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心凡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2088030555489/

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悲說:
白陽天經妙典之開示,乃為大心眾生而說。所謂大心眾生即是雖為凡夫眾生,然而起心動念能捨棄執有自私個我,轉而為社會、世界著眼著想,為遍世界一切虛空及法界設想,所以雖然其煩惱知障未斷,卻因其大心之故,可為大法之接受者。
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悲說:
就這一段來講,你們覺得自己是大心凡夫嗎?︵是、不是︶為什麼覺得是?為什麼覺得不是?有沒有認真在看何謂大心凡夫呢?有沒有認真在想自己的心究竟有多大?
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悲說:
你們知道為兄現在要帶你們動什麼心嗎?不是帶你們動敬畏、恐懼的心,而是要帶你們動大心。剛剛這一段明明白白是要你們了解:白陽的真正大法,就是只能傳給真正大心的人。但是在座諸位,有幾位能夠無愧的說自己雖是凡夫,但也是一位大心凡夫?大心就是為別人著想,不為自己著想。譬如說:今天有一個人侵占你的財產、欺騙你的信任,這時你是要選擇原諒他,還是要選擇懲戒他呢?︵選擇原諒他︶你們現在所想的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說想要原諒他,其實只是因為你覺得,你是修道人所以應該要原諒他。對嗎?︵是︶說想要懲戒他的人,其實也是因為你自己覺得嚥不下這口氣,應該要給對方一點顏色瞧瞧,所以選擇懲處他。對嗎?︵是︶這兩種心態都很正常,沒什麼覺得好羞愧的,但你們自己誠實坦白的說,你們做的決定,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出發點?︵是︶而真正的大心者,雖然做法可能是這兩種的其中一種都不一定,但他的出發點卻完全不一樣。他若選擇原諒對方,是因為考慮對方是迫於無奈,還有悔改、再造新生的機會,所以今天原諒他是讓他再重新站起來,不是為了自己要原諒對方,而是為了對方才去原諒對方。那麼如果他選擇懲處對方,他的出發點將會是因為對方一直屢犯不改,用道理去成全並沒有效用,旁敲側擊也沒有感受,為了不讓對方再造罪孽,不讓對方食髓知味,所以他決定必須採取行動去遏止這個過錯繼續延伸,這時他的懲處也不是為了自己而去懲處,而是為了對方才去懲處對方。出發點一樣嗎?︵不一樣︶觀點一樣嗎?︵不一樣︶但行為上你們看得出區別嗎?︵看不出來︶所以就算同樣在道中,有的人聽得懂上天的真理,因為他是大心凡夫;有的人就是聽不懂,因為他做什麼事、動什麼念頭都是小心眼,根本容納不下來自上天的真理。

修道與家庭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2095017221457/

師尊老大人曰:
如果在青陽、紅陽期,修道生活與家庭生活會互相違背,這點為師千真萬確的相信;
但在白陽期,修道生活跟家庭生活會格格不入,這點為師就千真萬確的否定。
出家修與在家修,在現象上明顯的差別就是:
出家修,你只能暗中的庇蔭自己的家人;但在家修,你卻能明顯的改變自己與家人的互動,讓自己、家庭更能夠昇華、淨化。
但為何到今天,你的修道變成是你家庭的麻煩與困擾呢?也是不是值得好好去想想呢?
師尊老大人曰:
修道是不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呢?
但為何因為自己的修道,變成整個家庭都好像不自然呢?
今天你認定自己身為一個人,你走到任何地方,有必要強調「我是人」嗎?
譬如你走到任何地方,大街小巷、工作場所或受教的地方,每碰到人你就說:「你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人類。」這樣大家會不會當作你是異類呢?
相同的,你身為一位修道人,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沒有必要到自己家庭還擺出一副修道人的樣子,不然你的家人就會把你當作是異類。
一位父親他需要的是孝順的兒子,而不是成天說道理給他聽的兒子;
一位婆婆需要的是尊重她的媳婦,而不是處處講經給她聽的媳婦。
相同的,子女需要的是能夠關愛他們的父母親,而不是道行高深的僧人。
修道的內涵是一樣的,但就會因為你所在地角色不同,而呈現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你是否把它混淆了呢?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都想跟自己的家人一起來齊家修道嗎?(想)但你們都少了很多程序與步驟。
第一點:家人能認同你現在所做的一切嗎?
第二點:你也能認同家人所說、所做的一切嗎?
第三點:你們真正像一家人嗎?
在此,不要求你們一定要馬上達到與自己家人齊家修道,但要求你們要真正的像一家人。
真正像一家人以後,再來談齊家修道,那還不遲;如果還不像一家人,現在就想談齊家修道,那是言之過早。
什麼叫真正像一家人呢?
就是做父親的讓兒子覺得這位父親夠格,做子女的讓父母親覺得這位子女夠格,彼此都互相尊重、信賴,彼此融合的生活在一起,這才真正的像一家人。
你不能因為道務事的藉口,放著家務事而來不做;你不能因為道務事繁忙,放著後天事業而不管,這並不是真正的犧牲奉獻,只是你想逃避現實的另外一種藉口。
為師這樣說,你們承認嗎?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別忘記:
你已經修道,正在適應尚未求道、修道的家人,但你的家人,也正在適應著已經求道、修道的你;你不適應他們的作為,他們就能適應你的作為嗎?
你想要讓他們接受你提出的要求,首先你也要接受他們在一定範圍內的要求,你先要學會接受。其實,家人對你自己的要求,或許真正的意味不在於你為這個家做多少事,而在於你還有多少心放在這一個家。你必須讓家人了解:其實我的心還是很懸掛、惦念著這個家。你給他們的感覺是:你不只愛道親,你也更愛家人。
修道人一般的盲點是:對道親好,對家人壞。
真的距離越近就傷害越深嗎?為師認為「因人而異」。
如果你懂得保持適當的距離,又適當的親近,會達到一定的互相尊重;
如果人與人之間毫無距離,別忘記了彼此的地雷區都很可能誤炸了對方。
師尊老大人曰:
一般來說,說話直接才像一家人,但是太過於說話直接,反倒不像一家人,而變成仇人了。外人的惡言惡語,還容易忍受,但家人的氣話、重話,卻可能是一生的痛!
有時候,對自家人,如同對外人說話時的客氣、尊重,一家人的關係會更和諧;
有時候,面對外人,如同對自家人的說話時坦率、自然,與他人的關係會更密切。
如果你想在外人與家人中相處取得平衡,你就不能不了解:
有時家人要像客人,有時外人要像家人來真誠對待。
當然,表達愛的方式有很多,如果自己家庭並不適合用較親暱的話語,又何妨用行動來表達關懷?但如果你已付出而壓抑很多,也應當勇於說出內心的感受。
別人的家庭不是最好的,自己的家庭不是最壞的,不必羨慕、不必埋怨,每個家庭都有特殊的相處模式,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自己的家庭也是獨一無二的家庭,對自己的家庭有信心,遠勝過對道親說一百句道理,因為道親們會在你的家庭間見證了道。
在此勉勵你們:
最感恩的環境,不一定是舒適的環境;
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人。
苦裡總有甘味,有待你細細品嚐。

修道最基本的表現是什麼?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2092337221725/

三天主考院長大人慈悲說:
修道最基本的表現是什麼?就是改善氣質、變化秉性。假如你們雖然修道時間很長,但是氣質秉性都沒有改善、沒有淨化,那你們的修道是真的嗎?是嗎?那要改善淨化自己的氣質秉性,要從哪裡著手呢?絕不是去看某一位前輩者怎麼講話、如何動作,然後來學;更不是像有的人只是學著仙佛現身的時候怎麼坐、怎麼行。這都只是非常膚淺的皮毛,只有形相,絕無道氣。所以在這裡要鼓勵你們,道氣是從心的凝聚專注開始。只要大家從當下現在,開始練習動念的時候、談話的時候、做事行動的時候都意守玄關,常求上天慈悲,那麼在不知不覺當中,你就會轉化自己的氣質,而來自上天的靈感能源也會源源不斷。相信嗎?不相信沒關係,認真去做,你就會相信。會認真做嗎?

