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是為了解開生命的謎題,學術是為了解除生活的難題。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2251859205723/

悟禪師兄曰:

道是一種生活而不是思想,如果你修道變成在研究一種思想,那你就成為修道在研究學說,學說比真理還容易讓人接受,就好比雜誌比聖經還搶手。是不是呢?

但是,

學道是為了解開生命的謎題,

學術是為了解除生活的難題。

所以,

學道會較著重於精神、心靈層面的領域,學術則會著重於生活遇到各種難題的解決方法,就有所謂的文明、科技和發明。

所以兩個不同的發展之下,如果只有學道,會變成往後只著重心靈,但面臨生活的實際層面卻無法做一個妥善解決。

只有學術的話,往後面臨自己心靈的困境,卻無法突破,因為只懂得解決事情的人,未必懂得解決自己心靈的問題。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這樣大家明白嗎?

不過,科學可以證道,但科學不是道,科學只是道的另外一種顯現。

找到修行的訣竅及樂趣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2256782538564/

院長大人曰:

一位運動家有時候偶爾會在比賽中領會到運動精神,就像追求信仰者感受到虔誠的可貴。

運動家在無數次的練習中持續不斷,運動的微妙處與精神會在其身上顯露,而忘我於運動精神裡。

音樂家也亦同,在熟練曲調之後,會領悟到彈奏音樂的精華,自此以後,他已不再是操控樂器者,而是音樂精神讓他流露美妙音樂,他便成音樂精神的工具。

天人合一,融入道中也是如此;不是你掌控某個信念,而是你與其合而為一。

路邊乞丐受寒、受凍,他也樂在其中;

修持苦行者滴水不沾,他也樂在其中,

你無法詮釋是瘋狂還是虔誠,因為各自在本分上已領會到微妙玄深之處,已找到其中樂趣。

如今,

修行者在本位裡,仍然不安本位;在溫馨中,依舊受凍乞憐;在優裕中,還是吶喊不足。

這十足表示,

本身尚未找到修行的訣竅、尚未嚐到修行的樂趣。

點傳的職務、存在及責任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3192135778362/

 師尊老大人曰:

為師提醒你們:

點傳的職務是延續慧命的落實,不是權位範圍的象徵;職務若只是權位的象徵,思名不思命,這個道場就必淪為爭議的道場,而非正義的道場。

點傳的存在是傳遞神聖意志,不是傳達個人意識;若只是個人意識,及利不及義,這個道場必將淪為利益的戰場,而非成就聖賢的杏檀。

點傳的責任是帶後學前進聖賢國度、是接引後學的天使,因此,後學不是你所擁有的專有物、附屬品;道親也是個個體,他有思想,身為點傳的你們,就是想辦法引導道親明理信修。

你希望你死了以後,存活的人為你哭哭啼啼比較好,還是為你放炮恭賀?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3195412444701/

 院長大人曰:

好,最後一個問題問各位。

你希望你死了以後,存活的人為你哭哭啼啼比較好,還是為你放炮恭賀?你希望哪一種?(放炮)

等一下。

放炮恭賀有兩種:

一種是恭喜你成佛了,

一種是快樂「你這個人已經消失在這世界上,天下太平了」。

而哭哭啼啼也有兩種:

一種是你的德行讓他們惦念著、讓他們懷念著,有一種依依不捨的感覺;

但另外一種哭哭啼啼是你欠了他一屁股債,所以他沒有辦法討回來了。

你要哪一種?

目前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3200835777492/

 師尊老大人曰:

目前你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跟第一天看到為師的時候與早上剛看到為師的時候,這三種心情一樣嗎?(不一樣)

那麼現在的心情有沒有更自在?(有)

雖然自在,不過不要打瞌睡。為師接下來就繼續跟你們研究,以孔子的修身過程和大家做個參研,好嗎?(好)

師尊老大人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如今,身為修道人,應該將孔聖人一生的修道歷程作為自我鞭策的方針。

所謂志於學者,乃知人是宇宙大我的進化過程中,某個目的的具像化。

人來到世上都有使命,業是一個學習的目的之產物,是給你一個擴展知識的機會,讓你看到缺陷,再去試著了解。故修道人在一切業來業心的時候,當下須有志於學的活力。

學術更當學道,因為學術者,總希望得到他人的讚譽,而學道者,卻是追求屬靈的報酬,只是自性滿足而已;

