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藐視前人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753802294717404/

新求道人求道時會立十條大愿, 其中第六條「不可藐視前人」, 網路上有一篇論述:http://blog.xuite.net/htddrs/twblog/148540839
在道場上前人有引保成全提攜之恩, 但父母恩德更是無量無邊,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能不能理解成父母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 父母也是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問孔子:「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孔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立場很清楚, 父母如有過失, 做子女的應當立行諫諍, 以免陷親於不義, 這樣才算盡孝; 那該如何諫諍呢?《弟子規‧入則孝》云:「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蔡禮旭先生在細講弟子規時,談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是這麼說的「我們為人子女不把父母的過失放在心上, 因為父母不是聖人,當看到父母有過失的時候,非常憂慮,緊張, 怕父母會墮落, 會做錯, 所以是那種時時刻刻要導正父母的過失, 成全父母, 成就父母的心境.」
前人也是人, 是人就不會十全十美, 子女對父母之命尚不能皆百依百順, 為何對前人口述卻照單全收,失去常理判斷的能力? 如果前人有過失, 而道親後學卻無動於衷積非成是, 陷前人於不義, 又豈僅是藐視前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