適當的休閒很重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1211217309837/

師母老大人曰:
現代人生活的壓力很大,而你們修辦道過程當中壓力更大。
身體是一種製造電流的調節,如果你一直用某一個部位,它整個電流就會都往那一個部位使用,到最後電流積太多,壓力太大就會酸、會痛、會難過,所以適當的休閒也很重要。
有時候壓力太大,聽聽音樂、散散步、說說話、看看書,都是很好的休閒方式,它讓你的眼睛、耳朵,還有全身都有調節電流的機會,酸痛也就消失了。
既然之前講到癌細胞的特徵就是無氧生活,那你們還要過無氧的生活嗎?(不要)
不是在山上才有氧,只是看你怎麼吸取氧而已。平時間多注意,也不要讓身體都悶在衣服裡面。衣服一定要穿,不要著涼,但是不要穿得太多不必要的衣服,讓你的皮膚還有你所能呼吸到的地方都吸吸氧氣,那你就絕對會減少得到癌症的機會,即使得到癌症,也有機會讓它好起來。好嗎?(好)
最後,萬一你得到癌症,或者是你的親人得到癌症,你們有信心一定要把他醫好嗎?(有)
絕對要有堅持的意志力把他醫好;但如果你的親人、朋友,你知道他真的沒有辦法醫好的時候,那就好好陪他走最後一段路。
死亡好像很痛苦,但其實這是幻相,人的身體因為病痛,所以漸漸的衰弱,等你要死亡的時候, 上帝天然的麻醉劑已經在你體內發生了,所以病死其實不會很痛苦,但是這是要你們用最坦然的心來面對這一切。這樣好嗎?(好)

古人有名,也有字。自稱必須用「名」;尊稱他人必須用「字」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1407403956885/

古人有名,也有字。自稱必須用「名」,請看蔣中正的簽名;尊稱他人必須用「字」,請看毛澤東寫的「介石先生惠鑒」。所以天然師尊以及點傳師辦理求道手續時向上天祝告,必須以「欽加保恩張光璧」,具名向上天祝告。師母如果稱師作祖的話,就會糾正她的徒弟不可將龍天表文的「欽加保恩張光璧」,竄改為「欽加頂恩孫慧明」,必須改為「欽加保恩孫素貞」,才能符合她和師尊同樣都是祖師的最高果位,但是孫師母並沒有提出任何糾繆的動作,孫師母也以此聖默然的聖人之德,證明她根本就不是祖師。孫師母更以此聖默然的聖人之德,證明那些亂改龍天表文者都是不學無術愚不可及的土包子!




既然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應該比一般凡夫還要懂得 上帝的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0236580740634/

師尊老大人曰:
人人都說:
「上帝慈悲, 上帝是萬能的。」
但是當自己面臨到困難的時候,誰還會認為 上帝是慈悲的?誰還甘願去服從 上帝呢?而你既然知道自己的使命,你就應該比一般凡夫還要懂得 上帝的心。
師尊老大人曰:
不要認為我受委屈了、不要認為我是孤兒、不要認為我已倍受冷漠,
應該要問我自己,是不是我的言行舉止讓別人受委屈,是不是我缺乏愛心關懷,讓別人成為孤兒,是不是我種種的不好,種種的毛病,讓別人覺得他倍受冷漠、遺棄。
師尊老大人曰:
能夠了解為師的話語嗎?
師尊老大人曰:
今天咱們師徒相聚,
你不懂的,為師會告訴你,
你不會做的,為師會引導你,如果你願意伸出你的手,
為師會牽著你的手,來走完這條路;如果你不願意伸出你的手,
想走自己的路,為師也不會勉強你。
你清楚了嗎?
師尊老大人曰:
修道是你個人的事,
成就也是你個人的事,
解脫也是你個人的事。
你想不想、要不要你自己做決定,上天不可能勉強你,一定要照祂的意思做,只不過會提醒你,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麼,那樣做是什麼而已。

上天為什麼會降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0238974073728/

院長大人曰:
在考的過程當中,受到苦、勞、餓、空、拂磨鍊、鍛鍊,其中乃有以苦消罪之因素,因此可以了解到,想要成為一個精粹之英才,考程一定比較多;若是一個要被上天證明的人,考程也一定比較多;或是一個冤債比較重的人,考程也一定比較多,
因此上天降考之原因在這裏就分為三等,自己要想想看,上天為什麼會降考?懂了嗎?

所面對的人會讓你相遇、相識,必定有其中的因緣與啟示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0238164073809/

悟禪師兄曰:
當你每天的生活中,都一定會與某部分的人長期相處,與某部分的人短暫相處,以及有些時候是瞬間的相處。
然而,你接觸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角色裡,或許某方面需要做選擇;但有時的選擇,是否因為瞧不起他而來排斥呢?
當然,每個人都會對人類有某種觀點與想法,但你不可以因為這些觀點、想法,來對一個人做某些評語。
其實,所面對的人會讓你相遇、相識,必定有其中的因緣與啟示,若你侮辱他,你將會結下另一種牽扯不清的因果;若你從中學會一些真理,必能將惡轉善,因善而感化。
魯鈍無知的人,讓你學到耐心與慈悲;粗暴無禮的人,讓你學到誠敬與自重;機巧欺騙的人,讓你學到踏實與操守;膽小脆弱的人,讓你學到勇敢與堅強;固執拘泥的人,讓你學到彈性與變通;暴躁憤怒的人,讓你學到沉著與定靜;傲慢怠惰的人,讓你學到謙讓與精進;孤僻封閉的人,讓你學到活潑與合群。
為何這段話會這麼說?
因你人生中,無時無刻 上帝都會派一些人出現在你眼前,要讓你知道,藉由這些不完美的人群中,反觀自己並提昇自我的實質、涵養。
並不是要你,對 衪的子民做出一些侮辱的行為和心態;衪要你用加倍的愛去愛護他們的心靈精神。
如此,才能不斷改造自己中影響、轉變他人,也能從別人的狀況裡警告自己。

我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60237210740571/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不是一間公司,而你等也不是某某職位的董事長、經理或員工。
如果把道場當成一間公司來運作,就會有金錢的交易、利害的關係、競爭的對手等等,當中存在佔有慾、得失心。
如果把自己的職位,當成是為某某公司辦事,就會去比較好壞的待遇、計較薪水的多少、爭求給予福利等等,為了升職而努力、為了倍受重用而用心、為了生存而忍耐,雖然同樣有盡職的心,但那是存著論功行賞的觀念,一旦得不到所要的,就會抱怨別人虧待你,當中存在私我觀、善惡念。
這怎麼會是一個有道的道場?
師尊老大人曰:
現今道場與道場中的辦道人員,是否已存在這種情況?而你本身是否也不知不覺,形成這種現象?當你捨棄世間名位,參求佛法時,這個我是為了什麼?在道中學習,願意服務,犧牲一切,這份心是為了什麼?擔當責任,負責一方道務,成全道親,這份情又是為了什麼?
經云:
我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神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
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修辦道的立場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9272667503692/

教化菩薩曰:
在修辦道中—
有的人洋洋得意,有的人被打得像落花流水;有的人展翅高飛,逍遙自在;有的人卻英雄無用武之地;有的人如滾燙的熱水,有的人如冰凍的寒水;有的人被烤焦,有的人像凍凍果;有的人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的人徒有外表,腦袋空空;有的人被寵愛有加,有的人卻默默滴血、滴淚。
你們的道場是這樣的嗎?
是不是每個人為了要爭一席之地,然後拼個你死我活?
為了對錯、好壞,而去論對錯、好壞?
並沒有去論此心、此意、此念的正確、坦然?
誰不是希望把道務做好,也讓自己做好一個人,但往往過於不及,失而復得,得而又失。
我不能說我是最好的,因為我還在學習;我也不能說我是最壞的,因為我不至於沒有救。
若人人都能站在中立的立場,去反思、抉擇各層面的事情,就不會在整頓轉型中,使自己與別人做得不自然或太過偏激。

人與人之間,雖然有言語上的溝通,不過,心靈上的交集點更重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9272164170409/

悟禪師兄曰:
茂田這一番輕描淡寫,可是對你們來講也是意義非凡。
若你們可以從平常處落實起,那也勝過千言萬語;不必時常在道理上面打轉、在文字上繞圈子。
所謂的道理、文字無非要讓人了解真理怎麼走;藉著文字剖析,來了解聖人所說的意義。
就像是人與人之間,雖然有言語上的溝通,不過,心靈上的交集點更重要。

