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愿清口不僅僅是茹素而已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6819529748972/

師尊老大人曰:

立愿清口不僅僅是茹素而已,更是為了萬八道業在心靈上做最真的開拓、最實的付出。在立愿清口關鍵時,反觀我自修道以來,到我下決心立愿清口。

我是為了試探而修道,還是為了福樂而修道?

我是為了清口而修道,還是為了奉獻而修道?

古言有云: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人苟挾外勢,以為重者,一旦失其所挾,則不能免顛溺之患。

我今修道心態,信念所歸何處,信志立於何地,皆此時此刻需自我審判之重點。

師尊老大人曰:

方才那一段話大家聽得懂嗎?(懂)

信念所歸何處?信志立於何地?這兩者最後的答案,是決定你清口後的人生歸於天或者落於輪迴,也是決定你的心態是不是符合一位清口修行者的格。

切莫輕易審視你的心態,也不可草率決定你的人生,這是白陽修行最嚴肅之處,也是信根最關鍵的點。

三天的時間,你可以真實的開創、誠懇的奉獻,也可以虛偽的偽裝、試探的看待。

三天不會因人不實的對待,就改變  上帝的愛,真理更不會因為人的試探,就改變標準、降低價值。

所以你的心身靈做到何等的準備,你的未來就有何等的改變。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7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666191643140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7

七、

問:請說明欽加保恩與九品蓮台之間的關係?

答:只要將九品蓮台的九級果位,與欽加保恩互相對比,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奧妙。

先將欽加保恩中的保恩,與九品蓮台的第六級保恩對比。

為詳細說明,列表如下:

1. 童恩

2. 贈恩

3. 天恩

4. 証恩

5. 引恩

6. 保恩       保恩

7. 頂航

8. 十地

9. 管理       欽加保恩

根據前面所引,師尊的師兄郝寶山所保存的第一手資料,在路祖掌盤的時代,九品蓮台的果位,本來是分層負責考拔的,經 關聖帝君予以簡化濃縮修正之後,九品蓮台的果位只剩下了兩級,即:保恩與欽加保恩。

簡單的說,欽加保恩的出現,意味新舊考拔果位方式的一大轉變。

什麼大轉變呢?亦即從非常嚴謹非常繁複,變得非常簡易。

從第一天的求道手續開始,凡是果位未修至保恩的,以保恩作為努力的目標。

這一階段,由師尊負責考拔。

凡是果位已修至保恩,但是尚未修至欽加保恩的,則以欽加保恩作為努力的目標。

這一階段由上天負責考拔。

欽加二字的意義,在此階段彰顯無遺,因為,從保恩到欽加保恩,多了欽加二字,表示這一階段,由 上天負責考拔。

一個修行人,由師尊負責考拔,或者由上天負責考拔,

後者在困難度上當然更高。

弓長師尊住世之時,對欽加保恩四個字,一貫保持其聖默然的態度,此固然與活佛師尊的謙德有關,因為若大事宣揚欽加保恩四個字的真意,不免遭來伐善之譏;其次,弓長師尊住世之時,雖然求道者眾多,然而果位尚未修至保恩者,比比皆是,尚未達到由上天負責考拔的階段。

因此,師尊身前未道破欽加保恩的奧妙,除了謙德之外,不啻保留此一考題,藉以考拔其徒弟的信心與智慧。 

果然如師尊之所料,一場大考,於焉登場。

師尊歸空之後,當時道場上絕大多數的資深領導人,因為無法領悟欽加保恩這四個字所隱含的妙意,又誤以為師尊既然已經歸空,已無天命之可言,他們非常無知也非常膽大的篡改龍天表,將末後一句的欽加保恩,篡改為毫無意義的欽加頂恩,此謂之佛頭著糞。

1930年,欽加保恩首度出現之時,作了第一次篩選;師尊的同門師兄弟、同門師姊妹,由於無法領悟欽加保恩這四個字所隱含的妙意,不承認師尊受天之命;於是,許許多多的修道人未在欽加保恩之列。

1947年,師尊歸空之時,欽加保恩作了第二次篩選,師尊的絕大部份徒弟,由於無法領悟欽加保恩這四個字所隱含的妙意,非常無知也非常膽大的篡改龍天表;於是,同樣也有許許多多的修道人未在欽加保恩之列。

欽加保恩這個大果位,所展現的強大篩選力道,由此可見一斑。

欲知詳情,請參考1992年張天然出版社出版的《欽加保恩》一書。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6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3360036761588/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6

六、

問:何從這張龍天表看出 上天對師尊的付託?

答:這張龍天表,乃是 關聖帝君將廣救無數眾生的重任付託師尊,替師尊所特別量身裁製的,因此這張龍天表,僅僅適用於師尊一人,除了師尊,任何人皆不可使用這張龍天表向明明上帝祝冊。簡單的說:師尊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任務在焉!如何看出師尊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殊任務?因為龍天表中有一句非常特殊,非常奧妙的用語,那就是「欽加保恩張光璧」七個字。

「欽加保恩張光璧」七個字,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產生的依據與論證。

前面說過,師尊領天命之前,一貫道道場早已有著非常嚴謹非常繁複的九品蓮台考拔程序;也因為考拔程序非常嚴謹非常繁複,當事人遂有不勝操勞之感;當道務規模小時,嚴謹與繁複乃是優點之所在;但是當道務規模逐漸擴大時,當新入之道親逐漸增多時,嚴謹與繁複就變成了阻礙人事暢通的瓶頸。

