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三千餘年矣」?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534793246618311/

胡峰銘前賢在本討論區提出一則質疑如下:
『還有,龍天表文裡述道:「理義不明,道統已墜,至今三千餘年矣!」請問李兄,「三千餘年矣」是個不明確的數字,既然李兄能將「欽加保恩張光璧」、「欽加頂恩孫慧明」分析得如此透徹,那麼,可否請你解釋什麼是「三千餘年矣」?這個問題並非不重要,因為如果自「理義不明,道統已墜」的時代算自今年(甲午)為止是三千九百九十五年的話,這樣也是三千餘年啊。假設是這樣,那麼,五年後就要更改表文了不是?』

後學答覆胡峰銘前賢的質疑如下,請胡峰銘前賢不吝指正:
龍天表文乃關帝爺臨壇批示的,後學無權代替關皇解釋「理義不明道統已墜至今三千餘年矣」的算法,既然承蒙胡兄不棄,指名後學答覆,後學不得不越俎代庖,權且暫代關皇解釋「理義不明道統已墜至今三千餘年矣」的算法。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後學亦曰:「龍天表文也者,玉皇關聖之事也。是故後學曰:『知我者,其惟關皇乎!罪我者,其惟關皇乎!』

先從「道統」兩字說起。「道統」也者,乃國人耳熟能詳之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代代相傳之道統也。中國荷天之寵,乃全世界最早出現政道合一的政體。所謂政道合一,乃聖王在位之意,聖王不僅掌握最高統治大權,亦以其崇高美德為典範,行不言之教,風行草偃,故上古之世民風淳樸,所謂堯天舜日者是也。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天子無道,大權旁落諸侯之手,互相攻伐,擾攘不安,人民苦痛呻吟,孔孟聖賢相繼出現,仍無法力挽狂瀾,此即有權者無道,有道者無權之時代也,此即政道分裂之現象也。從此,中國的歷史走出了兩條路,一條是政治之路,一條是文化之路。而文化之路,由孔孟聖賢師儒承擔其教化之重任,此即道統下墜之現象也。唐朝以前,周孔並祀,唐以後,孔子漸漸成為文化史的主要代表人物,道統何時開始下墜,究竟要從何時起算!

根據後學的推測,關皇應是從周公退位之日起算。有周開國之初,周公因天數使然,不得不於武王死後踐阼稱王,執政七年之後,自動退位,將最高統治大權交給成王,以周公之聖德,當得聖王之令聞美譽而無愧。周公退位之日,由聖王而為聖人,周公自己本身即彰顯出政道分裂的現象,亦即周公從有權有道的聖王,變成無權有道的聖人,故道統從周公退位這一日開始下墜。

根據漢朝劉歆的推算,牧野之戰,為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歲次己卯,也是有周正式開國之一年,周武王由一方之主而為天下之君,伐紂之後兩年武王去世(史記封禪書:「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尚書金滕:「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周公踐阼稱王共七年(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伐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根據洛誥,周公在其稱王的第七年,十二月,戊辰日,將最高統治大權正式交給成王。所以,龍天表文上關帝爺批示的「理義不明道統已墜至今三千餘年矣」,後學推測關帝爺是這樣算出的: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減去武王在位之二年,以及周公在位之七年,然後加上師尊領天命之年公元一九三零年,共計為三千零四十三年。西周積年問題,至今學術界尚未解決,但是若以餘數之三十三年作為誤差,亦不致相去太遠,例如武王即使在位七年才因病去世,亦不影響三千餘年之推算也。

玉皇關聖在世之時,雄武過人,用兵如神,威震華夏,戎馬倥傯之際仍手不釋卷飽讀經書,尤擅長易經與左傳,此為當時之人所公認,後雖壯烈而死,乃戰神之宿命也!因戰神不求生故英靈至今不死。歷代皇朝褒封晉爵至天神最高位而有關帝之聖號,為眾神之主,有權代明明上帝臨壇批訓,故「理義不明道統已墜至今三千餘年矣」,關皇必有深心存乎其間,明示道統已由聖王師儒下墜至庶民者是也,此即今日道降庶民三曹齊渡之末後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