道務的落實、修行的落實,只有平常中的感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9606040803688/

悟禪師兄曰:
想要為道場調整好方向、定下大目標,就要有大信心、大勇猛、大精進。
精進者
當如川流不息、如孩童學走,不停的練習、不停的成長,你才能夠為道場注入生命力;就像孩童雖然懵懂無知,可是精進過程裡,一樣可以調整好凌亂的步伐。
大勇猛—
即是大無畏的心,像動物為了捕獵食物,也是需要經過生死的磨煉、交織而去突破,進而達成牠的目標。學習勇猛的精神,並非貪妄的心思,雖然困難,也要讓自己死裡逃生;雖然不懂,在學習過程上,偶爾也要給自己一些驚喜,說:「我終於做到了」、「我終於體會了」。
大信心—
如同母雞孵蛋,牠必須不間斷的去孵牠、孕育牠;為什麼必須不斷的孵化?因為這就如同修道人,他有修道的決心,所以不能離開他,他知道我最終目標是什麼、我的成就是什麼、我的希望是什麼。
學習著大信心,你才有堅決力;
學習大勇猛,你才有承受力;
學習大精進,你才有不亡的本心。
道務的落實、修行的落實,沒有深奧的道理,沒有奇行怪語,也沒有駭人聽聞的故事,只有平常中的感動。

修道的存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799154217710/

教化菩薩曰:
未求道、修道前,你們過的生活愉快嗎?平順嗎?還是普普通通呢?還是你對生活沒什麼多大的感覺呢?
教化菩薩曰:
修道後的你就快樂嗎?剛求了道大家確實很快樂。對不對?(對)修道久了、接觸道場也多了,心情就愈來愈沉重了。是嗎?(是)
你們的壓力是來自於什麼呢?動動腦筋想一想,不要一副正經八百的樣子,這樣思考都有點困難了。試著去感覺你過去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你們的沉重是來自於後天嗎?來自於家庭嗎?來自於道場的人事嗎?(是)
如果是來自於道場的人事,為什麼你們還要選擇修道呢?
多年來聖、凡忙碌的日子,你覺得自己有所得嗎?(有)這一切值得嗎?(值得)大家會苦惱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嗎?(不會)如果是你,你想要怎麼過呢?教化菩薩曰:
大家會希望以後的自己,能夠學習適應環境嗎?(能)只想要學習適應環境而已嗎?(不是)
你們身邊的環境,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說適應你們也早已習慣了。你們缺少的是付出,物質上的付出、體力上的付出;你們付出了,也隨時在付出,但你們的心卻付出得不夠,你們的情付出得也太少。
教化菩薩曰:
修道人能夠旅行嗎?能不能出國旅遊?
教化菩薩曰:
修道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出國旅行呢?大家能認同這些說法嗎?(可以)
教化菩薩曰:
修道其實可以很自然,有時候大家將責任往身上扛,卻忘了有時候也有需要放手的時候。
將責任放手,並不是代表你可以一勞永逸,而是讓你的心暫時有個歇息的空間、暫時有個調整的空間、暫時有個緩和的空間,你所擔的責任再度扛起的時候,才能讓責任更圓滿。
不少人都認為、也掙扎在「修道人能不能旅行?」有時會覺得你們實在是可愛得很矛盾。
上天將道降在人間、降在火宅,降在這個時代,要大家做個在家修行的修道士,而不是離群索居的修道士。
既然是個在家的修道士,就會有塵緣、就有煩惱,就會有人生該去體驗、該去經過的一些事,不是只有道場的事,才是你這一生該完成的事而已。
有人認為旅行不適合自己,那自己就不要去做這件事就好,並不代表旅行不適合他人;也許因為這一次的出行,讓他在心靈上得到了解脫,讓他的心胸、視野更加開闊,讓他藉著此次,去了解到以後自己在道場、在修辦道這條路該怎麼走下去,這樣的旅行不也是很有意義嗎?(是)
教化菩薩曰:
旅行就一定會出國嗎?(不一定)
有時候去爬爬山也是種旅行。是不是?(是)不過聽了 雲威這番話,大家不要出班後就各自去策劃,讓你們的道場鬧了空城計。
大部分的修道人因為修道,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理想,也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但來到道場犧牲奉獻那麼多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在聖業上什麼也不是,在後天、家庭什麼也不是,於是修道使他的失落更大。
上天要你們修道,不希望看到有了先天,放棄後天,後天不一定是指經濟;但也不要為了遵守佛規、重聖輕凡,到最後卻變成貪聖戀凡。
什麼是貪聖戀凡?
因為在道場久了,道齡、資格都比一般同修還要資深,漸漸地心態也變了,認為當初我因為有這個理想,追尋這個目標,付出了長期而艱苦的努力,所以我現在有資格擁有這一切;
這一切對自己愈重要就愈想捉住它,恐懼也隨之而來,害伯會有所改變、害怕失去,守著權力、守著位放不了手;
一旦環境變化了、失去了,又認為自己有那個資格應該得到補償;
可是認真想想:憑什麼資格呢?
如果你經常檢視你的生活、你修道的存心,就會了解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變質了。陳舊的信念,無法幫助你找回當下,更不可能建造未來;心智的成長,其實也正是回歸心靈深處的一種情愫,面對人類、面對萬物,都能真正表達自己的關懷、自己的情感。
當你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肯把當時的環境做成「家」的感覺,你的身邊、你看到的道場,就會減少了許多人為傷害。
在家庭或人與人之間,如果失去了傳統的道德勇氣,就會變得世故與現實,而這也無法促進整個團體的進步。.

當天命不在人間 道義就不靈了?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517734245852/

以下轉貼的文章「當天命不在人間 道義就不靈了」,乃是師母線發一組蕭惟仁點傳師在今天(2018-04-26)的最新力作,值得各位前賢的仔細品味、仔細思索。



你的心真,天命就存在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518100912482/

純陽帝君曰:
不要去理論說、批評其他的宗教,或其他的道脈,有天命還是沒有天命。
有天命沒有天命,不是在你本身口中可以去說的、去解釋的;
有天命沒有天命,是在你那個心是真還是假。
你的心真,天命就存在,
你的心假,天命就不存在。

只有鴨子走路才會像鴨子,不對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541104243515/

院長大人曰:
對於今日的課程,你們滿意嗎?(滿意)現在的觀點跟以往相同嗎?(不同)那是不是變質了呢?(不是)你們是在回答嗎?還是你們真正的反應呢?
在課程的最後,為兄來給你們一點提示,如何呢?(好)
有個比喻說:
走路的時候像鴨子,叫的聲音也像鴨子,牠可能就是鴨子。
院長大人曰:
為什麼呢?
只有鴨子走路才會像鴨子,不對嗎?好。
院長大人曰:
這一個啟示是在說:
你們求了道就不一定是修道人,因為這當中只是衡持在一個「像」字而已,更何況它的關係是在「可能」身上,就不一定代表完全都是這樣。
在將來看到的道親、接觸到的道務,不要只是有模有樣而已,它的價值與真實性,你們必先理出個頭緒來,才能叫做辦道、辦事。明白嗎?(明白)

本立而後道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656787565280/

教化菩薩曰:
有很多道理是深奧難明的,但你不需要去鑽牛角尖,硬要猜透它;現在適合你的,是淺而易懂的道理。
因為處在這個時代,你不需要複雜的思緒,也不必要太多糾結的事情,慢慢學著蛻變自己,你就可以漸入佳境,所謂的「本立而後道生」就是這個意思。
大家認為可行嗎?(可行)
能接受嗎?(能)
學著去接受你無法接受的事情,因為往往很多事情,是拂你的心、逆你的意來考驗你、來鍛鍊你、來造就你的,什麼事情都應當勇敢去嘗試。好嗎?(好)

