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與懂得分辨知識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331131223651152/

悟禪師兄曰: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這種力量解決了現有生活的難題,解決了人類長久以來,不曉得為什麼會有天體運行,為什麼會有生物遺傳演變的原因,但卻還未解決著人到底要怎樣的繼續活下去。在現在知識、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擁有資訊不怎麼重要,倒是善用與懂得分辨知識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在道場中或許很多道親會抱怨,為什麼道中講的道理那麼高深,高深到幾乎虛玄的境界,讓人難以攀登。的確,道場有時候講的道理是太過於高深,讓人難有梯子可以爬上去。不過你們要認知到一點,如果有道理其根本存在,卻不將之闡揚的話,這個道場並沒有辦法以它最終歸宿做為一種依據。

意思就是道中有時候不把現有的生活知識納在道理範疇,有其原因存在,就是現有的生活知識你在社會上學到就可以了,但怎麼做一個人、怎麼活得有意義,怎麼讓你的靈性得到解脫,這是在一般社會不能學習到的,或許你也會認為各個教團可以學習,但畢竟有別。

如果每一個宗教,它的教義都能夠讓人了解到生命的源頭,這個教義並沒有錯誤,也值得參考,但如果這個宗教的教義,只是變成了教你在世間上做某種生活上的技巧,某種人際關係上的打圓、打轉的話,那這個教義你們就要值得去注意了。當然還有很多心靈書籍是近來為道中人來所廣為傳閱、瀏覽的,甚至有些道親看了一本書,直接說明好了,叫做「與神對話」,就認為那麼道中人的境界不如這書的作者那麼的高深,所以道場不如一本書、不如外界,所以我離開道場。你們認為他有著什麼樣的執著,或者說他有什麼樣的特殊觀點呢?這很難說。

種種學術、教義都有讓人啟發、引導的作用,但是,你不能因為它的啟發、引導作用之下,就把道理歸於在那個教義之下,這樣會變成以後你在講道,是講那一個教的教義或闡明那一個學術的理論,而不是在講道。

如果你今天想渡一個人,你用他適合的聽道方式來成全他,這樣很好;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他是科學家、他是宗教家、他是人文學家,你用他專門的知識來成全他,反倒他會認為你比我所懂的還要下流、還要不如,我何必聽你的呢?所以適當的引用是為了開啟他對道的信念,但道原有的引導,你們不可以因此而動搖。

信心是真理最好的註解,如果你說任何話、做任何事,並沒有真的相信道有祂真正的生意,你再搬出科學、人文,以及各種宗教教義,他都有辦法把你駁倒,因為你的信心比他還薄弱。你們現在不是止於如何把外界的一切,適合引入到道中的將之引入而已,而是要分辨,如果我用適合成全這個人的方法來做,我有辦法在這個方法當中,讓他更看見道的原貌嗎?還是變成止於與他談科學,整日就只有科學,而沒有道呢?與他說宗教,整日就只有宗教,而沒有道呢?

不過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今天只剩下道場這個環境存留在這個世界上,你們還想活下去嗎?還想活下去的舉手。放下。你們還想活下去也活不下去,你生病了,沒有醫院誰來幫你治療呢?想要去個國外,沒有飛機駕駛誰來幫你運輸呢?今天為什麼要降道,因為社會各個團體組織,它沒有辦法回復它原來的道,所以要降道,使之回復原來的道,道不是取代它的道而自稱為道,是找回它原有的道。但找回它原有道的同時,道場的原則與本意就不能夠失去一定的標準,不然到最後道場沒有道了,你如何在這些各個團體組織當中,找回他們自己的道呢?

只有存在單一的生存模式與單一的系統思想,人類不可能存活,因為人類碰到的問題有成千上萬,需要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同的研究方式來過活,但解決心靈層面的問題,似乎這個方式就不能像研究物質那麼龐雜,而是要單純的回復到自己原本天真的生活。對萬事萬物可以複雜想,但對自己心靈深處你要單純的去思考。不然,你用對物質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心靈深處,你會越加的複雜。

道場跟一切似乎有相通之處,但也有至大的衝突之處,在相通與衝突當中,取得一個平衡點就是—

你活出了道理、活出了真理,你就能在其中找到了平衡點。你做一位生物學家,你當一位醫生,你的研究將不再止於物質上,你還能夠從物質上提昇到心靈上的感應與對人類一種愛的付出。這樣大家能夠明白了嗎?

不要扼殺了後學的潛能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331132680317673/

院長大人曰:

大家再想想,「只要誠心修道,一定有求必應。」這句話認同嗎?(認同)

院長大人曰:

為兄又沒有不認同。就舉個例子給你們聽,有一天為兄在 師尊老大人的旁邊,聽到 師尊老大人看一位辦道人員在教育的時候,發出了一聲慨嘆。就把那個情形說給你們聽。

有位辦道人員正在教育他的後學,其實說是他的後學也像是他的子女,他就將他過去所受到的天恩師德告訴他的後學說:「只要我求什麼,上天都一定感應, 師尊老大人都一定感應,所以你自己不要刻意去想要做什麼,反正你有困難求 師尊老大人就對了。」

師尊老大人這時也說不出什麼話,只在天上搖搖頭說:「傻徒弟,那是你什麼都不會,所以我什麼都教你,什麼都保祐你。你這個後學,他自己可以,你還叫他這樣,以後他什麼也都不會。」

大家覺得如何呢?(是)

所以很多有德行的前輩者,自自然然會教他的後學這樣,可是不要扼殺了後學的潛能,你們想 師尊老大人還敢為那一位後學有求必應嗎?到時候真的大家都不自己發揮,能嗎?這樣大家了解了吧?(了解)

新新人類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325645460866395/

《新新人類》

師尊老大人:在現代曰新月異的科技改變中,與人心猖狂的混亂中,產生了一個名詞,叫做「新新人類。」

新新人類這四字,為師讓你們回答,看看它是什麼意思?

在這討論區前賢們有何見解的呢?能否己見述說一下!

4號:在一般人來看,就像電視剛打出來的廣告,一點都看不懂,就是越讓人不懂,就是越新新人類,在道中就不一樣了,自求道後就得到新的生命,和一般人不一樣,我們是新新人類,前輩是新人類,因為他們超越了人類,而我們是他們的下一代,繼承他們的使命,所以我們是新新人類,使命重大,所以要學十八般武藝和十八國語言。

師尊老大人:真是個奇妙的見解。

85號: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而在不平凡中讓自己平凡。

158號:現在的新新人類是受高度教育,擁有高學問,但是實際上,卻不知人生的目標和價值,在那裡只重視自我的享受。

44號:認為新有二種意思,一有新時代的觀念和新的生活,二.在道中有新使命,而創造新的天空。

49號:弟子淺見,新新人類,不願束縛,在舊有的倫理道德當中,而行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師尊老大人曰: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惟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病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噫!時下青年,喜詭異之風,貪聲色之愉,未覺奇形為異,反覺無奇形者之為異,似以狂泉之國人飲,新時代青年,豈此狀哉!

當明.......奇裝異服,狂之形也,

蕩聲淫音,狂之曲也,

好勇鬥狠,狂而暴也,

喜侈緃奢,狂而肆也,

叛逆犯上,狂而亂也,

驕慢欺下,狂而虐也,爾等不僅戒之,從而化之,必復新青年之本貌也。

師尊老大人:這樣明白狂亂是什麼的樣子,明白嗎?

師尊老大人:新新人類的解答想聽嗎?

第一個「新」,在新環境裡,新潮流中,凡事追求古怪。

第二個「新」,在新文明裡面,新學說中,凡事皆可為,只要順我意,才是如意,大反前人之道。

至於「人」的解釋,外表看似堅強,剛勇無比,外表看似不平凡,內心卻是充斥著,真正落伍的觀念,此謂之拿地府報名單的人。

至於「類」的解釋,結惡果、造新冤,是一群無知可憐的種類。

這結合起來,就是現代人所謂的新新人類。

什麼叫做新新青年

師尊老大人:新:人格日新,道德日新,所以日新又新。

新:擔起新使命,創造新生機,開發新道務,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青:志節不凡,德貫人天,時時自我勉勵、上進,突破艱險,所謂松柏常青。

年:道統垂之萬代,洋乎百世之前,不受空間、環境丶時間而改變,所謂立功、立德、立言、傳之萬年。

師尊老大人:現在為師再給你們上一課,新時代青年所要具備的條件。

一、為學: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善為教者,必先為學,而後知不言之教,天下之至教也,善為學者,必先求教,而後知克己之學,天下之至學也;今將如何為學?在怨尤驕情時,學反省,在情慾沸騰處,學降伏,在個性固執上,學軟化,在前後難繫時,學溝通,在逆境失意事,學堅強,在異端窮出間,學明辨,在利誘物惑裡,學廉恥,在難化之世,學寛仁;先為克己之學,後為不言之教,其教也,行一身,而施一家,施一家,而達一鄕,達一鄕而化一國,化一國,而服天下,故曰:「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此之謂也。」

二、進取:

熙攘古今,戲台輪播悲喜劇,繽紛世界,江山隨作盛衰景,一悲一喜,覺人生多姿,一盛一衰,見新舊交替;設想之,滿席珍饈同味,嚥久必膩,世間百物同形,視久必厭,人生苟無順逆之狀,苦樂之情,則何有涉險突危之毅,挽敗回天之力,是以古人有窮而著書、困而修德,志士當死中求生,禍中求福,悲觀者,易中見難,樂觀者,難中見易,天生我材,非無一用之地,奈何棄之不為?

人弗為耳;魯如[曾子],於道獨得其傳,可知資質不足困人耳,貧如[顏子],其樂不因貧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耳,聞此語者,望勉之。

三、惜福:

寬屋峻宇,富者認其為福也,靑柏長翠。霜菊久耐,此之謂物之福也,淡泊名利,以退為進,高士認其為福也,生逢佳期,賢遇聖主,時闢新機,人人思奮,此之謂修士之福也。

福者惜有漏之福,利之一世,其人天之福垂光百代,當何以立人天之福?

是以君子驅百害,而興萬利,此民之福也,志士繼絕學,開太平,此萬世之福也,賢傑者再創新程,以定亂安民為主,明禮義,修正德,以促大同為主,此所謂創人天之福也。

今獲其時,又遇其機,更得其位,此乃累世之福也,豈可輕棄於一旦哉,明而智,施而福,以遍其民,剛而毅,成其功,以挽其世,皆先以惜福為主也,故曰:「不要問有沒有未來的美好,且先問,是否珍惜現在福份。」

佛自心作,教由魔主。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320687694695505

南海古佛:「佛自心作,教由魔主。」祖師爺來了,各魔鬼也來了,是奉命來的。魔是來考道的,冤鬼是來討債的。因為魔來了,才會有世界末日,要謹慎,要防止與他們有交點。最近流行之傳染病,以及天災,在很久以前就安排好了,以後還會繼續安排的。這些都是兆頭,這些都是世界末日之兆頭,因為佛來救世,魔來考道,佛力不夠,魔氣便得勝,便被魔所利用,成為魔之奴隸。魔住在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天王,以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為樂。充滿於虛空中,更充滿於人的內心,心念一起分定佛魔,魔之樞紐在心,心之樞紐在己,謹慎則魔不能侵入,放肆則魔生佛退,天堂地獄由此分矣,故不可不慎。

佛說末世天魔意魔附人考道之章句(楞嚴經)一、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又於此心,研究精極,見善智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化,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稍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楞嚴經)

淺言:你們勤勉修行佛道,欲想修成仙佛,一定要去除三惑(殺、盜、淫)如果不把殘酷不仁、殺煞氣重,只顧自己,不管他人死活之心;貪欲偷盜、自私自利、見利忘義、只知名聞利養之念;淫慾亂行、浸潤於男女貪愛、物慾享受之行。不肯將此三類偏差之心念洗清去盡,緃然學得大神通,有強大超能力,也都是人世間短暫之有為功用。

卑劣的習氣、小人的行徑,難以消滅,終必落入魔道,成為魔子魔孫或被天魔利用的工具而已。故修道不可不知此。此不自我悔改,更將殺盜淫之心行擴大加強,必然鬼迷心竅;種種巧妙變化的邪心不去,勢必受魑魅或天魔附身,入其心腹。這種人原或不識字,沒學問,突然變成能言善道,講出種種奇妙理論,使人迷惑。這些似是而非的理論,都不是聖佛之性理真傳的證明。若不明究竟,相信邪説,沒有智慧去分辨正邪,誤認為這是聖佛之妙理,必將招來一大群邪魔之糾纏而墜落。

二、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不覺是其魔著,亦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告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聼四衆頭上,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座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垣,曾無障礙,唯以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 ..,口中常説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嘆行淫,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楞嚴經)

