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篇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2998311643599780/

師尊老大人曰:古民者,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螺蚌之肉,時多疾病,獨傷害之,於是神農始教民播種五穀,相土地、宜躁溼、肥墝高下,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眾知所辟就。
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此神農之為也。
堯立孝慈仁愛,使民如子弟,西教沃民,東至黑齒,北撫幽都,南道交趾,放逐佞臣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流放共工於幽州,殛鯀於羽山。
立鴻範,天下咸服,此帝堯之為也。

師尊老大人慈示:放逐佞臣驩兜於崇山……此帝堯之為也︱三苗:頑梗不化的人。三危:地名。竄:放流。
堯帝當時對自己如何達君王之道有相當的認識,為了要教化無知的民眾,所以將德行普遍於遠近東西南北。這四個地方,都是蠻人所居,教化難以普及,所以堯帝親身施以教化,但因為當朝有一位佞臣名叫驩兜,他的所為所做皆不合於規矩,所以被放流。
竄三苗於三危:不遵守規矩法律、法則的人,全都遠放於野外。
共工:當時的奸詐諂媚之臣。
鯀:禹的父親,治水多年來,皆沒有成就,所以齊被堯帝給放流。
而堯帝致力君王之道於天下,所以天下的百姓皆心誠悅服的歸向他,這就是堯帝的作為。
這樣明白嗎?(明白)

師尊老大人曰:舜立室、築牆、茨室樹穀,令民皆知去巖穴,各有家室,南征三苗,道死蒼梧,此帝舜之為也。
禹以霪雨為沐浴,疾風為櫛梳,決江疏河,鑿龍門,闢伊闕,疏通阻塞,乘四載也;隨山𡉼木,為民苦謀,數年無休,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國,此帝禹之為也。
湯夙興夜寐以致聰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恩施德以振困窮,行其寬恕以養孤孀,百姓親附,德政流行,乃整兵於南巢,困桀於其野,譙以其罪,此湯王之所為也。

師尊老大人曰:此五者,天下之盛主也,以其道,體人之常情,困窮、殘廢、險厄,人之不欲也,故此五者為保天下民眾,安居樂業,所以不辭自身之危,由此可知,聖人者不恥身之賤,而恥道之不行;不憂命之短,而憂百姓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