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51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059603460803911/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51

五十一、

問:除了基本教材之外,還需要研讀什麼經典?如何將寶貴的大道告訴他人?

答:本道有兩部厚厚重重,穩住根抵的經典之作,暇時皆應研讀。

一是,《龍華寶經》。

一是,《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

道外人士常譭謗一貫道沒有經典,這兩部巨著,足以使謠言止於智者。

讀完這兩部巨著,就能深切體悟「末後一著」的精髓。 

其它只要有益於身心的書籍,不論古今中外,皆值得一讀,所謂開卷有益者是也。

每一個人的需要都不同,不必強求非讀那一部經典不可,衡量自己吸收的能力,量力而為,能讀多少算多少;讀一句 有一句的收穫;讀一段,有一段的收穫;讀一本,有一本的收穫;也不要誤以為,只要把四書五經背熟,就表示道已修成;在過去科舉制度的時代,考試範圍不出四書五經,多少學子焚膏繼晷,多少學子背誦四書五經如數家珍,目的不過是黃甲標名,博取功名利祿,這種讀經態度,完全與修道無關。

若能飽讀經書,以此厚實的基礎來修道,則應予以鼓勵,樂觀厥成。

道場上常說:讀書萬卷,一竅不通。真經不在紙上。

這些話不是指修行人不必讀書,不要讀書,而是指任何經典,皆來自玄妙關;任何經典的文本,一旦成立,表示曾經有人曾經如此想過,值得後人的閱讀。

所謂:

一勺水,便俱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嚐。

千江月,總歸一輪明月,心珠宜當獨朗。

嚴格來說,玄妙關,就是經典的正本;玄妙關的產物,則是經典的副本。

經典就像磨刀石,閱讀的目的就是藉著別人的磨刀石,提昇自己的思索能力。

任何經典皆是特定時空條件下的產物,一旦特定的時空條件改變,當時的想法,後人很難回到其原始的情境,此閱讀經典值得留心之處也。

講道的內容,可供取材之處,不限於已經成立的各種經典;天地之間萬物萬事,就是一部蘊含著無窮道理的無字天書。

道場的文化,乃是集體辛苦耕耘的結果。道場的良好風氣,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養成。

然而,學道非學術,學術非修道;修道的目的,不是要成為一個皓首窮經的老學究;修道也不是無所事事,束書不觀;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並非沒有標準可循。

所謂:執有著相,執空著頑。

所謂:空不是空,有不是有。

所謂:空中有有,有中有空。

執著文字,或不立文字,皆有其缺陷。

如何拿捏不離文字不立文字之間的分寸,需要甚深微妙的智慧。

本道道場如繁星般遍地林立,每個道場皆有其特色,道親也參差不齊,所講的道理也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但是如果仔細檢視,就會發現:道場所講的道理幾乎百分之九十雷同,而且像錄音機般一再的重覆講述,聽一遍道理 與聽一萬遍相同,於是發生了奇怪的現象,新道親一個個興奮異常,老道親一個個興味索然,無它,老調重彈而已!此時,若再細細咀嚼回味師尊的三請,就會體會出「末後一著昔未言」的重要性,就會發現語言創新的重要性,就會發現語言魅力的重要性,就會發現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就會發現:所謂玄妙關也者,不是只有一重而已!而是有千重、萬重、萬萬重,人的創造力能夠一再的更新,人的創造力的確有穿透千重關萬重關的力量 。

如何深入淺出?如何吸引新道親?如何成全老道親?乃是每一位道親必須深思的大問題。道務要能夠流傳廣闊久遠,需要源源不絕的新秀,需要引人入勝的新道理;如何將本道傳遍五湖四海,宏揚於全世界,更是每一位道親所要肩負的重任。

知道大道的寶貴,就會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求道因緣。我們能夠求道,得到明師一指,點開玄關,乃是多少祖師,多少前人揮汗辛苦耕耘的代價,我們也要學習祖師,學習前人的辛苦耕耘;所以今天的辦道渡人,不啻在替明天培養未來 佛。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能夠的的相傳,綿綿不墜,全靠當下的揮汗播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