淺言:有人心愛神通,好奇心重,愛慕神通變化,追求超能力及種種神通變化,奇門遁甲、飛天入地、預知過去未來之符咒或秘法。此心念一起,天魔便乘機入竅,魔鬼附身,口説佛經佛法,誤導他人,以為有神通便能成佛,得到永生。自己不知,那就是著魔,來到那些貪求神通的善男信女的地方,講解魔法,表演魔術,只見行魔之人手拿火光,並用手撮火光,分給聽眾,聽衆頭上人人有火光,長達數尺,不熱不燙,也不會燃燒。又表演在水中行走,如平地一樣不會下沈,或進入玻璃瓶中,或囊中,或穿越沒打開之門窗,或安座在半空中不動,或在牆壁、山岩石壁進進出出,沒有障礙。神通廣大,什麼都不怕,只怕被刀槍所傷害。自己説自己是佛.. ..,嘴巴常說神通自在,或者可讓人親見佛土之幻景,鬼力迷惑他人,不是真實的妙理佛法。不改自己的粗俗言行,稱讚淫亂,沉迷於酒色靡爛之生活,以為這樣就是在傳法救人。

道成魔盛,行善障生,古來之語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318305831600358

院長大人曰:道成魔盛,行善障生,古來之語也;佛不自言其佛,魔亦不自言其為魔,而佛者必以慈道憫世,萬般迴喚,以令人認理而為,魔者,挾巧術,示偽詐,言似其道而非道,形似於佛而非佛,虎披羊皮,借機以噬群羊矣;人若不覺,稍有動念,卽魔念矣,偶有不慎,卽魔行矣,聖嬰來誕,魔子同臨,人主所至,假祖同惑,今如何以辨,見其言必正道,行必正軌,率性而行,依理而為者,不以顯化迷人,不以異端惑眾,此正君子也,而反於如此者,卽魔類也;我之誠,守其一而有餘,彼之詐,極其萬而不足,坦然正心,豈畏彼哉,魔不外至,由心所至,佛不外生,由心 所生,戒於心,必明佛魔之界也;今後,可讃掦顯化,不可執著顯化,可迴避邪魔,不可批判邪魔,正信破迷信,正見破邪見,乃不使邪魔亂道矣。

八十一就是白陽的劫數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94161630681445/

院長大人曰:

為兄現在解開你們一個問題。好嗎?(好)假弓長在以後會不會出現呢?(會)那有幾位呢?(七十二位)幾位?(七十二位)那假祖師有幾位呢?(三十六位)

三十六還是七十六呢?(三十六個)

三再加六等於多少呢?(九)七再加二等於多少呢?(九)九再乘以九等於多少呢?(八十一)

大家明白了嗎?(明白)

八十一就是白陽的劫數,是基本的,也就是一位假弓長的出現,或是一位假祖師的出現,將會形成一個劫數。這一點大家了解嗎?(了解)

現在世局的變化,大家要提防,對於不確實的還是不明白的,千萬不要自作主張,或者用自己的個人意識來判斷,要大家集思廣益,一起討論是否正確;並不是自己所能判斷的,也許有些是上天的考驗,所以大家要非常的謹慎。知道嗎?(知道)好。

正氣從哪裡來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93730547391220/

南極仙翁曰:

「會不會認為修辦道人員,本身俱備正氣是非常重要的呢?(是)但是正氣從哪裡來呢?

當你見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用心、真誠的去幫助他,正氣由斯而來;

當你面對人心起伏,但你能夠自己善加調整,繼續往正確的方向去做,正氣由斯而來。

如果你時常對人起嗔恨的心、埋怨的心、起不敬的心、輕蔑的心,正氣由斯而消失。

正氣它所用淺顯的解釋,就是當一個人心念正的時候所發出來的氣,叫做正氣。

用心在每一件正確的事情上,你就能在每一件事情上,用正確的心,將聰明用在有利於別人的身上,以後遇到別人的事情時,你就會有智慧的產生。

智慧、正氣都不是憑空而來的,你要實際有實務去做過以後,才能充實而後有光輝;

如果在你的心靈當中,經常存著不安、惶恐與種種的妄念時,你的氣的呈現就會轉弱轉微,而無法有辦法顯現出讓鬼神能夠敬服的力量。

上帝的力量在你身上,只是你沒有把祂發揮出來。當 上帝的力量在你身上發揮得極致的時候,就是正氣的顯現。

所謂仁者無敵,不是仁者用刀槍來顯示出他的無敵,是仁者自然就沒有敵人。

南極仙翁曰:

「一個普普通通看起來是村夫、村婦的人,為什麼鬼神會敬畏的避得遠遠的,甚至明暗護佑呢?不懂半個字,不明白什麼人生大道理,為什麼上天卻經常對這個人垂愛有加呢?

你們要了解修道不是在你會多少、你懂多少、你能夠做多少了,是你那一顆心常常保持著純潔,常常為別人著想,常常願意為大眾來做出犧牲,來願意放棄自己應該享受的生活;這時候不論你到底懂不懂什麼、會不會什麼,上帝的力量就在你身上。

所以辦道人員的尊貴不在於顯示他自己有多大的能耐,你能將 上帝的能量充分發揮的極致,你站在這個位子就很尊貴、就很不凡。

一切都在當下造成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91454827618792/

師尊老大人曰:從昨天到今天,你這顆凡塵的心,有自我淨化嗎?這顆無知的心,有自我渡化嗎?這顆頑強的心,有自我軟化嗎?

聽完道理就要學會當下轉化、當下實踐,不是等到出班後才去做。

別老是說:「經過這次班會,出班後一定會好好的改變、好好的做。」這都是空洞不切實際的。

人的心是很容易隨著環境、氣氛而起變化,你如果不能在當下每個心念、每個細微處要求,又如何在出班後有所作為?

師尊老大人曰:你們必須了解:一切都在當下造成。

現在的你們,一個人負責很多事,要參與班會、忙聖凡業,又要照顧道親及家庭等等,無法關心到每個人、處理每件事。

其實,有時候不一定要親自在行為上去關懷、去處理,若能於當下生發正念、生發菩提之心,用念力去溝通、關懷,所謂「誠者必通」,是可以使一切受到感應而和諧的。

因為當下的善惡心念、善惡作為,其所影響是很大、很廣的,若不能時時觀照、時時掌握,將會使一切變成可能,可能變成不可能。

但是你們也不要錯解了,不是以後渡人、運作道務等等,都用念力去溝通、去關心,來做為你怠惰的理由、藉口,乃是勞動時以身感化,靜止時不忘以心挽化,每個當下都是辦道人員需要用心的地方,也是辦道人員建功立德的機會。

知道嗎?(知道)

師尊老大人曰:一位白陽修道士,日常生活的態度-反省自己:我對物質的生活,有沒有越來越清心寡慾?我對心靈的進修,有沒有越來越誠實無欺?

會說道的話語、會做道的事務,不代表你身上有道,也不叫做「道」。

因為魔鬼也會複製與佛同樣的一言一行,做得有模有樣,這種表現只有在人們注意的時候,甚至更懂得耍些巧術,去吸引人的目光、誘惑人的心,使人迷迷糊糊的相信。

仔細觀看自己:我是不是這種面貌?

心中有道的人,身上所顯現一定有道的內涵。同樣會說道的話語、會做道的事務,不同的是,他所注重的是沒有人觀察時的表現;懂得於隱微處齊莊中正,自然於外的行為,必是真實、穩重,能使人心悅誠服。

仔細審問自己:修道至今,我的心踏實嗎?

命運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91676134263328/

院長大人曰:

叮嚀你們幾句話,聽著:人人皆有劫難,無功難以逃脫,火燒山林,豈是一滴水所能拯救?

水淹千尺,豈是一日之功?能付出就多付出,不要猶豫,生命掌握在自己手裡,要自己對自己負責。知道嗎?行功立德人人必須要,命運操縱在自己,就要好好把握,失去可惜。知道嗎?起來。

以下舉例說明(非聖訓內容):

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上,住了一位大法師,傳說他不但通曉天文、地理、蟲、魚、草、木,甚至還能為人卜卦,預測未來,甚至還相當準哩。有一位年青人不相信有這種事,於是他決定去見一見這位大法師,並且要問他一些問題,看看可不可能把他難住,他抓了一隻鴿子來到大法師的面前,然後就問道:「唉,法師,人人都說你無所不知,好哇,你現在看好,我手上這只鴿子是活的呢?還是死的呢?」

大法師思索了一會,笑著回答說:「如果我說是活的,你就會用力把它給掐死,如果我說是死的,你就會鬆開手讓它飛走,嘿,年青人,是死是活,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請你把手張開,答案就出來了!」

彌勒淨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85864964844445/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

三界十方莫非事相,皆是吾心所現心態。

輪迴路如是、地獄界如是、眾生界如是、餓鬼界如是、修羅界亦復如是;菩提路如是、天堂界如是、菩薩界如是、聖佛道亦復如是、彌勒淨土更復如是。

師尊老大人曰:彌賽亞預言是把現況與 上帝的終極目標做連接。

這個預言正是預言了 上帝的受膏者的存在,如果沒有 上帝的受膏者存在,那麼這個預言會落空。

古來先知們看見的異象,是人各自在自己的地方崇拜 上帝;古來先知的理想,是每一處都有人奉 上帝的名燒香、作聖潔的祭。如果不是道降火宅,先知們的理想與奇妙的異象,有可能實現嗎?

彌賽亞的時代,要讓乾涸之地變為泉源,這個時代已經來臨。

白陽菩薩或人子、或選民、或 上帝的受膏者將會出現,都成為 彌勒的眷屬,這是天時道運之下將會發生的。

師尊老大人曰:詭異的是,人們期盼神的使者帶來神的恩典,降臨於世間,但人卻不相信自己或者別人會被 上帝選中。

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每一個人都害怕自己跟別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選民到底由誰選、選民到底存不存在,一直是個問號。

難道 上帝的愛是有選擇性的嗎?能不能每個人都得救?誰可以高人一等?誰有資格作選民?

耶穌說:「藐視先知的,是先知家鄉的人。」

執意要釘死 耶穌的人,卻也是期盼基督來臨的人。為什麼人們認不出?

釘十字架的那一刻,圍觀的人們、有決定權的人們,他們都知道 耶穌施行過的奇異恩典,也看過 耶穌證明祂是 上帝之子所表現的種種能力,但在決定性的那一刻,人的信心被疑心所覆蓋,所以瘋狂的要讓 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許那些人並不是窮凶極惡,也不是非得置 耶穌於死地,只是他們沒有把握。

就像病人被醫生治好了,心中也許有感激,但他不可能開醫生執照給醫生。

如果不是醫生,如何知道另一位醫生的醫療水準?

如果不是選民,又怎麼認得出選民的權柄與榮耀?

所以他們殘酷的對待祂,用嚴厲、可怕的手段,當作是一種測試。

圍觀的人們只是好奇而冷漠、旁觀且猜忌的眼神,想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因為他們是無知的眾生。

能夠認出選民的只有選民、能夠理解聖人的只有聖人、能夠肯定人子的只有人子,所以你們想要成為選民的話,選民的責任就是:「善盡自救的責任。」

如果現在的你,還停留在等待救世主自動出現的心態,那你將逃脫不了再次害死救世主的厄運。

就像瞎眼的人一直在期盼光明的來臨,但光明來臨的時候,他卻不知道。

所以大家現在不要只是想著天恩師德會給你多少、不要猜測光明到底來了沒有,你最重要的事,是先醫好自己的眼睛。

道場也是一樣,雖然蒙受 皇天隆恩護庇保佑,但如果你只會用天命金線的頭銜來沾沾自喜、只會自誇你是哪些德高望重的前輩的後學而洋洋得意,卻不能在無私的奉獻中,積攢自己心靈的豐富;不會在奉事、牽引眾生當中,來表現你心力的極限,那麼你與那些不肖子孫有何差別呢?

辦道人員欲在人間廣開普渡,則必借此軀體濟世渡生;既欲為人,則必有人心習氣。

屬物之質一旦入世,唯有以慈悲、弘願做為力量。

所謂扶習潤生,方能轉煩惱為菩提,以此凡夫之軀體,載佛聖菩薩之悲願,也唯有此佛心悲願,足以荷擔天命正法之大功大用,直起直行。

誠如此言,你也沒有辦法選擇在道場這個大家庭中,誰是你的家人。

在歷劫以來,凡與 彌勒佛種下因緣者,不論其賢、良、凡、愚、惡、濁,但初發至誠心、深心、迴向願心者,皆有機緣得入白陽道場,普被三根、普令眾生,得 彌勒佛大願攝持。

身為彌勒眷屬,是不可以驕慢傲逸的。

當知佛與魔在起初修道時,都是多聞持戒之人,同樣精進;但若生出驕慢傲逸之心,佛道便淪為魔道矣!

