羊己卯月   經板果完成

募化諸賢聖   同共發真心

捐貲成聖事   萬古註芳名

末後龍華會   個個續蓮宗

從以上的三段文字,再配合大明萬曆二十七年的敕諭,可以作出以下的認知 :

一、壬辰年,開始著龍華經,時當西元1592年。

二、甲午年丁丑月,龍華經開板,時當西元1594年,一部經兩年完成乃是合理的。

三、乙未年己卯月,龍華經板成,時當西元1595年,印刷廠一年多刻板完成。

四、萬曆二十七年,西元1599年,出板後四年,由禮部尚書馬自強奏呈萬曆皇帝。

五、經文之中,多次提到「木子」這位「李」姓的人,以及「二木」的「林」姓的人,乃轉龍華經法輪,為佛檀越之人。「天然同奮志」「天然同搭手」,指的是此二人合作的情景。

因此,龍華經正式出現的年代,應以前面所引的大明萬曆皇帝的敕諭為準,即萬曆二十七年(1599),在此之前,…………'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8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5830547181203/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8

二十八、

問:爲何要以「一指」點開「玄妙關」?

答:很多人主張:人一出生,就帶來了一塊白板(clean slate)。這一塊白板,天生不帶任何內容,像一塊尚未寫上字跡的石板。

這種白板的理論,本身就存在著互相矛盾。

甚至會讓人誤以為白板是一塊死板板之物。

此因為:白板本身,就是存在之物,若無白板,字跡何能寫在上面?

白板不是空,而是有;說是有,又是空;白板不是虛,

而是實;說是實,又是虛。

簡單的說,白板本身具有空性,以致於能容受任何的意象文字。

同理,吾人身上與生俱來的玄妙關,也是非空非有,即有即空;非虛非實,即虛即實。

如果以為有,則又杳杳冥冥,難以捉摸;如果以為空,則又活活潑潑,不受拘束。

如果以為虛,似一團虛靈,非頑空無知;如果以為實,又千變萬化,無形跡相狀。

執有則著相,執空則著頑。虛靈之所以不昧,以其不著相,不著頑。

所謂:至空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千言萬語,不能可見玄妙關的微妙。

可見玄妙關的微妙。

筆參造化的文學家,不能描寫出玄妙關的精神。

巧奪天工的繪畫師,不能繪畫出玄妙關的圖像。 

出言即差,有字即非;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玄妙關之所以使用玄之一字,因為玄這一個字,本來就俱有甚深微妙的真正意涵,所以,玄關也者,亦是屬於深奧微妙之關竅,既沒有形跡可循,也無法想像,卻至寶至貴。

吾人常說心頭,人出生之時,頭先出,所以頭者,先的意義。

心動以前到底是什麼狀態?亦即心未動之時到底是什麼狀態?能瞭解心未動之時的狀態,即能掌握玄妙關之奧妙。

心未動之時,清清靜靜,無思無慮,瀟瀟灑灑,活活潑潑,無恐無怖,無喜怒哀樂,無人無我,稱之為寂然泰靜,其中有一元真炁,行住坐臥,視聽言動,皆不離此一元真炁。

所以,人的念頭最為重要,一語一默,一動一靜,一進一退,悉皆不二,無不中節。

稍有一點惡念,稍有一點差錯,即是背道。

一旦出門就要走正道。

所以玄妙關又是路頭,路的起始點。

出們不走正道,必然迷途。

回家不入玄關,必然迷昧。  

迷途之人,迷昧之人,必落入生死的輪轉而無法出離。

故捩轉玄關,極為重要;修行的奧妙,就在用力扭轉玄,跳脫生死苦海。

玄妙關還有很多名稱,例如:靈山塔,無影山,性命竅,玄牝門,虛無竅,人獸關,至善地,十字街,生死關,造化爐,天地根,眾妙門。

靈山到底有多高?無法以萬仞嵯峨插碧霄來形容。

最怕的是,一片白雲橫在靈山的谷口,遂使歸鳥皆迷巢。

點開玄關,就是指出靈山,指出歸家之路,指出聖域帝鄉,指出上帝之域。

簡單的說:我心中的上帝住在那裏?也可以說:上帝在我心之中!這就是真我!

但是人卻將真我與假我,扯不開,看不破。

分不清真我之樂與假我之樂。

假我之樂,乃凡軀之樂,乃順慾之樂,乃順境之樂,乃縱情之樂,皆為凡人之樂。

真我之樂,乃樂道之樂,乃止於至善之樂,乃萬緣皆了之樂,乃萬念皆空之樂。

執著假我,真我則無法顯露;假我若死,真我則生,真我不死,不死即超生。

明師一指的目的,就在指出吾人之真我,還吾人本來之真面目。

所以,明師一指的功用可知矣!可謂至大!可謂至深!可謂至奧!可謂至妙矣!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35~4O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3044714126453/

#轉載天盤

#第二章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35~4O頁)

以「皇極」對應「星宿劫」,例如 :

世尊曰 : 吾昨在金華天翫賞,忽見優波羅花綻五葉心空,吾從頭打算三元劫數,賢聖以滿,太極歸宮,末下該皇極掌教,星宿當機,乃後天之大理。星宿定劫更無疑,無極掌過三三劫,太極二九立根基,百八天盤安玉斗,九蓮華底現彌陀。

弟子委係掌不起未來天盤,領不得皇極大理。

慮太極,賢聖劫,看看待滿。

當先三佛定劫,從批判定星宿,賢聖、莊嚴,無極掌過先天眷九劫中。

此事乃未來的天盤,星宿的世界,千聖不傳,諸祖不說,吾若不知,孰人通曉!

無極祖,黃陽會,歸宮去了 ; 太極祖,青陽會,現掌中宮 ; 皇極祖,顯神通,穿山透海,三極佛,來下界,普渡迷盲,賢聖劫,未皈源,星宿周轉,天差下,仙佛祖,跟找殘靈。

星宿轉換三災動,五形四相總成灰,天地渺茫歸混沌,九宮八卦六爻虧。 

賢聖來回星宿轉,天機斡運斗星移。

皇極道大法開,五盤四貴星宿劫。天盤九九未來查,針針相對細尋思。

末法摧,賢聖劫,功完行滿,星宿會,三陽顯,九轉還丹。

末法年,水火風,三災驟起 : 星宿頭,賢聖尾,寸步難行。

過現未來莊嚴、賢聖、星宿,三劫之中,有三千上品諸佛明心,一萬大乘菩薩見性。

爾時無為聖祖讚畢未來星宿劫上品成道諸佛菩薩洪名聖號。

想當初,暗臨凡,不為自己 ; 因星宿,三極理,轉下天宮。

掌天盤,星宿理,戊已傳燈。

綜合以上所引用的資料,可以看出 ; 黃祖表示其對星宿劫將至的信心,所謂 : 日月俱明,各有所照 ;  二十八宿,各有所主。然而,對此,「未來彌勒星宿會」一大事因緣,影響黃祖最大的,就是出現在黃祖生前的「古佛天真考證龍華經」(以下簡稱稱「龍華經」(請參閱附錄三)。

就當時文化條件而論,龍華經可以說是一本很奇特的「經」 ; 奇在它融合儒、釋、道三教的語言,運用迥異於三教傳統的特殊文體,所謂 : 亦儒亦釋亦道,非儒非釋非道 ; 廓一塵而遍周沙界,攝萬法而歸一毫端 ; 斡玄機於無際,窮實相之源底 ; 這種別出心栽,相當新穎的著作方式,不惟令人一新耳目,也令人無法適應 ; 龍華經不採用儒家之「述而不作」的方式,也不沿襲佛教「如是我聞」的體例,而是「預說後事」類似基督教的「彌塞亞」觀念 ; 因此這本經,有許多「前所未有」(昔所未聞)的觀念 ; 「彌塞亞 」預言救世主的降臨,龍華經則預言一位繼承彌勒佛之「弓長祖」的出興於世!

龍華經問世後,果然有兩種反應 : 一種是不信的,一種是相信的 ; 就像有相信佛法的人,也有不信佛法之人 ; 至於信心道根深厚的人,不敢抱著試探的念頭,寧願相信未來一定會有一位「弓長祖」應運 出世,來普渡收圓,他們都為此一大事,不遺餘力的作了準備功夫,而黃祖德輝就是以大心知一切法,欲度一切眾生,為此而「開荒下種」的第一位大祖師。

龍華經問世之後三百多年,果然有一位「弓長祖」(張天然),把史無其人,神話式的「弓長祖」,活生生的立在人們面前,又把彌勒佛的妙法,發揮的淋漓盡致,繼續千聖不盡之燈,又照八面無私之燄!他是那麼的平凡,又是那麼真實,最後又超凡脫俗的成了眾所仰望的「萬國教主」

夫神,生於無形,而成於有形,從有以至於無,正覺之道,然後能合乎妙圓,所以易經的繫辭傳,有所謂「神以知來」與「知以藏往」的說法,龍華經的著作方式,則是屬於「神以知來」的,在此之前,除了佛教的彌勒下生說和圖籖一類的預言,無人從事這方面的著作,除非此一著作人就是「神」(God),否則以人類有限的智慧,來年之事尚且難知難曉,根本無法推知三百多年後的情景 ; 近代的科學家,即使是自己推算出的宇宙方程式,仍然不敢妄自居功,遂謙虛的說 :

Was   it   God  who  wrote   this  line

(寫下這句話的難道不是「神」麼!)

…………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7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310251745400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7

二十七、

問:「玄妙關」爲何如此重要?

答:吾人身上有一個靈根寄居的地方,明師能夠以「一指」點出其所在;然而,這個地方卻無法以任何名稱來形容;這個地方,也無法著實指出其形狀、大小。

這個地方,說大,非常的大,能夠容納星宿山河大地萬物萬事,仍覺有餘;說小,非常的小,星宿山河大地萬物萬事,容納其中,亦不會變大。

這個地方,無法以耳朵聽到,無法以眼睛看見,無法以鼻子嗅出,也無法以舌頭品味出;吾人的虛靈一旦離開這個地方,耳朵就聽不到,眼睛就看不到,鼻子就嗅不到,舌頭就無法品味。 

這個地方,無任何的間隙,進入這個地方,不會掀起任何的波浪。

這個地方,風吹不入,水灑不著,殺活卷舒,縱橫得妙。

這個看不見,聽不到,嗅不出,味無味的地方,究竟在那裏?

所謂:無味乃真味,真味真無味,若知真味者,更不說真味。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第30~35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0367781060813/

#轉載天盤

#第二章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第30~35頁)

啟蒙居士說 :

「余先大父素好金丹,購買丹經子書,盈箱滿篋,而未得真傳,抱戚棄世,余父領之,訪師三十載,足跡遍坤輿,亦不得 ; 謝塵日,撫余背曰:爾祖與吾,於金丹一道,煞費苦心,而卒無一得 ; 太上云 :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吾與爾祖之不能得金丹真訣者,其殆善之未立耳,汝善繼之!

余於是棄儒業醫,借醫可以濟世,亦可以養身,亦可借此遊覽名區,一訪高人踪跡,醫遊十載,遍歷荆襄袞冀粵蜀滇黔,非名利先生,即繩趨市叟,而欲求一明金丹大道者,以為師,卒不可得!

噫!余家三世於兹,均非浮幕,而竟無一遇者,何也?因思真師不遇,皆由善量未宏,由是廣立善緣,開局送藥,更倡造船搭溺,設堂育嬰,如是又復三載,一日購藥金陵,於江東門外茶坊中,得遇吾師與一僧對談,語漏金丹二字,余甚奇之,豈金丹大道,即於此可得耶!遂長跪前席,叩其姓氏里居,並金丹玄妙 ; 師云 : 此非談玄之所,盍往吾寓一遊!