微笑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799664217659/

純陽帝君曰:
好,轉個話題。
有看過 彌勒菩薩的微笑嗎?(有)有沒有看過 關聖帝君的微笑呢?(沒有)那有沒有看過蒙娜麗莎的微笑呢?(有)
那算微笑嗎?那叫做苦笑。
大家給 純陽我的第一印象就像蒙娜麗莎一樣,有隱隱約約的神秘感,卻透露著苦笑。
你們認為呢?
如果你們要不笑的話,就像 關聖帝君一樣;
如果要笑的話,那倒不如像 微笑菩薩。如何呢?(好)
需要有條件交換嗎?(不需要)希望在這幾天,你們別把仙佛們悶壞了。好嗎?(好)
但也不要哪壺不開就提哪罐,這樣就不近情理了。明白嗎?(明白)

真誠是流通各地的純正貨幣。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4564591307833/

院長大人曰:
告訴你們一個至理名言—
真誠是流通各地的純正貨幣。
這個時代,唯有與心靈連繫,而不要與物質交流,你才能夠好好的充實自己,充實自己也才能夠光輝生命。


興盛的道務與堅強的道場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4565327974426/

院長大人曰:
你們有憂愁嗎?(有)
憂愁地位得不到嗎?
憂愁錢財得不到嗎?會憂愁這些嗎?
還是憂愁道務呢?
憂愁道務不能讓自己謀私利嗎?
一味的爭地位、設圈套、執名相,你早已落入了八陣圖中。驕傲是修道者的致命傷,狂大是修行者的毒藥。憂愁活像一張搖椅,它似乎讓你忙得不可開交,其實你只是原地踏步。
若說真憂愁,一定要深思遠謀,而不是處心積慮;更重要的是在憂愁中闢建一座庫房,裝滿著希望之光及法喜之音,這樣你憂愁的才有價值。懂嗎?


院長大人曰:
當一個囚犯得知自己已被判為死刑,他還想擴張他的財產嗎?會想嗎?(不會)會想戰勝別人嗎?(不會)
身為一個罪人既然有罪,他還敢予取予求、為所欲為嗎?如今的辦道人員真的不敢予取予求、為所欲為嗎?
裝滿甜水的杯子,儘管怎樣搖晃,都倒不出一滴的苦水;裝滿自大的心理,儘管怎樣搗碎,也倒不出一點謙和;既沒有完整豐富的生命,怎樣創造興盛的道務?沒有豪傑的氣魄,怎有堅強的道場?

老前人與前人之上,尚有個 天然師尊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4692807961678/

師尊老大人曰:
「你必須確認,你所在的道場、所處的位置都有 上帝的旨意存在,這樣你所做的才能為 上帝所接受;若你只依照自己的意見、做自己的事,雖然你在道中做道中的事,其實 
上帝與你根本毫無相干,你最終的歸宿並非 上帝,而是歸宿你應該去的地方。」
一貫道在各組分枝別派下,崢嶸輩出,形成了各個山頭,變成了「前人的道場」,只認前人,不認老師,不信真理了?
發一崇德的「求道證」寫著:
師尊 濟公活佛 (弓長祖)
師母 月慧菩薩 (子系祖)
依發一崇德的邏輯推理,不知道濟公活佛是否娶月慧菩薩為妻了呢?眾所皆知,「師母」即「老師」的內眷屬,「師母」之稱因「老師」而起,此乃人倫常理,不可絲毫之誤也。
然而人才濟濟的發一崇德,竟然對此不合常理的說辭深信不疑?或者不敢質疑?
一篇來自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的演說重點,或許可以略做說明,
(天下雜誌645期p.16):
「跟所有靈長類動物一樣,人類天生屬於部落的。我們需要屬於某個群體,渴望成為其中一員。
許多研究都顯示,一旦我們連結到某個群體,我們的認同就會與它綁在一起,事情的真假,開始變得無關緊要,因為我們會透過這個群體的視角來看每件事,就算有證據指出這個群體錯了,我們的反應往往是捍衛到底。你會覺得,這不是因為你很笨或不負責任,而是你對自己的部落必須忠誠。」
發一崇德人才濟濟,個個聰明絕頂。只是人才濟濟的發一崇德道親們,在對韓雨霖老前人、陳瑩如前人表示忠誠的同時,千萬千萬要記得老前人與前人之上,尚有個 天然師尊啊!





講師只單純的是講師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3744034723222/

院長大人曰:
大家認為講師只單純的是講師嗎?
如果你的位置是講師,那麼你一定要侷限自己只站在講師的位置嗎?所以一位講師要站得上講堂,下得了廚房,進得去茅廁,拿得起掃帚,才叫做講師。
講道理,你的對象不一定要是人,如果你在你的言行舉止中,培養德行,嚴以自修,精益求精,就算你的對象是飛禽走獸,牠們仍然會有所感應。
如果你本身不能夠端正,不能夠作一個標竿模範,即使你的對象是芸芸的眾生、芸芸的後學,然而他對你沒有感應,就彷彿石頭、木頭一般。
這樣明白嗎?

一場戲,必定會有台上英雄跟幕後功臣。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545551509737/

教化菩薩曰:
一場戲,必定會有台上英雄跟幕後功臣。
然而只有台上英雄,沒有幕後功臣,將無法創造更多的東西;當然只有台上的英雄,或者是只有幕後的功臣,都沒有辦法完成一件事,唯有這兩者合併,一同來努力,才能夠把白陽舞台的戲演好,否則,這兩者不能夠同心協力的話,這一場戲就會演不好。明白嗎?
上天給予每個人的角色,都有上天祂的好意以及安排,你不要嫌這個角色不好,那個角色不好,你如果嫌東嫌西,到時候,你就連扮演一個角色的立場、機會都沒有。知道嗎?
在這幾天來,或者是過去的班會,天人一再的教育再教育,總是不離開「落實」兩個字。
但是,你們不要因為聽過就不想再聽,不管你有沒有聽過、有沒有接受過,你都必須仔細的來吸收。
天人之所以會一再的叮嚀,是要讓各位在這真理的沐浴之下,漸漸深入於心性,畢竟有些話說過一次,人總是健忘的,很容易忘記,所以要不斷地在你們的耳邊嗡嗡叫,你們才能夠越聽越明白、越聽越懂。
了解嗎?煩不煩呢?

修道,天人合一才能夠圓圓滿滿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606231503669/

院長大人曰:
每個人的理念都不同、每個人的觀點也不一,就好比如一份報紙,有些人喜歡看新聞版的、有些人喜歡看演藝版的、有些人喜歡看資訊版的,看的角度不同,當然想的、講的角度也不一樣;
但是你們可以集合起你們所看的一面、所看的一個角落、所看的一個點,集合起來就可以做一個全方位,有具備、有良好的方案。
一個企業要能夠成功,並不是去推銷物品,或者是打很多廣告,而是在於它的員工能夠熱誠、能夠和藹可親,去服務顧客、服務每個人。
相對的,在道場上,你不一定要辦什麼活動或開什麼班,但是最重要的,辦道人員不要失去一顆熱誠的心。每個人都要坦坦然然,才能夠順順暢暢;各有心事,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人事問題。
在不能和的地方,一同和,那就是要靠溝通、靠聯繫。
每個人一定都會有自身、自心的問題,如果你不想讓雜草叢生的話,那麼就要趕走你心中的無明火,或者是無影蛇;只要有無明火在你的心中、無影蛇在你的心裡,必然會干擾你,使你產生消極悲觀的念頭。
既然今日大家一同修道,是修自己的道、修上天的道,天人合一才能夠圓圓滿滿,這樣大家都能夠做得到嗎?剛開始大家或許還不能夠很積極的來改革、改進,但是大家可以一點一滴慢慢的來做調整。這樣好嗎?