今時末世之中諸多艱難,魔法橫行,使人易入魔網。

楞嚴曰:「不作聖念,名善境界;若作聖念,即起群邪。」

可見修道之人一生執著,正道漸弱,邪道熾盛,可不慎乎!

師尊老大人曰:身為彌勒眷屬,是不可以冷血無情的。

當知大乘菩薩乃:「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

雖自身已證覺境,不復耽戀三界生死本有,但因慈憫眾生復隨流浪輪轉,是以再入五濁惡世,甘受炎惱焦熬,但為救眾生願捨自身清淨安樂,忘私忘軀,此乃大乘菩薩精神,白陽修辦人員亦應復如此,方不墮 祖師之宗風。

辦道人員欲在人間廣開普渡,則必借此軀體濟世渡生;既欲為人,則必有人心習氣。

屬物之質一旦入世,唯有以慈悲、弘願做為力量。

所謂扶習潤生,方能轉煩惱為菩提,以此凡夫之軀體,載佛聖菩薩之悲願,也唯有此佛心悲願,足以荷擔天命正法之大功大用,直起直行。

身為彌勒眷屬,是不可以排斥彼此的。

好比在人間出生,你永遠不能選擇的就是你的血親家人。

香火因緣宿命,註定了你們此生的關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你要在這段關係中學到什麼;在血濃於水的連繫中,你轉化了什麼。

誠如此言,你也沒有辦法選擇在道場這個大家庭中,誰是你的家人。

在歷劫以來,凡與 彌勒佛種下因緣者,不論其賢、良、凡、愚、惡、濁,但初發至誠心、深心、迴向願心者,皆有機緣得入白陽道場,普被三根、普令眾生,得 彌勒佛大願攝持。

道中修道有幾種考,或者皇風密佈,或者父母阻撓,或者妻兒離散,或者病苦纏身;甚至前輩掣肘,令你修辦無路;或者後學悖逆,使你施政乏力,這等等不計其數,以拂亂爾心爾行。

一切示現都自因緣中來-

小人受此煎熬,煩躁熱腦、言行狂悖、退道離德,則以前種種經歷,不過是業力,在業力中更加無明。

君子受此煎熬,反省迴觀、不起怨尤、自淨其意,則往日所受種種,皆是玉成,在玉成之中智慧更增。

可見相同遭遇,由君子、小人根器不同,而結局大異。

修子進入此關,切當謹慎,不生一絲執著,方不墮 祖師門風。

經云:「人在小事上盡忠,在大事上也會盡忠;人在小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會不義。」

所以不要因為小事就忽略它。

曾子每天給自己三種反省:

祂第一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這顯明祂重視別人;

祂第二反省自己「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顯示祂重視朋友;

祂第三反省自己「傳不習乎」,這顯示祂重視老師。

祂的反省不是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因為祂在實際的人際關係中,很清楚的看到了自己的性質。如果你們的反省沒有從人事上來著手、落實,那你的反省可能是虛幻的。

所以為師講那麼多,最擔心的卻是怕你們沒有去實踐、怕你們沒有運用在生活當中。你如果沒有把道與反省,落實在人、事、境上面,那你自我感覺良好也沒有用。

還沒有作神仙的時候,別忘記自己還是人哪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80476855383256/

南極仙翁曰:

還沒有作神仙的時候,別忘記自己還是人哪!

南極仙翁曰:

老朽問你們,何為情?情包括了什麼?親情與道情互相違背嗎?還是在家裡面的道情即是親情呢?

南極仙翁曰:

道情無處不在,在家庭即是親情,在同修間可以說是一種互相關懷的人情,但這種人情不是一種普通、做表面、愛現式的那一種人情,明白意思了嗎?在兄弟間的話可稱之為兄弟情,道情不要把它想得太理想化,不是這樣的。道情只是一種人心真誠的流露,它就無處不在,不要把它想得太難,一個誠字就代表很多了,只要你的心是真的,這樣就好。

當然在作法與行動上也不能太直,如果心是真的,而言語行動又能夠婉轉的話,情感就自然流露了,這樣明白嗎?

南極仙翁曰:

如果你想要去分析「情」這個字的話,是不是覺得很難分析呢?它裡面包括了心理、性格、情緒,種種因素在裡面,想要像把水電解,說它是氫或氧的成份,好像沒有那麼簡單,是嗎?

因為人有什麼心,就有什麼情,如果你硬要把情分析出來的話,那倒不如不要去分析,如果你的心是真的話,一切情皆真,這樣明白了嗎?

南極仙翁曰:

好,老朽告訴你們, 上帝對人類做出的種種因果報應,那代表理即是情。但 上帝對人類做出的各種關愛與好生之德的顯現,叫做情即是理。這點你們能體會嗎?

情與理其實以真理來說是一體兩面,所以你們不要刻意去把情與理劃分,不然到最後,或許你們會變成像木石,也或許你們會變得軟綿綿的,沒有思考的骨架與主見,只是隨著人情而左右。

南極仙翁曰:

看待嚴肅的事情,做出正確的評斷,不用於人情,那叫做理即是情。但面對自己的家人,或者熟人,能夠多一分包容、體諒,那叫做情即是理,這樣明白了嗎?

在不同的處境與位子當中,心態都要做個調整,行為也要有所不同,這並不是雙重人格,也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戴上不一樣的面具,而是在情理互用當中,其自然顯現而已。

白陽聖廟、祖師紀念舘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82590918505183/

《白陽聖廟、祖師紀念舘》

造一座廊廟供萬人敬仰       立一幕誌鏤字數十行

問我一聲好徒孫     爾以何種情懷立於人前做榜樣

諸佛如實修行護衞正法    不貪身命亦不自毀慈航

做三界十方明燈    是吾弟子之擔當

天元古佛    降至佛閣

你們現在會深深的感恩嗎?感恩先從孝順做起,做得到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82591611838447/

師尊老大人曰:

既來國外開荒,要開拓到人家不願去的地方,要做到人家不肯做的事情,要會忍受、要會包容,而且時常感恩,開荒的事情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你們現在會深深的感恩嗎?感恩先從孝順做起,做得到嗎?

師尊老大人曰:

乾道十九號,你在家是不是很少孝順到父母?(是)有頂撞過嗎?(有)為什麼?(弟子愚昧求 師尊老大人慈悲,總覺得父母所講的事情與我們心裡所想的不太一樣,父母常常講一件事情就一直講一直講,所以弟子會覺得很不耐煩的樣子。求 師尊老大人慈悲。)坐下。

師尊老大人曰:

其實為師只叫一位起來問,也包含班中部份的人所犯到之處。一定要會感恩,孝順才會做得徹底;要怎麼感恩,為師就說個徹底。師尊老大人曰:

人既生也,自幼而長,必因四恩—

諸佛恩:德威慈攝,三界師長,開覺破惑,淨眾生土,此其恩也。

國王恩:施政持邦,四境圍護,立家安居,生養當中,此其恩也。

父母恩:懷胎哺育,劬勞憂病,言行教養,盼子有成,此其恩也。

施者恩:患難援濟,生活助給,親朋規勵,周遭慰勉,此其恩也。

感恩,天性也,發而無偽之謂也。

若足恭作態,外遵內違,皆非感恩也。故曰:禮也者,返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感恩始以為孝,何以為孝?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膚髮還父母之初,無些毀傷,親之孝子也;天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心性還天之初,無些欠缺,天之孝子也。師尊老大人曰:

懂得從何感恩了嗎?孝順不只在言語表達,還是物質的供養,一定要由心的誠敬,父母才會感受。父母恩非常重大,但天恩更是浩蕩,如果不能報答父母恩,更何以報答天恩?感恩方能報恩,報恩是將上天所付的使命、所託的責任,能夠予以謹慎完成,這就是最終目的。

真正的浩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82592538505021/

師尊老大人曰:真正的浩劫並不是外在的大水、洪波、𩗗風、烈火、地震、山崩.........、或者是各式各樣的天災人禍、真正的浩劫是在於(人心的不稳定、還有綺思異想)若是沒有真修的辦道人員會開始出現種種的幻想、異象、所以就會講出各式各樣亂道、毀謗的那些傳聞、言說。

不要對任何人放棄,包括你自己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7799418984333/

師母老大人曰:

師尊,看大家修辦道這些年來,有的也是撞得頭破血流的,不知道 師尊是不是也有些話想對眾徒兒們做個安慰安慰呢?

師尊老大人曰:

其實說安慰的話, 師母祢倒比我更了解他們的心。這些年來,你們的確辛苦了!為師也一直把你們當作像是我的親生兒女看待,諸佛也不曾放棄過你們當中的每一個人。

為什麼你越修道卻越感痛苦呢?為什麼你越修道卻越無力呢?

上帝並沒有說要拋棄你,為師與諸佛也沒有說不要你們,為什麼你們要對自己沒有信心呢?在這個落實班以前,為師不管你們曾經做過了什麼事,為師只要你們從現在開始存什麼心。誰願意讓自己當年的辛苦,為修道的犧牲,到頭來是一場空呢?

放下不必要的執著吧!那只是很幼稚的執迷,你用往後的眼光來看現在,你會覺得你現在的執著很可笑、很無知。

小時候為了爭一粒糖果,跟兄弟姊妹大打出手,到現在你會覺得:那一粒糖果比兄妹情還重要嗎?

現在你跟誰不合、你跟誰鬧彆扭,以你以後的眼光來看現在,跟真修道比起來,跟人稍有磨擦、稍有不合,這又算得了什麼呢?一切要以「蒼生大事」為重、一切要以「別人感受」為先,不要再活在自我的世界。

大家願意嗎?(願意)你們這樣的回答,才有資格做為師的徒弟。

記得:不要對任何人放棄,包括你自己。


不斷的創新就是不斷的復古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7980312299577/

院長大人曰:你可以以這個方法來做一個歸納,但是在你說這一段話當中,為兄我所想到的就是:不斷的創新就是不斷的復古,最現代的東西就是最古早的東西。在電燈被發明後,你是否遺忘了太陽?而電燈的類型很多,有的燈很柔和,有的燈很刺眼,有的燈有各種不同的顏色,而這些都出現了,你是否就忘了太陽?而這些最新款的電燈,難道不是源自於最古早的太陽嗎?難道不是因為太陽,而人才感受到的啟示嗎? 院長大人曰:所以不斷的創新就是不斷的復古,離開古沒有新可言,離開復古沒有創新可言。

為自己定位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7981605632781/

院長大人曰:

天是否不因人而自為天呢?地是否不因人而自為地呢?人又是否可以不因天、不因地而自為人呢?物各有名、各有位,

辦道人員未能定位,所以誤入歧途者眾;辦道人員未深認名,所以行非所義者多。 

院長大人曰:

今天為兄要大家認識自己,為自己定位。認明有這個名、有這個位,該付出什麼、該貢獻什麼,才能合天心、合眾心,方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你們都要用心在這裡面,把握時間,專心聆聽、深入體會,以給自己一個答覆。過去種種不用心、不盡心處,在此,當好好反省、好好悔悟,天時、道勢都不允許你們再繼續掉以輕心,所以你們都應該懷有憂患意識。了解嗎? 

院長大人曰:

你可以因為自己的是,而感到驕傲;

但你不可以不因為自己的不是,而謙虛受教;你可以因為自己的對,而喜形於表;

但你不可以不因為自己的不對,而慚顯於貌。自己如能以自己為敵人,你便是自己永遠的主人;自己若以別人作敵人,那麼你就屬於別人永遠的奴隸。為什麼毛病脾氣,無法改進?

為什麼缺點過錯,不能承認?就因為人人都戴著望遠鏡,只看見別人的長短,未發現自己的善惡,任你遠方再如何的看得仔細,都無益於近在眼前的自己。回顧、省思如何落實,乃在個人若何扭轉自我之心輪。 

院長大人曰:

你們有沒有心呢?你們如何用心呢?你們曾用過心嗎?那你們會用心嗎? 

院長大人曰:

有心不會用叫做行屍走肉,會用心而用錯心叫做勞而無功,用錯心又不知道自己用錯心,必然尸位素餐。心涵蓋萬法,用而後萬法生,不懂得用心,也不會用心,心就彷彿枯井;懂得用心,而能時時用心,其井必源泉滾滾。如此,你們要不要學習用心呢?(要)

要不要?(要)

全人類的困境是什麼?整個道場的困境是什麼?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4541162643492/

師尊老大人曰:每個人都有困境,所謂的困境就是「面臨兩種同樣不受歡迎的可能,你卻只能選擇其中之一。」

這時,你就是落入了困境之中。

當下這一刻當中,全人類的困境是什麼?整個道場的困境是什麼?