關聖帝君有鑑於此,遂採用破格不破規的末後一句方式,將九品蓮台的果位,簡化濃縮成欽加保恩四字。

就中文的意義而言,欽之一字,指的是對皇帝所行事的敬稱,如欽點、欽定、欽命、欽工、欽差大臣等等,例如:欽點、皇帝親自挑選。 

欽定、皇帝的著述,或經皇帝指令修纂審定的著述為欽定。

欽命、皇帝的命令,正字通:御音曰欽敕,御使曰欽命。也指奉皇帝命令所辦理的事務。

欽工、皇帝營建的工程。

欽差大臣、由皇帝臨時派遣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稱為欽差。

基於禮節與規範,在一貫道道場上,能夠使用欽之一字,唯有明明上帝與中天玉皇 關聖帝君。縱使位證極品果位的上界聖神高真,亦不可使用欽之一字。 

因此,「欽加保恩張光璧」這七個字,至少具有七重意義:

一、明明上帝派遣天然師尊掌理三曹齊渡的末後大事。

二、明明上帝賞賜天然師尊九品蓮台的最高果位。 

三、欽加保恩四個字,乃是 中天玉皇 關聖帝君簡化了九品蓮台的考拔程序。以欽加保恩的果位取代了之前最高的管理級果位。

四、欽加保恩四個字的後面,還可以加上印之一字,即欽加 保恩印乃一代明師的法印,猶如諸法實相印然,取其真實不虛之意;亦即:道真、理真、天命真。

五、欽加二字指的是:行三助七,行三赦七;亦即三分功

德,上天助七分,促成圓滿。

六、欽加保恩乃是末後一句,乃述佛道極妙境地之語句。 

七、欽加保恩這玄妙的架構,所透露的玄機,完全與 1843年,即道光二十三年,王祖覺一所說的:「老申慈命,設立沙盤」,所定的規矩完全吻合。 

「欽加保恩張光璧」七個字,乃是1930年,一貫道道場上第一次出現的特殊用語,象徵著一塊嶄新的里程碑,之前的道務與之後的道務,從此截然不同,天地因之而重開新運,期待已久的三曹齊渡末後大事,於焉正式從弓長祖開始。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5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30425557055036/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5

五、

問:請舉出天然師尊被 上天畀以重任的證據?

答:有無天命,就看有無令狀!師尊領天命時,接到 上天頒下的一道令狀;這一道令狀,就是在求道的時候,引保師的姓名,以及求道者的姓名,都必須一字無訛的填寫在一張表文上,點傳師遵照嚴謹的求道手續,將表文的內容,從表文呈奏開始,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向 明明上帝祝冊 (讀表),新求道人也要跪聽讀表,以免自己的名字被書寫錯誤,之後點傳師在八卦爐中焚燒表文呈奏上天,點道禮畢,求道手續正式完成。

這張求道表文,又稱為龍天表,乃是天然師尊被上天畀以重任的重要證據,也是天然師尊從 上天接到的一道令狀,這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師尊後來以當事人的立場,將龍天表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楚。

師尊在《暫訂佛規》的引言中說:

「然自古道不輕傳,故恪遵 關聖帝君壇諭,求道手續,稍取本人功德,以驗信道真偽。」

所謂:話中有話,師尊這段話必須仔細推敲玩味,纔能瞭解其中所隱含的深意。

師尊所說的「稍取本人(張天然)功德」,指的就是求道表文 最後有「願助功德費 」等五個字,師尊採用微言大義的筆法,說明求道手續呈奏上天的這一張求道表文,並不是師尊自己所擬定,乃是「關聖帝君壇諭」。 

壇諭也者,仙佛臨壇批訓曉諭也,乃是一貫道的特殊用語。

由壇諭二字可知,這一張龍天表,乃是 關聖帝君臨壇批訓曉諭。

關聖帝君為何有此無上的威權?此因關公於1594年,即大明萬曆二十二年,被正式進爵為帝,從此為眾神之至尊;故 明明上帝命 關聖帝君將天命付託師尊。

師尊領天命的地點,就是龍天表上所記載的「正派再振於 土巴  郡」。

土巴 郡也者,濟南縣治下的一個行政單位。師尊先是在 土巴 郡渡到孫師母的父親,然後纔認識孫師母。

「正派」二字,則更是隱含著局外人所不曉的深意在焉!

師尊領天命的時間為1930年,即民國十九年,歲次庚午;地點就在山東濟南 土巴 郡;只有師尊一人領天命負起三曹齊渡之重任,別無他人。

時間、地點、人物,三者俱備。

事實上,從1930年,師尊領天命為一代明師,一直到1947年師尊歸空,十七年間,道場上人人皆知只有師尊一人領天命。

師尊親自擬定的《暫訂佛規》,乃是本道非常重要的文獻,其重要性與日俱增!因為師尊歸空之後,道場上亂象橫生,無心修道不信天命的人,故意亂造謠言,否定師尊的天命,毀壞師尊的天命,許許多多新入之道親,在不知情之下被誤導,不知師尊何時何地領天命者,比比皆是也。

彌勒佛什麼時候會下生人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27877123976546/

師尊老大人曰:佛經記載中,預言   彌勒下生的時間,是人界的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後。

大家覺得可以想像嗎?現存的世界與道場,等得到嗎?好像現在大家開始懷疑經典了,是不是?懷疑經典也不對,但愚昧的看它的表面也不對。

過去依循因果邏輯,引發演繹推理、存有連鎖、直線進展等等觀念,好像理所當然,但現在要超越線性表層思考。

古事中黃梁一夢、南柯一夢,在在說明了夢與覺不過一線之隔。

或許在夢中渡過一生一世,但醒來才發現不過轉眼罷了。

因為時間的存在維繫來自空間的存在,而空間的變現卻是來自心的感應,心生法界。

故佛曰:「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但如果用這個想法,直接將佛經預言的時間帶過不談,卻又淪為籠統敷衍,毫無證明力量。

事實上,譬如一位領袖,在一個百人參加的會議上遲到了五分鐘,他覺得他只是浪費了大家的五分鐘。但其實由於他讓一百個人等他,所以浪費的實際上是一百個人的五分鐘,等於浪費了八個半小時,五分鐘與八個半小時,差多嗎?差很多!