余於是敬步後塵,登堂展拜,詰朝即執弟子禮以見,細叩玄機,師言此道非常道,乾坤更合成,名為神氣穴,内有坎離精,非立誓皈戒,不能妄傳,余謹領誓戒,得指先天,即棄家負笈,旦晝勤求,吾師道通三教,學貫天人,立說註書,非玄即妙,一時誦之而得進取者,不一而足…………」

簡而言之,啟蒙居士明中子所遇到的「師」,應是滄海老人本誠子 ; 而滄海老人本誠子所遇到的「仙師」,纔是黃祖德輝!「師」與「仙師」二者之間,角色截然不同,

所以,康熙六年,黃祖四十四歲之時,即出現「天恩」一職的代傳人,前面所提到的「禮本」,應該就是在此時制定的,再配合黃祖自述中「壬子定派分宗」講法,從康熙六年到康熙十一年,六年之間,黃祖以其新穎的渡人方式,廣渡了不少弟子,並對他們施行新的管理結構,即「皇極九蓮寶卷」第二十品所說的「八卦九宮」,這種管理結構,在今日就是所謂「多重系統方式」(Multiple  System  operator),每一方的領導弟子,都有一個代號,即「真精」「真神」「真魂」「真魄」「真意」「真陽」「真陰」「真明」「真行」等等。

為什麼說「禮本」為黃祖所制定的?因為黃祖巧妙地將「禮本」中的重要文句,分別載入「皇極九蓮寶卷」之中,舉例如下 :

金丹九轉下東林   暗釣賢良貼骨親

單傳秘密還鄉道   直指當來出世因

西乾東震周流轉   外教旁門認不真

末後龍華逢末劫   斗牛宮 内訪根源

按 : 此段文字幾乎與「皇極九蓮寶卷」卷三開頭四句,完全相同,僅與最後一句 : 「末後龍華歸一理,斗牛宮内找原根」,略有不同而已!

金丹大道至極元   萬法流通在世間

收圓普渡開羣品   天真顯道化先賢

暗造金船誰得惺   秘留奧旨那能參

急早回頭歸戊己   方保靈機入九玄

按 : 此段文字與「皇極九蓮寶巷」卷一的開經偈,完全相同!

高賢遇度要哀腸   九闕掛號見當陽

長生大道金丹理   不得精通莫放狂

若是根薄緣分淺   難入龍華古道場

但得豁開天地眼   玄關一竅見親娘

按 : 此段文字與「皇極九蓮寶卷」巷一完全相同!

以上「禮本」中的三段文字,分別見諸「皇極九蓮寶卷」的卷一和卷三之中,如果未能仔細對照「禮本」和「皇極九蓮寶卷」,實在很難判斷出來,所以「禮本」的確出自黃祖手筆,應是毫無疑義的,出現的時間,最遲在康熙六年!

世尊在「禮本」中提到「彌勒古佛」又說「三期劫」和「末劫」 ; 顯然,第三期的星宿劫,與彌勒古佛有極大的關連,在「皇極九蓮寶卷」中,黃祖將此三期末劫的觀念,用三教的語言說出 : 以「無極」對應「莊嚴劫」,以「太極」對應「賢聖劫」,以「皇極」對應「星宿劫」,例如 :

…………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6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90188464412078/

#玄妙關六十問答

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6

二十六、

問:爲什麼稱爲「玄妙關」?

答:師尊在禮本中;涉及「玄妙關」之處,有幾段非常重要的禮囑:

「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

「當前卽是真陽關,真水真火已俱全」。

「余今領受法敕旨,慈悲傳你真玄關」。

「二目曜迴光,一點真太陽」

不論是「玄妙關」,或者是「真陽關」,或者是「真玄關」,或者是「真太陽」,皆與「玄妙關」相同,此所謂同出而異名。

師尊為何要設定如此多不同的術語?而如此多不同術語,指的皆是「玄妙關」?很顯然,師尊的目的,是希望求道人不要執著於「玄妙關」這個名稱,一旦執著於名稱,「玄妙關」就已經不是「玄妙關」了。

師尊首先破除所謂的文字障,希望求道人不要拘泥於文字,不要執著於表相,不要被名稱的文字障所桎梏,如果不先去除文字障,道機便不能顯露。

因為,任何名稱皆無法形容「玄妙關」,只因其乃是一個至玄至妙的關竅,姑且稱之為「玄妙關」而已!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第25~3O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8817721215819/

#轉載天盤

#第二章   九轉東林    十轉弓長  (第25~3O頁)

大地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動,佛亦如是,若無事及小因緣則不出世 ; 能夠看出世運的變化,勇於指出 : 佛經所說過去賢勃已滿,未來星宿劫將至的,可謂不乏其人。然而慈悲為懐,為此「末後大事」作出周全準備功夫的,黃祖德輝(1624~169O)則為第一人,他有正確的目標,未來的方向,而且還另闢蹊徑,創出別具一格的渡人方式 ; 他留給後世兩本絕妙的著作 : 一是「禮本」(開示經)(請參閱附錄一),其次,就是黃祖晚年費了九年時間所完成的「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以下簡稱「皇極九蓮寶卷」; 雖然,「禮本」的內容,和「皇極九蓮寶卷」相較,表面上看來相當不成比例,以致於為後之研究者所忽視,可是嚴格而論,一大部分的「皇極九寶卷」,不過只是小冊子「禮本」的詮釋而已!卻因此逐漸發展出「先得」(先告訴答案)「後得」(再解釋原因)的嶄新傳道模式!

「禮本」的最大優點 : 就在它能夠將難傳難授的大道,在短短的時間内,像瓶瀉灌頂一般,一滴不漏的,一字不餘的,傳給有心要求道的人 ; 所謂 : 學道者,貴在乎入手 ; 傳道者,憂在乎授手 ; 為了讓「禮本」的作用,發揮出更大的効果,黃祖特地設一「天恩」的職位,以其精選的徒弟為代理人,替他代傳「先天大道」,用以矯正色身有限,分身乏術的天賦限制。傳道的方式,由過去縱攝式的單傳獨授,一改為横攝式的普及民間,作地毯式的搜索,這種超越古人的渡人技巧,經過三百多年的試煉,已然證明出確實功效非凡,誠如佛經所謂 : 菩薩大功德成就者,自行亦教他人。

到了近代,此一黃祖版的傳道「禮本」,歷經三百多年的傳承,到了其嫡裔,張祖天然(1889~1947)領天命執掌天盤後,秉持「破格不破規」的原則,重新編寫成更為精簡,更為扼要的「禮本」(請參閱附錄二) ; 辦道渡人的手續,也改良的更為活潑,由黃祖乃聖乃神,運六神通而不極的「總持三教」!到張祖盡善盡美,暢十善化於無邊的「總持萬教」!期待已久的星宿劫千佛出世的大因緣,於焉登場,而這段三百多年的演變,更成了世人關切矚目的焦點!

黃祖在「皇極九蓮寶卷」之中,有四句自傳式的敘述性文字,乃瞭解黃祖生平大要最可靠的依據,系出在「萬彙朝源品,第三十二」。

甲子東林九轉 ; (按甲子年,即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荷蘭人據台灣)

壬子定派分宗 ; (按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西元1672年,時年四十九歲)

辛酉辭凡隱道 ; (按辛酉年,即康熙二十年,西元1681年,時年五十八歲)

庚午入聖迴宮 ; (按庚午年,即康熙廿九年,西元169O,時年六十七歲)

除了以上自傳式的四句外,黃祖還交付門下弟子,留下兩篇重要的文獻 ; 一是「序」,一是「跋」。即 : 康熙八年(1669),滄海老人本誠子的「呂祖指玄篇秘註」原序 ; 以及康熙六年(1667),啓蒙居士明中子的「玉皇心印妙經真解」跋。

這兩篇黃祖弟子所留下的文獻為何重要?因為他們證明以下數事 ;

一、根據滄海老人本誠子的「序」,他說在幼童時見到一位「仙師」,這位「仙師」應該就是黃祖,因為在「皇極九蓮寶卷」一開頭,黃祖就是以「仙師」自況的,在「玄皇闡道品第五」黃祖亦以對話錄的方式表明他「仙師」的身份!

滄海老人說 :

「余自幼讀孔孟之書,喜釋道修身經典,於三教之書,深窮其義,但人道之理易明,惟率性天道,莫知其奧,細閱一切註解,皆與正文始末不合,氣脈不貫 ; 適至三星古地。幸運潭州老人,談敘修身之理,至有數月,復引會橋灣仙師,乃    元始天尊化形,所傳一脈先天大道,立誓皈戒 ; 仙師見余雖幼童,好道篤信,授我先天精一執中,率性神仙之道,次傳七返九還,週天火侯,不生不滅,大覺金仙之功,余知大道貴重,自古三教聖尊,不肯輕泄於凡人,將此口訣玄妙。演著經典,誠誦極可超度亡魂,今得身體力行,證佛成真,有何難哉!但怕根基淺薄,無善德難載 ; 子思有云 :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紫陽真人云 : 此道至聖至靈,憂君福薄難消 ; 太上云 :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 余自立洪願,以克已惜褔儉用培德為念,濟人利物,助人成美為心,苦行十有四載…… 」

以康熙八年,黃祖四十六歲為準,倒推十四年,即順治十二年(1655),此時黃祖為三十二歲,即為滄海老人「幼童」時所遇見的「橋灣仙師  」; 按耶穌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的年紀為三十二歲,可見三十二歲時的黃祖即能授徒並不為過!

二、根據啟蒙居士明中子的「跋」,他在金陵江東門外遇到一位「師」,可是這位「師」,並不是滄海老人所遇的「仙師」,而是「仙師」的代傳人。

啟蒙居士說  :

…………

修辦道的第一步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7739054657019/

師尊來大人曰:

早上大家所講的,對於修辦道所追求的目的,你們也許很明瞭,但是一個大目標說來簡單,可是實際的作為該怎麼踏出第一步,你們卻可能很模糊。譬如說:

你們講修辦道的目的,是要把上帝的訊息傳佈在人間,可是你如果連他人的批評都不能接受,那你怎麼聽得到上天的訊息?

你們說要開創大同世界,但你卻連別人的錯誤都無法包容、無法感化,那大同從何而來?

你們說要超生了死,這個超生了死,說得簡單一點就是超越生死心。什麼是生死心?就是緣生心、因境而生之心。別人對你恭敬,你就喜歡,別人對你冷淡,甚至不敬,你就不歡喜,你的道心不能持續、不能恆常,這都是生死心。這個心你若不能超越,又如何追求超生了死呢?

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如果大家只憑著信心,卻不去用心怎麼實踐、怎麼實行,那你身上大道就不能活化,也就沒有力量。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5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741108468981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5

二十五、

問:如何區別「 末後一著」與「玄妙關」之間的關係?

答:這是立場的問題,立場不同,會有不同的關注焦點。

所謂:學道者,貴在乎入手;傳道者,憂在乎授手。

如何入手?如何授手?當然不同。

前者乃是學道者的立場,後者乃是傳道者的立場。

簡單的說:老師就是老師,徒弟就是徒弟。

就師尊的立場而言,所憂慮的當然是如何授手的「末後一著」。

就徒弟的立場而言,吾人應該深切體悟入手處的「玄妙關」。

師尊曾經是一位求道者,知道入手之處的重要性;之後,分肩路祖的重任,領受禮本為路祖的代傳人,以「一 指」替新求道者點開玄關,知道如何授手的重要性。

師尊綜合這兩種立場,寫下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師尊先是以求道者的立場說:

「恩師點傳,授我以心法,救出於苦淵。」

後來師尊編寫禮本時又說:

「余今領受恩師命,傳您本來玄妙關。」

原來師尊的意思是:

「恩師點傳,授我(本來玄妙關) 以(末後一著)心法,救出於苦淵。」

以求道者來說,重點在「我」(本來玄妙關)有什麼?這就是入手之處。

以師尊的恩師來說,重點在傳授您什麼「心法」(末後 一著)?這就是如何授手?

師尊後來領命為一代明師,所憂慮的當然是如何授手的「末後一著」。

但是師尊不曾忘卻當初曾經身為求道者,並且以求道者的立場,指引後來的求道者要從何處入手。

職是之故,吾人應該先瞭解「玄妙關」的玄妙之義。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4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4515238312734/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4

二十四、

問:請説明「余今領受恩師命」與「余今領受法敕旨」 有何不同?

答:首先要理解「余今領受恩師命」與「余今領受法敕旨」 兩段禮囑,是否互相矛盾?

如果這兩段禮囑,並沒有互相矛盾,其中的奧妙就值得仔細推敲玩味。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段禮囑中的「余」,當然是師尊本人。

禮本乃是師尊依據龍天表所親自編寫的,也因此,禮本中的第一人稱,用以代表祝冊者自身,例如:「明人」,「愚夫」,「余」等等,皆是師尊本人,師尊在禮本的三請清清楚楚的表明他乃是唯一的祝冊者,例如:「今有欽加保恩張光璧率眾等虔心跪在....」者是,故禮本中的第一人稱,的的確確就是師尊他自己,並不因師尊謙稱自己是「愚夫」,就任意將「愚夫」曲解為「愚夫愚婦」。 

本此原則研究禮本,就不會發生偏解與差錯。

「余」之一字,既然確定是師尊。

「傳你本來玄妙關」與「慈悲傳你真玄關」,則是指同一件事。

同一個人,對同一件事,有著兩種不同的陳述,其中必然有佛秘密在焉!