師尊老大人曰:「困」這個字望而生意,就是一棵樹木被拘限在一個方框之中;這種情況,可在現代農業栽培技術中看到,許多技術人員都利用了容器來塑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所想見的各式各樣之水果、植物。

由這點看來,被困者似乎逃離不了被形塑的命運。

然而,是不是所有被困者都必須接受被形塑的結果呢?其實被困著的身分、型態眾多,但看有生命之物,例如飛蛾與雛雞,總是能依照其天性本能破繭或破殼而出。在生命歷程中,若能超越死亡,則困與被困總是代表誕生與重生之契機。

師尊老大人曰:大家聽了這一段,會不會感覺到被困就被形塑,或者被困但能誕生、重生的差別在哪裡?為師要問大家的意思就是,你認為被困的結局是被形塑的,或者被困的結局是能夠突破的這兩者差別在哪裡?是差別在植物或者動物嗎?是不是植物就註定被形塑,動物就能夠突破、能夠重生呢?是嗎?認為是的人舉手。好,放下。認為不是的人舉手。好,放下。那沒有舉手的就不知道是不是了,是嗎?

其實,現在不是也有很多花瓶貓,或者是各式各樣培養出來的動物,依照人為的因素把它形塑成與原先天生形狀不一樣的動物。不是嗎?(是)

所以,被困的結局究竟是不是能夠誕生、重生,這個重點是在於這樣的困境,究竟是天賜予你的天生的一個過程,還是人為偽造出來的。

雖然說,雞能夠破殼而出,但如果你在雞蛋殼上面塗上了一層金粉,讓它變得牢不可破,那麼裡面這一隻雛雞的生命能夠被孕育出來嗎?所以,遇到人為偽造的困境,不要被動的接受,也不要自己去偽造這樣的困境給自己。只要記得:凡是人為偽造的困境,你把它拿掉就好,不要想說去突破它,因為那根本就是多餘,只會帶給你傷害的;但是如果你遇到的困境,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是上天賜給你的,那麼你就千萬不要逃避它,而一定要去突破它。

師尊老大人曰:施壓於氣球的壓力愈大,則氣球相對的抵禦力也愈大。

這就好比人面對任何困境壓力都會產生相等的反射力量,然而這個反射力量是負面的反彈、反目與反抗,還是正面的反應、反省和反思,那就看在你個人一貫的路線與習慣作風了。常言「困獸之鬥」,這正是最軟弱無力之時,也正是最搏命放手之際。人在這種情景下,會得到什麼結局,就看這個人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試煉當中,所被激發的究竟是天性、自性,還是人性、血性。困之於君子,則是考中成就;困之於小人,則是劫中覆滅,面對困境,你的確不能不深思。

師尊老大人曰:剛剛有說到,困境就是面臨兩種同樣不被歡迎的可能結果,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這時你就面臨到了困境。不過,這句話講員若沒有再給大家作實例的舉證,可能大家的思考就只停留在這句話的字面上。現在大家再想想:你會遇到困境,你會只有兩種同樣本來你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出現,只有這兩種讓你選擇,你會走到這一步必定是之前錯誤的累積,這個困境也許是上天給你的提醒,也許是你自己人為造成的因素,你要怎麼突破,你要怎麼把這個錯誤改正,這就很重要。比如:一個人在事業上越來越走上顛峰的時候,他越來越少時間和心思去對應自己的家人,當他錯誤的漠視了他的家庭一段時間以後,他會發現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種是嘗試跟他家人溝通,但是每次溝通必然都會導致爭吵的結局,甚至,在這個選擇當中他必須去承認,他已經失去他的家人了;那麼另一種選擇就是,他可以都不嘗試溝通,只要裝作自己還是這麼忙碌,是供應這個家庭生活的唯一支柱、唯一來源,讓自己更投入在事業當中,也就是放棄家庭的重心,那麼他不必面對衝突,但他還是會在自我矇蔽中失去他的家庭。這只是一個個人在事業和家庭間的困境,這個例子大家能夠理解嗎?

這樣的情況常見不常見呢?(常見)

師尊老大人曰:再來說到道場的困境。就以過去這幾年當中,大家所面臨的兩種選擇,是要「混亂」還是「毀滅」,大家還記得這個困境嗎?(記得)

那麼你們所選擇的是什麼呢?(混亂)而你現在在混亂中,你有突破這個困境嗎?

師尊老大人曰:再來大家想想看:聖人有沒有困境呢?(有)

那麼聖人的困境是因為錯誤的累積嗎?(是、不是)

你們能舉出聖人的困境是什麼呢?能舉出來嗎?

師尊老大人曰:經過講員的解釋以後,大家有沒有對困境的定義更清楚呢?也就是說,一個人面對事業與家庭的困境,他同樣不想要每次爭吵的痛苦,

他也同樣不想要不溝通卻失去家庭的痛苦,但是他只能夠選擇其中一種痛苦,沒有逃避痛苦的方法。他如果選擇每次爭吵的痛苦,但他忍受,耐心來改變他過去的錯誤,那麼他也許會挽救他自己的家庭。而像你們所面對道場的困境,相信沒有人會樂意有混亂的痛苦,也沒有人想要接受毀滅的痛苦;但在這兩種痛苦之中,大家寧願選擇混亂這種長期的痛苦,也是希望在痛苦之後,能夠有機會再重生,總比毀滅短暫的痛苦後再也沒有機會還好。

不是嗎?(是)這就是困境的定義。你只能選擇兩種,你即將接受的痛苦,你要選擇哪一種?而聖人有沒有困境?現在大家再想一想。

師尊老大人曰:其實你們現在所想像的這種聖人的困境,應該不能算是聖人的困境。

因為眾生的無明與聖人想要救眾生這兩種情況,可以說是自古存在的,但聖人選擇救眾生並沒有什麼痛苦不痛苦,只是本來應該如此,所以應該不能算是困境。這樣大家了解嗎?(了解)因為畢竟沒有說,選擇救,就怎麼痛苦;選擇不救,就怎麼痛苦,聖人應該沒有兩種選擇,也從來不必選擇,那麼應該不能列為困境的情況當中。這樣你了解嗎?

師尊老大人曰:剛剛點傳所舉例的這眾多聖人,的確都有選擇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不過究竟這個選擇促成祂成為聖人,還是祂成為聖人以後面對這樣的選擇?以 孟子就曾經舉例過眾位聖人的經歷。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麼這種種的苦、勞、餓、空、拂之中,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前,還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後?那麼這個人,也許是一個聖人,但是這個聖人祂是接受大任以後才有這樣的困境,還是有這樣的困境來決定祂能不能接受這個大任?孟子又說到: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那麼是困境在先,作在後?

師尊老大人曰:那麼大家應該更清楚的領會到聖人有困境。然而,這個困境通常是在祂成為聖人以前,若祂成為聖人再遇到困境,那麼也就是祂能不能是一個承擔大任的聖人,才會遇到的困境。是嗎?

為師再舉一個例子。孟子在祂承擔大任成為聖人之後,最後祂還是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天命絕續」的問題。因為沒有傳承者,那麼祂只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痛苦的選擇不夠資格的人來繼承這個天命;一種則是痛苦的選擇寧願讓天命斷絕,也不輕賤這個天命。到最後的結局呢?大家都知道道可廢不可賤。大家會覺得在這幾個問題上想通了嗎?

華嚴世界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佛依著祂在果地的印證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4578155973126/

師尊老大人曰:華嚴世界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佛依著祂在果地的印證,而演說最真最善最美最莊嚴的佛的世界,故稱為華嚴世界。要進入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要是佛。

你們必需學著以佛心佛性來有一切諸佛聖人的示現風範。願意嗎?(願意)

耶穌用手直接觸摸生大痲瘋的人,不忌諱任何的風險來醫治眾生,正表明於一位修辦道人員,在行道立道的過程中,是願意打破一切規則、衝破一切障礙、捨卻一切自私、放下一切執著而實踐出 上帝的道。你們也能這樣嗎?(能)

師尊老大人曰:上帝的慈愛從不會侷限在某些人、某些地區。體用一如、愛力和合這樣的心境,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實行,你們要好好自我勉勵!不要輕輕鬆鬆說,自己猛然醒悟、懂了、會做了。

卻事事還是只顧著自己、向著自己人、考慮自己單位,就可見你們的程度與佛菩薩相差多遠。

為師能講、能點的也是有限,但大家不要每次都用強勢主觀互相指責,一定要用大愛至誠的和合力來凝聚、來進步。明白嗎?

覺悟的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69155746515367/

終極價值 學為聖賢

最近隨手翻閱明代大儒王守仁(王陽明)的生平與他的著作《傳習錄》,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從小就展現出不同於世人的志向。

西元1483年,王陽明(十一歲)在中國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一本正經地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相當於是在問「人生的終極價值」是什麼?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因為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但他還是很快作出了堅定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嚴肅地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頓了頓,一臉鄭重地繼續說道:「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西元1496年,王陽明(廿四歲)在會試中再度名落孫山。有人在發榜現場未見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陽明卻無動於衷。大家以為他是傷心過度,於是都來安慰他。

王陽明臉上略過一絲滄桑的笑,說:「你們都以『落第』為恥,我卻以落第『動心為恥』。」(註1)

​遭貶貴州 不憂艱苦

在卅四歲時,王陽明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當時,明朝最昏庸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執政,歷史上數得著的壞太監劉瑾專權營私,禍亂朝綱,那些正直不阿的大臣都被排擠致仕,給事中戴銑因為勸諫皇帝殺劉瑾而被打入大牢,王陽明也因為其上疏求情而觸怒劉瑾,被打入大牢後杖責四十,打得王陽明一度昏死過去,後又將他貶為貴州龍場驛丞。

貴州龍場驛丞,簡言之,就是一個縣裡的招待所所長。但那地兒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招待所,連房子都沒有!龍場那會就是一當地土著山民居住的一個小村落,自古以來就是蠻夷之地,自明代開始才設置有行政區。說的話都聽不懂,「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就是能夠聽懂交流的人,都是些中原地帶亡命之徒逃亡到那裡的。沒辦法,王陽明就和那幫亡命之徒、當地的土人們生活在一起。

剛開始,土人們還想把王陽明給殺了,後來這些人就夢到神仙的告誡,很快就同王陽明相處甚好。王陽明在這個地方找到了桃花源的感覺,蓋了小茅草屋,教土人們學些基本的文化常識,中國古人認為「聖人」就是這個人走到哪兒,周圍的人就會變好,例如:堯舜禹、孔子,包括近代的納爾遜·曼德拉,連他蹲監獄時,那些獄卒都能跟著變好。王陽明在當地就是行聖人之為,不過龍場驛的生活環境還是很艱苦,服侍他的僕人壓力大到都得了憂鬱症,整日臥床,反過來,王陽明還得伺候他的僕人,安慰他。

龍場悟道 聖人處此

雖然如此,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他總會覺得死亡的威脅會來臨,他知道劉瑾不會放過他。王陽明發現自己還有怕死的心,就非常困惑,他就想自己為什麼還怕死。於是,在屋後弄了一個石墩子,每天在石墩子上打坐參悟。有一天夜裡,他突然就手舞足蹈跳起來了,特別高興,他頓悟了,說了一句特別重要的話:「聖人處此,更有何道」,意思是「每個人心中自住著一個聖人,何必從外面去苦苦尋道」呢?這句話就代表龍場悟道精神。(註2)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在思想史上非常重要,因為傳統成就君子之道就有兩種不同的修行法門,第一條路徑是:向外求聖賢,簡言之,就是向諸佛菩薩、聖人賢人和成功者學習,透過他們成功的方法,不斷地向他們學習、靠攏,就可以改變自己不好的行為,進而提昇自己的心性,這條路徑是比較容易的途徑,因為有學習的典範。

另一條路徑就是:向內求諸己。就是成聖成賢的條件,不是向外求,而是改向內求:因為所有成聖賢的條件是「本心俱足,不假外求」。

致知光明 一生無憾

​王陽明一生的工夫,就在找出自己光明的本心,在這樣的基礎上,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修行工夫,並提出著名的陽明四句教:「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句話的意思是:心,作為一客觀存在的主體,本來無善、惡可言,是一本來空靈清淨之物,就心體本來而言,是沒有善惡的。然而,人只要有意念,心就動,心動就不可能是中性的,心動產生意念,意念不是向善就是向惡。二是指人的心中一旦有「善」或「惡」,心就不再平靜了,就會有「動」。這是因為「善」和「惡」都是有「意」的,心一有「意」,就有所指,就將產生慾望。所以,人只要心動,只要一有意欲,就必然相伴而出現善或惡。

當善惡已經存在的時候,分清善惡就非常重要。此時判別的標準就是自己的良知,如果能分清孰善孰惡,這就是良知;如果不分孰善孰惡,就是沒有良知。

當良知發動之際,就可以透過為善去惡的工夫,將本身的惡革除,行所當行,回復到無善無惡的心體。

王陽明五十七歲,農曆十一月廿八日夜,從一個美的出奇的夢中醒來,他讓人幫他更換了衣冠,倚著一個侍從坐正了,就那樣坐了一夜。

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弟子周積叫進來。周積匆忙地跑了進來,王陽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睜開眼,看向周積說:「我走了。」

周積無聲地落淚,問:「老師有何遺言?」船裡靜得只有王陽明噝噝的呼吸聲。王陽明用他人生中最後的一點力氣向周積笑了一下,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用一生,印證他的言行,展現了本心光明無礙。

師尊慈訓 覺悟的心

王陽明的一生在心上做工夫,和活佛師尊慈訓《覺悟的心》其實是相印相證,引之如下:佛性的作用,是一顆「覺悟的心」,常去找出自己的問題,提昇自己的反省能力。徒兒要想:「講課能不能幫助我修道?」為什麼會愈講愈沒東西?因為沒有在修道了。為什麼沒修? 因為沒提升,為什麼沒提升?因為沒反省,若用「人心」去反省,是反省不出東西來的。這是內心的問題啊!六祖惠能大師說過:「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咦!大家都耳熟能詳,也是聽到快膩的一句話,但這當中,是不是意味著徒兒對這句話已經麻痺了呢?