做什麼事都要專注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636968167262/

教化菩薩曰:
雲威我在這裡也跟大家提醒一點,做什麼事都要專注,縱使是賺錢也要認真賺,辦道務也要認真做,不要有一下沒一下的蜻蜓點水,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於事無補,無法有所成就。
明白嗎?
在這「錢」字這條路,不要一頭栽進去,唯有「勤儉持家」,你才不會常常覺得空虛。

修道要有堅定的目標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637878167171/

師尊老大人曰:
在這其中,現代的修道人與過去的修道人,己經有很大截然的不同。
也就是過去修道人他要修道時,他的決心就已經非常強烈—
「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那一分心已經堅定了。所以在他強大的信心基礎下,自然而然那已經有奠定成佛的基礎,而後來他不斷朝這個目標,自然能在短期內有成果;
然而現代的修道人,在第一步基礎上就並非如此。現代修道人的第一個觀念就是:
「成佛很難」,而且也不相信自己以後能夠有所成就,在信心上就先已經不足夠了,這麼一來,他再怎麼做,都只是隨緣做做而已。
既然沒有堅定的目標,再來又怎麼會去注重呢?
過去修道人是在短期內,他的全心全力都投注在修道成佛這個境地,
可是現代的修道人他的重心大都被很多的塵緣給左右,而在做道務的當中,自己的心也是放在—怎麼樣有名、有成就,而不是放在修道成佛這個重點,所以自然雖然長期也看不到效果。
以後你只要先有信心,然後把重點放好,應該沒有問題。

中庸之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688631495429/

悟禪師兄曰:
在聽大家回答問題、互相討論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句話:
「凡事都要中庸之道。」對不對?而且也會附帶一句「這沒有所謂的對不對,看當時的情況」。
[你們想,這樣對嗎?]
悟禪師兄曰:
本來一個事理通徹的人,搞到模稜兩可,結果回答一句:「看當時的情況就好。」這樣修辦道會不會很糟糕呢?
中庸之道,不是一個西瓜切成兩半,取中間這一部份;不是向東、向西兩條路,而選中間的草地。而是權衡利弊、審時度勢、察顏觀色、通情達理的圓融作為。
悟禪師兄曰:
不要錯解了中庸之道。一件事情,決策有兩種,中庸之道不是就是把兩種混合在一起,叫做中庸之道;或者是決策的兩種各取其一,混合在一起,叫做中庸之道,這些都是錯誤。
近來道場整頓、轉型,常常提到「心靈」兩個字,有時候後賢請益前輩要怎麼做,前輩者都一句話:「一切唯心,看心就好,形相不是重點。」這樣正確嗎?
這種情形會產生抽象的思考模式,而越疏離現實生活得失。
因為
太過注重形相,叫做著相;
太過講究心靈,叫做頑空。
悟禪師兄曰:
以後不要什麼事情不論對錯,就只有一切唯心。論對錯不是不對,而是要論的有理、論的不執著、論的能夠服人。否則,要當一位菩薩,難道是對錯不分嗎?
如果你逃避是非、對待的世界,以此存心的話,你將陷入不明不白、也對也錯的苟且生活。
為什麼?
師兄我只講三句話:
缺德事未必觸法犯刑,就是因為未必觸法犯刑,才是日習不覺的大缺德。
善惡極端人人易見,而似善非善、似惡非惡才是大惡。
「忠奸」二字有誰自知?自知自己半忠半奸呢?
就這三句,你們仔細去想想。

傳承的真意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2689264828699/

院長大人曰:
「說實話、辦實事」
是誰傳承下來的心法呢?(老前人)他真正的經歷過、學習過、務實過,因而才有這句話的產生。
而你自己呢?
如果你認為前輩傳給我的東西我也擁有了,但你卻從無去經歷、去學習、去務實過,那你有嗎?(沒有)
同一期在修辦道,或同一班會在參與,每個人做同樣的事,甚至這些事都完成了,但每個人的心得一定都不一樣。你可以將你的心得與別人分享,但你想,他人會有與你相同的心得嗎?
心得再說深入一點就是心法。
你熟悉聖賢修辦道至成道的過程,甚至聖賢也將他之所以成就的心得教授予你,但你也會一樣的成就聖賢嗎?
在說實話、辦實事當中,你過去的體會與現在的體會差別在哪?
院長大人曰:
以目前道場的情況,幾乎每一個道場都正著急著傳承這一項工作,對不對?但你們有沒有覺得,你在做傳承的工作當中,特別吃力、特別艱澀,為什麼?
一隻蛋雞不會下蛋,一隻鬥雞不會打鬥,牠如何教牠的下一代去下蛋或打鬥呢?
打從你進入道場,修辦道到今天,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你都不曾落實過「一項」的話,縱使你能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該怎麼做」的道理,都對下一代做教育,也仍舊無法有所傳承。
院長大人曰:
就如同你們的 悟禪師兄,早上在第二組所說的:[大家都會講,管一枝長長。][大家都很會講,管就是一枝長長。]
這句話聽得懂嗎?(懂)對你本身,這句話貼切嗎?(貼切)
院長大人曰:
上一代的寶傳到你這一代,因為這個寶在你身上無法發揮其價值,那你要將這個寶再傳給下一代,你想,這個寶還會有價值嗎?聽這番話後,說說你們所想的。
小孩子教不乖,是他沒有乖的本質,還是你沒有乖的內涵呢?道親引導的不能明理,是道親沒有明理的性根,還是你自己沒有明理的基礎?
院長大人曰:
你們知道要做傳承這個工作,而你們都把什麼當是在做傳承這個的工作,先搞清楚!
我這一代,早晚獻香怎麼唸、怎麼拜,我也如是引導道親,道親也會這樣做,我就等於有把我所學所會的,傳承下去了嗎?
我在修辦道當中學會了服務、拿毛巾、端茶水,我將這動作如是教導道親,道親也學會了,是道親真的學會了嗎?而這也是傳承嗎?
但你所謂的傳承,實在嗎?
為什麼前輩者拿著一條泛黃的、褪色的、破爛的毛巾去服務道親,道親能明理,而我卻不能?
為了毛巾,我還要去挑選那圖樣好看的、質料較好的、價錢中上程度的毛巾來服務道親,希望道親因此而明理呢?
而你這樣做,道親的明理是真的明理嗎?而你是否常被道親類似這樣的明理的假相給矇騙了呢?
說實際點,道親會明理是因為你逼他的、你拐他的、你戲弄他的、你強迫他的,他不得不照著你的意思來做,最後你能怨誰呢?一切都是你自編自導、自欺欺人。
院長大人曰:
所以你們要清楚,在你們上一代的修行者,是受肉體的苦、是受環境的苦,到他們修行的路告一段落的時候,他們將自己所獲得的一切,傳承、交付於你們手中,但你們並不能體會,也無法受用。因而在你們這一代的修行者是受精神上的苦、心理上的苦。
若現在你在你的修行的路上,每一腳步都還不能落實的話,形式上你還是會對下一代做你認為是傳承的工作,但你下一代要承受的苦,可能就包括環境上的、肉體上的、精神上的與心理上的苦。

大家應該要從最基礎的地方穩紮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3106774786948/

院長大人曰:
「禮儀」是一種國際水準,也是一種國家文化;你的禮儀做得如何,就可以代表,你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如何的作為。
有時把自己想成是一個外交官,你就會學習如何在談吐上、行為上中肯中節。這並不是要迎求別人的認同而如此做,而是一個彬彬君子應有的風度與襟懷。
也許要求大家這麼做,是些許的艱難,但只要會熬得過去,這一些就是你們本身的擁有;但如果熬不過去,這一切都歸屬於別人的,或世界的。
這就如同一罐醬油,它如果沒有裝滿的話,縱使真的上架了,也沒有人會去購買它,因為它本身不完整。
一個人沒有內容、涵養,你再怎麼跟別人說—我是有學問的。總有一天都會露出馬腳。司馬昭之心,人皆見之。你有多少的實力,眼明手快的人,都看得一清二楚,這不是教大家學習圓滑,而是學習圓融;只要你會圓融,你的人際關係就會更密切,更懂得如何去了解人性、拿捏事物的尺度。
大家應該要從最基礎的地方穩紮,才不會導致成,以後被人恥笑的對象,或者是一事無成的人。了解嗎?