「余今領受恩師命」與「余今領受法敕旨」 這兩段禮囑,其中必然有互相關連之處。

「余今領受恩師命」,這段禮囑,與師尊的恩師有關。

「余今領受法敕旨」,這段禮屬,與上天的法敕旨有關。 

從師尊的恩師身上,就可以推尋出師尊所領受的法敕旨究竟來自何處?

吾人應該追問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從師尊的恩師身上先找出問題,然後再找出答案。

這個大問題就是,師尊既然曾經被「一指」點開玄關。 

那麼其恩師路祖有沒有被「一指」點開玄關?

如果有,那麼路祖的恩師又是誰?是誰替他(路祖)點開玄關?

以這個問題繼續追問:

劉祖有沒有被「一指」點開玄關?如果有,那麼是誰替他(劉祖)點開玄關?

王祖有沒有被「一指」點開玄關?如果有,那麼是誰替他(王祖)點開玄關?

前面已經指出,最早以開示香一枝,指點生死門戶的就是黃祖德輝。

黃祖德輝雖然以其過人的智慧;發現玄關之所在,他雖然用開示香一枝,對修道人指出玄關之所在,卻未真正打開玄關。

指出玄關與打開玄關,似乎只是一步之遙而已!

然而這一步之遙,卻走了兩百一十一年之久,從1667年,黃祖編寫禮本,至1878 年,王祖覺一領命為十五代祖,上天纔洩露打開玄妙關的重大秘密,將「明師一指,點破玄關」,由開示香一枝指點玄關,改為「末後一指禪」,亦即用中指點開玄關。

上天為什麼要洩露這一重大秘密?此與當時的道場亂象有關,王祖掌盤的時代,稱師作祖者比比皆是,個個皆稱得到上天的真傳;上天為了區別真玉與碎石,上天為了嘉賞真正的修行人,於是賜予王祖以「末後一指禪」作為正宗的標記 。

指出玄關與打開玄關,只是一步之遙而已!

從此,道務的發展,卻有著天壤之別!

王祖的後學之所以能夠精銳盡出,原因就在王祖領受「末後一指禪」的奧秘。

劉祖求道時,係其恩師王祖替他點開玄關。

路祖求道時,係其恩師劉祖替他點開玄關。

弓長祖求道時,係其恩師路祖替他點開玄關。

吾人求道時,係吾人的恩師弓長祖替吾人點開玄關。

因此之故 :

師尊在禮本中所說的「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指的是師尊於1916年,領受其恩師路祖之命,擔任路祖之代傳人,以「一指」替求道者點開玄關。

師尊在禮本中所說的「余今領受法敕旨,慈悲傳你真玄關」,指的是師尊於1930年, 領受天命(領受法敕旨),開始以「一指」點開玄關進行三曹齊渡之末後大事。

同一個人(師尊),使用同樣的「今」,指的卻是不同的時間。

同一個人(師尊),同樣是以「一指」點開玄關,但是時間不同,場景不同,責任也大大 的不相同。

簡單的說,有權點開玄妙關者,僅有四位祖師而已!一是王祖覺一;二是劉祖清虛;三 是路祖中一;第四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就是我們的師尊弓長祖,此所謂一條金線也,從師尊的身上,就可以找出一條金線的線索,而一條金線的源頭,就在 明明上帝!

為什麼說師尊是最重要的一位?因為有權點開玄妙關者, 當下僅剩師尊一人而已!師尊與之前點開玄關竅的祖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師尊以「末後一著」重新定義「明師一指,點開玄關」, 此為師尊所獨創之處,此為師尊超佛越祖之處。

第六章 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111~116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1665175264407/

#轉載天盤、

#第六章 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111~116頁)

龍樹菩薩所著的「大智度論」常以轉輪聖王作比喻,以演述佛法:

「譬如轉輪聖王雖有千子,八萬四千小王及六寶,不得名為轉輪聖王,不能飛到四天下,若天遣金輪寶至,乃得名為轉輪聖王;菩薩亦如是,雖有布施等諸善法,不得般若波羅蜜故,不名為菩薩。」

(大智度論卷八十二,釋方便品第六十九之上)

「般若波羅蜜」的重點性,等於是轉輪聖王的「金輪寶」二者相比,一目了然!

釋迦修行的時代,是以王子的身份出家苦行六年,對一般的平民,具強烈的示範作用;星宿劫則是上人王者的身份,為佛檀越,因身份的不同,在佛法的推行上,亦會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例如後秦王姚興的贊助鳩摩羅什,武則天皇帝的贊助實叉難陀,在佛法的推廣上亦具強烈的領導作用。

世尊所說,未來彌勒佛和轉輪聖王出現於世的景觀,究竟是什麼呢?我們根據佛經的記載,綜合整理出以下十六項,亦是彌勒下生的證據所在 :

一、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

按 : 八萬四千乃數量極多之形容詞,此處指的是長壽,一國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歲,可以稱為長壽國了!

二、唯有三病 : 一者便利,二者飲食,三者衰老。

按 : 開車渡人很方便,但是碰上大塞車,則很不方便 ; 吃得很方便,吃得太好,毛病多,則很不方便 ; 高齡是人人羡慕的,但是高齡的老人國,則不很方便。

三、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

按 : 此處的「歲」是以多少時間為標準?如果我們說 : 懷胎十二歲,斷奶時二十四歲,六十歲跟著爸爸哥哥出門,一百零八歲能夠周旋事物,五百歲嫁人成家成室,八百歲事有成,建立功名,這種說法是合理的,因為,我們所使用的「歲」,比現在的「月」還小,那麼佛經的五百歲,相當於現在的三十五歲左右!

四、其地潤澤,譬如油塗,行人來往,無有塵坌,時世人民,福德所致,巷陌處處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明曜,晝夜無益,燈燭之明,不復為用。

按 : 地潤澤到像被油所塗,難道不是柏油路面麼!明珠柱也者!難道不是徹夜光明的路燈,水銀燈、霓虹燈麼!電力的發達,人們已經不用蠟燭燈了!

五、設有便利不凈,地裂受之,受已還合,生赤蓮華,以蔽穢氣。時世人民,若年衰老,自然行詣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取盡。

按 : 大小便時使用抽水馬桶,化糞池,有香花香水除臭 ; 身前自購墳地以便安葬。

六、衆鳥和集,鵝鴨鴛鴦,孔雀,翡翠鸚鵡,舍利,鳩羅那,耆婆耆等,諸妙音鳥常在其中,復有異類妙音之鳥,不可勝數。

按 : 這種景象難道不是動物園麼!

七、天園成熟,香美稻種,天神力故,一種七穫,用功甚少,所收甚多,穀稼滋茂,無有草穢,衆生福德本是果報,入口消化,百味具足,香美無比,氣力充實。

按 : 農業科技發達,以機器力取代人力,以農業殺蟲,除草,不論是週邊產品,或是延伸產品,採同步開發的方法,投資報酬率甚高,一分耕耘,有好幾分收穫 ; 「七」指多之意,不一定是七倍!

八、有四種兵,不以威武治天下。

按 : 三軍四兵種,海、路、空後勤。

九、有四大寶藏,一一大藏,各有四億小藏圍繞。

按 : 巨額的外匯存底,黃金庫存量,股票(債券)的資金巿場,期貨市場等等。

十、男女大小,雖遠若近,佛神力故,兩得相見,無所障礙!

按 : 視訊傳輸已進入無縫隙的狀況,不論是高山,海底、山谷,皆能通話無礙!

以上所列舉的十大景觀,不僅釋迦傳道的時代無法思議,王祖掌盤的時間(1877~1884)亦難以思議,在今日則是真實不虛 ;世尊所預言「未來事」的種種現象,可謂無不一一應驗,彌勒菩薩的確已然從兜率天下生,吾人應當三聲禮贊 : 「彌已成佛道」,「彌勒已成佛道」,「彌勒已成佛道」。

白陽修道士的風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2097178554540/

院長大人曰:

如果你肯定自己是白陽修道士,就要實地展風範,不要賤踏白陽修道士的位。

如果認為自己不像白陽修道士,就要要求自己做好白陽修道士的任務,莊嚴白陽修道士的格,與圓滿白陽修道士的位。

做一位白陽修道士,在白陽期不要修阿羅漢道,只顧自己好,別人生死與我無關,要修菩薩道,大肚能容天下事,從戒律自我生發悲願,去渡化善惡眾生。

尤其在這個擾亂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有堅固的力量,使自己在擾亂的時候活得自在,也使道親同樣能在黑暗時期,有這份力量活得光明。

若每個人都害怕污穢而避開污穢,告訴你:你不用費心的找,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清淨的,若你能在污穢中,把污穢洗淨,天下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污穢的。

如果地獄是可怕的、是髒亂的,  地藏古佛絕對不會立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願。

大家都是蓮花種子,要把自己這顆種子栽在污泥中,真正的潔白,而不是栽在乾淨的水中,來顯現你的潔白。

未來的亂會比現在更亂,若你要證明你是真正的白陽修道士,就必須在大亂中活得更茁壯,真正在大亂中有大成就。好嗎?(好)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3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81632205267704/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3

二十三、

問:「明師一指,點開玄關」,是不是天然師尊所獨創?

答:不是。

師尊與一般人一樣,歷經求道被點開玄關的階段,後來蒙其恩師拔選,於1916年,領受禮本擔任路祖的代傳人,以「一指」替求道者點開玄關;之後,又於1930年,歲次庚午,領天命為一代明師,師尊雖然依據龍天表的指示,重新編寫適合時運的禮本,然而師尊保留以「一指」點開玄關的求道手續,並未改變,以此表示他的傳承。一直到1947年,師尊歸空,總計以「一指」替求道者點開玄關,達三十一年之久,亦即從1916年領命代傳人至1947年歸空。

師尊與歷代祖師不同的是,歷代祖師所領受的皆是黃祖的禮本;師尊則不然,師尊除了領受黃祖的禮本,還依照龍天表的指示重新編寫禮本。

簡單的說 師尊的一生,橫跨兩個時代。

師尊領受黃祖禮本時,是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稱為釋迦掌教的時代。

師尊重新編寫禮本時,又是另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稱為三期應運彌勒古佛的時代,又叫作三期末劫。

師尊在禮本中明白指出:

「余今領受恩師命,傳你本來玄妙關」。

師尊以這段禮囑證明,以「一指」點開玄關,並非師尊他本人所獨創,而是有師承。

師尊於禮本又另外明白指出:

「余今領受法敕旨,慈悲傳你真玄關」 。

師尊以這段禮囑證明,他係領受上天的法敕旨,以「一指」點開玄關。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1O6~11O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8831978881060/

#轉載:天盤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1O6~11O頁)

以致滿腹無明!看不見佛!

彌勒菩薩是否下生?歷來的學佛者,都忽略了一樣重要的人物,即彌勒佛的「檀越」(贊助人);;轉輪聖王爙佉,很多人甚至把他們兩位誤以為是同一個人。爙佉的前身就是佛經所說的阿夷哆(阿逸多〉,他與彌勒同樣都受過佛陀的教化,同為佛陀的弟子;例如:前面所引的「中阿含經卷第十三),除了對彌勒說過「當得作佛」,世尊也這樣說過:

「阿夷哆!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得作王,號名曰螺,為轉輪王,聰明智慧,有四種兵,整御天下,由己自在,如法法王成就七寶。」

大畀婆沙論卷一七八亦載:阿氏多比丘於有而起意樂,起勝解、起欣慕、起希望、起尋求,故佛訶斥之;慈氏菩薩於有不起意樂乃至尋求,於利樂諸有情事不起意樂乃至尋求,故佛讚歎之;他們於未來久遠人壽為八萬歲時,一個願成轉輪王,一個願成佛;釋迦甚至還屢次說「阿逸多次當作佛」;換句話說,阿逸多未來是以轉輪聖王的根器修成佛的,當時就有人懷疑,號稱持律第一的優波離,就滿腹無明的問:

「世尊,世尊往昔於畀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

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

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此人命終生何國土?'(見「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由於阿逸多尊者得佛授記(佛說此人成佛無疑),未來必定成佛,遂使後來研究者,產生了錯覺,誤以為阿逸多尊者,就是彌勒;佛典註解上常出現以下的話:

「彌勒,姓慈氏,名阿逸多,為無能勝之意;又有謂其姓阿逸多,名彌勒。」

由於彌勒下生的說法,流傳久遠,到了唐朝武則天當道時代,武氏自己加號為:

「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見「資治通鑑卷二百五   唐紀二十一)

很明顯的,武則天係將「慈氏」和「金輪」(轉輪聖王七實之一),二者同時攬為己有,其欲心可謂不小!