​徒兒們現在是不是正在背道而馳?趕緊回頭是岸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徒兒要好好地修修自己啊!若能真正的「念念自淨其心」,這樣修道才得力啊!才能夠真正的事半功倍喔!明白嗎?為師希望徒兒們的修道,能夠互相鼓勵,互相肯定,這樣才有朝氣,才有活力。給自己信心、力量,為師也會賜予信心、力量,只要徒兒有心,只要徒兒願意,為師也願意牽著你們走,只怕徒兒不把為師的話給牢記。

​今天為師所指示這番話,並不只是對你們說;凡是想要修道的人,甚至點傳師,都得要好好的參悟為師今天所說的話,警惕自己!勉勵自己!提醒自己!督促自己!咱們要腳踏實地的精進自己,修己度人。人各有優點,不用去羨慕,我們修道是「見賢思齊」,而不是「見賢思擠」。修道要有正確觀念,要有正知正見,正念正行;最重要的,要珍惜自己的優點,不要摧殘自己的信心。

路,要去走,才能夠到達,坎坷的路,要靠自己去填平,崎嶇的路,要靠自己去應變。考驗來臨,要自己去琢磨,困難的事,要驗你們的智慧。所以大家別再停頓了!一心了愿去吧!為師就不再多說。能夠體師之心,奮勇修辦,這才是為師貼心的好徒兒,要再接再厲。

日暮西山!別再貪戀,貪玩貪享受,該是整好裝備,走向回家路的時候了!為師也會一路陪伴你們。徒兒這一個路可要保重。徒兒得有自知之明,要潔身自愛,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莊敬自強」。別再分心恍了神,一步錯步步錯,再回頭已百年身。到那時才來後悔就真的來不及。徒兒也別怕別人的嘲笑、怕別人瞧不起,為什麼徒兒們怕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呢?那是因為你們把假的當真!難怪愈修愈鬱卒,愈修愈煩惱;愈修愈走不出來!

雖然先天上每個人條件都有不足,但是只要後天肯努力,為師相信徒兒們一定能夠戰勝自己,突破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勇者!(註3)

同修互勉 立人達人

師尊所言「是一顆『覺悟的心』,常去找出自己的問題,提昇自己的反省能力。」告訴吾輩,我們都要向內求,去尋找自己的良知本心,也就是一顆「覺悟的心」,有了「覺悟的心」才能知是知非,找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將之改過,不再犯錯,如此才能一步一步向更高處走,更能將自己提昇到聖賢的境界。

願與各位前賢、同修相互勉勵,攜手向前,讓彼此能夠優入聖域,讓社會更加祥和。

修道修心篇(一)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87792918829/

師尊慈語

濟公活佛勸世文

修道人辛苦一點也要認命,做的多,了愿的多。所以修道、辦道的人都要無怨無悔。

修道要把握時機,現在不修,過了就沒了。該做的時候,要又快又準,把它抓起來,這就是道,因為這個時候,你心無旁騖。

自己的發心跟體悟,才是最重要的。想要有智慧,就必須去經歷、去改善。好比一件事來了,怎麼樣去處理才會圓滿,才會順暢,這都是在運用智慧。學道也是一樣,學了道,就要知行合一,才會發揮最大的力量。

希望徒兒們都是見道成道,今天有覺得不圓滿的地方,盡心去做,從小圓滿成就大圓滿,從小地方做起,從推功攬過中去圓滿,而不是只看一個小地方就去批評毀謗,這只會把事情越弄越亂。

老天降道不是教你們畫符念咒,也不是教你們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是直接了當就跟你們說每個人都是佛祖。自性就是本身,肉眼看不到,但是徒兒們不妨仔細考核歷代古聖先賢及五大教主,哪一個不是從日常生活當中修成的呢?所以不要架空自己,知道嗎?什麼叫做不要架空自己?修道要任勞任怨,不要跟別人多做比較,自己能做就做,老天不會虧待你的,等到水到渠成,自然就會有人肯定你。什麼都沒做,空說了一大堆,把自己架空了,沒有腳踏實地,沒有真實的付出,就沒有辦法得到肯定。

情緒是會變動的,如何能讓初發心能夠常保不變呢?如果要使我們的信念常住,就必須透過不斷的實踐,不斷的去做、去實行,在不斷的實行中,或許會遇到挫折,會遇到失敗,也或許會得到成就感。但是如果你一旦跌倒了,沒有一蹶不振的話,你的信念將會因此而更加堅定,這就是「常住無間」,知道嗎?所以為什麼聖賢要說知行合一?只知不做終歸虛談,而只做不想則太過魯莽。當你有一個信念、有一個善念,要如何去達到它呢?那不是三天兩頭的事,必須透過不斷的實行,終其一生,直到蓋棺論定,方能夠論成就。

人間、地獄都不是你們的歸屬,我們是有使命而來的,不要妄自菲薄。替老天擔當,代天宣化是我們的本份,為什麼?天生地養的嘛!天地恩、父母恩最大。

修道就是要改正不好的念頭,回復本來就有的良知良能、本來就知道的道德觀。本來就知道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本來就知道要報恩了愿。孝順父母要在平常無所求的時候去做,那才是真孝順。

人的本份就是要對自己負責,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攸觀眾生、攸關自己以及週遭的人。今天你進入了佛門,學習的是道,道在哪裡?道在日常生活當中,那麼自己就要以身示道,自己去實行,那才有價值。

了解自己,就應該誠於中,行於外,別人看你是一尊佛,那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天堂了。也因為你的心境,環境才會營造未來的天堂,不用去西方找佛陀,也不用去西方找琉璃光世界。既然做一個人就要好好地把本份做好,不要好高騖遠去強求成佛,到處去跟人家學參禪、打坐、通靈,這些都是不需要的。在心裡用最合乎自然修行的方式就可以成佛了,因為那是慈悲心的顯現。學佛要用最自然、最誠敬的心,所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辦最不平凡的事情,即是白陽的殊勝。

修得好也要講的好,口、心、行要合一,這樣才像修道人。修道最重要是要明理。

遇到每一個瓶頸,都是成長的時候。不要每天都只看到表面的自己而已,修道要深入,做人也要深入,做人不能只做表面,這樣別人也會以表面來對你們。

修道可別只重視好看、好吃、舒服,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行道在於公心一片,在安於自己的本份。行此道要無怨無悔、有始有終,休息後再出發,要保證自己真正下功夫,讓世界多一份安詳和。希望在這麼緊急,這麼動亂的時勢中,徒兒們能個個定下心來,真正的靜下來,誠下來,誠於自己,誠於人,誠於物,誠於你自己的本份,面對自己的心,誠於中,然後行於外。

做什麼事情都一樣,不要一直等明天,要把握今天、把握現在、把握當下、這才是真的,才是永恆。

把它當作自己該做的,就不會做的心不甘情不願。就像吃飯吃得那麼高興,把修道當吃飯,當作在享受一頓美食,那便巴不得天天享受到。所以一念之差,天淵之別啊!

在最恰當的時候做最恰當的事,就是修道。因為我們不可能沒事找事做,總是遇事、見事、辦事。人間的事情辦好、就是天上事情辦好。

修道沒有止境的時候,休息是內心的休息,不是腳步的休息、腳步的淡然,腳步要積極,可是心境要淡泊。辦事需要眾志成城,可是,不要為自己來爭功奪名,辦事的時候要無所為而為,上天自然給你力量無窮,有所為而為就總是力不從心。所以要傳燈,傳這個慧命,傳這個千年的燈塔,指引著眾生一直走下去。

修道不是在佛堂修道,不是在人前辦道,而是在你獨處的時候,在你面對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那才是修道。

天上果位人間定,但若是為果位而有所打算,就不是果位了。因為心有所動就不是道了。

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每個人皆有本身具足的能力,既是本身所有,就不用再去找,更不要掉進漩渦。因為本來就沒有漩渦,又何須跳出。

好道的人就要厚道,厚道的人,就要常常去廚房學道,不要常常坐在裡面學舒服的道,而要去做那些打雜的道。

修道是時時刻刻,是沒有中斷的。休息了,就浪費了光陰。

修道修心篇(三)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90429585232/

道生萬物,道是一切根本。要依道而行,才能夠長久,如果背道而行,就會自作自受。並不是上天和仙佛要懲罰不乖的人,而是因為天理昭彰。天理在哪裡?就是天地良心。上天仙佛都是慈悲的,縱使你有滔天大罪,但是你的良心會不會苛責你?所以做事要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生命要有深度,要有廣度,而且還要有「明度」。明白的明、光明的明。明白自己,凡事要清清楚楚,掌握自己的每一個心念,清楚自己的一動一靜,要讓自己有明度,只是知道清楚,漸漸地,你會變得敏感,當你變敏感的時候,就會被情緒弄得團團轉。如果你沒有廣度,便沒有辦法包容,希望你們有明度,也要有深度,還要有廣度。不僅明白自己,還要包容自己,不僅明白別人,也要關懷別人、寬容自己。

感恩的心最美。要效法仙佛的精神。有一顆不忍人之心,就要好去開展,讓天心流露出來。

對於社會上的不幸、世界上的災難,你們要能夠發出心念去默禱,希望讓有緣的眾生也能夠歸入正道。你們的一念很重要,今天你願意出來,自然上天就幫助你。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對道不肯定,那自己自然先被自己淘汰。希望你們好好一點一滴去學習、去用心。人有病痛的時候,就有無奈的時候,這個時候要從你的心念轉念,自然會有貴人相助。

入了佛門,自己的心性要自己負責,凡間的形像是老老少少,為師看這一切都是幼稚的,為什麼?因為人的見識有限,所知也有限,看著徒兒們常常侷限在一個漩渦當中爭執不休,想想十年前你所執著的是什麼?今天得到的又有什麼不一樣?那樣東西沒得到?失去了又怎麼樣?十年前的你跟十年後的你有什麼變化?人總是要不斷的精進,今天修道、辦道,完全在於你的初衷、你的發心,人家說初發心容易,但是如何把它變成一種長久的信念就不簡單,所以為師勸徒兒修道不要情緒化,心胸要放寬,一個人想要看得更寬,必須要「無私」,你的容量才能夠納得更多,才能夠看得更遠。

人的心沒有太多的罣礙,煩惱,當下就能和仙佛契合。有些人說這是心誠則靈。那種契合就像父母和小孩一樣,不求回報,疼在心裏,不忍小孩受苦。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心中若真便無虛,心中若假真何覓。人落入凡間就不是絕對,就是會有對待。如果把心處在一個執著我相的絕對性心態之下,就無法辨出真假。如果賢士們把心放在絕對性的想像當中,當事情與你想像中的思想有所出入時,你會去取外在的客觀想法,還是執著於自我中心的想法?眾生心中的我執產生了這種絕對,這是一種迷妄,貪嗔的想法,不是正知正見。什麼是絕對?天地才是絕對。天不言、地不語,這是絕對。眾生們再怎麼踐踏土地,糟蹋這塊土地,土地還是默默的承受。太陽、月亮也是絕對,朝陽昇起之時,會不會給善人多一點陽光,惡人少一點陽光?所以說只有天地是絕對的。而世間是無常、是對待的。

慾乃惡之蒂。有貪心就有妄想,所以要知足常樂、存養省察。身為一個修道人要隨時的反觀自己、格物窮理、去除身物以及心物、摒除心中的雜念,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清靜。

有得就有失。其實你們擁有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要好好的善用身心,好好地去做自己該做的事、了自己該了的愿、盡自己該盡的責任,不必太在乎順與逆。順逆只是一個過程,其實不管是順、是逆,你們都會有所得,應該無所住而生其心。佛是什麼心呀?佛是慈悲心、無心。什麼是無心?就是不執著。祂不會覺得哪個眾生比較帥就特別疼他,再佛的眼中大家都是佛子,大家都一樣,沒有所謂的美醜,憑的只是一顆心。

