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
尊敬仙佛、遵前提後、齊莊中正、循規蹈矩、責任負起、重聖輕凡、謙恭和藹、勿棄聖訓、莫著形相、手續必清、出告反面、不亂系統、愛惜公物、活潑應事、謹言慎行。
尊敬仙佛、遵前提後、齊莊中正、循規蹈矩、責任負起、重聖輕凡、謙恭和藹、勿棄聖訓、莫著形相、手續必清、出告反面、不亂系統、愛惜公物、活潑應事、謹言慎行。
《佛規諭錄》十五條佛規,乃 活佛師尊於民國六十年(西元1971年)在台南六甲的興一壇降鸞,全書包括由 純陽帝君作的二篇「序」與一篇「跋」。
跋
詩曰
運會時至真理開 古今真機良賢栽
揚發大道四海貫 悟徹底蘊見如來
詩曰
運會時至真理開 古今真機良賢栽
揚發大道四海貫 悟徹底蘊見如來
提機誡告 道中諸賢僚
慧眼速睜 金鐘早打敲
慧眼速睜 金鐘早打敲
囑咐大眾 心誠多虔牢
抱道濟世 救人撐舵艄
抱道濟世 救人撐舵艄
三期末日 大劫已然到
目下時至 仙佛臨東郊
目下時至 仙佛臨東郊
闡發亘古 未闡之玄奧
接承應運 領命奔塵勞
接承應運 領命奔塵勞
趁今佳期 道未全顯耀
見機行事 立志苦海超
見機行事 立志苦海超
行功立德 斯時最為要
功圓果滿 極樂得逍遙
功圓果滿 極樂得逍遙
洗心滌慮 淨體懷德高
赤子之心 污穢不染招
赤子之心 污穢不染招
韜光養晦 光明四海照
六根清淨 佛性必光耀
六根清淨 佛性必光耀
芸芸眾生 目下細觀瞧
己身安穩 須當念同胞
己身安穩 須當念同胞
春花秋月 幾度有多少
揚道拯人 丹心冲雲霄
揚道拯人 丹心冲雲霄
己立立人 共明真根苗
己達達人 攜手回天朝
己達達人 攜手回天朝
瓜瓞綿延 萬古永連苞
久玄七祖 同心盼兒曹
久玄七祖 同心盼兒曹
身若成道 拔祖苦淵超
一旦墜落 空自悲嚎啕
一旦墜落 空自悲嚎啕
三曹聖業 行者名登標
畏懼退縮 萬古受譏笑
畏懼退縮 萬古受譏笑
虛心假意 雷擊身難逃
金石良言 告眾得知曉
金石良言 告眾得知曉
休要認作 淺俗之歌謠
幾語言文 前段為引抄
幾語言文 前段為引抄
後再示跋 眾再聽批描 咳
恭批佛規諭錄 今刻抄文成書已竣
道中諸賢 惟抱壯志 行道謹以十五條佛規為重 堅心牢守 恒心宣揚 關山雖是迢遞 行之自覺安然無恙 欲行大道達至彼岸地 雖然艱辛 也是不足難 勤守佛規 以理為首 縱有難至 天亦必因其誠所感動 自然逢凶化吉 且今三期末日 修道諸子多少以坐井觀天或者以管窺豹 未知生死之危 一者貪圖安逸 未能宏揚仁人之心 袖手旁觀 毫無惻隱之心 見死不救 無慟於衷 故難以揚道而濟世 致使事敗阻隔 再者無猛志 心存畏懼 退縮不全 耽誤聖業不少 全然無悔 皇母思念 羔羊無知 盡赦其罪 望能回天心 挽轉人意 共登彼岸 特命爾師濟公 搖鸞批語 誡告道中諸子 實行為幸 莫學頑童固執 麻木失覺 聖人之跡 引爾上天橋 心懷德若高 何懼難矣 倘若能明佛規之真意 觀悉是書 能曉其概 若是不行 徒勞無益也 望修道同仁壇主及人才等 佛規未曉 怎能己立立人 了達洪愿 千萬眾生係在其手 當應效法古聖之撓勇 發揚義氣 報答天恩 肩負大任 代如來荷職 亦無負
皇天之苦衷 謹此為跋 吾本
純陽帝君 今朝奉旨特來示跋爾是書完竣 多加揚揮拯救迷童 齊明心性 彼岸而登 莫負
皇母苦衷 爾師及仙佛之慈情 批示至此收機管 騰雲步返極樂宮 哈哈 退
道中諸賢 惟抱壯志 行道謹以十五條佛規為重 堅心牢守 恒心宣揚 關山雖是迢遞 行之自覺安然無恙 欲行大道達至彼岸地 雖然艱辛 也是不足難 勤守佛規 以理為首 縱有難至 天亦必因其誠所感動 自然逢凶化吉 且今三期末日 修道諸子多少以坐井觀天或者以管窺豹 未知生死之危 一者貪圖安逸 未能宏揚仁人之心 袖手旁觀 毫無惻隱之心 見死不救 無慟於衷 故難以揚道而濟世 致使事敗阻隔 再者無猛志 心存畏懼 退縮不全 耽誤聖業不少 全然無悔 皇母思念 羔羊無知 盡赦其罪 望能回天心 挽轉人意 共登彼岸 特命爾師濟公 搖鸞批語 誡告道中諸子 實行為幸 莫學頑童固執 麻木失覺 聖人之跡 引爾上天橋 心懷德若高 何懼難矣 倘若能明佛規之真意 觀悉是書 能曉其概 若是不行 徒勞無益也 望修道同仁壇主及人才等 佛規未曉 怎能己立立人 了達洪愿 千萬眾生係在其手 當應效法古聖之撓勇 發揚義氣 報答天恩 肩負大任 代如來荷職 亦無負
皇天之苦衷 謹此為跋 吾本
純陽帝君 今朝奉旨特來示跋爾是書完竣 多加揚揮拯救迷童 齊明心性 彼岸而登 莫負
皇母苦衷 爾師及仙佛之慈情 批示至此收機管 騰雲步返極樂宮 哈哈 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