所以,彌勒掌盤的星宿劫,有兩大主角:一是彌勒,一是轉輪聖王;當彌勒下生成佛時,正值轉輪聖王統治天下的時代,此為彌勒下生經共同的說法。

為什麼許多人將彌勒和轉輪聖王爙佉,誤以為是同一人?因為「佛」與「轉輪聖王」二者有相似之處:

「問曰:佛與轉輪聖王有何相似?

答曰:如王清淨不雜種中生,隨姓家業成就,眾相莊嚴身,王德具足,能轉寶輪香湯灌頂,受王位於四天下之首,壞除一切賊法,令無敢違,寶藏豐溢,軍容七寶以為校飾,以四攝法攝取衆生,善用王法,委任貴姓主兵大臣以治國政,妙上珍寶樂以布施,有所知念,終始無異。

佛法王亦如是,釋迦牟尼,燃燈,寶華等佛,諸佛清淨姓中生,仙佛威儀行業,具足三十二相以自莊嚴,聖主威德備具,轉真法輪,智慧甘露味灌智首,於三界中尊,破壞一切煩惱賊,學無學眾歡喜,所結禁戒無敢違者,

無量法寶藏具足,七覺分寶莊嚴,八萬四千法聚軍,出世間四攝法以攝衆生,知方便說四聖諦法為法王儀,舍利佛,彌勒等大將,善治佛國法,諸無漏根,力、覺,種種妙寶樂以布施,深求一切眾生善事為所念堅固,是為相似。

復次,佛於轉輪聖王有殊勝;

轉輪聖王不離諸煩惱,佛已永離諸煩惱;轉輪聖王沒在老死泥,佛以出離;

轉輪聖王為恩愛僕,佛已過出;轉輪聖王行生死險道中,佛已過度;

轉輪聖王在愚痴闇中,佛住第一光明中;

轉轉聖王極自在四天下,佛自在無量無邊世界;

轉輪聖王財寶自在,佛心寶自在;轉輪聖王渴樂天樂,佛乃至有頂樂已離;

轉轉聖王從他求樂,佛自心生樂;以是故,佛於轉輪聖王為最殊勝。」(大智度論,卷二十五,釋初品中四無所畏)

…………

修辦道如果是追求神蹟,那麼你有求不應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想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9180052179586/

師尊老大人曰:

修辦道如果是追求神蹟,那麼你有求不應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是追求法術,那麼當你發現道中一切平平淡淡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想法?

如果你追求方便,那麼當你遇到艱辛困難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想法?

其實真正追求想要體驗  上帝的人,他會甘願處在最卑微的地位,他會甘願接受最艱難的考驗,他會甘願承擔最沉重的責任。

就像上次為師說過的:(聖者標記乃謙卑和藹,不是神蹟或名譽法術。)這就是希望大家認清:你如果是為了體驗  上帝而來修辦道,那你就不會對人生存有幻想,更不會對道場存有幻想,你會知道你所遇到的一切事,都是上天賜給你的考題,你沒有用正確的心態與正確的態度去回答它、去回應它,那麼你明天、後天、未來甚至來世,你都還會再遇到它。

所以修正自己的存心,調整自己的態度,使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變成有意義,這就成為你修辦道追求的目標了。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2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882782221480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2

二十二、

問:「末後一著」就是「明師一指,點開玄關」麼?

答:是的。

「末後一著」是過去從未說過的,所有一切能夠說出來的,就已經不是「末後一著」 。

「明師一指 點開玄關」乃是無言無說,而是真明師以「一指」點開玄關竅的動作。

這個「一指」 (或「一點」)的動作,超越了任何語言文字,不受任何語言文字的拘束。

能夠說出來的,縱使是極妙境地的語句,縱使能夠到達徹底大悟之極處所說之至極語,更無任何其它語句能夠超越者,充其極只是「末後一句」,例如「欽加保恩」者是,而不是「末後一著」。

從師尊的禮本,可以看出「末後一著」就是「明師一指 點開玄關」。

而「 一著」,就是「末後一著」;以「一指」(或「一點」)點開玄關竅的動作。

證據如下:

「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

    飛身來上岸 卽得登雲船

    一指中央會 萬八得超然」

「你今得一指 飄飄在天堂

    無有生和死 終日煉神光

    林中授一點 知主保無恙」

未求道者,絕對無法從前面所引的禮囑中體悟出何謂「一指」(或「一點」)?

已求道者,親身領受「一指」(或「一點」)的奧妙,但是必須先發下十條大愿。

當明師以「一指」點開玄妙關時,宛如雷擊般,瞬間震開寶庫的正門,讓求道人有剎那覺悟的感受。

這座寶庫,就是人的靈根,就是人的道心,就是人的真我,就是人的主宰,其中含藏著星宿山河大地萬物萬事,非任何語言文字所可形容。

進入寶庫的正門之後?如何拿到寶藏,隨各人的喜好而定,沒有固定的答案,一旦有了固定的答案,立即落入答案的侷限性。

凡是能夠充實自我,打破自我,超越自我,提昇自我,皆是寶庫中的寶物。

仁義禮智信,當然是寶物,不僅此也,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亦是奇珍異寶!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仙,只是名稱,其實質内容,隨人而異。 

如果不打開寶庫的正門,則永遠無法登堂入室,永遠不知寶物之美,寶物之富。

師尊用「末後一著」,突破了歷代修行者的侷限性。

此所以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指 點開玄關」。

此所以,讀書萬卷,一竅不通,不明心,不見性,如入寶山而空回。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1O2~1O6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7378689026389/

#轉載天盤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1O2~1O6頁)

至於彌勒,佛陀世尊是這樣說的:

佛復告曰:「彌勒!汝於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當得作佛,名彌勒如來……」(中阿含經卷十三,「六十六」說本經)

上面所引的這些話,問題不在對或不對?而是佛陀釋迦什麼時候說的!如果是昨天說的,當然不必討論,如果是兩千多年前說的,就大大的有討論的餘地!

彌勒菩薩已上升兜率天,也是未來將出現於娑婆世界之佛,這是佛門弟子所共同接受的說法,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亦說:「彌勒等諸大菩薩,佛滅度後,隨至所應度眾生國土,彌勒還兜率天上」(卷一百),因此,首先應探討的是:什麼是兜率天?

佛門解釋兜率天為「一生補處」菩薩所居之處:吾人則以修行的尺度認為:佛所說的兜率天,不外是勸告修行者,不可自滿,要開創未來,否則今日的一切修行,遲早會變成昨日事業,或明日黄花,「雖是大菩薩,於佛猶小;譬如大聚火,雖有所照,於日則不現」(大智度論三十八),不要以修行至大菩薩就自滿,和佛比起來,還是很小,就好像一團大火,晚上黑暗時,還有光照的作用,太陽一出,則顯不出光明了也!

龍樹菩薩對兜率天作了一個比喻:「兜率天上,結使薄,心濡利,常是菩薩住處,譬如太子將登王位,先於靜室,七日齋潔,然後登正殿受王位;補處菩薩亦如是,兜率天上如齋處,於彼末後受天樂,壽終來下,末後受人樂,便成阿毘三佛,無量百千萬億諸天圍遶,來生世間,以菩薩先常於無始生死中,往返天上人間,今是末後天身,不復更來生天,是故咸皆待送,菩薩於彼壽盡,當下作佛,諸天壽有盡者,不盡者,作願下生,為菩薩檀越」(卷三十八);我們劃一圖表,亦可一目瞭然也!                

 等覺佛  (太子)……⇒妙覺佛      (王)   

          兜率天(齋處)   (末後天身)

末後天身,即最末後身,生死身中最後之身,故彌勒於末後一劫的星宿劫,從兜率天下生成佛又稱作「末後大事」!龍樹菩薩引用「放缽經」的話說:「彌勒菩薩語文殊尸利:如我後身復作佛,如恆河沙等文殊尸利,不知我舉足下足事,以是故,雖在十地,猶應修行。」十地菩薩尚且應該修行,十地以下則更不用說了,因此,佛經將十地與九地菩薩以下之智慧,作一比喻,值得學佛者深思:

佛子,我今為汝引事為證,今汝得知如來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無邊世界微塵數諸佛國土,一一國土得如是地菩薩充滿如甘蔗、竹、葦、稻、麻、叢林,彼諸菩薩於百千億那由他劫,修菩薩行,所生智慧,比一如來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八十華嚴卷三十九)

按:優波尼沙分,形容極小之數量名稱,又譯為微細分,如析一毛以為百分,又析彼一分為百千萬分,又於析分中如前析之,乃至鄰虛,至不可析處。

因此,彌勒菩薩是否已經從兜率天下生?即使是像恆河沙數的文殊尸利菩薩,不知道彌勒舉起腳來的腳底下事,!換句話說;彌勒菩薩下一步要往那裡去?無人知道!可是,若已走過,必有本跡可尋;俗話說:事憑理斷,佛法亦不外一個理地,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彌勒是否已經從兜率天下生,乃是世尊滅度之後的一件大事!此事若未能根據佛經形成一個「公案」,必然鬥爭無期,永無寧日;彌勒若不來下生,絕對是因為衆生的罪過深重;若已下生,而猶渾然不知,亦是因為眾生的罪垢深重,以致滿腹無明!看不見佛!

當你還能感覺得到痛苦時,你要感謝上天,你要覺得很幸福。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6435382454053/

悟禪師兄曰:

過去你們的行為如何,上天仙佛不再跟你計較,但是今後,你們是希望越多磨煉,還是越多平順呢?(越多磨煉)大聲一點。(越多磨煉)

這一句話是你們今天說出來,希望你們在接受磨煉的時侯,就真的猶如你們所回答一樣的有力氣。知道嗎?(知道)

有一句話說:(痛苦是保護生命的一種訊息。)所以你不要排斥痛苦。就好比一個人感冒並不是不好,而是提醒你要多休息,告訴你(休息以後才能讓身體恢復健康)。

當你還能感覺得到痛苦時,你要感謝上天,你要覺得很幸福。為什麼呢?

相信你們都有聽過一種病,叫做(痲瘋病)。得了痲瘋病的人,完全失去知覺,這個完全失去知覺,才是真正的可怕、才是真正的痛苦、才是真正的可悲,希望你們不要得了這種病。好嗎?(好)

悟禪師兄曰:

曾經有位發明家,在一次火災的時候,把他歷年來嘔心瀝血所研究的,都摧毀的一乾二淨,但是這位發明家說了一句話:(災難中必有大價值,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之殆盡,感謝  上帝,我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這是何等開闊的心胸、何等明理的存養!

你們做為上天的使者,可以比一個沒有得道的人還膚淺嗎?

有些凡夫雖然沒有得道,但是他們的修養卻比你們修道人還要好,你能夠不勉勵自己嗎?

接下來的路程,接下來的前途、使命,你的自我教育勝過天人的教育。明白嗎?(明白)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1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604228582669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1

二十一、

問:請再詳細說明「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的妙趣?