學術者,總想藉所長換取輕鬆的際遇,而學道者,卻是要承擔上天更大的要求與更多的工作。

更大的要求與更多的工作從不使辦道人員感到無力,反而是不要求、不工作會令人心靈萎縮。

論學的重點,在思辨、更在實踐。

這是要讓你從「知道」轉變成你「會」。

知道水的壓力、浮力、張力,讀懂一切水的原理的人,並不代表他會游泳,

「知道」游泳的人還是會溺水,「會」游泳的人,才能真的徜徉於水中、樂在水中。

所以修道人要常常問自己,我是知道修道還是會修道?

該學該做的只有去學、去做、去經過,你才真的會。

師尊老大人曰:

志於學接下來是什麼呢? 

師尊老大人曰:

志於學的下一個是什麼?你們怎麼看來看去?再複習一下。十五而志於學,三十然後呢?那麼志於學的接下來是什麼?

師尊老大人曰:

所謂立者,是要讓「活著」這種狀態產生質的轉變,讓生命不僅僅只是活著就好。

有言曰:「各路兵士可以轉營,堂堂將帥豈能變節。」

所以一個人的位立在何處,就要建立相同重量的格。

十種令人容易保持距離的人─

一、自以為了解他人,喜歡揣摩他人心思,總覺得他人心態有問題的人。

二、潛意識中的警察,總是不自覺監視,想糾正別人的人。

三、順人語氣說話,無主見也沒有建設性的人。

四、什麼事都要求照他的意思、方式,事必躬親而強勢的人。

五、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或沒參與的事,卻亂下評語的人。

六、諉過居功,覺得他人會好都是因為自己,誇張自我價值的人。

七、疑神疑鬼,不能放手放心,不能信任人的人。

八、我行我素,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

九、總覺得事事不公平,環境有問題,處處怨天尤人的人。

十、道聽塗說,謠言轉播,不能為自己講的話、做的事負責,想到就說就做的人。

大家看這十種人令不令人討厭呢?怎麼不回答?(討厭)

討厭人的人,終必被人討厭。

雖然人不應該只追求被人喜歡,但是被人討厭的人,是沒有辦法幫助別人的。

勸人或罵人之所以有效,也是因為對方願意接受你。

德不孤,必有鄰,如果一個人修到最後,越修越孤單,沒有人要理你,那還叫有德性嗎? 

我執的強烈意識,與個人主義的突出表現,會讓你的群眾關係與家庭關係都不和睦,因為這種人,只會要別人尊敬自己、順從自己,而他卻不願意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這樣的人將沒有立足點。

君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遠大的未來就建基於紮實的現在,大家共勉之!

師尊老大人曰:

所謂不惑者,乃破除癡與痴的障礙,要不障於疑,也不障於知。

一位鑑賞家的毛病,不在於他的評鑑力太差,而在於太厲害。

其實每一個作品都不可能讓作者與觀者毫無距離。

而人論斷的習性往往陷入自以為是,所以就看不見人或事或物的價值。

唯有不囿於自我之心的人,才懂得欣賞並接受人事物的恩賜。

道學是一種心學,唯有能了解他人、欣賞他人、並滿足他人心靈的人,才能降服頑固懦弱的眾生。

修道不是一種生活方式,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世間沒有一種生活方式可以絕對的說能救人,但卻有很多生活態度可以確定真的能救人。

用信任救人,用傾聽救人,

用誠懇救人,用坦蕩救人,

用謙卑救人,用恒心救人,

用包容救人,用積極救人,

用一種好的態度、對的態度救人,同時也是救自己。

師尊老大人曰:

所謂知天命者乃確知我究竟為何而存在。

宋明之大儒常問:顏子所學何所樂?

確然,縱觀顏子一生,世俗所肯定的價值,福、祿、壽、財等等,他一點也沒沾到邊。

但是他卻每一天在心境上,思想上都有飛躍似的進步。 

孔子說他是語之而不惰者。又說:「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顏回所體現的價值,就在於在最壞的客觀條件下,體現最充實、光輝,而且真善美從無暫停間斷,達乎極致。

修道人當如斯乎!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修道修得快樂嗎?

