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類的困境是什麼?整個道場的困境是什麼?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4541162643492/

師尊老大人曰:每個人都有困境,所謂的困境就是「面臨兩種同樣不受歡迎的可能,你卻只能選擇其中之一。」

這時,你就是落入了困境之中。

當下這一刻當中,全人類的困境是什麼?整個道場的困境是什麼?

師尊老大人曰:「困」這個字望而生意,就是一棵樹木被拘限在一個方框之中;這種情況,可在現代農業栽培技術中看到,許多技術人員都利用了容器來塑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所想見的各式各樣之水果、植物。

由這點看來,被困者似乎逃離不了被形塑的命運。

然而,是不是所有被困者都必須接受被形塑的結果呢?其實被困著的身分、型態眾多,但看有生命之物,例如飛蛾與雛雞,總是能依照其天性本能破繭或破殼而出。在生命歷程中,若能超越死亡,則困與被困總是代表誕生與重生之契機。

師尊老大人曰:大家聽了這一段,會不會感覺到被困就被形塑,或者被困但能誕生、重生的差別在哪裡?為師要問大家的意思就是,你認為被困的結局是被形塑的,或者被困的結局是能夠突破的這兩者差別在哪裡?是差別在植物或者動物嗎?是不是植物就註定被形塑,動物就能夠突破、能夠重生呢?是嗎?認為是的人舉手。好,放下。認為不是的人舉手。好,放下。那沒有舉手的就不知道是不是了,是嗎?

其實,現在不是也有很多花瓶貓,或者是各式各樣培養出來的動物,依照人為的因素把它形塑成與原先天生形狀不一樣的動物。不是嗎?(是)

所以,被困的結局究竟是不是能夠誕生、重生,這個重點是在於這樣的困境,究竟是天賜予你的天生的一個過程,還是人為偽造出來的。

雖然說,雞能夠破殼而出,但如果你在雞蛋殼上面塗上了一層金粉,讓它變得牢不可破,那麼裡面這一隻雛雞的生命能夠被孕育出來嗎?所以,遇到人為偽造的困境,不要被動的接受,也不要自己去偽造這樣的困境給自己。只要記得:凡是人為偽造的困境,你把它拿掉就好,不要想說去突破它,因為那根本就是多餘,只會帶給你傷害的;但是如果你遇到的困境,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是上天賜給你的,那麼你就千萬不要逃避它,而一定要去突破它。

師尊老大人曰:施壓於氣球的壓力愈大,則氣球相對的抵禦力也愈大。

這就好比人面對任何困境壓力都會產生相等的反射力量,然而這個反射力量是負面的反彈、反目與反抗,還是正面的反應、反省和反思,那就看在你個人一貫的路線與習慣作風了。常言「困獸之鬥」,這正是最軟弱無力之時,也正是最搏命放手之際。人在這種情景下,會得到什麼結局,就看這個人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試煉當中,所被激發的究竟是天性、自性,還是人性、血性。困之於君子,則是考中成就;困之於小人,則是劫中覆滅,面對困境,你的確不能不深思。

師尊老大人曰:剛剛有說到,困境就是面臨兩種同樣不被歡迎的可能結果,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這時你就面臨到了困境。不過,這句話講員若沒有再給大家作實例的舉證,可能大家的思考就只停留在這句話的字面上。現在大家再想想:你會遇到困境,你會只有兩種同樣本來你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出現,只有這兩種讓你選擇,你會走到這一步必定是之前錯誤的累積,這個困境也許是上天給你的提醒,也許是你自己人為造成的因素,你要怎麼突破,你要怎麼把這個錯誤改正,這就很重要。比如:一個人在事業上越來越走上顛峰的時候,他越來越少時間和心思去對應自己的家人,當他錯誤的漠視了他的家庭一段時間以後,他會發現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種是嘗試跟他家人溝通,但是每次溝通必然都會導致爭吵的結局,甚至,在這個選擇當中他必須去承認,他已經失去他的家人了;那麼另一種選擇就是,他可以都不嘗試溝通,只要裝作自己還是這麼忙碌,是供應這個家庭生活的唯一支柱、唯一來源,讓自己更投入在事業當中,也就是放棄家庭的重心,那麼他不必面對衝突,但他還是會在自我矇蔽中失去他的家庭。這只是一個個人在事業和家庭間的困境,這個例子大家能夠理解嗎?