答:末後一著昔未言與明人在此訴一番,仔細分析可以看 出,這兩句話其實是矛盾語。

昔未言,表示過去從未說過;在此訴一番,表示現在訴說出來。

一旦現在訴說出來,現在立即又變成了過去,又違反了昔未言的大前提。 

所以一旦現在訴說出來,就不是昔未言,就不是「末後一著」。

不說又不行,說了又不是,於是說不停,從此說不完。 

這兩句矛盾語,事實上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最新版本:因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進其業,日新其德,就「日」的時間來論,已經太長,不如當下(在此) 的一瞬間。

所謂:機應為生,機謝為死,化機將畢,應謝非久。 

一旦瞭解「末後一著」的妙趣,自然而然就會有說不完的道理,講不完的法義,作不完的文章,寫不完的經典,妙思不斷地湧現(生來),也不斷地淘汰(死去)。

所以,任何巨著,一旦寫成,就已經不是「末後一著」,因為「末後一著」是過去從未說過的,現在說出來,就已經不是「末後一著」。

準此而論,黃祖德輝雖然有著嘔心瀝血的煌煌巨著,一 旦寫成為眾人所知,就已經不是「末後一著」了。

不僅僅黃祖德輝,古今中外任何著作,一旦完成,為眾人所知,就已經不是「末後一著」。

人類的創新能力,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一再的超越前人,一再的突破前人,其理由即在此也。

任何人如果瞭解「末後一著」的精髓,就不會限定自己思考的範圍,就不會自己停留在自己侷限的階段,就不會囿於一格。

然而,歷史上留下來的經典之作,難道就不值得尊重?非也,經典之作之所以有一讀再讀的價值,就在於它能使人生發出聞所未聞的妙思;後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會有更寬廣的視野,會有更高明的見解;前人的最高點,不過是後人的起始點而已!因此經典之作仍有其不可磨滅的功勞在焉。 

而體悟「末後一著」精髓的人,因為已經瞭解作品的侷限性,永遠不會滿足於當前的作品,隨時準備從事下一部作品的集結,所以,一個人最好的作品,就是未出版的下一 部。

師尊以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其重要性,超越了有史以來的任何經書,其價值已無 法衡量,稱之為無價之寶,絕不為過。

每當辦道渡人時,師尊就會反覆誦念這二十八個字,一再提醒新求道人不要忽略了「末後一著」的精髓。

這二十八個字,新求道者,不可不聽;已求道者,則百聽不厭,因為每聽一次,猶如醍醐灌頂,會帶來全新的感受,令人神清氣爽,逍遙自在。

更重要的是,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指出生來死去的神秘地方,這個神秘地方乃是所有人的故鄉。

人從故鄉來,最後還是會回到原來的故鄉。

故鄉是一個長生不老的地方,是一個不饑不渴不食不飲的地方。

人如何能夠長生不老?人如何回到故鄉?

人的色身壽命有限人的靈根則不然。

人的靈根有著非常玄妙的特色。 

纔死又生,方生又死,一再的生來死去,一再的死去生來,於是生生不息,就進入了永生;既然死也不是死,生也不是生,於是進入了無生與無死。

這個無生無死的神秘地方,這個無生無死的故鄉,究竟在那裏?名稱是什麼?

「末後一著」既然是過去未曾說出的,現在說出來又已經不是「末後一著」,因此這個無生無死的神秘地方,這個無生無死的故鄉,無法用任何語言說出,也無法用任何語言來形容,師尊以「一指」點開,這就是千聖不傳,諸祖不說的「明師一指 點開玄關」。

有道是:

末後一著更須知,華藏玄關天盤會;一指迥超千古外,人天無不盡霑恩。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0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345494608543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0

二十、 

問:「末後一著」爲什麼與「末後大事」息息相關?

答:就中文的辭意而言:

末後大事,就是最末最後的大事,再也沒有比這件大事更大的大事。

末後一著,就是最末最後的計策,再也沒有比這一計策更妙的計策。

換句話說,末後大事與末後一著,依其指涉的對象,而有不同的具體内容。

以師尊的立場:眾生塗炭亟待救拯的三曹齊渡,就是末後大事。

前面已經指出完成「末後大事」的手段與方法,就是「末後一著」。

什麼是「末後一著」呢?師尊如何定義「末後一著」?個中奧妙究竟在那裏?

師尊僅僅使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就將千聖不傳,諸祖不說的「心法」和盤托出。

這二十八個字全文如下:

    末後一著昔未言 

    明人在此訴一番 

    愚夫識得還鄉道 

    生來死去見當前

這二十八個字,字字珠璣,宛如奇寶,每誦讀一個字,就像敲響一個音符,字字鏗鏘有力,一字一字敲進腦海裏,值得反覆咀嚼,再三玩味個中的妙趣。

一旦心領神會這二十八個字的精髓,頓覺神清氣爽,逍遙自在。

如果聽讀這二十八個字,一時無法體悟個中妙趣之所,無法神清氣爽、逍遙自在,不妨先使用襯脫的方法,來凸顯「末後一著」的妙趣。

如何襯脫呢?簡單的說,如果無法從正面思考,那麼不妨從反面思考。

先問:「末後一著」的相反詞是什麼?

聽道理、聽演講、聽故事,最令人倒盡胃口、避之唯恐不及的是什麼?

任何人都會回答:了無新意、情節老套、陳腔濫調、招數用老、千篇一律等等。

如果聽到從未聽過的道理,聽到從未聽過的演講,聽到從未聽過的故事,就會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一旦聽過,就不想再聽。此所以佛經也有聲聞法,與未曾有法的區分。

本此原則,再回頭一字一字的去聽讀這二十八個字,意想不到的妙趣就油然而生了。

末後一著昔未言(末後一著過去從未說過,因為從未說過,所以也沒有人聽過)

明人在此訴一番(明白的人在這裏訴說一番,可是一旦講出,就違反了昔未言的前提)

愚夫識得還鄉道(我張光璧認識回到故鄉的道路)

生來死去見當前(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請看當前,當前在何處?當前即是....)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9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081531301606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9

十九、

問:「一著」,是否就是「末後一著」?

答:是的,「一著」,就是「末後一著」,就是師尊所說的「心法」。

師尊如何定義「末後一著」?禮本中有非常著名的三請,全文如下:

    末後一著昔未言 

    明人在此訴一番

    愚夫識得還鄉道 

    生來死去見當前 

今有欽加保恩張光璧 率衆等虔心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

又申請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三千弟子 諸般星宿 到此運際 同助三佛 普收蘊數 末後大事 明白同報

申情

要瞭解「末後一著」的精義,首先要瞭解三請的內容:

三請,所請的對象有三:

首先請 明明上帝(全稱是 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

又申請 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最後請 三千弟子 諸般星宿。

值得注意的是:師尊使用「申請」(下級對上級的請 求)一辭,乃是相當禮貌的用語。

三千弟子(師尊所有的徒弟,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師尊以典故譬喻)

諸般星宿(諸天神聖)

到此運際(到此三佛之運際,龍天表所說的已經三佛之運)

同助三佛(三佛不是三尊佛,而是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的簡稱)

普收蘊數( 三曹齊渡)

末後大事(最末最後的大事,再也沒有比三曹齊渡這件大事更大的事)

師尊所駕駛的這艘法船其目的地在那裏?就是普收蘊數 (三曹齊渡)。

末後,最末最後之義,以後則無;因此,末後又有開始之義,所謂終則有始也。

師尊除了將普收蘊數,末後大事的責任,一肩挑起之外,又囑託他的徒弟,以及諸天神聖共同幫助三期應運彌勒古佛,來完成這件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

這是何等的謙沖!這是何等的慈悲!

身為師尊的徒弟,聽到師尊為了拯救眾生脫離苦海,以極為懇請的語調,恭請三千弟子共分師肩,三千弟子難道絲毫不為所動麼?

師尊在三請中,明明白白地說出「末後大事」與「末後一 著」息息相關。

所以要先瞭解何謂「末後大事」?纔能體悟何謂「末後 一著」。

如果「末後大事」是目的,那麼「末後一著」就是手段,就是方法。

簡單的說:完成「末後大事」的手段與方法,就是「末後一著」。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97~1O2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71261509638107/

#轉載天盤一書

#第六章三期應運  彌勒古佛    (97~1O2頁)

 王祖掌盤後,他確立一件大事:即黄祖德輝以來,道場上盛傳的:彌勒古佛應運的星宿劫,所謂「三期末劫」,究竟是「將至」呢?還是「已至」呢?或是根本「未至」?

如果是「未至」,卻說是「已至」;如果是「已至」,卻說成「將至」,都是錯的。掌盤的祖師,能作歷朝之師表,為千古之規範,必然無所適從。

光緒八年(I882),歲次壬午,王祖用了一則師徒問答的寓言,說明他掌盤的時間,紅陽將盡,仍是二佛(釋迦)掌管;一到白陽,便是三佛(彌勒)掌盤!交宮換位,即二佛交宮,三佛收圓時,賢劫將盡,星宿劫將至時,會發生什麼現象呢?

「是時海水枯竭,樹木焦悴,地裂山崩,年年旱澇,歲歲饑荒,山東山西,天震地動;湖南湖北,蟲蝗兵劫,瘟疫雜災,朝病夕死,米穀昂貴。餓殍遍地?刀兵水火,四方齊動,此乃二佛交宮,三佛收圓的報應。」(見呂祖  韓仙問答)

佛法傳入中土後,不惟引進大量的佛典,有關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以及「下生」成佛的說法,亦普及民間,因為經上所敘述的彌勒國土,相當的富有,相當的快樂,相當的長壽,當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託言彌勒下生以作為政治號召的人,實在太多,明朝的朱元璋就是一個實際的例子,他將他所建立的政權,命名為「明」,就是附和當時之人祈求「明王」下生的普遍心理意識,可是人民的期望一再的落空,到了明朝末年,黃祖德輝曾親眼看到外敵入侵,曾親眼看過國破家亡,他於晚年隱居時,所著作的經典之作:「皇極九蓮寶卷」,仍然對「聖王」的出世,抱著滿腔的期待,他說:「皇圖遐久,願聖王眷算無疆,施湯仁諸邦,尊仰丕禹道,萬國來降,願大明神文聖武安中外,席捲八荒扶社稷,乾坤一統威山河,撫禦邊疆掃煙麈,河清海晏淨胡虜,鼠竊狼貪,願中華雍熙盛世,賜天下五福遐昌,祈八方太平安穩,息戎馬止革民殃,願四時風調雨順,保五穀驅盡瘟蝗,概寰宇均霑餘慶,盡大地普降吉祥,修行子專求寧靜,念佛人只願平康,拔過去高登樂土,了現在一點靈光,修未來萬芽出土,淨三境體露堂堂,滌六根靈源浩浩,盪五濁智海洋洋,攝萬類齊歸正派,拯沉溺同緒三陽,入大乘圓頓妙理,證菩提了達真常。」(萬朝源品第三十二)

歷史上利用彌勒下生之說,以遂行其政治野心的人實在太多,因此主張彌勒將要下生成佛,掌三期星宿劫的人,不免會因前人的罪孽,而背負起受人誣陷的風險,而不願意「為求半揭捨全身」,(了達性空品第十三)的人,當然不願意在刀口上舔血!

要知道何謂「劫」(ka1Pa),原為古代印度

婆羅門教極大時限之時間單位;華文意譯為:分別時分,分別時節,長時,大時,時 : 近代人所說的,「某一相當長的時段」,既然有「大時」,有沒有「小時」?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說」:「時中最小者,六十念中之一念,大時名劫;劫有二種:一為大劫,二為小劫」。所以「一念」和「一劫」不同,而「一大劫」和「一小劫」亦不同也;近代科技發達,將時間的單位,分為「秒」「分」「時」「日」「月」「年」,一萬年和一千年相比,前者是「大劫),後者是「小劫」;一千年和一百年相比,前者是「大劫」,後者是「小劫」!所以,從釋迦開始到彌勒下生成佛之前,謂之「一劫」亦可,佛教稱此一劫為「賢劫」(軷陀劫)!舊的階段結束,新的階段將起,必然有一「混沌」的現象,猶如開天闢地然!此乃「劫盡」的現象:「外三大(火、水、風)發,世界滅:内三毒發,衆生滅,所謂饑餓、刀兵、疾病。」(大智度論,卷三十八);覺悟太遲,死守舊法者,必然不知所措,知道未來路徑者,則會對劫運的轉型,預作種種準備功夫!以便「未來世值遇賢劫一切諸佛,於星宿劫不得值遇諸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既然是「分別時分」「分別時節」,當然有其「分」水領!之前之後,兩個時節,一定出現不同的現象!例如:兩段不同的路,一定有其辩識的路標;同樣的兩段「劫」,一定有其辨識的標的物!如何找出這標的物!當然要從佛經上找!釋迦佛對「未來佛」有相當明確的答案,他以佛眼看出「未來佛」出世的景觀,當時他的弟子也以「得見彌勒」願使我等於未來世,得見人中最大果報」(見鳩摩羅什譯「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兩千多年來,這種「得見彌勒」的願力,已形成佛陀弟子的集體共識!

