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8429040921355/

三身

報身:佛教語。三身之一。指以法身為因,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應身:佛教語,又曰應化身。指佛、菩薩為度化眾生,隨宜顯現各種形象不同的化身。

佛因護念眾生悲憫殊勝而入娑婆故,示刀兵劫中教化之應身。五代時,在明州奉化縣,有一身材肥大的和尚,整天笑呵呵的揹著一個布袋,人稱布袋和尚。他隨處化緣,別人給他酒肉,他亦同樣放進布袋內。他冬天睡在雪地上,起來時衣裳不會沾有半點濕氣。將下雨時,他穿一對濕草鞋在鬧市中跑來跑去,大家就知道快要下雨。將轉晴時,他穿一雙兩三寸高的木屐在市橋上豎膝而眠,大家就知道天快要晴了。梁貞元三年,他端坐於岳林寺磐石上說偈言:「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語畢入滅。

文殊菩薩之化身

唐貞觀年間,有一寒士居於浙江天台山之寒巗中,因名寒山子,帝王國清寺與寒山遊,國清寺僧豐干法師行化至赤城道側,聞嬰兒啼聲,將其拾起攜回封中養育,故名為「拾得」。

其後在廚房做洗滌工作,常將剩菜飯置於竹筒中,與寒山食用,察山子常題詩於山林間,寺僧目彼二人為瘋狂之士。

時有一官員名間立胤出任台州刺史,於赴任途中患病頭病,醫治無效,適國清寺僧豐干法師雲遊而至乃治癒其疾。閻氏於感恩之下,追問寺中有高人否?豐干言:「寒山即文殊,拾得即普賢。」

胤到任後即往國清寺參謁寒山、拾得二大士,知客僧言,彼二人為瘋顛僧,令二人來見,胤曰不可,須往謁見,知客僧引胤往寮房,見二人即伏地頂禮,寺僧驚怪,二人即笑傲奔往寒巖,寒山曰:「豐干饒舌,彌陀不拜,禮我為何?」遂縮身入岩穴內曰:「汝各自努力!」言畢,穴自合。二人自此不見,豐干亦從此不回國清寺。原來豐干禪師即阿彌陀佛之化身也,一佛二菩薩出現於國清寺。

濟公活佛、活佛師尊、師尊、濟公是否同一人?

聖佛有千萬應身、化身。不同時代的濟公應身化身會有不同名稱。佛規諭錄一書中有許多濟公之名號。

那麼大家認為這一天祖師在當時所示,告知大家的話,在今日又帶給你們什麼樣的省思與啟發呢?你們好好的去深思惟,好嗎?(好)

師尊老大人曰:

當然萬法不離其宗,所以你們所講的,在你們的至誠之心之下,也是符合對天的心意。……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願皈依於佛的最根本心、最根本法。

三身: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四:

「凡佛皆有三身:

一曰法身,謂圓心所證;

二曰報身,謂萬善所感;

三曰化身,謂隨緣所現。」

法身:中道之理體也,本有之三千也。

佛教語。梵語的意譯。謂證得清凈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

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報身:佛教語。三身之一。指以法身為因,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報身,報因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二分之,自受內證法樂之身,名為自受用報身。對於初地已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名為他受用報身。此與應中之勝應身,同體異名。

應身:又曰應化身。自理智不二之妙體,為化度眾生應現種種之身也。眾生應現種種之身也。亦二分之。對於初地菩薩應現者。名為勝應身。即上之他受用報身也。

應現於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為劣應身。釋迦如來之丈六身是也。

佛、菩薩為度化眾生,隨宜顯現各種形象不同的化身。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九: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為佛形,名為化身。

隨類現身: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其中何謂報身?報身是智慧,能夠證明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個智慧稱作報身。我們的身體是應化身,應化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諸佛菩薩的身體很自在,可以隨類化身,《普門品》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有人問:「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的,還是女的?」一切諸佛菩薩包括自己,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他喜歡現男身就現男身,喜歡現女身就現女身,隨類現身。如果自 己有一定的身相,就不能現,也不能變。沒有一定的身相,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族類統統能現。在人間現人身,在天上現天身,在畜生道現畜生身,在餓鬼道現餓 鬼身,無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