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天盤第一章同不同道易地皆然 (3~8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74753165955607/

#天盤

#轉載天盤第一章同不同道易地皆然

(3~8頁)

立地頂天一丈夫    圓攝萬教性冥符

璇璣盤轉三千界    妙用縱橫任卷舒

恆沙如來同共證    法筵龍象聖王圖

百億須彌無邊際    道育群生理如如

後人尊為萬世師表的至聖先師孔子,曾經痛斥其弟子宰我「不仁」; 宰我認為三年之喪,一年就很久了!宰我的理由是 :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 ; 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 舊穀既沒,新穀既升 ; 鑽燧妀火,期可已矣!」宰我有權表達他認為是有理的事情,孔子則以更堅強的理由駁斥他。孔子反問他 : 「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宰我的答覆很肯定,他說 : 「安」,孔子並不阻止宰我,卻說 : 「女安則為之」(你覺得心安就作吧)!而有些人則是不這樣作的,為什麼?「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 ; 今女安,則為之!」孔子和宰我之間的師生對談,還有其他在場旁聽的弟子,宰我出去後,孔子對其他的弟子,再次詳細說明他所持的理由,先是痛責宰我「子之不仁也!」其次則說 :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孔子與宰我的對話,只拈出一個「安」字而已!你覺得心安就這樣作,覺得心不安就不這樣作!雖未明言「心」,「心」自然在其中,而「心」的表現,則在日用之中的一念一事一言一動 ; 守喪時,宰我不僅美味多食,而且美衣多穿 ; 有些人則不然,美食不覺味美(食甘不甘),美聲不覺聲美,(聞樂不樂),美室不覺室美(居處不安) ; 宰我有他的道理,孔子也有他的道理 ; 宰我的說法,不符合天理,因為孩子生下來,需要三年,纔能免於父母的懷抱 ; 所以宰我的說辭,不能為所有人共同遵守,而「安」,或者是「不安」,正是論列「仁」與「不仁」的標準所在 ; 後來孟子亦舉三年之喪的故事,駁斥陳良的徒弟陳相說 :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 陳良,楚產也 ;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學於中國,北方之學者,未能或之先也 ; 彼所謂豪傑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數十年,師死而遂背之 ; 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入揖於子貢,相嚮而哭,皆失聲,然後歸 ; 子貢反,築室於場,獨居三年,然後歸。 」

孔子的弟子為什麼守喪三年?因為這麼作,他們纔能「安」 ; 子貢為什麼廬墓六年,因為這麼作,他纔能夠「安」; 事奉老師數十年,老師死了就背叛他,「於女安乎?」孟子的痛斥陳柤,與孔子的痛斥宰我,所持理由都是一樣的!

人既然號稱為萬物之靈,就是具有一顆良心 ; 「心」的容量有多大?不是只能容納一念一事而已。而是能夠容納萬念萬事 ; 「心」也者,乃是萬里的本源 ; 大無不包容,小無不攝取 ; 心到靜中千慮息,性澄方外一燈明 ; 世間的道理,有那一樣是離開「心」之外的?所以古人說 : 東海有聖人,其心同其理同 ; 西海有聖人,其心同其理同 ; 南海北海莫不皆然。所謂萬理,必然是有條而不紊,放諸四海而皆準 ; 惟,萬理冥符,須遵守聖人之道 ; 若胸中無分毫道理,強求其心同理同。猶如緣木而求魚,像宰我陳相之流的庸識卑調,縱使是扁鵲復起,亦知其無可救藥也!

人的品類不同,故聖人的教法亦不一致 ; 孔子之責宰我,孟子之責陳相,教法的跡象不同,所以教之之理則相同 ; 同理,儒家談「存心養性」,佛家講「明心見性」,好像不太一樣,實際上沒有不同 ; 凡物莫不有其理,例如玉的文理,人身的脈,草木的絡,莫不是理 ; 佛祖也,賢聖也,不外有一顆赤誠救世之心 ; 不同的時地,有不同的行事 ; 若易地而處,則無不相同 ; 孔子與孟子,即使將他們畤空易位,斥責宰我與陳相所持的理由,一定是相同的,孟子稱此種現象為「同道」。

何謂「同道」?孟子的答覆是「易地則皆然」; 有關「易地則皆然」,孟子兩處在離婁篇提及 :

一、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 ;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 ; 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已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 今有同室之人鬥者,救之,雖被髮纓冠而救之可也 ; 鄉鄰有鬥者,被髮纓冠而往救之,則惑也,雖閉户可也。」

二、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 或曰:「寇至,盍去諸?」曰:「無寓人於我室,毁傷其薪木,寇退,則曰:修我牆屋,我將反。」冠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則先去以為民望 ; 冠退則反,殆於不可!」沈猶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猶有負芻之禍,從先生者七十人,未有與馬!」子思居於衞,有齊寇 ; 或曰:「寇至,盍去諸?」子思曰:「如伋去,君誰與守?」

孟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