人的心容易受到別人的一句話而影響心情。人的心就是不夠堅定,容易受別人影響。心念一動,上天都知道,心念善就是天堂、心念惡就是地獄,所以要小心念頭,不要想不好的、壞的。人要有光明的思想,才能作出光明的事,舉止也就合乎於禮,所以上天堂、下地獄就在一念之間,所以君子要慎獨,要時時留心自己的思想,因為思想會成為言語,言語會成為行動,行動會成為習慣,習慣會成為性格,性格會成為命運,所以思想很重要。

不可以存有猜疑的心,心真一切真。心一動念,撼動天地,所以要好好把持住自己的心念,一念善就是天堂,一念惡就是地獄,所以說人心善變,心美物物皆美,心善物物皆善。

遇到困難要如何解決?如果心浮氣躁,解決得了事情嗎?先要把心定下來、靜下來,這件事該如何解決?把心靜下來,許多妙智慧就自然產生。智慧非金錢能買,智慧乃在逆境中取得。

是不是能看透,是不是能看清,是不是能灑脫,也是你目前所能做的。如果在每個當下都能做好,都能安份,都能盡心,都能守本份並且無所求,那麼即使你碰上任何事情,也都能臨危不懼。希望你的人生無怨無悔。好好盡你們的責任!你們常說要讓世界更好,要讓環境更好,但是要問一問自己,你做到多少?常說要做環保,你們的心環保了嗎?甚至再有垃圾的時候,竟向外面丟,向別人發洩。所以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心,這也是修行。

什麼叫「妙行無住」、「應無所住而心無潮」?如果說心裡沒有什麼執著,沒有任何的罣礙牽絆的話,心就不會起浪潮。浪潮就是你的喜怒哀樂、六塵、七情、三毒,在這世間這些可以免除,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道。

修道修心篇(四)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91589585116/

心情最低潮、最難過得時候,就是你的世界末日。這樣的世界末日比生死更可怕,因為你的心已經死了。希望你們不要有世界末日,也不要恐懼世界末日,而是更勇敢地去面對你當下的日子,因為未來還有更美好的日子,你不去做,它依然是這個樣子,如果你去做,這世界會因你而有所改變。希望你們能夠去touch別人的心,去貼近別人的心,更要去關懷別人的心,你們害怕世界末日,害怕這世界不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的好不好?你內心有仙佛、有道、有上天、還有眾生,你就最了不起了。

修道就是要學習如何捨掉不好的行為,捨掉貪嗔痴三毒,名利、煩惱即不愉快的事,以平等心、知足心、感恩心來面對眾生、面對自己。

以歡喜心來接受人、事、物,以歡喜的心來完成它,才不會有不平,如果心不平,如何以一顆很靜的心來完成事情?有不平就有忿怒,就會對人生氣。

為師到你們家,你們可要心中充滿法喜,不要愁眉苦臉,不要我到你們家卻被你們的臭氣薰出來,人的臭氣是很強的。家裡要感染一些好的氣氛、好的氣息。不要讓為師一去就被薰出來。每個人都知道人間是苦海,就不要一直吐苦水,一直吐苦水,這個苦海是不是變得更壞?每個人都要有樂觀的心,進取的心,不要將這個苦海在每一個佛堂裡製造出來,要將這人間變為淨土,要讓你們的家變成快樂天堂。

你的心不平,人、事、物當然就不平,不平就不安。求道就是求心安,心安理得就高興圓滿了。修道是修什麼道呢?其實道不用修,大家把規矩做到就好了。

葫蘆寶怎麼打開?當下佈施一下笑,那是不是打開了?笑著迎接所有的一切時,你會發覺世界實在妙呀!人人緣來都是著麼好呀!好與不好只在於你的用心而已。你們執著什麼?執著在於自己的得與失,執著得失,就永遠在煩惱之中,紅塵就好像苦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使這一波又一波,需不需要在內心自己去撫平?你們不是經常講無風不起浪嗎?風又是怎麼製造的?內心的風有是非之風,有爭奪之風,有太多太多風,都是人我之間的對待所造成的。

當你在受苦,在逆境時,要把你們的心當做平常心,就不覺得苦。

如果你的心一直只想快樂,只想吃好、穿好就覺得最幸福、最快樂。但是你要了解,這種樂往往會把你引誘到最痛苦的地方去,所以今天明白這一點,不管在人生旅途中,或者修道途中,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受難。

所謂「思無邪」是至理至性、存然無染、反璞歸真、自然而然、一心不忮不求、沒有私心。正心就是無邪,如保赤子之心一樣,沒有前後左右,卓然而立。

南極仙翁、活佛師尊「忘」字訓中訓五篇:忘貪常足、忘痴常適、忘嗔常平、忘苦常樂、忘迷常悟。

人生最悲哀的不是死亡,是迷、是執著。

要了生死,一定要斷煩惱,你們煩惱由什麼而生?因為有貪、嗔、痴,「貪」,常常貪心不足、憤憤不平,也常常生愛慾,看到什麼愛什麼,愛不得就生痛苦,所以煩惱從三毒來,三毒就是貪、嗔、痴。「嗔」,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忿怒,不高興、生氣,要知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那能事是順心如意,如果事是順心如意就不用做人了,就可做仙佛。「痴」,癡心妄想,想了入迷就叫痴,痴的話就愚,痴愚,痴愚,常常是連在一起的。這些貪、嗔、痴,就是煩惱的根,就是痛苦的泉源。眾生就是不能保持常覺的心,如果覺性常保持,就是仙佛菩薩與聖賢。覺就是不迷的心,常常清醒的心,那就是覺,覺就是不迷,常快快樂樂的。如果常保覺性,成道有餘。為什麼不成道?因為眾生覺性只保持三分鐘的熱度,一經人事的歷練,就黑暗了。

人為什麼有苦惱?有了貪、嗔、痴三毒的心,就會迷失自己,就會很苦,就會受苦,苦無止境。「忘嗔常平」的意思:有了嗔心就不能平,心就會忿怒,忿怒就會起波動,那就不能清靜,就會受三毒的心牽絆你、左右你、障礙你,所以說要把嗔心給去掉,「忘苦常樂」:沒有貪慾的心,就會滿足,會知足常樂。「忘痴常適」:沒有痴心就能安適,沒有痴心執著就叫安適。

為人要「善忘心」,如果能夠忘,就能夠得到清靜之心,因為你們都不能忘,常常記的前塵往事,所以常常就受到貪嗔痴愛的苦,如果能夠修「善忘心」的話,忘記苦惱,忘記所有的不愉快,那麼就能夠達到快樂。所以要忘貪、嗔、痴才能夠「忘迷常悟」,才能夠了苦解脫。

成功的人要存什麼心?慈悲心、愛心、耐心、信心、誠心、真心、感恩的心、報恩的心、知足的心、歡喜心。

當我們心存感恩的時候,要把這個恩德繼續傳下去,讓別人也能感受此等恩德,那應如何去做呢?就是要推恩。推恩就是效法天地,效法日月那種大公無私的心。把你們自己內心的恩表現出來,讓大家也一起來感恩,這個行動就叫推恩。

希望你們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心存怨言,有怨言,則心不平、氣不靜,思考也就沒那麼精通,也就沒有那麼神通。心平氣和就有神通,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所以說「心法」,而外面講的神通是有法術的,和上面所講的神通不一樣,只要靜下來、平下心,自然神通就出現,那才是真正的自己。

修道修心篇(五)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93016251640/

什麼是無為而為呢?當在意越多,得到便越少,執著越多就越痛苦,煩惱也就越多。

遇到痛苦時,要如何?(一)找知心的朋友訴苦(二)寫日記讓痛苦有寄託。苦來自心理想不開,執著迷惑。遇到事不必痛苦,是過則過,何必記在心頭,不必與自己計較,過不去。念頭轉變一切,將痛苦轉成快樂,痛苦轉成零,成功、失敗一念抉擇,立志成功,有志向就有力量,心有力量,一定能成功。

要記住,你們是為師千百億化身的活佛,不要循偏私,不要只為自己,箭頭不要老是指著別人,多指指自己,指自己的偏私,然後要去偏私、循正義,心無偏私自然公心一片,做出來的事就不會有所倚偏,而是光明一片。

體驗生活。禪玄不玄?禪之意就是單心,就是最簡單的心。

當真誠的時候,不用祈求上天,自然就會有感應,因為當下即是天心;有苦有難時,肉體受折磨時,先問問自己,當下有無誠心?有時貪得無饜,貪心不足,容易損壞自己的福氣啊!

人都是在成敗之中起對待,心不平衡,每天都不快樂,所以做事情,不要在成敗之中衡量自己的能力,也不要高估自己或低估自己。

人在塵世中,往往盡了心就要得到,這樣就不快樂了。「真」在哪?再不欺不騙、天真可愛、純真之中,要真在真心不退才會成功,人生的困難坎坷,突破要看自己。

生命雖然短暫,有一天的生命,就有一天的光明,就得好好的去把握,即使現在只剩下十分鐘,你成全了一個人,那就功德無量。一個轉念就是一個奇蹟,奇蹟不要外求,自己身上就有奇蹟。自己就是老師。所謂知迷即悟,知道自己已經在迷失,你就有救了。

「即刻開悟」,何必去印心呢?自己就可以自己印心了,自己就可以看自己了,咱們要看的是自己一顆善良的心,赤子之心,而不是向外求佛求玄,否則就本末倒置了。

思想、慾念就跟白浪一樣,一波接一波,什麼時候能夠安放它呢?當你知道隨緣的時候,就懂得安放它了。

現在為什麼道降火宅呢?因為不但要你們獨善其身,還要兼善天下,如此才能夠世界大同。自己的內心跟肉體有沒有小同?有時候可能沒有,這個叫做心跟行不合一,心為形役,就不能做個自在快樂的修道人。

做什麼事情都要當下安心,放手去做、專心去做,那一定做的好。放下不必要的心,保持現在原有的一顆赤子心、好的心、善念的心,那就能夠自在、安心,所以無時無刻都能自在,就能與佛、與天合而為一。

佛不是偶像,佛也不是求不得,而是當下的發現,內心的自我期許,現在的佛心能維持數十年、百年,就永遠是佛了。

如果心中能體會到人生的真諦,那是沒有時間的限制的,一秒也是永恆!你們的體會如果能夠保持出衷不變,那未來也就不一樣了。能夠把一化為永恆,把這個道生而行之,未來就可以成佛。

佛性的流露,就是處處圓融、處處圓滿、處處和諧。所謂的太平,不是世界都變的一樣,而是大家的心都有一個共同的希望,共同的努力。自己的心要先清、先平、先和,要不斷的進步提昇,還要有耐心,忍之、耐之,自然就風平浪靜。

知道什麼是天人合一嗎?只要你願意,上天就幫助你,這樣你的真主人就是上天。

移了凡心的時候,上天就取你那一點心。

把握當下即是悟。

做一切決定,只要利益眾生,就都是最好的。

只要保持一顆赤誠之心,相信自己,就是相信別人;相信老天,就是相信自己。

念念是佛,才能做個快樂的天使。

為什麼會有是非?因由心起,因為心存著過去的不好,現在的不好,未來也認為不好,這叫三心,過去心不思,現在心不存,未來心不想,才能真正清靜,心無罣礙。

學道要先從心做起,所謂相由心生,佛性顯現時,不會有好壞善惡,更不會被外境所影響。

肉體的辛苦比不上心靈的辛苦,若心靈愉快,可把肉體的辛苦抵銷掉,修道要天天保持快樂,才是真正的修行人,這就是禪定。

心門打開,悟把事情推給外在,先要求自己。

提的起要放的下,遇到事情,解決之後,要化為精神,不要化為負擔。

只要把責任盡好,就什麼罣礙都沒有了。

讓自己沒有牽絆,讓自己活的更自在,揮掉煩惱,要靠自己啊!