以這個觀點來設想,若有五十六億七千萬人。,皆以   彌勒佛為大皈依,一念如此,歲歲如此,等同於五十六億七千萬歲。彌勤淨土隨時可以降臨。

上帝黃金時刻,總說要等到要出來的人都出來了,才會降臨。

選民的數目完整圓滿,才能促使聖國度儘早降臨。這其中的理路毫不相悖。

彌勒菩薩曰:「若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若勸至千百,名為真菩薩;又能過數萬,即是阿彌陀。」這首偈當中的勸字,可不是口頭上說說使他人認同道而已。

世世代代以來將   上帝的真理帶給人的就是聖靈,把一種新的質素帶進改變人的生活。就如   耶穌能說:「人若看見我,就是看見父。」

汝等在此想一想,你身上有聖靈的存在與聖靈的功效嗎?能讓幾個人因你而真修成佛嗎?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4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27635860667339/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4

四、

問:路祖歸空時有保恩級與頂航級的弟子,請問究竟何意?

答:每一位道親都有他的求道背景,所謂求道背景,指的就是他求道之時,當時道場上的佛規禮節;運動場上,有運動比賽的規則,道場上,也有道場考拔的規則;師尊也不例外;師尊當年他求道之時,也有他的求道背景;當時道場上的佛規禮節,對於修行人的功果,有一套非常嚴謹的考拔程序,就是眾所週知的九品蓮台;九品蓮台分為九級,保恩與頂航皆是九品蓮台的一個層級;九品蓮台的完整架構如下:

一曰、童恩;二曰、贈恩;三曰、天恩;四曰、証恩;五曰、引恩;六曰、保恩;七曰、頂航;八曰、十地;九曰、管理。

至於九品蓮台如何晉升?當時的道場,有一套非常嚴謹的考拔程序。

一貫道三晉總領郝寶山(善覺子)曾經頒發一本由《領袖辦道指南》, 民國三十一年壬午出版,與《一貫佈道大剛》,民國三十二年癸未出版,合印而成的一本書;這本書極為珍貴,乃是探索師尊求道背景的第一手可靠資料;在該書的第六十二頁,蓋有「正令保恩十地級金印」的一顆金印,郝寶山以此金印鄭重其事的證明,該書的確是由他所頒發,資料絕對正確可靠,絕無一點虛假。而所謂正令保恩十地級云云,指的是:郝寶山已由保恩級的果位,晉升至十地級的果位。十地級也者,根據九品蓮台的架構,乃是相當高的果位,僅次於祖師的管理果位。

在這本書的補遺章第五,第二十三條,薦舉果位之辦法,全文如下:

「凡各佛堂之發愿為協辦人,幫辦人,經二年不退者,為領袖者,可薦舉總堂為童恩。經三年不退者,可薦為贈恩。發愿為承辦及堂主,經年不退者,可薦為童恩。經二年不退者,可薦為贈恩。此外凡領受理本之代傳人,既經領命後,即可薦為贈恩,然得名實相符,不拘俗見。又凡為一方天恩以下,有五人中二人為天恩,三人為代傳者,且辦法中規合度,總堂再薦舉申蓮為証恩。若該証恩以下,有三人以上為証恩者,總堂再薦舉申蓮為引恩。餘仿此類推,然必得事實相符,不得苟且。故須經乩沙核示後,方准施行,依功定果,以彰其勳績。」

從以上的引文中可以看出,九品蓮台的考拔程序,的確非常嚴謹。

以上的引文中,後人應該特別注意的是「領受理本之代傳人」這八個字。

師尊就是在1916年,二十八歲春秋鼎盛之年,為「領受理本之代傳人」。

1925年,師尊的恩師路祖歸空之年,師尊從入道以來,經過九品蓮台的嚴謹考拔,其功果已經逐步晉升至保恩級。

郝寶山在該書的序文中提及「寶山一介平庸,才疏德薄,因生平好道,蒙 師賜以理本,效力二十餘載....」, 郝寶山與師尊相同,皆是「領受理本之代傳人」 皆是「蒙師賜以理本」;郝寶山所說的師,與師尊在《暫訂佛規》中所說的恩師為同一人,即路祖中一。

何謂「領受理本之代傳人」?即路祖的代傳人;至於何謂理本?則需要一窺理本的原本,請參閱1995 年張天然研究院出版的《天盤》一書,附錄一、理本的原本。

從師尊的求道背景,可以清楚理解,何謂保恩,何謂頂航。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24685214295737/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3

三、

問:請介紹天然師尊的生平與志業?

答:天然師尊,姓張名光璧,字奎生,號天然,道場上尊稱他為弓長祖。1889年,即清光緒十五年,歲次己丑,夏曆七月十九日誕生於山東濟寧城外南鄉大劉店村;1947年,即民 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夏曆八月十五日,歸空於四川成都王桃心花園。

根據師兄張茂明(英譽)的回憶:師尊十八歲時與朱氏結婚,生子女數人,僅存女兒茂金;朱師母因難產而去世時,茂金師姐已兩三歲。

根據師母劉率真的回憶:師尊比劉師母大六歲,十九歲時與師尊結婚,她是二房,結婚後師尊入道。

根據英譽師兄的回憶,師尊與劉師母生有兄弟姐妹九人,僅存英譽師兄一人。

後來師尊在《暫訂佛規》序文中說:「余本不才,乃蒙 皇申不棄,賦我以靈性,降生於東 魯,又承恩師點傳,授我以心法,救出於苦淵,雖曰生不逢辰,而得遇天道亦可謂大幸矣。」