至於彌勒佛陀世尊是這樣說的:

…………

張天然研究院

初版中華民國84年9月18日

作者:李學忠道長

         林秀英天才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8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6813994661693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8

十八、

問:請問師尊「心法」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答:前面所引師尊的話,為慎重起見,必須再引一次:

「恩師點傳,授我以心法,救出於苦淵。」

師尊這段以求道者的立場所講的話,必須仔細的推敲玩味。

師尊的意思很清楚:恩師點傳,傳授他以「心法」,能夠救他出於苦淵。

如何瞭解師尊所說的「心法」?

師尊在禮本中,有這麼一禮囑:

    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

    飛身來上岸  即得登雲船

    一指中央會  萬八得超然

吾人必須將「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與「授我以心法 救出於苦淵」這兩句話互相對照,就能看出其中的奧妙。

「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這段話,師尊是以傳道者的立場說的。

「授我以心法 救出於苦淵」這段話,師尊是以求道者的立場說的。

很顯然,要「跳出苦海淵」,或「救出於苦淵」,關鍵就在「今得此一著」。

傳道者所說的:「今得此一著」,相當於求道者所說的:「授我以心法」。

所以「一著」也者,就是師尊「心法」的奧秘。

修道人不必自卑, 不必無奈, 不必焦急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65601813537410/

師尊老大人曰:

你可以祈求  上帝讓你得到平安,但不必要求  上帝讓你得到順利。

你可以祈求  上帝讓你得到寧靜,但不必要求  上帝讓你得到富裕。

修道人不必自卑,因為我心永遠有道的光,修道人不必無奈,因為我身永遠有天的恩賜,修道人不必焦急,因為我靈永遠有天的權柄。

這一切本能、是本有、是實我、是真我。

聽到現在心境是不是開朗多了呢?問題也不是那麼大的問題了對嗎?(對)

在你們這個時期、這個階段的開荒人員、辦道人員,你們最重要的工作是紮穩基礎、紮深基礎。把一切的基礎紮得最深、最實在,是你們最重要的工作。未來的道務會如何的宏展,有未來人的責任,但如果你們這一期的人,沒有把基礎紮得穩、紮得正。未來縱使道務宏展,但根基不正,道務依然會失敗。

所以你們不必苛求自己,道務一定要做得多宏展,你要要求自己道務的基礎要打得正確、打得對,除此之外,沒有這個更重要了。懂嗎?(懂)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7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6529138690178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7

十七、

問:請問什麼是「末後一著」?

答:簡單的說:「末後一著」也者,就是師尊所說的「心法」。

師尊於1939年,在暫訂佛規的序文中,寫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話:

「余本不才,乃蒙 皇申不棄,賦我以靈性,降生於東魯,又承恩師點傳,授我以心法,救出於苦淵,雖曰生不逢辰,而得遇天道,亦可謂大幸矣。」 

師尊這段非常重要的話,有三個重點:

一、師尊的靈性,是 皇申所賦予的。

二、恩師點傳,授師尊以心法,救師尊出於苦淵。

三、能夠遇天道,可謂一生之大幸。

這三個重點,最難理解的是第二個重點,亦即:師尊所說的「心法」。

師尊所說的「心法」,究竟是是什麼?為什麼「心法」 能夠救師尊出於苦淵?

解開這個奧秘,纔能理解為什麼師尊後來也以此「心法」,救眾生出於苦淵。

要解開師尊所說「心法」的奧秘,就要從師尊所編的禮本中尋找答案。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6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6223201387439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6

十六、

問:師尊的禮本與黃祖德輝的禮本,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答:師尊所編的禮本,與黃祖德輝所編的禮本,互相比較仔細對照,可以發現,有三個重要差異:

一、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

二、強調彌勒佛已經下生。

三、三期末劫已經來到。

後兩個重要的差異,乃是何人何時應運三曹齊渡的問題,前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師尊為什麼要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

師尊雖然奉天之命,重新編寫禮本,但是,師尊編寫禮本必須面對兩個難題:

一、師尊必須面對歷代的祖師,尤其是禮本的原創者黃祖德輝。

二、師尊必須面對後來所有的求道者,因為後來所有的求道者,都將依據禮本而求道。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面對前有古人(承先),後有來者(啟後)的兩個難題。

所謂前有古人,師尊必須尊重歷代的祖師,尤其是黃祖德輝。

師尊重新編寫禮本,對黃祖並無不敬之處,而是彌補黃祖未竟之志業。

所謂後有來者,師尊必須讓後來的所有新求道者,在三期末劫的新時代,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方向。

前面提過,黃祖除了編寫禮本之外,還留給後人一部煌煌巨著,即《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將修行的方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同時也留給後人一個大考題。

什麼大考題呢?這個大考題就是著作的局限性。

因為巨著畢竟就是巨著,它陷入了巨著必然的宿命,那就是:書名一旦確定,巨著一旦完成出版,就無法再更改,就囿於一格;既然囿於一格,表示格局已定,除非黃祖能夠長生不老,奮起如椽之筆,突破他過去的思考範圍,繼續撰寫下一部的巨著,否則無法突破既定的格局,易經雜卦傳說「既濟,定也」,定則難以更動。

換句話說,黃祖本身固然因巨著的完成而流芳百世,因立言而永垂不朽,但也限定了他的思考範圍,限制了他自己的格局。

黃祖嘔心瀝血,費了九年的時光完成一部巨著。

這部巨著,卻替黃祖他自己設下障礙,同時也替後人設下障礙 。

設下什麼障礙呢?

開山祖師自有常人所無的雄渾氣象,但是如果開山祖師所立的山太高,後來的人則不易攀爬;後人面對黃祖的巨著,除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贊嘆之外,還有近乎窒息的感受,因為後來的人,在黃祖巨著的格局之下,既無能力超越,也不敢妄想超越,更何況,修道並不是以撰寫傳世的巨作為最高目的,除了立言之外,還有立德與立功不朽之事事也。

黃祖本身因巨著的完成,陷入了兩難的困境。黃祖本身已無法突破他自己所定的格局,因此黃祖不啻替他自己套上了枷鎖。

其奈後人也無法突破黃祖所定的格局,黃祖亦不啻替後人套上枷鎖。

後來的祖師雖然一再的努力突破黃祖所定的格局,只能作小幅度的增添,而無法超佛越祖;例如十二祖袁祖,與十五祖王祖的著作;而無法立言者,則以立德勝出,例如十四祖姚祖,以及十六祖劉祖,十七祖路祖;來不及立德立言者,則以立功勝出,例如十祖吳祖,十一祖何祖,十三祖徐 楊二祖。

修行本來就是活活潑潑,逍遙自在的事情,然而,後人面對黃祖巨人般的身影,卻變成了極為沉重的負擔,所謂大樹之下無美苗者是也。 

除非大樹倒下,讓陽光直透至低至微的幼苗,新生的幼苗纔能發育茁壯而長大。

除非另闢蹊徑,走出巨人的身影,否則三曹齊渡的艱鉅,重任,絕對無法完成。

如何擺脫沉重的負擔,讓佛威神力直透底層,拯救水火劫煞已到眼前的眾生?

師尊既然被上天畀以重任,就必須突破黃祖的兩難困境,就必須解開雙重的枷鎖。

師尊究竟用什麼方法突破兩難的困境?解開雙重的枷鎖?

師尊編寫禮本,必須保留黃祖的優點,也必須揚棄黃祖的缺點。

師尊必須替自己留有寬闊的餘裕,既不能限定自己的格局,也不能替自己設下障礙,同時也要予以後來的求道者無限廣闊的揮灑空間。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法法相傳,超佛越祖。

師尊並不像黃祖耗費九年的時光,苦心孤詣從事著述,反而追根究底探討著作的起源。

凡是有過著作經驗的人都知道:人類之所以有著作能力,乃是來自思考;思考則是來自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所有的著作,所有的傳世經典之作,都是來自這個非常神秘的地方,如果有一把萬能的金鎖匙,扭轉這個地方,開啟這個源頭,思想必如噴泉般一湧而出。

師尊遂以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之法法相傳超佛越祖的精進力,鍛煉出一把萬能的金鎖匙,能夠一舉突破兩難的困境,解開雙重的枷鎖。

這把金鎖匙,就是道場上極為著名的「末後一著」。

你有問你自己你信的是什麼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9698417461083/

師尊老大人曰:

你有問你自己你信的是什麼嗎?是不是就不會懷疑呢?是還不是?(是)

如果你們真的這麼想,那你們就錯了。

一個大信的君子,一定會懷疑,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合天的道,懷疑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是不是有天的慈悲,懷疑自己每一個付出,是不是屬於天的義。

如果沒有反覆的懷疑自己、反覆的試探自己,又如何使自己完全信服在天的道呢?

從過去到現在,你們一味的相信道是真的。

但你不曾仔細想過、深入想過:存在我心中最深的信是真的嗎?

我對我的信念信根、一切的實踐,是真的嗎?

你自己尚且無法相信自己內與外的對照是真的、是一致的,道親又如何會相信你呢?

他如何憑你說的一句話,就相信道與靈是一體的呢?

在開荒地這麼多年,你們不曾想過,這些道親成全到某一階段總是會有障礙嗎?而這些障礙,是不是你的障礙呢?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5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936155749476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5

十五、

問:如何證明現在已經是三期末劫?

答:新的時代,新的機運,必然有一個嶄新的標誌,就像路標一 樣,行旅之人過了這個路標,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道運亦然,過去的修行人,必須抛妻別子,踏破鐵鞋,跋山涉水,尋師訪道;現在的修行人,妻子兒子都是道侶,出家在家,聖凡雙兼,有能力者,家中開設佛壇,暇時渡人求道,精研道理,所謂道降火宅是也,若非道運已經轉變,豈有如此福緣!

道運與時運,息息相關,人類的文明已經跨入一個嶄新的領域;我們試舉一位全世界幾乎都知道的偉人,這個人就是大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ya Edison 1847一1931)。這位大 發明家,在人類歷經千年的漫漫長夜之後,帶來了光明,近 代的科技文明,幾乎是隨著電燈泡發明之後纔出現的,所以愛迪生其人亦可被視為新舊文明交替的一個指標性人物。

請注意兩個時間:

一是愛迪生的誕生。

一是愛迪生的去世。

愛迪生的誕生,1847 年,即清道光二十七年,兩年之後,1849年,即清道光二十九年,路祖中一誕生。

愛迪生的去世,1931年,即民國二十年,之前一年,1930年,即民國十九年,弓長師尊領天命開始三曹齊渡的艱巨任務。

兩位跨入三期末劫的偉大傳道者,師尊的恩師路祖,以及師尊,他們的關鍵年,皆與愛迪生的誕生與去世,若合符節,天下豈有如此巧合之事!

愛迪生的誕生與去世,乃是上天揭露道運已經轉變的最佳實例。

如果這個實例,仍然無法讓人相信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機運已經來臨,我們只好徒呼奈何!所謂: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我們相信弓長師尊所說的三期末劫已經到了,其奈還是有許多人仍然不肯相信三期末劫已經到了!難道非要等到天破地裂,人類的文明走入破敗的時運時,纔肯相信天降大道,一切不是已經太遲了麼?所謂: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我們所要渡化的是信根堅固的善緣人。


道場最大的恩典就來自於戒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6887931075465/

院長大人曰:

道場最大的恩典就來自於戒,因為你知道該守什麼戒,所以你能成就什麼位。但道場最大的問題,也往往產生在戒,因為人總是喜歡用戒來規範別人,拿戒律佛規來壓別人。

一旦道場中總是在討論誰對誰錯、怎樣做才對、怎樣做是錯的這些問題時。道還在嗎?道情還留得住嗎?

道場唯一能夠讓大家的心真的在一起的,就是怎樣引人入道,就是我怎樣示現道。

如果大家都向別人要求,那麼你眼中看到的都是對方如何的犯規犯戒,而你的心也失去了道、失去了戒。

院長大人曰:

古德云:(師雖凡夫能說聖法,如食母乳勿嫌面醜,如採樹果勿嫌枝曲,宿根難測不可自棄,障無實性不應自暴。)

這句話就是告誡修行人:一切萬緣中都有真理的示現,一切人都是我可以學習的老師,一切關係中的互動都是在啟發我的智慧。

在任何一種關係、任何一段關係中,我要常常提醒自己,我能從中學習什麼、我能從中付出什麼、我能從中改變什麼?而不問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學習,不問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付出,不讓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改變,從我入手,這才是自性戒。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4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6574117773513/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4

十四、

問:師尊如何依據龍天表,編寫適合時運的禮本?