修道修心篇(六)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94002918208/

如何才能明心見性?只要身體力行去修即可。如果一直求明心見性,反會被這四個字限制,無法超脫。因此,明心見性要行無所住而生其心。

要依附中道,中庸之道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就是中正;你們的真心在哪裡呢?真心無所不在,但現在為了讓你們明白,所以指了一個所在,「中正」才是我們始終不移的原則。

每一件事情其實沒有好壞,但看自己的心念,不要執著於什麼好、什麼不好。

每個人都秉持孩子的心,這樣便容易和仙佛契合,小孩子的心事不會記恨的。

如果想修道就要拿出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純善無惡的心,要去偽存真,當去偽存真時,就可以得到真性。和謂「真性」?就是沒有對待,人家對你好,你一樣好,人家對你不好,你也一樣好。

人有想不開和想來想去都不通的時候,那時候就放下吧!既然想不通了,多想也沒有用。修道是保持初發心,保持天真的心、純真的心,對待每一個人都不要有分別心。

當一個人起心動念還沒有行為的時候,還可以制止、可以控制,還可以去改變,所以叫不貳過。

心是假,什麼都是假,心真即是真,心誠一切就化為光明;心不靜就排不好的氣,所以要把這股正氣迸發出來,讓人家感受得到。

有一顆美的心,看萬物、萬人都是美、都是善。有純善的心,看任何人、事、物,都不會覺得有缺陷。不覺得有缺陷,心就更廣了。

當真正了解自己的時候,唯一不會欺騙你的是你自己,還有仙佛常伴著你,如果心有領會的話,應該會感覺的到,常常有一股力量支持著,那是自性潛在能力的發揮,那是真正跟上天靈犀相通。

將人心除掉,學習天心。當你需要什麼就能給什麼,這就是天地之心。所謂悟才是真禪,真禪就是玄妙禪,妙禪也要發自自己的內心,你擁有什麼樣的心?一個大愛的心,還是一個孤愛的心?就看自己的造化了。為師希望你們的發心都是出自內心,是沒有條件、沒有要求的,是自己自願的,發出內心的甘願,那才有效。

只要至誠就能感天,就能靈,存有至誠之心沒有分別,自然就是道,自然就能靈,就能產生一片公心、一片真、一片誠、一片恆。

不要以形象誤導正常的心,不要以人心來修道心,要以道心來修人心,不要心中有仙佛卻目中無人。

大家常說人情債還不完,可是如果以道情相對,那就沒有侷限了,因為道本自然,道本在天地之間,擁有道心就如擁有天心一樣。天心是平等的,是沒有利益的對待,所以只要秉持著天心、公心就不怕有過錯,所謂「有過則改,君子不器」,「有過無憚改,善莫大焉」。

城樓一定要有基地,凡事一定要有基礎,其實有與無都不要有執著,這樣才能和天地合而為一,才能公心一片,也才能達到濟公。有了執著、侷限、見地、限制,就不叫公,有範圍、有侷限就叫私,有心要無為,有為要無心,這才堪稱為「小濟公」。

以天心印人心,即是濟公。

修道修心篇(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94786251463/

自己慎言自省才是真正無敵。真正的無敵,是內心們有愧疚,心中磊落坦蕩無所憂慮,才是真正無敵。

人的心很容易迷失,所以要栓心。心不能栓就會有貪慾,有貪慾就會有執著,有執著就會有怨恨,所以要栓心,不要被心所栓,要役物,不要被物所役,要轉境,不要被境轉。如何才能灑脫?要放下、放心。要求得放心,能放心則安。如何能安?做一些心安理得的事情,給予自己心靈最大的報酬,能得到安靜、安詳,所以心寬不在物寬。怎樣才能夠放心?要格物才能致知,所以「心虛明理義、心時即物欲」。

何謂身物?身物就是酒色財氣,所以要格物。

心乃仁也、性也;性者,理之端也,心就是本性,也是自古聖賢求仁得仁,豪傑志士成仁取義的開端。

雖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但是可不能怨天尤人,要懂得去轉念、去格心,去「了」。了者化也,心受到任何的折磨,要懂得去化掉,否則,累積得結果,苦的是自己。心很容易傷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心裡不健康,身體也就不健康。

要格心,格心就是所謂正心,格者正也。

「十信」冠頂訓:信心、念心、慧心、定心、精進心、不退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願心。

今天的垃圾今天清,今天不倒,今天不清就容易發臭,內心的垃圾也是這樣。為什麼要今日事今日畢,這個「畢」,就是在睡覺之前不要忘了反省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行道,真正的修道。

隨緣才能自在。希望你們保有的是那一份對自己的心,希望你們不要自我傷害,把愛散播到每一個角落,給需要的人,讓你們對眾生的愛永無止盡。

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歡喜心去面對,人生的路途中很難完美,所以以歡喜心去接受這個缺陷,才會成長;要以歡喜心去觀看這個缺陷,然後超越它,所以看到不好的要去包容,看到好的要歡喜的接受。

心中念念有仙佛,心中就有佛。念的很誠心,也會成道。

知道眾生的病痛就是他心通,知道眾生的病苦就是慈悲心,有慈悲心就很容易做仙佛了,西方雖遠,一下子就到了。

修道修心篇(二)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789646251977/

人往往在逆境中才能成長,往往是在歷鍊中才能茁壯。你有幾分能力,老天就給你幾分去辦,所以不要輕視自己。

自私之心不可有。放眼望去盡是寬廣,莫要讓狹隘障住自己。多聽、多想、多做,不要太多話。

做事不要太盡,留一點後路;氣不要太強,留一點精力;才能不要太顯,留的以後發揮,精益求精,剛柔並進,莫在強中強出頭。

以德報怨,莫枉費承受的恩德,既然承受的多,就要了愿的多,不要去想任何麻煩的問題,心靜一切空,空了有何煩惱?

功在暗處得,莫在表面圖虛名。守住自己的愿,多做少說;注意自己的身體,莫要逞強,珍惜自己的生命。

修煉功夫,既麻煩又苦,但只要有心,只要有誠意,都可以突破的。事在人為,你跟上天要什麼,上天就給你什麼。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輕易改變。

修道很簡單,第一、將不好的習慣改掉;第二、捨己為人,不求回報;第三、雖遭受人情冷暖,能然樂情彭湃,濟世救人,如此方為聖賢仙佛的腳步。

你們辛苦是應該的,是上天給你機會,有機會才有的辛苦,要感謝。無所求之求是大求,無所為之是大為。

修道就是要先改變自己,而且不要先入為主。要先觀察、先體悟、還要先參與,你才可以先下定論。

人人都是佛堂,把你的佛堂帶出去,讓每個人看到你都像看到佛堂一樣,那麼的優雅、那麼的寧靜。所以、你的心要當一個大佛堂,容納每個人,行到哪裡就開示到那裡,那麼,你就是在世佛堂。

修道需要誠心加菩薩心加耐心加喜捨心加無為心加天心加智慧心。

現在修道最大的障礙是只想問別人,不問自己。為什麼為師要你們更上一層樓?先了解自己、明白自己,先問自己做了嗎?付出了嗎?再來問別人。凡是不能只往外看,而要往內迴光。自性佛一明,幻就能夠滅,自性佛不明,你就被幻所迷。

從此刻起,每天早晨、睡覺前,念三遍「濟公、濟公、濟公」,希望你們都能夠持之以恆,你們口中、心中所念的濟公並非為師一個濟公,並非只是這個人相而已。形象是會毀滅的,但是如何以道來淨化情,就得靠這個形、這個相,來分辨理路、分辨情理,把我們心中的人情、心中的愛化為道情,化為大愛。

所謂修道、辦道,要當仁不讓,要當機立斷,當下即是道。

修道不要把它當作是一種壓力,而要把它當作是一種本份。假如把修道當作是一種壓力,那會修得很痛苦。

希望你們秉持著這片無憾無悔的心,踏上這條返鄉歸路,讓你們的眼淚為眾生而流,把你們的歡笑奉獻給眾生,把擁有的一切通通回饋,這就是你們的本份、使命。

要當仙佛不難,只要現在在行仙佛菩薩的道,那就是仙佛。只要把菩提心發出來,那麼佛堂裡的每個人都是仙佛。

修道之六到:心到、手到、眼到、口到、耳到、腳到。

以慈悲喜捨之心貪圖,以平常無為之心化起伏,以質樸簡單之心化虛浮,以踏實認真之心化疏忽。

要認理而行。現在修道、辦道不可以再盲從了,要守戒、持戒,把經典當作鞭策的力量,把同修同好當成是志同道合提攜的道友,不要太重形象,在末後的時候,愈重形象,就執著愈多。

對自己負責,只要每一個人把自己的本份做好,其實就都是一個大作為。把自己做好再推展到外面去,這就是大作為。大作為就是要突破自己,本來所不能做的,開始嘗試去做;本來所不能為的,嘗試去為。

修法不被法困,修心不住心。修法當下悟道而超越言語,那就是法。

所謂「重聖輕凡」,回家把家照顧好也是重聖輕凡。所謂「凡」就是慾望,「聖」無所不在,「凡」卻是只存在你的私心。所以說萬法由心生,不簡單之處是在於如何拿捏,不要以為在道場才算是「聖」,所以可以說「無處不聖,何處不凡」。

修辦這條路是沒有終點的。了愿要再來,來了還要再來,知苦了苦而已。因為人生不過是如此,唯有隨喜自在才是真的自在。

心美的人看什麼事物都美。凡事得從心境下手,因為心境美,物物皆美。

在日常生活當中,遇見任何事情,記住!用一顆很感恩的心去面對。不管今天問題、困難再哪裡,不管這件事討厭也好、褒獎也好,都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

不要求名、求利,這求名、求利,就會被困在當中。即使只求一毛錢,但還是被這一毛錢給困住。慾望越多、越求,越無止境,唯有放下,才能夠求得解脫。唯有解脫,才懂得如何去修、如何去走,唯有解脫,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

來到這人間會被什麼所引誘?一些氣的流行。所以要小心每一個動念,每一個動念都會影響你們很多,有不好的動念就會產生不好得結果,所以更要小心。

當你很明確地決定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時刻的目標時,應該要很莊嚴。為什麼要很莊嚴?因為是你對自己看重、對自己認可,而不是別人來肯定你。

萬教還是回到原點,沒有0怎會有一、有二、有三?怎麼會有延伸呢?所以說當下決定的目標是正確的,就要「擇善」,不要只是「固執」。人就是容易執著,修道最可怕的就是既執著又固執,活潑、玲瓏、瀟灑一點不是很好?活潑、玲瓏、瀟灑,就能使內在與外在合一。

人不能以「感覺」過一生,要「用心」過一生。因為感覺很容易套在別人身上,很容易傷害他人。多認識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可走,一切的外物只是助力。

無知、無能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71987732898835/

師尊老大人曰:

人既然在世上活過,就要雖死猶生,不要雖生猶死!然而你們現在的道心,究竟是活生生的,還是死沈沈的?最嚴重的腐敗就是「無知」,最嚴重的爛臭就是「無能」。不要說任何的理由來為自己的無知與無能作辯解,因為你既然修道辦道,選擇作為天的代言代表,卻還不能發現良知發掘良能,那你就是腐敗、就是爛臭。了解為師的意思嗎?(了解)覺得自己到底是有良知良能,還是處於無知無能呢?(有良知良能)

師尊老大人曰:為師問你們幾個問題,你們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程度。上天的諭示,為師也來傳達許多次,諸佛也用心的訓誨許多,關於彌勒淨土的事,現在真的知道何謂彌勒淨土的人就說知道,覺得自己還不甚瞭解的人就說還不知道。懂為師的意思嗎?

那麼關於這-第一個問題:關於彌勒淨土你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第二個問題是:以你目前的程度和你所知道建造彌勒淨土的人的標準來講,你覺得你自己是能還是不能建立彌勒淨土?(不能)

第三個問題是:所謂的天時道運,重點是不是關於劫數災難的表現?是嗎?(不是)

第四個問題是:如果真正天時道運的重點不在劫數災難的表現,那真正的重點在哪裡,你知道嗎?知道嗎?(不知道)

第五個問題 :何謂華嚴世界,知道嗎?(知道)是很清楚的知道,還是只是對這個名詞知道而已?

第六個問題是:華嚴世界彌勒淨土都是最上乘、心量廣大,走到那裡就救到那裡的人,遇到誰就感化誰。你能嗎?

第七個問題是:即使你們個人還沒有符合這些資格標準,但你對身處的道場,有信心認為是能符合這些資格標準的嗎?或者你覺得身處的道場是不能符好好看看這七個問題,如果其中有五個是你不知或認為不能的,那你就是屬於無知無能者。

如果其中至少有五個問題是你清楚的知道,並且強烈地認為自己能做到符合標準,那你還是稱得上秉持良知良能的人。

師尊老大人曰:如果要說天時道運的重點何在?其實這些問題就是重點。老不是告訴你們嗎?「相逢唯嘆劫運,心能有幾人知?」你們從今天一開班,講了多少劫數?有一個真的去探討到上天究竟希望你們知道什麼、做到什麼嗎?