師尊這段話,所指的就是他 1913年,即民國二年,入道的經過,師尊時年二十五歲。 

師尊這段話,所說的「恩師」 就是路祖中一 。

根據英譽師兄的回憶:1916 年,即民國五年,師尊友誼褚思恕其人,勸閤家入道,後因全家篤信關係,家中開辦佛堂;亦即劉師母、師姐、師兄等等於是年入道。替劉師母、師姊、師兄點傳道法者,即褚思恕。此時師尊二十八歲。

英譽師兄所說的師尊友誼褚思恕者,其中有微言大義在焉!友誼也者,不是師尊的普通朋友,而是與師尊同為路祖之代傳人也。

後來師尊編寫禮本時,亦透露:「余今領受恩師命,傳您本來玄妙關。」

值得注意的是:禮本中的「余」,指的是師尊他本人;禮本中的「今」,指的是1916年;禮本中的「恩師」,指的 是與暫訂佛規序文中所說的「恩師」為同一人,即路祖中。

亦即師尊於1916年,二十八歲之年,開始有點傳道法之權。

根據英譽師兄的回憶:到了後來聽說外面又有一個母親,這位庶母,就是孫師母。

根據范立煜點傳師的回憶:1942年,即民國三十一年,孫師母與宮彭齡,劉瑞貞點傳師,亦即邢傑三點傳師的太太,至江西廬山,他被于義賢點傳師派去侍奉師母;孫師母親口告訴范立煜點傳師:她的大兒子茂猛,大他一歲;小兒子茂田,小他四歲。按:范立煜點傳師生於1923年,即民國十二年,以此推算,茂猛生於 1922年,即民國十一年;茂田生於1927年,即民國十六年。茂田師兄,即道場上極為著名的三天主考,凡是新求道者無不先接受三天主考的考驗。

換句話說,師尊擔任路祖的代傳人,全家入道之後,纔認識孫師母。師尊與孫師母認識的時間大約在 1921年,即民國十年左右。

1925年(即民國十四年),路祖中一歸空。

路祖歸空時,有保恩級八大弟子隨侍在側。所謂八大弟子,除了師尊之外,還有:郝寶山、褚敬福、梁兆功、趙懷中、陳禮月、鄭振昌,以及聶錫鈞等人。

除了保恩級的八大弟子之外,還有頂航級的兩位,即:陳化清(路祖的外甥)、孫德博。

值得注意的是:路祖歸空之前,並未任命師尊接祖師之位。

師尊正式受命的時間是1930年,即民國十九年,歲次庚午。

師尊受命之後的第十年,1939 年,即民國二十八年,歲次己卯,師尊親自整理擬定暫訂佛規時,於序文中明確說明,他受命的正確時間為:

「迨至庚午年間,正逢天降大考,竟蒙畀以重任,余自思何德何能,敢膺此命,當即再四懇辭,以讓賢路,詎料皇申降鸞各壇,不允所請,余祇得勉為其難,順天行事,然而三曹齊渡,責重任巨,受命以來,夙夜惶恐....」

這段序文中,師尊兩度提及「余」。

師尊的意思非常清楚,只有他一人受命,只有他一人被 上天畀以重任。

至於師尊的内眷屬,不論是劉師母,或者是之後認識的孫師母,皆未受命,皆未被上天畀以重任。

師尊他一生的志業,只有四個字,那就是三曹齊渡,道場上稱之為末後大事,這是多麼艱鉅困難的重大任務!

師尊的一生,有六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時間,乃是師尊的徒弟所應熟知者:

一、誕生,1889 年。

二、入道,1913年,師尊二十五歲。

三、代傳人,1916 年,師尊二十八歲。

四、受命,1930年,師尊四十二歲。

五、擬定暫訂佛規,1939年,師尊五十一歲。 

六、歸空,1947年,師尊五十九歲。

論修道,淺則及於自身,深則廣及四生六道眾生與九玄七祖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22258997871692/

師尊老大人曰:論修道,淺則及於自身,深則廣及四生六道眾生與九玄七祖。

而常言道,事事皆由淺入深,那麼修道是否也是由淺而深呢?當你有心要挽救眾生時,自身就須先有道,而道是否含有利與益?大道中的利益,有利於心性潛修,有利於眾生的復活,益是有益於信心的開闊,有益於路的開通。

道的利益是正向的,所以論利益,要論修身的利益,不要論膚淺的利益。

當你得到了道的法喜,此時所得的利益使身心暢通,讓鬼神也沾得福氣。

由淺而深的影響,就是修行的號召力,所以菩薩是自利利他、覺己覺人。

明理的人,不會嘲弄不明理的人,當你不昧於人事時,自然不沉於人事,不沉於人事自然會找到體悟的方法,而不讓心情混亂、邪惡。不混亂、邪惡,才不會使心境隨之浮沉,而以為借鏡,跳脫人心的機關、五行。 流言止於智者,不用生氣,不用麻煩。

師尊老大人曰:

自古托缽行乞的修行者,不為金錢而行乞,而是為了使命。

托缽是為了傳播  上帝的慈愛和福音,也為了喚醒生而無知的眾生。

一位真正的修行者,一切動靜乃為使命,而今時辦道人員能否真正的承天景命?重要的一點,也要有自身的慈悲、承擔和氣度。

修行者若無氣度,到最後自身所修、所引渡的都變成自己,而不能回饋給

上帝。

修道者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明辨者就是不浮誇、不炫耀,把握著絲毫德能,不標新立異,只是實實在在做人而已。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21996877897904/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2

二、

問:請問替我們點開玄關竅的人,道親稱他爲點傳師,爲何他有如此無上奧妙的道權?