顏子那樣的條件,都能夠如此的快樂、自足,那你們的環境、你們的條件還有什麼讓你們不快樂的呢?

師尊老大人曰:

所謂耳順者,乃外在感官都成為自性靈糧的資源,而非障礙、非敵人。

試想伊甸園之中亞當、夏娃為什麼失去了純真喜樂?

因為意識開始作用,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的啟動,人就受感官慾望所遮蔽、所左右。

梵歌云:「眾生的黑夜正是自律者清醒的時刻,而眾生清醒的時候就是內省聖者的黑夜。」這裡所講的眾生就是意識感官,而自律者、內省聖者就是玄關。

唯有守住真如,不流於滔滔慾望之人,才能到臨終都不被污染。

善用感官為自性主人增福修慧,無論是聽的或說的皆是如此。

譬如話語本是用來祝福、用來創造的,每一句話語都有它獨特的能量,從你自性流出就能改變某件事。

太初創世紀時創造的每一個步驟都是「上帝說」。

上帝說要有光,就分了晝夜。

上帝說要有水,就分了海陸。 

上帝的話能成就一切,修道人由自性說出來的話也是一樣。

能到這個境界的也只有聖人了。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把孔夫子的修道步驟聽了幾個步驟去了呢?(五個)

師尊老大人曰:

那你們還想聽最後一個嗎?(想)

其實最後一個很簡單。你們想,孔夫子前面五個都做到了,他是不是聖人了?

在這個時候他已經是聖人了,聖人的心,所以從心所欲當然不踰矩。

因為他用聖人的心來做一切事、來想一切事,自然都是聖人的成就。那為師還需要再多加解釋什麼嗎?

最重要的是,賢契們要常常的反觀自己是什麼心。

從心所欲這四個字裡最重要的字就是這個心。

你從凡夫心所欲的就是凡夫,你從盜賊心所欲的就是盜賊;

你從菩薩心所欲的就是菩薩,就是救人、就是渡世;

你從聖賢心所欲的就是聖賢、就是模範、就是標竿、就是準則。

當然一個人的心常常在變,所以大家可以從自己的欲、自己的希望去常常的反省自己是什麼樣的發心。

你們說你們清口以後希望怎樣呢?

你們用什麼心來清口?

你們有什麼樣的愿想要達成呢?

這時候大家好好想一想。

想一想今天從道成肉身一直到後面的志於學、而立、而不惑、而知天命、而耳順最後從心所欲不踰矩。 

這每一個環節都是修身、都是修心、都是要往一位佛菩薩的路上去走。

希望你們都能夠明白這些,也都能好好的發心,好嗎?(好)

色、酒、煙、錢、忿怒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6543205165777059/

 師尊老大人曰:

「色」如心靈的脂粉,它為戀色者的心靈施予瞬間的化妝,讓你有欲罷不能之力,同時你亦跌入無底的黑洞,自生自滅。欲將紙張燃燒成灰燼,易如反掌,但是,慾望不可能這麼快就燃燒成灰燼。每當煙雨中,花便呈現矇矓的美,因此也是最引誘人,當你想看清它,你必然受引誘了。而當你看清它以後,也必須付出代價,其代價就是燃燒你的純真。

師尊老大人曰:

「酒」如精神的催眠師,它為嗜酒者的心靈施予睏盹的催眠,使你有天沉地浮之感。然而做兩次小孩的,不僅僅是老人,醉漢亦然。

「煙」如命運的巫師,它為煙癮者的命運施予恍惚的圈套,讓你有千依百順之行。所以人們偶而會想要迷迷糊糊,但又不敢沉入夢鄉,就此產生了吞雲吐霧。師尊老大人曰:

在人生之旅中,「錢」固然是不可缺的,但錢非代表一個人的價值。如果人習慣用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人們就可以追求金錢,而無所不為了。許多人在財富到手時,不但無意脫離惡行的唆使,反而向種種更大的惡行進軍,因此,反勝為敗。財寶如火,你認為它是最有用的僕人,剎那間,它就搖身變成最可怕的主人。

師尊老大人曰:

