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老大人談:禮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132506480180315/

師尊老大人曰:禮,它本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以往人對天地山川的敬拜,以及到後來生活進化當中的每一個軌跡,形成禮的內涵與禮的架構。
舉例來說:印地安人對圖騰的崇拜,正是它禮的根源的開始。
﹁圖騰﹂一詞可解釋為﹃他的親族﹄。
為何說﹃他的親族﹄?
這代表著人與動植物,有生物與無生物當中有淵源的關聯,也是有生物與無生物繁衍之下的後代,所以對圖騰的崇拜,就表示著對一切萬物的敬重。
衍生到後來,人祭祀上天以禮,愉悅 上帝則以舞蹈。
所以後代各國,有禮必有樂;
有遵循人類道德法則的禮節,就必定有抒發人情、人性的舞蹈。
所以,觀一國之禮樂,就反應出一國之民族性和治亂的根源。
在今天,有多少生活細節,就有多少生活禮節;如果在各項細節當中,你不能適當的遵循中道,顯現出莊嚴與輕鬆的和諧,你就會變成不是覺得禮儀是一種束縛,就是覺得禮儀是保護自我的最佳工具。
人常常因為制訂了某種規矩,就死在那一個規矩之下。
上古的禮儀,不能套用在近代;
道中的禮儀,也不能套用在不明理的人身上;
但你們經常是用古禮來約束現代人,用明理的方式來要求不明理的人,
所以你做出的禮便違逆了人性與人情。
記得:禮的本義,不外乎給人以尊重的感覺,和自重的心理。
如果,因為禮的緣故來奪人之情、逆人之性,就不是所謂的禮了。
師尊老大人曰:你們想想看:吃飯的目的是為了填飽饑餓嗎?
      穿衣的目的是為了美觀嗎?
其實一項動作當中,就會很多不同的含義存在。
你感覺飢餓是生理上的一個反應,因為身體需要補充營養,需要有更新的新陳代謝的機制運轉,所以讓你感到飢餓,但並不能說飢餓只是造成你吃飯的唯一原因。
這樣子你們聽得懂嗎?
穿衣的目的讓人看起來整潔、雅觀,但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解釋方法,你不能只有說穿衣就是為了整潔、雅觀,它同時兼具人類文明的象徵,與遮禦寒冷的功用,和維持道德倫理的一種效用。這麼多的解釋層面,你能夠就以一個觀點來直接決定說吃飯、穿衣到底就是只是為了哪一樣而已嗎?
相同的,今天你在行禮如儀,你不能只有用單一的方式與觀點來對別人,你要感受到別人在那時候的心境,別人在那時候能否接受你這樣子的做法,這樣你行的禮節才有效用,才算是禮節。
如果你們彼此的禮節不能達到共通與相容,那彼此都算失禮。
例如:你面對道親,去拜訪他,他穿的是普通的無領衣服,你卻打扮得像赴宴會一樣的那麼正式,你就有失禮的可能。
當道親家境不是甚為富有,但你送的禮卻過於貴重,讓他不敢承受,那你所送的禮不是真正的禮,變成說是讓他剝奪自我的自尊的一種產物,這樣算是失禮。
禮就是要讓大家能夠和平共通的來相處,這個禮才會成立。
所以說道傳到世界各地,目的不是讓世界各地的禮儀,完全符合道中的禮儀,是讓世界各地的禮儀,變成都有道的存在。這一點你們有聽清楚了嗎?︵有︶
師尊老大人曰:宣傳真理為的是移風易俗,但不是真正改變別人的民俗;
是在別人的民俗當中,回復到有道的存在。改變形式並不能達到真正的功用,在這個形式當中他們能夠明瞭,怎樣做才能符合真正的道德原則,能夠明瞭了,你傳的道才是所謂的弘展、所謂的成功。
而不是你以另外一種文化去取代他舊有的文化,那以後他明理了,他做道親、他清口、他身為壇主了,他照樣以他的文化來否定你本身之前所傳的文化,那道的本意在哪裡呢?
為師這些話就讓你們自己好好去想想就好。
師尊老大人曰:現在 為師來做個比喻:
為何日本要有公共澡堂?
這個有誰能夠給予 為師答案呢?