答:您們一針見血就直接問到了一貫道的核心問題,一貫道與他教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明師一指,點開玄關;但是明師一指,點開玄關,只是入道者的導向而已,後續的發展,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難題。

佛教有法師,天主教有神父,基督教有牧師,道教有道士,都是負責傳法的人;一貫道也不例外,點傳師也是一種神職,也是一種責任,對新求道者負責點傳道法的工作,值得我們的尊重;同時,即使我們不信他教,也應尊重道外的法師、神父、牧師,以及道士等等;互相尊重是做人的最基本態度。

點傳師,嚴格的說法應該是:「凡替老師點傳道法者,皆稱為點傳師」;這裏所說的「替老師」,有雙重意義:一是代替,二是替身,不是取代(取而代之) 。

簡單的說,點傳師之上還有一位老師,還有一位真身,還有一位本尊,這個人就是「本道老師至尊之長上」,通稱的 天然師尊。所以,老師是老師,點傳師是點傳師,二者不但責任不同,意義也不同;如果點傳師不知道 天然師尊究竟是誰?或者明知天然師尊,卻故意不強調他有 天然師尊這位老師,那麼這位點傳師,在修持上就大有問題;更何況,點傳師並不是代替 天然師尊一生的全部,而是代替 天然師尊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某一關鍵部分,那就是: 天然師尊何時領天命為一代明師?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9041118193480/

一、

問:我們已經求道,引保師很熱心的帶我們到佛壇禮拜,點傳師傳三寶之後,身邊的道親都熱誠的向我們恭喜,我們被道場內一團和氣的氛圍所感動,我們也看過諸天仙佛的上壇批訓,令人大開眼界;道親都說我們已經得到明師一指點開了玄妙關,已經開竅了,事實上,我們心中還是有很多疑問,尤其是對大道的來龍去脈,有茫茫然毫無頭緒的感覺 ,我們很想把大道的奧妙告訴他人,也希望他人能夠像我們一樣前來求道,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要如何告訴他人大道的奧妙,我們眞的不知道從何説起!我們急切的想要瞭解大道的內容,不知能否詳細的替我們解惑?

答:很多人求了道,以為從此可以脫離苦海,可以返回天堂。您們卻非常謙虛認為自己有許許多多需要學習的知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道場需要的就是這種虛心受教的正氣,而不僅僅只是一團和氣而已!這就是靈根萌芽的現象:如果能夠常常覺得自己知識的不足,有疑必問,就自然會產生出求知若渴的強大驅動力。 明師一指,乃是萬年難逢的機 緣;剎那的覺悟,若不緊緊把握稍縱即逝。 

道場上有很多已經求道二三十年的老道親,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於是不求進步,不學也不問,不思也不想,這是自滿。所以,雖然有些人很早就求了道,但是,老道親不如新道親比比皆是;我們雖然忝為老道親,但是看到您們一心向道的虔誠,有著慚愧不如的感受;我們將竭盡所能答任何疑問,希望您們能夠滿意。尤其是您們想將大道的奧妙告訴他人,希望他人也能夠像您們一樣前來求道,得到明師一指,點開玄關,這是非常正確的想法;道務的強大動力,就是來自源源不斷的新道親;道務的延續傳承,就是這樣一棒接一棒的的傳下去,所謂:的的相傳,綿綿不墜。

神識不清、心氣不寧的原因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9299038167688/

師尊老大曰:

茫茫業識,膏火相煎,神識的墮落,定業的難逃,充份顯示出內心的煎熬。

過去三世論因果,今時乃是一念論因果,何以故?試看人心,一切作為,為何容易犯錯,因為早已被抽魂攝魄。

而魂魄為何被抽離、神智為何不清?因為身口意的造業,使得神識不清、心氣不寧所致。

一個人若可以昂首大步、抬頭挺胸,即表示斯心無愧,於公於私,都沒有見不得人的事。

在三期末劫年,業力的催討,讓人無處躲藏。

皇申恩慈降道,使得人有重生之機,若無秉燭而遊,時時點燃心燈,恐怕貽誤此生。

人身難得道難得,明理修道更難得,認理實修越難得。

是以有智慧的你,必要時時使心地光明,莫讓念頭膠著不清,而每每造惡因結惡果。

如何調伏自己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6211448476447/

師尊老大人曰:

在每一次仙佛的引導當中,祂的重點無非是要引導大家如何調伏自己,有覺得嗎?

如果你的心不能夠調伏、不能夠降伏,那麼你所做的一切道務事都是空白的,所以你有心想要做道務、想要修辦道,你先要好好的來調伏自己,你不能調伏,你就不可能做好道務事。

現在為師要來告訴你們調伏的工夫。

師尊老大人曰:

清口的第一步先要學會調伏此心,在佛經中常將心比作心猿意馬,乃喻人心如野獸般難以馴服。試想:顛狂之野馬失於駕馭,可以帶來莫大危害,則人心之放縱定能造成毀滅。

是以佛言:一切焦慮與恐懼,一切無量無邊之痛苦,其泉源皆是心。

今清口者只知清其口慾,止於戒律所定,勉強守其不可食、不可視、不可行、不可言、不可聞、不可犯等,未能調伏自心,以入清心寡慾之體用,則所立之愿何貴?所行之道何得?