真心才有實修的內涵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3108078120151/

師尊老大人曰:
給你們幾個小時的時間,你們有看清楚自己的問題點嗎?也許你們認為有,但是不夠清楚,為師分析給大家聽。

師尊老大人曰:
道親本身具有做人基礎;辦道人員嚴重缺乏做人根本。你們以方法渡人、成全,道親修道則帶有利益關係;你們修道辦道目的不單純,道親對道也有太多懷疑;你們肯犧牲奉獻,卻不會慈悲喜捨;
你們在人事、同修之間存在太多色彩,所以道務存在於想像中的提昇;你們引導道親,只是想改變文化,缺乏真正的道與義;你們在彼此的互動上,只是一味的依照自我來塑造別人,而非改變自我,感化別人;你們在佛堂中會修辦道,出了佛堂卻不知何謂道!?
這些就是造成你們道務無法推展,渡不到人才的因素。
你有行道的心,也要能保持真心;真心絕不是盲目祈求的禱告,而是看清自己之後的反觀迴照。
這種真心才有實修的內涵。

渡人的方法與敬老尊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3122188118740/

純陽帝君曰:
其實在渡人方面,你們是不是都用三教經典、四書五經、三規五戒。或者是說:因為你有冤孽纏身;因為你有因果的一些事情發生,所以你非求道不可。
或者說:現在都快要世界末日了,你再不求的話,你就來不及了。或者說:你不求道的話,「你就死得很難看」《台語》。不然就是說:你若不求道的話,就會下地獄。
告訴你們,若用這種話語跟新道親,或者跟你的同事、朋友講的話,相信明天、後天、下個禮拜、下個月,你就會沒有朋友、沒有同修了。
所以要成全一個道親來道場上,不要講粗話,也不要講重話;大家用一種很平常的心態、用一種生活的教學,來與同修互相的交流,這樣反而能夠把道的尊貴闡揚出來,並且又能夠把興毅精神展現出來。
那麼你們也不用在那裡煩惱:
到底我該怎麼來渡人?我又不會講道理,我該怎麼來渡人呢?只要你盡你所能、說你會說的,講出正確的話來引導大家,這樣就可以了。

純陽帝君曰:
再來,大家知道長青者需要的是什麼嗎?你們認為長青者的弱點在哪裡?那他們的優點又在哪裡?長青者「是不是坐不住、站不久」《台語》?
那你們認為,還要用一種開班的方式來教育他們嗎?而長青者又怕孤獨、又怕寂寞,你們又能夠給他們什麼充實感、什麼快樂呢?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不懂得「敬老尊賢」,為什麼現在會有養老院出現呢?這個世界上應該有養老院出現嗎?(不應該)既然不應該,是否每個人先培養敬重老年人?你不只是敬重他這個人,更要敬重他的德行與智慧;畢竟他們活得比你們還久、還多,你們又怎麼可以輕視他們呢?
在道場上,老年人大部分都被安排在廚務方面,但你們知道他會有什麼心理產生嗎?他們會認為:「我老了,沒路用了」《台語》。
當一個老人出現這種心理狀態的話,他就會有危機意識,到最後他們會變得很消沉。
所以,多多關懷老年者、多與他們交談,你們得到的經驗、教訓會很多,甚至於可以不用重蹈覆轍,他們以前曾經所犯過的錯誤。在道場上共同教學相長,不是很好嗎?
而本身也要鼓勵年老者要多進道,並且不要認為自己年老了就沒有用。
純陽我認為,年老者是一個寶,若你不善加珍惜他的話,你就會錯失良機。而銀髮族難道也可以這樣的自暴自棄,不學、不問、不聞嗎?若年老者是被動的,你們就要主動去關照他們、去料理他們。這樣懂嗎?

蕭惟仁點傳師「代代祖師的原理」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1847774912848/

以下轉貼的是師母線發一組的蕭惟仁點傳師在今天(2018-04-19)發表的最新力作「代代祖師的原理」,值得各位前賢仔細閲讀,如果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意見的話,也請不吝提出,非常感謝。




回憶清口前的人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40889066008719/

師尊老大人曰:回憶清口前的人生
人生如夢,夢如人生。
人生之醒有八徵:
曰故:因人情事故而勞碌。
曰為:因日常生活而奔波。
曰得:名利得失而煩惱。
曰喪:送哀之戚而鬱悶。

曰哀:其意不順而痛苦。
曰樂:百事順心而驕恃。

曰懼:行事不當而愧疚。
曰生:出生之痛而迷惘。


人生之夢有六見於後:
正夢,平居而夢;
噩夢,驚怖而夢;
寤夢,悟道而夢;

喜夢,愜意而夢;
懼夢,徬徨而夢;
思夢,因心而夢。
眾生之醒其意茫然,眾生之夢其意雜亂;聖佛之醒憂勤惕勵,聖佛之夢救苦救難。
趨高者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不可以不穩,倘若不安則易墜,不穩則易仆。

完聖業別無他求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40889542675338/

院長大人曰:
道源流赤縣神州   勾起昔時舊岸泊潮已老水未休    頂劫兒再東遊緊湊的步伐     也隨著寂寥淡化了往事苦果消極的心情     也隨那鐘聲掀起了來日鴻猷先者壯志未酬    完聖業別無他求後者企踵久     更添幾分喜與憂明月曉窗落     寒夜清茗滋味多人生缽百雜情難說     只有精一惟守          調寄:綠島小夜曲

院長大人慈示:
道源流赤縣神州,勾起昔時舊岸泊—道的起源在中國,由中國而散於四海。提起往事百感交集,想起當初道場的動盪,該走的離開,留下的犧牲,在那揮手而別的岸頭上,留下了很多無法形容的足跡、無法表示的精神。
潮已老,水未休,頂劫兒再東遊—四十多年,雖然這條河潮漸漸的老去,但水有源頭就不會中斷,漫長的流行著。或許如今的辦道人員,是當初犧牲奉獻的人再乘願東來。
緊湊的步伐,也隨著寂寥,淡化了往事苦果—再說那個地方,也有道務興盛的一期,興盛的時候鼓勵了多少的人員參與先天聖業。好景不常,緊湊的步伐隨著種種的因素,種種的不順與坎坷漸漸地沉靜了下來,也沖淡了昔時的記憶,也忘記了當初的痛苦。
消極的心情,也隨那鐘聲,掀起了來日鴻猷—如今,道又是興盛的時候,又是考劫的時候,可以在這當中而消極嗎?忽然間,聽到白陽的鐘聲再響起,又拉攏了心灰意冷的情感,又集合了優良的賢才,一起籌策鴻猷聖業,廣行推展。
先者壯志未酬,完聖業別無他求—不要忘記先人未酬的壯志,不要忘記自己本身的洪愿,盡心盡力共同完成聖業,什麼名利是非,什麼高低尊卑,都不是眼前所要追求的,盡忠盡義所謂蠟炬成灰淚始乾,春蠶到死絲方盡,有這樣大無畏的精神才是可畏的。
後者企踵久,更添幾分喜與憂—在道場中,辦道人員有位子、有使命,不要尸位素餐。回頭看看,芸芸的後學等待好久好久了。添了一份責任,也多了歡喜與憂愁,你們可以坐視不管嗎?承受了天祿,你們可以行屍走肉嗎?
明月曉窗落,寒夜清茗滋味多人生缽—偶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看看天上的月亮,雖然時間很晚了,這月亮仍然明亮的照耀著,沒有什麼原因,這只是它的職責。雖然這杯茶孤單的來接受,卻體會出酸甜苦澀,無論是什麼滋味,你都必須接受,這是使命,也是命令。
百雜情難說,只有精一惟守—人生有什麼奇怪的嗎?不過是很應該的。受到順逆、成就、失敗,都要用很平定的心去想想看。若你的委屈、你的痛苦太複雜了,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吐露,倒不如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吧!
彷彿想起聖人在傳道有所曲折的時候,先靜靜的想想看:「自己缺少了什麼?」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你如果製造它,你就有辦法運用自己的想像空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9650732799219/

院長大人曰:
你們看過社會上流行的一種玩偶叫做趴趴熊嗎?它有沒有可能站起來呢?
既然叫做趴趴熊,除非你是製造的人,才有可能讓它站起來,不然假如你是一個購買的人,它還是永遠都這樣。
道場上每一件事也像如此,你如果製造它,你就有辦法運用自己的想像空間,發揮的更廣、更大,製造的更多;
但你如果想要在一件已經不能改變的事情上,想要做改變跟調整,這樣只會白費自己的工夫跟精神。
如今你們的想法、看法就應該要跳脫以前種種的束縛,否則永遠停留在原先那一個地方,再怎麼繞還是在那裡。明白嗎?