這樣的情況常見不常見呢?(常見)

師尊老大人曰:再來說到道場的困境。就以過去這幾年當中,大家所面臨的兩種選擇,是要「混亂」還是「毀滅」,大家還記得這個困境嗎?(記得)

那麼你們所選擇的是什麼呢?(混亂)而你現在在混亂中,你有突破這個困境嗎?

師尊老大人曰:再來大家想想看:聖人有沒有困境呢?(有)

那麼聖人的困境是因為錯誤的累積嗎?(是、不是)

你們能舉出聖人的困境是什麼呢?能舉出來嗎?

師尊老大人曰:經過講員的解釋以後,大家有沒有對困境的定義更清楚呢?也就是說,一個人面對事業與家庭的困境,他同樣不想要每次爭吵的痛苦,

他也同樣不想要不溝通卻失去家庭的痛苦,但是他只能夠選擇其中一種痛苦,沒有逃避痛苦的方法。他如果選擇每次爭吵的痛苦,但他忍受,耐心來改變他過去的錯誤,那麼他也許會挽救他自己的家庭。而像你們所面對道場的困境,相信沒有人會樂意有混亂的痛苦,也沒有人想要接受毀滅的痛苦;但在這兩種痛苦之中,大家寧願選擇混亂這種長期的痛苦,也是希望在痛苦之後,能夠有機會再重生,總比毀滅短暫的痛苦後再也沒有機會還好。

不是嗎?(是)這就是困境的定義。你只能選擇兩種,你即將接受的痛苦,你要選擇哪一種?而聖人有沒有困境?現在大家再想一想。

師尊老大人曰:其實你們現在所想像的這種聖人的困境,應該不能算是聖人的困境。

因為眾生的無明與聖人想要救眾生這兩種情況,可以說是自古存在的,但聖人選擇救眾生並沒有什麼痛苦不痛苦,只是本來應該如此,所以應該不能算是困境。這樣大家了解嗎?(了解)因為畢竟沒有說,選擇救,就怎麼痛苦;選擇不救,就怎麼痛苦,聖人應該沒有兩種選擇,也從來不必選擇,那麼應該不能列為困境的情況當中。這樣你了解嗎?

師尊老大人曰:剛剛點傳所舉例的這眾多聖人,的確都有選擇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不過究竟這個選擇促成祂成為聖人,還是祂成為聖人以後面對這樣的選擇?以 孟子就曾經舉例過眾位聖人的經歷。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麼這種種的苦、勞、餓、空、拂之中,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前,還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後?那麼這個人,也許是一個聖人,但是這個聖人祂是接受大任以後才有這樣的困境,還是有這樣的困境來決定祂能不能接受這個大任?孟子又說到: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那麼是困境在先,作在後?

師尊老大人曰:那麼大家應該更清楚的領會到聖人有困境。然而,這個困境通常是在祂成為聖人以前,若祂成為聖人再遇到困境,那麼也就是祂能不能是一個承擔大任的聖人,才會遇到的困境。是嗎?

為師再舉一個例子。孟子在祂承擔大任成為聖人之後,最後祂還是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天命絕續」的問題。因為沒有傳承者,那麼祂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痛苦的選擇不夠資格的人來繼承這個天命;一種則是痛苦的選擇寧願讓天命斷絕,也不輕賤這個天命。到最後的結局呢?大家都知道道可廢不可賤。大家會覺得在這幾個問題上想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