「忿怒」對自己有如侵蝕心靈的鹽酸,對別人只不過是石火電光。輕易的發怒,表示你還幼稚得無法駕馭自己。因為忿怒這種武器,具有恐怖的魔力。每一種武器,都由人們使用,唯獨這種武器,是它在不知不覺當中使用你。唯有自制,方能打敗它。是故

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忿怒、嗜慾正到沸騰時,便廓明能消化得。

此乃成功者之開始。

#天盤附錄三龍華寶經(432~44O頁)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5170029559761300/

#天盤附錄三龍華寶經(432~44O頁)

#轉載天盤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貞集

經云 : 卻說祖在經堂正坐,忽然信至,只見家鄉金牌一面,詔請弓長入聖迴宮。有護法展開丹書,觀看分明,上寫著四句真言,准備三月清明後,元神出現,清氣昇坤,影攝高牆且止靜,搖落桃花遍地紛,時年未至,請赴雲宮。只聽的半虛空中,笙琴細樂,幢旛寶蓋,異香滿室,天樂迎空,垂光接引,請赴龍華聖會,朝見無生祖。拜謝聖意,兩淚紛紛,傳知三宗五派頭行,齊至經堂議事。祖問會頭 : 「我入高牆止靜,久以後誰與我搬柴運水。」祖問多時,無人應詔。在玄爐中鍛煉金磚,懷中抱住。祖說 : 「打箇啞禪,無人惺悟。」良久多時,祖曰:「可憐憶萬人天眾,依舊獃獃喚爾等,不等不惺西來意,懷抱金磚問道遲。」祖不捨慈悲,吩咐 : 「續燈張普會,將口訣真言,蘆伯點杖先傳你,一分混元鑰匙交代明白。」

內中閃出一人,領袖普應,祖前跪下,哀告老祖 : 「我眾生護持祖師。鞍前馬後,慇勤辛苦,替祖代勞,開荒立教,找化人天,到傳我等點杖。」

祖開言便笑 , 吩咐 :  「我兒毋得寒心。我明傳六分點杖。男三分,女三分,我還有六分大點,六分口訣,仍將西來大意盡情暗留與你,永遠相傳,祖教興流。」吩咐眾等 : 「我入高牆,遵袓之言,如我在世一般,休要爭競,你我毋得分別是非 」

豈意後來眾家頭緒,各逞其能,誇強賣會,各自度人,又不肯同心合意,替祖闡教扶宗,盡是些不肖慵愚輩乜。祖在聖中見的分明。祖問 : 「目下是三月清明,爾等可見燕子來?」不曾時,有一人答應 : 「昨日,我親見燕子飛來。」祖曰 : 「三月清明祖迴宮,搬柴運水,有幾人?再來十轉弓長祖,搭橋對竅又相逢,弓長單等南來燕,懷抱金磚問道遲,迷子不惺西來意,祖入高墻可問誰?