每次都覺得自己醒悟了、頓悟了、痛改前非了,可是抓不到重點、做不出實效,還敢說自己有良知、有良能,恰恰反應了你們真的無知、真的無能。

因為如果你們真正知道什麼是良知,你們就會感受到自己的無知。

良知是太偉大、太雄厚、太浩瀚的一種覺醒,你一旦覺悟了,有了這個良知,你就再也不可能放任自流,不可能自私自利,不可能不知道怎麼救劫,不可能不知道怎麼讓天國實現在人間。

而你們說自己有良能,恰恰反應你們確實是無能,因為你們如果真的發掘出所謂真正的良能,那是無窮無盡來自上天的能量,讓你無法再對別人說不出真正的道是什麼,你不可能再繼續拖延明知該做不該做的事,也不可能無法對別人真正的信任、真正的感化、真正的影響。

所以這就是天時道運的重點,重點就在這是大知、大覺、大悟,大能、大力、大量。而你們卻以為用一句「我懂了、我會努力」就把這當作良知良能嗎?那真的是太膚淺,等於是用你面前的一灘小水窪,來想像以為你擁有全世界的水一樣,把你那一點點的感覺當作你已經通達了上天的大能量、大蛻變。

師尊老大人曰:再講得簡單一點,目前你心裡面還有沒有對某個人有疙瘩,有嗎?都不要說到討厭或者是想閃躲想遠離,只講最簡單的,你有沒有對某一個人心裡有疙瘩呢?(有)如果你有這個疙瘩,那你有沒有下定決心要誠誠懇懇去溝通、去解決、去和他能夠融合,去信任他、愛護他?有嗎?(有)

如果你有良知,那你會知道全體都是一體,所以你不會放這個疙瘩在心底,更不用說比這一點疙瘩更大的種種不對的心態。

而如果你有良能的話,那你更不會容許自己把這些不好的心態繼續延伸越來越嚴重,造成不和、造成惡戾之氣、造成溝通不良、造成道場問題、造成隔閡分裂。目前整個道場,上自點傳前輩下至道親人才,沒有一個真的做到完全用良知良能與其他所有人相處!還想要救劫,可能嗎?

師尊老大人曰:以目前的情況來講,有兩種方法可以回歸正軌,第一種方法是消極的停止造罪造過。第二種方法是積極的行功立德。當然這是對一般人而言,要回歸正軌的基本條件套在辦道人員身上並不是很恰當。可是在你們身上來講,你們卻大多只做到第一條,第一種方法,反正不要出差錯就好了。至於為他人服務、為他人付出、為他人奉獻、為他人著想,甚至為他人犧牲……種種的熱忱,捫心自問,你們自己說和以前比起來,是進步還是退步呢?有答案嗎?是進步還是退步呢?要進入彌勒淨土的,就要將你現在真誠付出的愛心不知擴大到幾百倍幾千倍,結果你連現在這一點都漸漸遺忘,還能說自己跟得上天時,配合得了道運嗎?

當知,知行合一是動態轉變之過程,不能真行代表絕非真知。

好比未曾成人者,未曾經歷身體血肉之軀隨著歲月漸漸一點點、一步步產生變化,未曾體驗過這過程的人,未曾提起在那個年齡才能提起的重量的人,未曾忍受在那個身體才需忍受之痛苦的人,就一定不是真知其中滋味如何。同理可證,一切認知應用與回饋反應到心中的環流無間原是一體。

心地無非方能體大,利他無我始得用大。體用合一乃確確實實以行動學習,也用行動證明。色空相攝、行解相應、師資倡和,在在處處證明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必須實行你有什麼樣的行動。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善舞太阿劍者,如在虛空中盤礡,才能不透鋒鋩;沒有這般手段,就會才拈著便露鋒傷手。

師尊老大人慈示:師資倡和 — 師就是傳授的人,資就是接受的人,是互相需要、互相成就的。沒有師,那麼就沒有被傳授者的存在;沒有資,則你想要傳授也不可能。兩者同時才有師的成立,也才有資的成立;少了其中一種,那就不可能有傳承、有授受。所以老師也不必覺得自己多偉大,沒有學生還有所謂的老師嗎?

師尊老大人慈示:太阿劍是古時候非常有名的名劍,這裡用它來形容說,它如此的鋒利,能夠好好去舞動運用它的人,一定要與它合為一體才能好好運用。所以所到之處,就像在虛空中轉動來去自如,不以鋒鋩作為利器。如果沒有這樣子的功夫,沒有人和劍合為一體,那麼你才拿起劍來而已,所以說才拈著-才把劍拿起來,就會因為它的鋒利傷到自己、傷到別人。

師尊老大人曰:任何的行動都是一樣。沒有從自性發出的言語行為,你所學到的一切,沒有融入你的內心消化體會,用愛力和合以後才作用出來的話,都一樣必定傷己傷人、害己害人。所以要做事要用心,要講話要行動,都不是認知到什麼就馬上再反應出去的,有愛力和合作為一體才能善用,體用才能一如,與本體合才能用。

師尊老大人曰:如果沒有海洋,那麼會有海浪嗎?如果沒有空氣,那麼會有流風嗎?海與氣乃是體,波與風乃是用。如是我聞、如是信受、如是印證。

如果沒有佛心,那會有功德嗎?如果沒有本體,那會有慈悲嗎?

師尊老大人曰:聽到這裡有什麼心得嗎?

二號:今天用感恩的心來接受仙佛的慈悲教育,我曾問自己,在參加了這麼多的班次,立了這麼多的愿,和作了這麼的筆記,一次又一次,我的心還是不能做到轉型,所以,整個下午信士就問自己,今天離開這裡我要帶走什麼,將 師尊老大人的話放在心裡面,在救世的時刻,做到必要的轉型。自己能說的是,至今上天所給予我的是,我很感謝上天給了我很多答案,我誠心的期望,我的誠心能來承擔,最後可以完全的來參與並完成這個使命。很多次自己覺得很沒用,但是上天已經把信放在我身上並相信我,我希望我的誠心、我的心也能跟上天給我的信一樣,感謝各位前賢,點傳師,仙佛,和老對我的信任。)

如何是達摩西來之意?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56917274405881/

院長大人曰:身負開來繼往之任非辦道人員莫屬,又何曾異於達摩西來之意?心法之傳承不在於衣鉢之形象,而在於天命之延續,衣鉢可以複製,天命不可偽傳。達摩西來,一謂傳承心法,二謂示現精神,雖有三期之分,但天命金線無二,惟聖人方知聖人之事。西方東土本來一境,眾生仙佛本在一心;既名一境,則三界十方同等,莫不在天命金線所周;既名一心,則三曹鬼神蒼生,俱在天命金線所沐。如今時已至危,而誰能保全道體?思及孔孟之道將中絕,豈不感慨!須知後世之視今似今視古,故身為辦道人員當固此根本而能遇難不退義無反顧,方不失精神傳承之本意,亦不枉達摩西來之用心。

金剛經就是一部懺悔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58487050915570/

院長大人曰:

金剛經就是一部懺悔經。金剛經的內容沒有用懺悔的觀點去看,沒有人看得懂,也沒有人懂得為什麼佛要如此講、如此說。

所以金剛經當中,一切都教你一定要從自性生發作用,才有懺悔的力量。

任何七寶的布施、所有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用來供養,都不如你一念真正清淨的信心,這就是真懺悔的皈依。唯有皈依自性,則一切的業力因緣-是苦是樂,是順是逆,是正是反,有情無情不情……,都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如何在考中真的得到般若波羅密,也就是在一切考中應對當中,能夠生發大智慧,你修道的一切才有成就。

若修道最後沒有智慧,那你再怎麼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都是落空。

所以摩訶般若大智慧是真正修道的眼睛,失去這個,其他一切都是盲目地在前進,跟著牽引而已。

而你懺悔當中,不只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一切所有眾生,所以一切眾生,我皆欲令入涅槃而得渡之,就是真正的大乘懺悔,為天下定數懺悔的大乘心。

※華嚴經云:「倘若罪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

由此可知,眾生罪業實在是千千萬萬,無法細數。

大家都知道微細的動作、行動造成的巨大後果是不可想像的。

也許在因緣聚會下,你不知道在多少個不經意當中,傷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殺了多少人,這些還需要為兄一一舉例嗎?但你們傷了對方、害了對方、殺了對方,有可能用道歉就能挽回嗎?(不可能)

而且最可怕的是,由於你們常在不經意當中造成這些業力,你現在若沒有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都存懺悔之心,那也許你沒有懺悔到的地方,正是你的仇家、冤愆債主最痛恨、想報復的地方。

※道場中最嚴重的罪是什麼,知道嗎?(不知道)

辦道人員身為天意的寄託者,最嚴重的罪就是得了這麼寶貴的天道,卻沒有辦法使自己得救,卻沒有辦法使別人也得救。日常生活中的浪費、奢侈都叫做暴殄天物,而你們暴殄的又是什麼?好好想一想:自己修辦道以來,若有若無、若存若亡,該不該懺悔?(該)

※白陽大乘懺悔,乃是賦予一切萬靈生機。

由我承擔開始,減輕眾生的重擔;

由諸眾生得救,減輕上天的憂心。

就像關上了殘酷 寒風 冰冽 刺骨 穿孔而入的細縫,而開始發揮乾乾不息元亨利貞之光明來程。

※懺悔本不受控於時間、空間、人事或物境,乃於每個當下心心懺過、念念悔罪。

懺入潛藏意識,以能淨盡見於道;悔至佛性圓明,以能安然合於天。

懺悔即是時時觀心,證得佛道之根本處。

經云:「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若能觀心,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

又云:「一切眾生,不觀自心,流轉生死大海之中。諸佛菩薩能觀心故,度生死海,至於彼岸,諸佛如來,法皆如是。」

是以觀心處,不從清淨地觀,乃在煩惱地行。何以說?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

而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

於此翻種之時,即有諸多善惡種子現前,我人非因此對己種種生起怨恨、恐怖、輕視等之心,更須藉助種種資糧,解開心內無明眾生所執相,而實地度脫無量結縛。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須知,苦厄本不存有,因心而造、因識而現,方有無量無邊之劫難,故須誠如經中所言,需著力於覺知本來佛性,佛性原是自在無礙之真體,以此行深深至無我處,了了頓悟何者為有、何者為無,方可真正超生了死。

故觀心第一步先需種下慈悲之種子,憐憫眾生所受之苦,認識其因果關係,皆因由我之無知,令其罪惡深重,故我願認罪、我願悔改,使一切諸有情因我之實懺實悔,而令他等發善心、善念,同成菩提果位。

※這時候看見許多人瞬間死去,不要只會說好可憐;面對許多悲慘景況,不要只會在情緒上哭泣;看到前輩、前賢在為道奔波,不要只會說好辛苦;看到道場種種的負面,不要只會無奈的哀聲嘆氣。

想一想,我能為這世界、為人類、為道場帶來什麼樣的扭轉與造化?你是成就一切的一份子,也是敗壞一切的一份子。

師尊為什麼有很多佛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3256919557738986/

譯:弟子有一個問題不知道要怎麼問,有一次弟子問一位前賢:「師尊為什麼有很多佛號?如:師尊、活佛師尊、濟公活佛還有天然恩師,這是什麼關係?是同樣的靈性嗎?還是不同的靈性?」他就對弟子解釋有關水、木、火……。求  師尊老大人慈悲,是否可以解釋有關這一些的事情? 

師尊老大人曰:你說有這種種解釋是怎麼解釋的呢?(譯:當這位前賢對弟子解釋說靈性可以分成很多的部分,當太初之時,天上有水精子、火精子等等,就如師尊是火精子。)如果只以天地初開那時候來講的話,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同一個靈的呢?當然,所有的人都來自  上帝,但是,  上帝就是要人在修持過程中,能夠因為他自己被分離出來當中,成就他獨特的地方。所以說,雖然都沒有分別,但是也不可以忽視他各有特色的地方。所有的靈越來越分化、越來越創造的過程,是越來越多元化。所以,神恩是在聖靈,但是道成就了肉身,藉著肉身的所作所為,每個人依照他的善惡,領受相當的報應。所以,天使也反對自殺,魔鬼也反對自殺,因為他們都知道肉身的重要。最大的悲哀和最大的奇蹟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靈魂要依靠肉身,而肉身也要依靠靈魂。就因為在每一次肉身的修行中有獨特的成就,這一體的靈才能夠有不斷獨特的創造、不斷的體驗。所以,同樣是這個靈,卻還在不斷的體驗當中、不斷的創造當中。

就像雪,雪花不是每一片都不一樣嗎?但你把它統稱為什麼呢?(乾道三號:雪。)可能在你來說,你不會去研究每一片雪花不一樣的地方,也不會去刻意把它每一個面貌都畫下來,你會直接稱它為雪。很多人對聖靈或者是種種靈的應化也是這樣,會用統稱的方法,但是其實他有各別的獨特。 你會直接稱為雪,不過愛斯基摩人就不一樣了,愛斯基摩人稱雪的名詞至少有十幾二十種,因為他每天生活在冰天雪地裡,所以它各種地方、各種背景的雪,它都各有名稱。所以,現在你們會覺得突然聽到很多仙佛各種名稱,其實就像你去聽愛斯基摩人講雪一樣,你可能也會一下子不能了解。但是你知道那都是雪,也都各有它的獨特性就夠了。不是嗎?(乾道三號:Sí.)這樣還有疑問嗎?(乾道三號:沒有。)以你自己本身,已經有大致上認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