心有千千種,不識此心,學法無益。不深調伏,無處了得。

所謂:「有心尋明明不明,出得此籠入彼籠;自知自覺無塵垢,哪知還在泥水坑。」

故發心修道,是發何心?心何所住?不可不知。

調伏者何也?調伏之修習法謂奢摩他,於梵語中:奢摩他又作奢摩陀等。

其意曰止,曰安住,乃定之異名,寂靜義也。

謂於染淨等境心不妄緣故,即名能滅、能調、寂靜、遠離及能清等。 

涅槃經云:「奢摩他名為能滅,能滅一切煩惱結故,又名能調,能調諸根惡不善法故,又曰寂靜,能令三業成寂靜故;又曰遠離,能離眾生五欲故;又曰能清,能清貪欲、嗔恚、愚痴三濁法故。」

由此可見,調伏之工夫甚深,必須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層層洗滌、層層琢磨、層層改造,日復一日無間斷調息降伏,而後才可漸次悟佛知見,安住於莊嚴本位。

師尊老大人曰:

調伏之工夫甚多,該從何處入手?首從心不厭惡,能生大歡喜心為著力處。 生大歡喜,乃十地菩薩,初發地之修行階位,乃由得聞佛法,破除見惑,所生發之歡喜。

然此歡喜,並非能成就一切,但卻是成就之基礎點。 

此歡喜猶如一孩兒,得其所求所生歡喜;又猶如有疑者,得其解答而生歡喜。

此歡喜是令其能生力量之開始,故修子當從見他人惡,心不厭惡;受批評處,心不厭惡;於承擔處,心不厭惡;在挫折時,心不厭惡;極盡疲乏時,心不厭惡;百般折磨中,心不厭惡;一無所有時,心不厭惡。

由此等等諸緣中,令自己來去無阻礙,令自身由此修煉法,生大歡喜心。

由此作為修行之第一步,由此基本處,作為調伏之第一道功課。

再從歡喜心逐漸進入菩薩十地之究竟地。

所以爾等先莫急於了解十地之內涵,當下從初發地真正下工夫才是重要,不從此地,其餘皆空。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6350451795880/

師尊老大人曰: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凡道場戒律規範,人間綱常倫理,皆修行之一大阻礙,因偏生迷,因迷生執,執而為我,不復知有人。

因不知有人,所以在戒律規範中自作主張,在人倫綱常上自以為是,故精神終不能得。

師尊老大人曰:

對錯因人而論,意義隨人所定,真理本不因人類說對與錯,就失去原則尺寸,真理亦不因人類製訂意義,就改變價值面貌。

所以目不隨人視、耳不隨人聽、口不隨人語、鼻不隨人氣,是修道人之一大準則、一大工夫。

正如有段話說: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的本份就是堅持自己的善良,就像一塊黃金或綠寶石,會始終堅持:(不管世人有何言行,我會依然堅持,我是一塊黃金或綠寶石)一樣。這就是精神所在。

什麼是對的修行法? 什麼是錯的修行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3074698790122/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過去的修行是錯誤的,所以要藉由清口後的道路,去契印修行的宗旨。 

什麼是對的修行法?

什麼是錯的修行法?

並沒有一定的答案,只問你自己有否真正認識到自我良心的存在?有所認識,才能有所體悟道法心傳之奧妙處。

今後在道場中,你不是等待被造就的人,不是等待接受給予的人,更不是毫無作為,等待被服待的人,而是做一個 上帝真正的僕人,藉由各種因緣造就自己,從因緣中學習施與,從施與的發心中完完全全的服從 上帝,而你的服從不是為了達到永生,本是盡心盡力於該有的本位上。所以現在的你不要問上天;你還能活多久?

先問自己:你活著究竟能為上天做什麼?

如果活著只為自我情慾,任憑罪性的摧殘,無論是生是死,都是永久的黑暗。 

如果能真正為 上帝之約而活,履行 上帝之道而作為聖潔的人,即使現在就死去,也無有牽掛,因為這將會是重生的開始,榮耀的一刻。修道人不是為自己而生,也不是為自己而死,你們活著要為主而活,死也要為主而死。無論是生或死,不要忘記你們都是主的人。

將來的路,你們要準備過受苦受試煉的日子,不是準備過著被呵護被稱讚的日子。 因為 上帝的靈將要在你們身上顯現大能。你必須真正死去,才能真正復活。

你必須完全的相信 上帝將要賦予你的大能,你要毫無猶豫的把你的靈體交付於 上帝。

道場中每一件事都是慎重莊嚴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13328515431407/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中每一件事都是慎重莊嚴的,清口也是一樣。

但清口只是修道的一個過程,過程如何,說不重要也很重要。一切的過程,都是在反應你對修道的認同與接納,你對辦道的誠懇與實踐。

當你愈明白在我的本份下,我是怎樣一個人,你就越能奉獻你無怨無悔的精神。

當這一切,都能到達那無所求的境界,修道才算圓滿。

你們在這當下面對清口,雖然要慎重,但你更要清楚:你的存在將有何意義?你能為這一切,帶來什麼希望與意義?

師尊老大人曰:

聖賢本由凡人做  耶穌來到人間雖然是

  上帝的旨意,但  

耶穌也必須藉由人的身體,在做一種修煉與解脫。沒有人來到人間就會做

  上帝的工作,都是必須經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不斷的經歷,慢慢去了解  上帝的義究竟如何示現?而我的心如何讓  上帝在我心中復活?

修行沒有捷徑或方法,所憑的是一顆真實沒有後悔、直了承擔的認真去努力。經過不斷的試探,試探自己是否符合天,試探自己是否淨化了人間的物慾。在這種鍛鍊成長之下。慢慢去達到你想要的境界。忍耐、真愛就是唯一的方法。還有問題嗎?