明明上帝垂示臨卦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9801019450857/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先翻到本文。有沒有看到第四行的部分?這裡有講到「譴隱慝示地震因地道虧」。
大家再看到後面 老母在垂示臨卦的時候又有說到,臨卦最重要的就是地爻,而「這地爻即地道重在後賢」。都有看到嗎?(有)這兩者是相互輝映的。
這裡 老母很明確的就告訴大家,地爻就是地道,地道就是身為臣下、身為後學的人,為什麼地震連連、災禍不止,很明顯的就可以知道,是身為後學的人並沒有盡到做後學的本分與責任。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說說看,你們是身為後學的人嗎?(是)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包括理經人員、包括全體班員都是你們的前人的後學,你們想想看,你們有盡到自己身為後學的責任嗎?(沒有)
讓前輩不能夠安心的把責任付託給你們,而且又不能把自己身為後學的責任給盡到,不能自立自強,所以天才垂象。
雖然大家在解釋這一段的時候,有重視到身為前輩者的要包容後賢,盡量讓後賢發揮,但大家似乎並沒有去認識到自己身為後賢的責任,要如何在狹隘的、難以伸展的位子上,盡最全力的輔助。
在這個互相輝映下,大家應該了解,在今年 老母垂示臨卦的同時,更是給予大家極為深遠的盼望,縱使前輩者再怎麼不開明、再怎麼停頓,你一樣要去用心你自己的本分。

為師就告訴你們第二件事實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9748649456094/





兩件真實的事是為師今日要告訴你們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9706856126940/

師尊老大人曰:兩件真實的事是為師今日要告訴你們的:第一件事就是......


舉一反三,果斷行事,守著原則來做。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8763759554583/

悟禪師兄曰:
無論大家在修辦道中,不要畏畏縮縮,
應該開始學會如何主動、奮勇向前。
給你們幾個字:
舉一反三,果斷行事,守著原則來做。

心存感恩者與心存怨尤者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8764046221221/

悟禪師兄曰:
大家是否有體會過什麼是在生活中修道、在修道中生活?曾經體會過嗎?你們認為自己的人生是黑白的還是彩色的呢?不知道嗎?
再說,你們認為黑白的人生比較好,還是彩色的人生比較好?(彩色的人生比較好)是嗎?(是) 為什麼呢?
此時你們的心還害怕嗎?(不會)不要那麼緊張好嗎?
悟禪師兄曰:
天的造化很奧妙,人在當中生活,都有其意義與價值。黑白與彩色,其實兩者都好;彩色中有黑白、黑白中有彩色,只在於你如何在這兩者之中領悟並且運用。
修道中生活、生活中修道,其重要處不過是這一顆心如何來看待、如何來活躍。你們說是嗎?(是)
悟禪師兄曰:
大家有沒有看到佛桌上供奉的敬果?(有)是什麼?(蘋果)你們有吃過嗎?(有)當你們看到蘋果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什麼?你們可以說說看嗎?悟禪師兄曰:
當 上帝賜給每一個人一粒蘋果的時候,有些人吃起來津津有味、又香又甜;
有些人卻覺得又硬又難吃。
吃得津津有味的人,認為這顆蘋果太小粒;
感覺難吃的人,認為這顆蘋果太大粒,好像永遠都吃不完。
為什麼呢?
同樣一個東西,卻有不同的反應,難道這個蘋果,是 上帝偏心,在某部分添加些什麼,還是人心作祟呢?
悟禪師兄曰:
你們聽懂 悟禪我在說些什麼嗎?由這一個比喻中,可以想到在你們生活周遭,當你擁有時,你卻不滿足而捨有求無;當你失去時,你卻不甘願而眷戀當初擁有的。且問人為何如此呢?總在矛盾中打轉。
再說,上天給人類處在同樣一個天地裡,賜予每一個人同樣的東西,卻有人惜如珍寶,有人棄如敝屣。難道天給的不夠完美嗎?
問問自己,是不是依照我的好惡、我的標準在過生活,還是將天所賜的去體會發揮?
修道至今,你是否還停留表面,或者融入在 上帝內心中了?
就如剛才那粒蘋果,有人只想到將它好好享受,但有人卻在享受蘋果中,去研究為何天地間形成這一顆生機,以及它背後的成長過程。
凡事有同、有不同,只看人的心程度到多少。
悟禪師兄曰:
悟禪我藉由蘋果做比喻,但大家不要停留在這顆蘋果的形相上,乃是要從這當中,來思考你們周遭的環境、人事物中。懂嗎?(懂)
心存感恩者,世界給他的印象是美好的;心存怨尤者,他所看到的世界是不友善的、是充滿穢氣的。
這兩句大家好好想一想, 悟禪我不再多說。

一切的行動皆當反樸歸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9053999525559/

教化菩薩曰:
此時你們的心放下了嗎?還不很明白心中所存在的東西嗎?當然,不可能完全都放下,但是要學會如何放下,而不藏怨、記恨。
既已立愿,就必須要了愿;不能了愿,所立之愿皆是空愿。上天不要你即時完成,不過自身要不忘本愿、不敢妄作妄為,才是實愿。
想要看到明日的陽光,必先渡過今日的黑夜;想要品嚐甜美的果實,就必須種下良好的品種。
切莫一味祈求上蒼賜予你憐憫,在這個時候,應該勉勵自己去憐憫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
你可以用愛來享受這個世界,但你也可以用恨來失去這個世界。究竟要選擇哪一條路,不是別人告訴你,而是你自己應當做何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世界,此存在的動機影響很大,所以每踏一步,萬不可馬虎。
希望得到讚美,先學會懂得如何讚美、欣賞;不希望被受侮辱,先學會不輕易侮辱。
當然,更深入的境界是不因為想要才來行動,乃是一切的行動皆當反樸歸真。

雪中送炭者無量功德;火上添油者無量罪孽。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893423274950/

院長大人曰:
一定要做一個第一位雪中送炭的人,
萬不要做第一位火上添油的人。
第一位雪中送炭者,有無量功德;
第一位火上添油者,有無量罪孽。
欲做何人,自擇之!
倘天使作孽,技法更勝凡夫一籌;
官吏為盜,擄掠更令盜賊膽寒;
道中人非大忠,定是大奸;
存心非大善,定為大惡。
大忠之人未必不奸,在急速悔惺;
大惡之人並非不善,在良心易迷。
故末世有功者,未必過於此人;
有過者,亦未必過於此人。
此人乃功之首,亦罪之魁也。
問汝等,何不將破壞的力量,來實踐建設的工作呢?
院長大人曰:
務必趕緊加強內修的功夫,將心中的善種子不斷擴充,心中的惡種子不斷洗滌,否則不重內修,不辨別是善是惡,一再渡人、一再行功、一再辦道,無異是加速本身的滅亡,促進自己早日顯現魔形而已!
不要只在功德名相上用心,要借功德名相來轉心、化心。知道嗎?
院長大人曰:
近年來,道場像一支不尋常的蠟燭,只感覺到虛華裝飾的亮度,感受不到坦誠和氣的熱度。
道中「缺乏光熱」、「不夠溫馨」,成為共同的心聲、一致的說詞,將遺無窮禍患。
勇於私下竊議是非,又不敢當眾提出改革,矛頭皆轉向飽受創傷的道場,有誰將評論的焦點回顧到自身上?
道場已至如此,人人當共承擔,不當偏視誰對誰錯,也非別人道場比較溫馨,自家道場比較冷淡;
有過錯,指責甚於體諒,對別人另眼看待;
有功德,執著甚於加強,對自己功高自是。
改進不必他人要求,提昇由我做起,對自己少一點驕傲我見,則別人少一點衝突競爭。
常思道場黑暗面,針砭解除麻醉;
多想道場光明面,信心治療灰心。
少一點對道場之是非負面影響,
多一分對道場之改進正面作用,
如此即是道場跨出溫馨的第一步。
我見因於業識,業識產生業緣,故有今日之是非爭端;
我執因於氣質,氣質轉為固執,故有今日之摩擦衝突;
是非衝突善轉則佛,此天意提昇也;
若惡用則魔,此天意考驗也。
如何改進?
尚未見性,不敢言自己無過,但求知過即改;尚未至聖,不敢言自身無罪,但願知罪即覺。
人人若能如此,道場自然溫馨,處處呈現祥和也。
院長大人曰:
仙佛一再強調要和氣、要團結,
你們有在做嗎?
同修要和氣、要團結,
不必說道理,不必排場面,
自然道親感化、道場光熱。
院長大人曰:
真正的化劫,不一定在弘宏展道務、廣渡眾生,而在於同修之間一團和氣,上下之間各盡禮儀,聖凡之間取捨有道。
如此匯成一股力量,勝於你開多少荒、辦多少道。
要記住:
同修相處之間,
可以意見不同,但不可以意見不和,
意見不同,正可以切磋琢磨;
若意見不和,則不必開荒辦道矣!