好,先坐下。
師尊老大人曰:為師問的是公共澡堂,不是個人澡堂。
好,你本人敢去公共澡堂嗎?
好,坐下。
師尊老大人曰:在場當中,自己在公眾澡堂當中,能夠洗得很自然舒服的。舉手。
這麼少人嗎?放下。
不敢去公共澡堂的人舉手。放下。
為師做一個解釋,你們聽聽看:
日本的公共澡堂,就像中國的茶館、飯館,與西歐的咖啡廳。
為何這樣說?
因為每一個人,都想有釋放自己、抒發自己感情的時候,與想要真正坦誠相見的時候;但他的方法都不一樣,會依據他的民族性而有所不同。
中國人平日就以茶餘飯後的時候,做為他們最佳聊天的時候。
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呢?︵會︶
所以他們想談正事、辦正事,或者要聊一些家常事,經常會在餐廳、茶館、飯館,那一種會面方式情況下,做個彼此較不嚴肅的場合當中,做心靈的溝通與交流;
相同的,美式、歐式的咖啡廳當中,有很多一坐下來聊一個下午,沒有人會趕你走,好好講個天南地北,敞開心裡面所要說的話、所要講的事,而不受任何的拘束、侷限,是不是一聊,也可以聊到彼此的心事或心內話呢?︵是︶
那再想想:一個守禮的民族,無論他再怎樣的守禮,如果他沒有一個展現在禮之下真正的自我的地方,他有辦法很輕鬆,或者是以另外一種自我得到解放的方式,活在這個世間嗎?目的就是:他一定要找一個地方,來做為讓他身心足以釋放的場所,來消除自己心中的困倦、偽裝、掩飾。
師尊老大人曰:為師問你們:
在公共澡堂的時候,會不會談一些家常話,甚至無聊事與個人的心裡話呢?會不會呢?
所以這些功用就會如同各國不同的相聚地點,抒發自己心裡面想說的話,意義是一樣的。你們會不會認為這樣子看來,好像不很符合你自己本身對禮節的看法呢?怎麼說?
在我的認為,我自身不能隨便顯露在別人面前,尤其是不以衣物做為我的裝飾,或雅觀陪襯物的時候;但為何有的民族性卻變成說,大家袒裼裸裎的相見,反而是覺得很坦然、很坦誠,沒有保留的感覺呢?就在於他的民族性。
如果一般人與人相處是很輕鬆的對待、輕鬆的面對,沒有過緊張的生活,他在沐浴時他就喜歡一個人獨處;
如果平日的生活是緊張的,甚至是覺得自己快喘不過氣的生活,是一種我好像沒有辦法顯露我真正是怎樣的一個人的生活時,他便會希望在某一種場合下,見到別人真正的自我,與展現別人真正的自我,所以就會出現了公共澡堂。
這樣子的解釋你們能夠接受嗎?︵可以︶
所以,你想說各國的文化習俗,到底符不符合禮節? 為師認為沒有絕對的。
師尊老大人曰:你不能以你侷限的觀點,來評斷每一個國家的禮節,這樣子的話,你便犯了以自己為中心的錯誤;相同的,道場當中要改變的不是你的生活方式,要讓你改變的是你在這種生活方式下,你是不是能夠體會到道的存在,能夠回復到有道的生活。
所以,在今天為什麼不同國度的人能夠在一起,這不是靠組織架構與前輩者的力量,這要靠道的力量。
道就是所有不同民族、所有不同風俗習慣的交集點,為了那一個共同的理想,所以大家今日才會同聚一堂。你不可以因為在生活習慣、民情風俗的不同之下,就認定說,他這樣的修道方式不對,他這樣的禮節做得不完美,這樣你就不算是在修道了。
明白 為師這段話嗎?︵明白︶
就是因為禮節很難定出絕對的標準,所以你們平常無論是待人處事,或者是禮拜與尊師重道上,也很難拿捏實際的作為,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呢?︵會︶
你們想不想實際的來探討,到底禮節該怎麼做,會合乎人情、合乎中道?︵想︶
如果只有提問題,卻沒有結果與答案,那提的問題等於是把垃圾拋出來,卻沒有掃除垃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