師尊老大人曰:

照你心中所記的去奉行,你會達到超生了死的地步。只要你有生之年道念一直如此堅固,不論你了解道多深多淺,只要你一直實踐就是對道最好的認識。

只為自己而活的人,絕對沒有任何希望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9944072436518/

院長大人曰:

你們未來將要成為什麼,就決定在你現在以什麼心為依循?而你的心無論在何處,都不能只為了自己而活,只為自己而活的人,絕對沒有任何希望。

在這歸鄉之路,將是漫長而艱鉅,這當中不可以只顧念著自己的安危,應當要時時顧慮許多人的生死性命,因為  上帝眷顧你,你也要以同樣的心,眷顧其他人。

聖經說:「牧羊人要為羊捨命,若是雇工不是牧羊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見狼來,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就趕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並不顧念羊群。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我的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所以,一位牧羊人當他為羊群捨命時,並不因此失去了所有,反而是無限光榮的成就了一切,這也是牧羊人應有的存心與精神。

當知,羊群若沒有好的牧羊者為其引領,牠們將不知去處且被受殘害;而牧羊者若沒有羊群作為其立地之處,又如何成就其使命。 

唯有藉一切因緣以顯神的神跡,讓迷者歸向真理,讓罪人成為義人,這是牧人的本份。當如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逆,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唯有如是,順天理之流行,必有所圓滿而證得也。故辦道人員,必須認清自身所辦的是天之道而非人之道,在在處處不必執於人情之得失善惡,但求心心念念不可逆於天理之本格本愿,當以此為其重也。

讓為師來告訴你們,你們是誰好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6745462756379/

師尊老大人曰:

讓為師來告訴你們,你們是誰好嗎?

你們是上帝光明之子,不是魔鬼黑暗之子,你們本來就是光明的、是聖潔的,當為黑暗世界點燃聖火,當為飢餓之人施予道糧。

聖經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是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所以,人子的父是 上帝,不要錯認魔鬼為父,但人子又必須藉由認識魔鬼,才能真正認識上帝,因為沒有邪惡的侵害,無法透澈良善的面貌;沒有亂象的紛擾,無法體驗恩典的神聖。 

猶太人說:人的眼睛是由黑白兩部分組成的,為什麼透過黑的部分才看到東西?答案是:「人必須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我是誰?

你必確切認知所發出的是來自真理,不是起於幻覺;是來自信念,不是由於誘惑。既是光明之子,應該具備比常人更靈敏的觀察力;比常人更清晰的分辨力;比常人更超越的適應力;比常人更堅忍的意志力;比常人更高尚的影響力;比常人更積極的行動力。 

去承受著大地的變動,並在宇宙間形成一個平衡點,讓光明的亮度廣泛普及每一個角落。相信自己、相信奇蹟,須知偉大的發現,總是先經歷無數問題的考驗,唯有如此,才能證明你是世上的光。

心是很微妙的東西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7020862728839/

師尊老大人曰:

心是很微妙的東西,很微妙的感覺。

你記得住道親的名字,知道他這個人,你還必須了解他的一切。

從你的了解當中,有你的惦念、你的慈悲。那對道親而言,就像得來不易的收穫。

聖人傳道,是傳心法,但心法的傳承,若沒有心,法豈能傳。

在開荒地,你們要時常問自己,現在的我,有幾分道貌?現在的我,用幾分良心?

現在的我,能給道親多少安定?這些都是你行義的工夫。

行上天的義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犧牲,尤其在白陽期。

它只是一種日常的喜捨,它也是一種奉獻。

來到道場,你們都能夠做到,但在生活當中你們還差太遠。上天希望你奉獻的,不是美麗的外表,而是最真實的醜陋與善良。

站在辦道人員的位,要珍惜、要修煉辦道人員的格 

你們有好的環境可以學習。你們最大的問題,只是在你放不下而已。

你從原來的國家來到開荒地,可以說是一種犧牲,也可以說不是犧牲。

如果你真的犧牲,你對道理的執著,你對環境的擁有,就不會是你修道的障礙。

如何才能入彌勒內院? 何謂彌勒心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3573759740216/

如何才能入彌勒內院?

何謂彌勒心法?

師尊老大人曰:

入内院者,須能以人心合天心;歸根復命,得三種究竟。

一曰唯心識定,即與自性中最獨特的存在,保持中心一致。

一曰心一境性,即專注於持其志無暴其氣,止心於一定境。 一曰事理不二,乃能真實覺知大道即人心,妙轉世情世態。

此三者,須於實際經驗中踐形。

道的文化絕不是建立在任何禮儀或儀式上,而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個別關係上。

師尊老大人曰:

最後要告訴你們的是,雖然天訊所講的,似乎十分的艱辛困難,也有很多你們覺得深奧且玄祕的地方,但是,彌勒心法不是知識、不是學問,而是内明。

所謂的內明,就是內明學,是一種心知肚明的自我了解。

往日所學的種種,千佛萬聖千經萬典,怎麼學都會感覺有所不知、有所不通,只有達到悟境 一 孔子說自己不是多學而識,而是一以貫之,這就是悟境。 

當大家用心到悟境的境界時,過去不懂、不通、不足的,便會一一浮現出來,你會知道原來就是如此,如此真實、如此親切。

修道、辦道的境界也有分深與淺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3845923046333/

師尊老大人曰:

在醫學、醫術而言,有分深與淺。修道、辦道的境界也有分深與淺。

上天的榮耀,  上帝的權柄,必定會選擇一個肯行義、肯擔當的人,如果錯選了對象便糟蹋了這一切。

在醫術上,一個神醫挑選繼承人,必定先觀察這個人,所學到的知識狹隘或是廣闊,再來是觀察這個人,行醫的決心是堅固或有目的,最後一個重點觀察,是看這個人能不能將病人的痛苦當作是自己的痛。如果前兩項皆具備,最後一項卻不具備那就失去繼承的資格。

辦道人員在道場上,上天不會要求你能力要好。但你不能沒有上進心。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有沒有一顆心。不要用膚淺的認為:我有心跳、我有慈悲。

你現在應該改變的、應該調整的是:我對眾生的慈悲,以什麼為定義?我對辦道人行義是以什麼為定義?