大家想要做乞丐還是要做富翁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893996608226/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想要做乞丐還是要做富翁呢?(富翁)確定嗎?要做乞丐的舉手。放下。
要成為富翁的舉手。放下。要先做富翁再做乞丐的舉手。放下。要先做乞丐再成為富翁的舉手。好,放下。
師尊老大人曰:
乞丐是接受別人的布施,冥冥之中卻消了福,富翁是廣行布施救濟困苦的人,冥冥之中卻在造福;
從前你們不明理的時候,都是受著父母、師長的栽培,給你們許多的能源及知識,往後你們要不斷的去提攜兄弟姊妹,並且做道場中的人才,貢獻自己的能力來行功立德以救渡眾生。
所以從前是乞丐,今後當要做富翁,不要再停留於乞丐的階段。好嗎?

學人,要學聖人; 好花,要學蓮花。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894809941478/

師尊老大人曰:
好花人多瞄,人間喜俊俏,
怎奈好花易凋,俊俏會老,
等不得佛光普照,積極的向輪迴跑。
好花總會凋,俊俏也會老,
緊緊握住好目標,做個人中道,
以除滯塞,以消煩惱。
人兒如何找?天堂如何到?
學人,要學聖人;
好花,要學蓮花。
讓我們齊集中道、齊往大道、齊趁今朝。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755593288733/

師尊老大人曰: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人告曰:「此非君子之道。」
對曰:「請損之,月攘一雞,然後已。」始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師尊老大人慈示:
攘—偷也。有雞於其家前過者,即偷其雞。斯速已矣—第一個已:休止的意思。始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既知非君子之道,則應當機立斷,不可再偷,何待來日呢?
《孟子.滕文公下》:
「戴盈之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語譯】
宋國大夫戴盈之向孟子說:「夫子建議敝國徵收田賦,採取古代十分之一的稅率;免除關卡和市場上商賈們的捐稅;今年還不能做到.請讓敝國先把舊稅減輕些,等到明年才廢止,怎麼樣?」
孟子說:「比方現在有個人,每天鄰居的雞到他家來,他都留下一隻,有人告訴他說:『這不是君子的做法.』他說:『請讓我減少些,改為每月留一隻雞,等到明年才罷手.』如果知道自己不合道理,就該趕快罷手了;為甚麼要等到明年?」

找到方向,我不再是大海中失控的船隻;掌握生命,我不再是街頭的乞丐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807679950191/

師尊老大人曰:
找到方向,我不再是大海中失控的船隻;掌握生命,我不再是街頭的乞丐,
我抬起頭來,因為有理想;
我劈開枷鎖,不願意再流浪,
看艷陽高照,如同我的胸膛;
看山高水長,我要有如此的力量,真善美的人生,我有信心去開創,
走在黑暗中,風雨無情阻擋,只有忠肝義膽使我堅強,
依循著真道真理我不再惆悵。

師尊老大人曰: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有人無志不精神,有志無洩傷心人。
師尊老大人曰:
在這段詩當中,可以明顯的了解,梅花是因為生長在霜雪中才顯露出它的精神,若單有梅而無有雪,那麼並不能了解梅花它的貞節所在,而有梅有雪,但是沒有詩來闡述這些令人敬佩的節操,那麼人也是不能夠明白、不能夠效法的。
好比今天各個修道者,雖然芸芸普遍,但是安於現狀而沒有志向的話,也顯露不出修道者之精神所在,而雖然懷抱著大志向,但沒有方法、沒有勇氣、沒有信心、沒有毅力去發揮,也就好像是傷了心的人,非常的疲憊,困苦不經一擊。
所以今天大家既然明白了良辰的寶貴、道理的尊貴,當要好好的保守著,並且實踐出來。了解嗎?

為道自強不息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3851690045790/

院長大人曰:
國必託孤於忠臣,家必遺產於賢孝;
反觀今日道場,後繼得其人否?看似人才濟濟,不免烏合之眾,
正法教育無差,模範示現則有偏矣!
言盡心者多,真盡心者蓋寡,
肯勞力者眾,能淨心者為寥。
挽化劫難,乃自覺悔悟為始,豈在功勞外相。固本弘外,乃內外一心之志,豈可自相輕蔑。孔孟道院,乃眾志成城之功,不可坐井觀天。
開創大同,乃前仆後繼之事,焉可且歇稍待。務使凡有血氣,同把理還。
今修子之通病,
理明時便立志曰:「為道自強不息。」
無明時,卻又如何?燕居時遂起翻覆,奮發數日漸生怠倦,或思量餘情應酬他事,便曰︰「且歇一時,明日再作。」
「且歇」二字苟且過了一生。
君子進德修業,若為「且歇」二字所牽縛,則白首竟成浩嘆。各當戒之!

敬重神之格,尊重佛的精神,才有所謂睹物思人、睹相思神。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3898766707749/

師尊老大人曰:
日本有個習俗,就是把神佛關在一間小屋子,祂就不會跑出去,而且比較有靈驗。是嗎?
你們應當相信,真佛是關不了的,不是一間房屋就能夠侷限祂的影蹤,真佛祂還是照樣跑去渡化有緣,這是你想像不到的。

若一個辦道人員行為太過,真佛也會離你無影無蹤,那時候你只是一個外表軀殼,不能去影響他人、感化他人,因為你的道格已經衰弱。
真佛關不住,那麼日後你看到神像的時候,是否就可不敬重?
敬重神之格,尊重佛的精神,才有所謂睹物思人、睹相思神。

善惡攸分,天道藉以宏顯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3949696702656/

師尊老大人曰: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觀雁鳥,天上飛,何不自在。
問世人卻因何弓箭射牠?觀鱔魚,水中游,何等逍遙。
問世人卻因何引餌上釣?觀禽獸,地上行,無憂無慮。
問世人卻因何殘害生靈?生死輪迴不計秋,四生結業怨長久;食牠半斤還八兩,冤冤相報何日休?
世人只貪口腹之慾,豈知:堂上打鼓打公皮,鍋內煎煮是姑姨,
三世祖母娶為妻,我今不勸待何期?
善有人善,若無人善,設立天堂,何人顯?惡有人惡,若無人惡,設立地獄,何人落?修有人修,若無人修,紫袍錦帶,何人戴?騙有人騙,若無人騙,牛馬犬羊,何人變?

看重自己,做一個永恆的聖賢之人。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263020004657/

南極仙翁曰:
你們都知道我是誰,那麼我的年紀有比你們大嗎?
你們知道我的年紀有多大嗎?
我是經過九次的混沌,九次的混沌,
你們知道多長的時間嗎?
南極仙翁曰:
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乘於九等於一百一十六萬六千四百年。那你們才多少年紀?
你們多少年紀?
所以
第一要虛其心,第二要實其腹,
第三要弱其志,第四要強其骨。
明白嗎?可以懶散嗎?
不要看輕自己,乃要看重自己,而做一個永恆的聖賢之人,改變後天的一切。
好嗎?

何謂「團結力量」?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4266143337678/

院長大人曰:
何謂「團結力量」?
團結的力量,是由每個人的心培養起。
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
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
道務的責任並非一個人能擔當,是由前輩者先做起,立起模範、標榜,再由後學們奮發而做,眾擎易舉,這意義深厚。

聖哲備百藝,守一正; 俱百能,執一德。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33793003384992/

師尊老大人曰:
有織羅者成一大片,一眼一眼接之,而捕得飛鳥者只有一眼耳。
有見之者感其多眼之煩,遂舉一眼之網,佇終日,無一飛鳥入網,此其愚也。
一智之道亦淺矣!
故聖哲備百藝,守一正;
俱百能,執一德。
單單之行,不可為也。師尊老大人曰:
這一段懂了嗎?一個眼的網能夠捉到鳥嗎?(不能)一點點淺薄的學習能夠學得大道嗎?那要怎麼做呢?是不是必須多方面的學習呢?(是)
願意嗎?(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