答:師尊於1916年為領有禮本之代傳人,當時師尊從路祖手中領受的禮本,就是黃祖所創制的禮本;師尊以其宿世的佛智慧,已經知道其恩師路祖的確係彌勒下生,三期彌勒龍華會的時代已經來臨,若無上天的指示,師尊唯有遵時養晦,絕對不敢冒然從事;縱使路祖於1925年歸空,師尊依然謹慎將事,恪遵路祖掌盤時道場的規矩,繼續以黃祖的禮本辦道渡人。

如果沒有上天所降下的龍天表,師尊亦不敢確定他就是龍華寶經所說的弓長。

因此,師尊編寫禮本的一貫脈理,完全是依據龍天表而來。

換句話說,師尊乃是恪遵天命順天行事而編寫禮本。

師尊如何編寫禮本?

師尊分為四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師尊確立祝冊(讀表)者的堅固立場,乃是恪遵天命而來。

師尊將龍天表的祝冊(讀表)者「欽加保恩張光璧」七個字,直接引用寫入禮本之中;師尊此舉的目的,乃在藉此彰顯赫赫光明的天命付託。

龍天表中的「欽加保恩張光璧」乃是付託;而禮本的「欽加保恩張光璧」則是應驗;此因為天命的付託,必須經過兩道手續:一是交付,一是應驗,二者缺一不可。

凡是新求道人,在嚴謹的求道手續的過程中,會兩度聽到「欽加保恩張光璧」,第一次是請壇禮之後的三請,第二次是新求道人的跪聽讀表。

第二、龍天表明確指出:

「自開天以來已經三佛之運,生民而後未得一貫普傳,理義不明。」

何謂「已經三佛之運」?三佛即:初佛燃燈,二佛釋迦,三佛彌勒;指的就是三會龍華彌勒佛的運數已經到了;彌勒佛既然已經應運下生,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機運,也要重新開始。

黃祖所創制的禮本,無法因應彌勒下生的新局面,必須功成身退,師尊於是依據龍天表的指示,在禮本中說:

「今有欽加保恩張光璧 率眾等虔心跪在  明明上帝蓮下

又申請三期應運彌勒古佛

三千弟子 諸般星宿 到此運際 同助三佛 普收蘊數 末後大事 明白同報申情」

又說:

「今時已經末劫年 

    實告一切眾蘊殘

    你若失了此機會

    萬八年載難身翻

    余今領受法敕旨 

    慈悲傳你真玄關」

由此可見,禮本中有關三期應運彌勒古佛,以及今時已經末劫年(現在已經是三期末劫) 等等的一貫脈理,完完全全是依據龍天表而來。

第三、龍天表又明白指出:

「今時眾生塗炭,未得救拯; 火水劫煞,已到眼前。」 

如何拯救塗炭的眾生脫離已到眼前的水火劫煞?師尊在禮本中說出拯救眾生的方法。

師尊在禮本中說:

「當前即是真陽關 

    真水真火已俱全

    余今指你一條路 

    燈光照耀在眼前

    二目瞳神來發現 

    洒洒沱沱大路坦

    西天雖遠頃刻到

    混含長生不老天

    今得此一著 

    跳出苦海淵

    飛身來上岸 

    即得登雲船

    一指中央會 

    萬八得超然」

禮本中的「真水真火」乃是呼應龍天表的「水火劫 煞」而來。

龍天表的「水火劫煞」究竟是何意義?

水與火,是不是自然力?是不是被火燒?是不是被水淹?

不錯,水火無情,但是人類的災动除了水火,還有刀兵,還有地震,還有風災,還有疾病瘟疫....

龍天表為何只及提水與火,而不提及其它?很顯然,龍天表的「水火劫煞」不是指自然力,而是指吾人身上的真陽關具有兩個似水與火的質素,這兩個質素如果互相調和,則劫煞自然消失;這兩個質素如果無法互相調和,那麼水火劫煞,就會來到眼前。

吾人日常使用的成語有形同水火,水火不容,水深火熱等等用語,皆指兩個力量不調和的現象。

如果是水火既濟,則是指兩個力量互相調和的現象。

吾人身上真陽關所具有的兩個質素,依據龍華寶經的記載,應該就是性與命。

龍華寶經(聖來投凡品第七),對性與命有相當精彩的解說:

「性在天邊,命在海底。性不見命,怎麼行功?命不見性,怎麼接行?離南坎北,不得相逢。祖有妙訣,一點崑崙。開闢展竅,海底撈明。泥牛翻海,直上崑崙。元神出現,諷誦真經。性命相續,會合中宮。打成一片,永續長生。」

所以,水火劫煞,指的就是性與命,如果像離(火) 南坎(水)北,一在天邊,一在海底,不得相逢,性不見命,命不見性,必然非常痛苦,如何跳出苦海?必須性命相續,會合中宮,打成一片,纔能永續長生。

龍天表的「水火劫煞」,表示性命未調和,所以眾生亟待救拯。

禮本中的「真水真火已俱全」,表示性命已調和,因為已經得此一著,遂能跳出苦海。

師尊為了區別龍天表的「水火劫煞」的確並不是指自然力,於禮囑中另外再提及災煞,兵荒等等。

「現今災煞 俱遭身邊

    一切兵荒 老幼同沾

    反心謗道 詈師罵天

    洪誓大愿 永不能完」

第四、龍天表又明白指出:

「所以立下此會

    廣救無數眾生

    整起此著

    普收有緣種子」

師尊在禮本中說:

「清虛大化    開會此年

    蒼生白首    共沾恩典

    一切諸神    護庇臨壇」 

禮本的「清虛大化 開會此年」,乃是呼應龍天表「所以立下此會,廣救無數眾生;整起此著,普收有緣種子。」

指的就是:明明上帝無量清虛的大化流行,於此年,1930年,師尊領天命的這一年,開立這個三曹齊渡的機會。廣救無數眾生;整飭這個普收有緣種子(普收蘊數)的方法。蒼生即使到了百年,共同雨露均沾 上帝的恩典。諸天神聖皆來到道場保護祐庇眾生。

龍天表「立下此會」 與禮本中「開會此年」,「會」之一字,指的是機會。

「你若失了此機會,萬八年載難身翻」,就是呼應龍天表「所以立下此會」而來。

萬八年載,指的是上天畀以師尊的天命重任,長達一萬零八百年。

「一指中央會,萬八得超然」,也是說明師尊的天命有一萬零八百年。

你如果失去了這個三曹齊渡的機會,一萬零八百年很難脫離苦海!

如何於一萬零八百年超生了死長生不老呢?除了明師一 指,點開玄關,別無它法。

白陽修道士,應該秉持的理念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4069261357332/

悟禪師兄曰:一位白陽修道士,應該秉持的理念:

真正在修煉者,不敢於世俗、於道場,貪圖功名享樂。

真誠在行道者,不敢用機巧、用嬉戲,敷衍天命大位。

真愛在救世者,不敢以私情、以慾望,計較自身苦樂。

真心在學習者,不敢存自尊、存自卑,輕賤神聖職責。

真情在犧牲者,不敢求回饋、求酬勞,妄想福祿功德。

且問各位:是怎樣在辦上天的道、做上天的事?

你們的敢做敢當,是敢於行惡作孽,不怕天打雷劈,或者敢於見義勇為,不顧自身安危?

你們的不敢作為,是不敢玩忽放肆,敬畏天律法網,或者不敢見危授命,只顧私我生死?

到這個時候,你所耽憂的是什麼?所操煩的是什麼?所恐懼的是什麼?所祈求的是什麼?不可以不清楚!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3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3740238056901/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3

十三、

問:黃祖的動機是什麼?黃祖的目的是什麼?

答:根據以上所列舉的種種證據,黃祖德輝毫不隱諱的表明,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完完全全受到龍華寶經的影響。

任何人都不禁會問:黃祖的動機究竟是什麼?黃祖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黃祖究竟想透露什麼訊息?為什麼他樂意耗費他寶貴的 一生,親傳直指,用開示香一枝,點破玄關?

黃祖深受龍華寶經的影響,卻在其身後留下了龍華寶經的一個未解之謎,讓後人去尋找出答案。這部龍華寶經的未解之謎,就是龍華寶經一再強調的弓長。

黃祖深深的相信:未來必有龍華寶經所說的弓長其人出現於世廣救眾生。

前面指出,黃祖在還鄉寶卷中,一再強調:

「過去燃燈莊嚴劫,現在釋迦掌教尊,未來彌勒星宿會」

黃祖所謂的「現在」 當然不是指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而是指黃祖身處的時代;黃祖生於1624年,即大明天啟四年;逝世於1690年,即康熙廿九年;以現代的術語來說,黃祖乃是十七世紀的人物;然而黃祖以其過人的眼光,不可思議的佛智慧,看出未來彌勒佛即將下生,龍華三會即將來到,黃祖於是開始替未來彌勒星宿會作周詳的準備工作。

所謂:「無病尋出路,休等腳手忙;末劫堪堪到,個個要提防」(南北展道品第十一)

龍華寶經除了指出「三會龍華彌勒祖」之外,還一再強調將來會有弓長出興於世,甚至直接以弓長作為二十四品中之一品的名稱,例如:「弓長領法品第五」者是;事實上,龍華寶經全經,幾乎是以弓長為主角在演繹這部曠世的奇書。彌勒固然重要,若無弓長其人,則「末後一著」之精義不彰。為什麼彌勒下生,還需要弓長?此一大事因緣與佛經密切相關。

有關彌勒下生的一大事因緣,請參閱1999年,張天然大學籌備處出版的《彌勒龍華會》一書。

簡單的說:黃祖編寫禮本,創設天恩級代傳人的制度,開始親傳直指「明師」指,點破玄關」的法門,以及嘔心瀝血,費了九年的時間,寫出還鄉寶卷的巨著,其目的只是在尋找龍華寶經所說的弓長其人而已!黃祖的一切作為,皆是為了弓長出興於世的準備工作 。

一旦彌勒菩薩下生,一弓長出興於世,承接歷代祖師的重擔,黃祖德輝的苦心孤詣纔算完成,黃祖所制定的禮本,就功成身退。

1889年,龍華寶經所預言的弓長其人,終於下生,1913年入道,1916年領命為代傳人,1930年,四十二歲春秋鼎盛之年,上天畀以重任,開始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

1916年,弓長所領受的禮本,就是黃祖德輝於1667年創制的禮本,時間先後相距已有二百五十年之久。

這位期盼已久的弓長,就是我們的師尊:張祖天然。 

師尊深切體悟黃祖的救世渡人的苦心,一肩挑起上天所畀以的重任,並且依據龍天表的指示,編寫適合時運的禮本,用以符合黃祖的期待。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2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5098779166547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2

十二、

問:如何證明黃祖的巨著深深的受到《古佛天眞考證龍華寶經》的影響?

答:試舉幾個證據來證明:

在龍華寶經,南北展道品第十一、提出了「玄關竅」與 「通天竅」的說法,而且大力強調「早訪明師」的重要。

黃祖的還鄉寶卷也一再強調「明師一指,點破玄關」的重要,黃祖在這本巨著的開經偈 藉著仙師的話說:

「夫皇極九蓮還鄉寶卷者,最玄最妙,至奧至深,包含萬有,普覆乾坤,顯諸祖之根源,明仙佛之觿路,開通妙 竅,指示玄關一點,即悟此經,乃諸佛之至理,係萬法之宗師,出世之梯航,超凡之捷要,其法通三千六百傍門,達七十二種外教,收殘零皈根復本,了萬類普赴雲城。」 

「吾纔授與你開示香一枝,通明本性,點破玄關。」

「頂門前,有一穴,生來根本;雙林下,十字街,下了圓營。」 

「金丹道,透皇極,親傳直指;點玄關,通天竅,鬼懼神驚。」

「西來大意,直指單傳,性命要雙全,來時容易,去時為難,明師一指,點破玄關,翻身脫殼,透出九重天?」

(玄皇闡道品第五)

有志修行的人,一定先要「明師一指,點破玄關」,纔能悟出黃祖這本巨著的真正旨意。它與黃祖制定的禮本「但得豁開天地眼,玄關一竅見親娘」 相互呼應。 

在黃祖還鄉寶卷最後一品,萬彙朝源品第三十二,有如下的經文:

「如饑得食,渴得漿,病得瘥,熱得涼,貧人得寶,嬰兒見娘,漂舟到岸,孤客還鄉,旱逢甘澤,國有忠良,四夷拱手,八表來降,頭頭總是,物物全彰,古今凡聖,地獄天 堂,東西南北,不用思量。」

龍華寶經最後一品,萬法皈依品第二十四,也有如下的經文:

「弓長祖云:如饑得食,如渴得漿,如病得藥,如難垂光,貧兒得寶,嬰兒見娘,法船到岸,皇胎還鄉。....