         偈曰

丹書詔請赴雲宮,   祖傳龍華一卷經。

三宗五派同搭手,   刋板印行立法門。

弓長祖,在經堂,端然正坐,    忽然間,知覺動,祖要迴宮。

又只見,古家鄉,丹書來詔。    護法神,敕金牌,請赴雲宮。

祖待要,入聖宮,皈家去了。    問頭行,無恃靠,怎立法門。

留下部,龍華經,興隆祖教。    囑咐你,眾頭行,都要合心。

你與我,同搭手,刋板印造。   到後來,龍華會,福祿無窮。

進心的,退心的,我也知道。   替祖家,正法門,自有功程。

這一去,祖還來,收圓結果。   久以後,龍華會,父子相逢。

你想我,展經看,如同見祖,   祖想你,在聖中,見的分明。

這一來,我問你,誰人刋板。   誰與我,興祖教,大有功能。

祖留的,龍華經,後來有應,   頭頂著,龍華經,見的天真。

有真經,赴龍華,增級上品。   無真經。眾戒生,怎見天真。

末後著,請真經,龍華作證。   龍華經,收萬法,普了三乘。

頭一分,祖留傳,初分混沌。   第二分,祖留傳,古佛乾坤。

第三分,祖留傳,無生傳令。   第四分,祖留傳,聖走家中。

第五分,祖留傳,弓長領法。   第六分,祖留傳,慧眼開通。

第七分,祖留傳,聖投凡竅。   第八分,祖留傳,景中遊宮。

第九分,祖留傳,真香普赴。   第十分,祖留傳,戊己安身。

十一分,祖留傳,南北展道。   十二分,祖留傳,東西取經。

十三分,祖留傳,三佛續度。   十四分,祖留傳,五祖承行。

十五分,祖留傳,蘆伯點杖。   十六分,祖留傳,接續蓮宗。

十七分,祖留傳,諸祖鬥寶。   十八分,祖留傳,末劫眾生。

十九分,祖留傳,走馬傳道。    二十分,祖留傳,龍華相逢。

二十一,祖留傳,法船排造。    二十二,祖留傳,地水火風。

二十三,祖留傳,天真收圓。    二十四,祖留傳,萬法歸宗。

天真留傳龍華寶經,啟叩太虛空,齊來擁護,古佛法門 。刻板印造,天下通行,末後一著,龍華願相逢。

        十號圓滿留在經中

天圓太寶接引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白雲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金光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無蘊子午罡佛

天圓太寶先天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圓明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金蓮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玉華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金華阿彌陀佛

天圓太寶龍華阿彌陀佛

南無天圓太寶阿彌陀佛

一報天地蓋載恩,   二報日月照臨恩。

三報皇王水土恩,   四報父母養育恩,   

五報老祖親傳法,   六報韋馱護法恩。

七報檀那多陳供,   八報八方眾善神。

九報九祖生淨土,   十報圓滿續長生。

寶卷圓滿,不可思議,人人用心機。銷唱真經,佛主先知,上品皇王,聖壽萬歲,法界有情,同生極樂國。

三塗八難俱離苦,   四生六道盡霑恩。

國界安寧兵革消,   風調雨順民安樂。

      隨意轉念回向

南無一乘宗無量義真空妙有龍華考證經,伏願經聲朗朗,上徹穹蒼,佛語玲瓏,萬法齊彰。諸佛菩薩普降道場。龍華聖會,古佛垂光。接引男女同刭家鄉都斗宮內,永不思凡,安身立命,坐定金蓮。無生說法,目視玄關,香風圍繞,地湧金蓮,弓長祖云 : 「如飢得食。如渴得漿,如病得藥。如難垂光,貧兒得寶,嬰兒見娘,法船到岸,皇胎還鄉。」

南無天真古佛,慧眼遥觀,東土兒女,末劫時年,無人搭.救,我去臨凡,對天發願,度盡南閻,九六皇胎,度得還鄉。南無無生老母,排造法船,苦海常遊,叫惺賢良,早登彼岸,同上法船。龍華三會,古佛道場。法船圓滿。同到靈山。南無地藏老母,重發誓願,十王出獄,普救存亡,一切殘靈,盡得昇天。三代宗親,九祖先王,超生淨土,同赴蓮邦,集賢宮內,永臨凡,四恩三宥,總報佛天,回向古佛,一部全章,圓頓真教,法門無量,南無佛祖慈悲,廣度人緣,有道皇王,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國有忠良。四夷進貢,八表來降。六國安寧,外魔消止。頭頭總是,物物全彰。古今凡聖,地獄天堂。東西南北,不用思量。遍滿法界,九品蓮鄉,求佛懺悔,萬民平安。祖教興隆,萬古流傳,盡入龍華古道場 。

三塗八難俱離苦,   四生六道盡霑恩。

恆河世界顯真如,   一切殘靈登彼岸。

乃至真空遍法界。   天下眾生煩惱盡。

妙法四海廣無邊,   願今回向亦如是。

眾生無邊發願度,   煩惱無盡從此斷。

法門無量喜有學,   佛道龍華得完成。

真子普傳僧,續道闡宗門,天然同搭手,普應度眾生。雙林收寶偈,普化演真經,願人明聖意,木子轉法輪。辰年經出現,木馬法流通,丁丑念二日,開板立合同,青羊己卯月,經板果完成。募化諸賢聖,同共發真心,捐貲成聖事,萬古註芳名,末後龍華會,箇箇續蓮宗。

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貞集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