國有忠良,四夷進貢,八表來降。....

頭頭總是,物物全彰,古今凡聖,地獄天堂,東西南北,不用思量。」

將這兩段經文,互相對照,赫然發現,黃祖德輝的著作的確深深受到龍華寶經的影響。

除此之外,黃祖深受龍華寶經影響的還有「龍華三會」 的說法,例如:

「過去燃燈莊嚴劫,現在釋迦掌教尊,未來彌勒星宿會」(天人證道品第十)

「未來三會龍華」(天道證道品第八)

這些立論,都是來自龍華寶經的開經偈:

「三世諸佛龍華會者,乃是三佛交宮,同聚一處。燃燈佛,鐵菩提樹開三葉青蓮,乃是龍華初會;釋迦佛,鐵菩提樹開五葉紅蓮,乃是龍華二會;彌勒佛,鐵菩提樹開九葉金蓮,乃是龍華三會。」

「初會龍華是燃燈,二會龍華釋迦尊,三會龍華彌勒祖,龍華三會願相逢。」

「末後一著龍華會,諸佛萬祖總歸根。」

甚至書名《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的還鄉二字也是來自龍華寶經,例如:

「要想還鄉,要你參訪一個明師,指與你生來死去,傳與你關口程途,還要你,晝夜態勤 ,觀想無生,以無間斷智 

不投東,再不下生」等句,則在黃祖的禮本中出現兩次,其 重要性可見一斑。

其中「嬰兒見娘,飄舟到岸,孤客還鄉」等三句,前面已經指出,亦係出自龍華寶經。

龍華寶經一再提及「末後一著」,例如:

「末後一著,萬法一門,無二無三,本是一乘。」(奉請)

「古佛法門,末後一著,千門萬戶,盡皈佛門。」(奉請)

「末後一著龍華會,諸佛萬祖總歸根。」(開經偈)

「末後一著,修煉圓明,點開眼目,早拜天真。」(慧眼開通品第六)

「那怕諸家門頭,大善知識,能談慣講,不過是口頭三昧,末後一著,難得了手。」

(蘆伯點仗品第十五)

黃祖德輝的還鄉寶卷,亦有「末後一著」的說法,例如:

「眾祖仙佛下玉梯,默隱在三心紫府度群迷,末後一著掛皇極。」(原人問道品第七)

「此乃四九名山仙鄉聖境之地,久等末後一著,朝源認母,證果成極,遁脫生死,無去無來,方為了達。 」(開示明山品第九)

「知音早訪末後一著,三元數盡皈真土,接續金蓮上九霄。」(天人證道品第十)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1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48148668616058/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1

十一、

問:請介紹《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眞還鄉寶卷》的主要内容? 

答:黃祖這部煌煌巨著的內容相當豐富,對修行人提出了不少警語,例如:

「汝若只以實教立生,終難契道必不成機,先聖云:道非權而莫能立,理非奧而不足達,實接上智,權喻下乘,權實並舉,未可雷同,須分利鈍,豈容混俗,而故違大道。」

(奉命臨凡品第三)

「不略天下門徒,執定死法,抱住現成,一個個履跂顛跛,道聽途說,滿腹無明,一團障礙,稱著前人的體統,高高而坐,裝模作樣,自貴自尊,傲睨自持,自無半點修行,就說了心之法。」

(顯性明宗品第十二)

事實上,如果追根究底,深入探討黃祖德輝的思想背景,後人可以發現,黃祖的煌煌巨著,深深的被一本當時風行的奇書所影響;這本奇書,就是大名鼎鼎的《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想要瞭解這本奇書的緣起,以及這本奇書出版問世的始末,請參看1995年張天然研究院出版的《天盤》一書的第二章,以及附錄三,刊載著龍華寶經的全文。

做人的道理就從五倫開始,現今之社會之所以亂,皆因五倫敗壞。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45804215517170/

師尊老大人曰:

做人的道理就從五倫開始,現今之社會之所以亂,皆因五倫敗壞。

五倫者:君臣有義,君臣者,尊卑之等,上下之分,君君臣臣,道之順也;君不君、臣不臣,道之逆也。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此乃天地之常經也。

黃帝六相而天下治,五臣輔舜而天下平,兵無強弱,得將則勝,國無治亂,用賢則安。由此觀之,為人君者,可不免與?為人臣者,胡不慎之? 

師尊老大人曰:

父子有親,父子者,人倫之重,至性相關也,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止於孝,父之於子,其幼撫之、育之,其長教之、誨之;成其良能,擴其智慧,愛而弗勞,非禽犢之愛。

子之於父,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孝之道也。 

師尊老大人曰:

夫婦有別,夫婦者,人倫之始,成家之端,夫夫婦婦而家道整,家整而天下定矣。

夫以德帥婦,役之以義,齊之以禮,樂而不淫,君子之道也;婦以德屈服夫,必敬必戒,無違夫,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師尊老大人曰:

兄弟有序,兄弟者,分形同氣之人也。

居則同方,食則同席,喜則同慶,患則同憂,棠棣之華,萼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夫兄者當友,弟者當恭,相勤相輔,不傷手足之誼。

花萼聯輝,壎篪雅奏,兄秩秩、弟恂恂,天倫樂事,於斯盡矣。 

師尊老大人曰:

朋友有信,同師曰朋,重道也

同志曰友,義合也。

君子不竭人之歡,不盡人之忠,以全交也 ;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禮,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古人之交友,其道有三:同心同德,久而敬之,上也。

尊賢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其次也。

師尊老大人曰 :

對於心態與習慣的學習改變,在人類的研究中提及,最簡單的調整方式,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那個善良的新行

為,使它在腦海裡成為粗壯的神經鏈。

若發現有什麼能取代舊行為的新行為,就在腦海裡不斷積極往正面想,直到覺得它能使你脫離痛苦,而感到快樂為止。

這時,它便能在腦子裡建立起神經衢道,使新行為維持長久,若不能在腦子裡,建立起新的神經衢道,就容易又恢復到不正確的舊有行為。

努力複習,新的學習改變,神經衢道就能越拓越寬,最後能熟練地連結種種善良的行為,而成為日常習慣。

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有德之君子,無不竭其力以新其德。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之謂物格,此之謂知之至也。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0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4528005556958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0

十、

問:何謂一條金線?如何從師尊的身上找出一條金線的線索?

答:要瞭解一條金線,首先必須回顧歷史,追溯一位非常偉大的祖師。

師尊於1916年領命為代傳人時,從路祖手中接到一部禮本。

這部禮本的原創者,並不是師尊的恩師路祖。 

路祖手中的禮本,也是來自於歷代祖師的傳承。

這部禮本的原創者,乃是黃祖德輝於1667年,即康熙六年,黃祖四十四歲時所編寫的禮本。

黃祖德輝生於1624年,即大明天啟四年;早在1655年,即順治十二年,黃祖德輝三十二歲之時,就以橋灣仙師之名號,普傳先天大道;黃祖傳道的最大特色就是:「明師一指,點破玄關」,用開示香一枝指點生死門戶。由於徒弟漸增多,黃祖德輝為了解決其個人色身有限的困境,為了延續宏展道法的傳遞,特別創制了天恩級的代傳人角色,用以延續宏展點傳道法,凡是黃祖的徒弟領命為代傳人者,皆可以稱之為師,但是與仙師不同,仙師這一特殊名號所指的乃是黃祖德輝本人。

黃祖德輝有鑑於他的徒弟水準參差不齊,為了維持他的代傳人在點傳道法上能夠保持一貫的水準,黃祖費盡心思,嘔心瀝血,創制了一部迥異於過去傳法方式的禮本,他嚴格要求他的代傳人,在求道手續上必須依照這部禮本行事;從此,新求道人不論是由那一位代傳人點傳道法,皆能在相同的求道手續下求得「明師一指,點破玄關」。

黃祖德輝也因創制禮本,這一偉大別出心裁的發明,而名垂萬古;而代傳人領受禮本的儀式,也從此成了道法延續傳承的重要依據;即使到了弓長祖領命為一代明師,仍然尊重黃祖的遺規,以點傳師領受禮本的儀式,作為道法延續傳承的重要依據。

除了編寫禮本之外,黃祖德輝憂慮他的代傳人,領受禮本之後,誤以為所謂道法,不過是禮本的內容而已!也無過於禮本的內容,因此在修行上執定死法,抱住現成,不再求進步;黃祖遂在晚年,費了九年的功夫,從1681年,即康熙二十年,到1690年,即康熙二十九年,打破了過去歷代聖賢著述的慣例,以極為新穎的筆法,完成了《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的煌煌巨著;這部巨著,品品而奧妙無窮,句句而幽玄邃遠,偈偈而顯妄明真,言言而超凡入聖。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9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42380735859518/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9

九、

問:師尊爲什麼要編寫適合時運的禮本?

答:前面提到,師尊於1916 年,二十八歲之年,從路祖手中領受禮本為代傳人,開始有點傳道法之權;1925年,路祖歸空;師尊依然以路祖代傳人的角色繼續辦道渡人;1930年,師尊被上天畀以三曹齊渡之重任;師尊接到龍天表這道令狀時,體悟出上天有意要重開新運,根據十四年的辦道渡人經驗, 師尊也深深瞭解,他於1916年所領受的那一部禮本,不論是內容,或者是辦道渡人的方式,已經無法勝任新時代的新任務,道運既然已經轉變,師尊也不得不變,於是著手編寫適合時運的禮本。

然而,師尊則在其所編寫的禮本中,卻特別強調一件大事。

禮本中有這麼一段話:

「余今領受恩師命,傳您本來玄妙關。」

師尊既然奉天之命,開始三曹齊渡末後大事的重任,為何又特別強調他有一位恩師?甚至於傳玄妙關這件大事,也是領受其恩師之命才開始有點傳道法之權。

師尊的用意非常明顯,師尊即使後來領命為一代明師,開始三曹齊渡末後大事的重任,但是,他的點傳道法之權,乃是有師承的,不是師尊所獨創的。

後人根據師尊的師承,根據師尊所提供的這一條線索,窮原竟委,就可以追溯出大道的源頭,以及大道的沿革。

道場上非常強調一條金線的重要性,這一條金線的線索,就在師尊的身上!

人人所做所為都要能回歸於天,再由天所領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9681622796096/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都知道立愿清口後,犧牲奉獻必須必別人多,責任負起也要比別人重。若在這立愿清口之際,你不能將你自己要修辦道的意義看清楚,要修辦道的信念立清楚,未來可以說是載舟覆舟都是水。成就你的是道,傷害你的也是道。年輕的你們有能力,但要如何讓能力回歸能量,年輕的你們有能耐,但是要如何讓能耐回歸能源,這修煉的工夫、答案的找尋、信根的建立、信志的確立,就是這三天你們的用心點、著力點。講解,深入一些。

師尊老大人曰:

能力是知識的力量,能量是  上帝賦予子民的創造,能耐是身驅的意志,能源是由  上帝而來,一條金線的造化,認清這之間的不同,才懂得如何守住你修辦道的心。在這白陽人人所做所為都要能回歸於天,再由天所領、從天所得,如此才是諸佛之所盼,才成就一大事因緣。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8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9467196150872/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8

八、

問:師尊接到這張龍天表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答:師尊接到這道 上天所頒佈的龍天表之後,深知自己所要負起的重責大任,又戒慎恐懼自己才薄德鮮,無法肩負重任。 師尊後來在擬定暫訂佛規時,親撰一篇序文,透露他受命時的戒慎恐懼心情。

師尊說:

「余自思何德何能,敢膺此命,當即再四懇辭,以讓賢 路,詎料皇申降鸞各壇,不允所請,余祇得勉為其難,順天行事,然而三曹齊渡,責重任巨,受命以來,夙夜惶恐。」

師尊於是祇得勉為其難,順天行事,以其宿世修為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仁大勇,大行大願,繼承歷代祖師濟世渡人的弘誓大願,著手編寫適合時運的傳道禮本,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