論語說:(君子不器)。器的大小,是看人心的清澈與大小。

心愈清器愈深,心愈大器愈廣。為何白陽道場的開始,會讓你們覺得恐懼、覺得不安?

那是你的器不夠深、不夠廣。把心定下來,越少動搖,你就看得清你自己的醜陋,不要在這安逸當中鬆懈了自己。

不肖之徒,袛可共棄之而已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0984429999149/

有人誠心的求了一貫道,卻是陰錯陽差的上了無有的「欽加頂恩孫慧明」的《龍天表》,這些人說他這麼誠心, 上天怎可能開了這種玩笑?

這些人不再誠心補圓?

這些人不再誠心改過?

反倒將錯就錯?

他們更氣急敗壞的否定 天然師尊的萬八百天命?

他們更氣急敗壞的醜化堅守師道萬八百天命的人?

背棄 天然師尊的人,竟然大言不慚的打起 彌勒祖師的名號來搖旗吶喊?

天然師尊在親訂的《暫訂佛規》「引言」如是說:「...即令有一二不肖之徒,亦當互相勸勉,以期悛改,倘久執迷難化,則自甘墮落, 袛可共棄之而已,總期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焉。」





何謂「兜率天」? 何謂「彌勒内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0539880043604/

何謂「兜率天」?

何謂「彌勒内院」?

師尊老大人曰:

兜率天乃凡聖同居土,內院有菩薩眾,外院有天人眾,雖兩者同居一處,卻好似世間人鬼雜居,無緣則兩不相見。

凡是人與天龍八部等非人等眾生皆可往生,但須信實理和實事,信因果及業力,以發十種心。

何謂十種心? 

一乃於諸有情生於大慈無違害心,

二乃悲愍眾生行大饒益無逼惱心,

三乃天命正法願捨身命以護持心,

四乃於一切緣能發勝忍無怨尤心,

五乃惠施所有不求利養自淨意心,

六乃於諸眾生恭敬尊重無下劣心,

七乃力求道種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八乃信仰聖教親炙天意無遺漏心,

九乃志隨諸佛捨棄昏沉無掉舉心,

十乃愛敬聖根一切時中無放逸心。

具品記格之後往生兜率境,猶須知外院有妙五欲之樂,

妙者不可思議,莫說薄地凡夫,便是身色光明微妙之飛天,皆易受迷留。 汝等雖與彌勒佛有深緣,且自思汝等在此,有具備入其境的資格嗎?會因愛戀而停留於外院嗎?真能超然得入内院嗎?所謂「無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終須累此身。」

彌勒弟子不可不思!

師尊老大人曰:

彌勒内院乃是修持甚深法義、累劫積集無量功德成就等覺菩薩而暫居的補處所。 簡而言之,此淨土就如一座美侖美奐而莊嚴勝妙的雄偉講堂,駐內者於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之種種妙樂,皆知足知量。總的來說,其中活動唯有說法、聞法與悟法。

故淨土中一切鳥獸、流水、風鈴、樹籟及天人天女話語,種種聲音無一不在說法。

更有佛菩薩晝夜六時開演妙道。

正如昔日蘇軾談禪有悟,偈曰:

    溪聲盡是廣長舌,

    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 

彼時眾生口常說法,心無非法,身皆是法。於此法界中尚不能上增出離心,則無所謂根器矣!

修道這麼多年,你覺得你自己的信念、信根有沒有提昇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00795386684720/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看到、聽到、感受到,所以你們相信道,但是你們修道這麼多年,你們信念與信根停留在什麼階段呢?

是迷信、是正信、是小信、還是大信呢?

師尊老大人曰:

修道這麼多年,你覺得你自己的信念、信根有提昇的舉手。手放下。

在你剛求道修道時,你希望改命運、求平安,接近清口階段,你希望消冤孽、斷因果,清口後,你的希望還會是我做一分功,獲得三分回報嗎?

我有付出,  上帝就必須給我感應嗎?你求的是顯耀自己,還是榮耀  上帝呢?

大信之君子,能自強不息,雖在天地之中,能以自我之獨立,共日月之明,不依賴卻能群體共存,犧牲中只是一個慈悲。

因為這是  上帝的義,不是我的道,這是天的恩典,也是我的信。問問自己,我信什麼?

道場之尊貴與莊嚴為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7690990328493/

道場之尊貴與莊嚴為何?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之尊貴 — 生於進取。 

心不誠不明、性不靜不定、精不聚不完、神不凝不逸,志不一不篤、氣不養不和,忿不懲不平、慾不窒不寡、學不講不博,問不辯不通,節不立不堅,操不持不勁,是故君子所學,是重人之所輕,益人之所損,取人之所棄,得人之所無,故道大德宏,身裕名貴,超然而無對者。

昔人之親師擇友,曉夕不敢自怠,乃至執爨負舂,形苦賤役,未能憚勞,若一有顧利益得失之心,必將依違姑息,無所不至,身既不能正,又將何以為學?

夫道場之尊嚴,是尊於修子之自覺。覺我之多業,而轉心以為道之資;覺我之多習,而正身以為立命之本。

道場之尊貴,是貴於修子之純善。善我之本懷,約以禮而格物致知;善我之本念,修以理而止於至善,此乃尊貴之本質也。

師尊老大人曰:

仲尼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故山之積也厚,則高而眾美具;澤之積也深,則下而眾德歸。

修子之進取,乃進以虛己,將沈瞑之五欲,深厚之積習,損而後捨,轉業資為道糧,化執蔽為開闊。修子之進取,是取以厚己,藏器於身,待時而用,内有所藏,外有所光。

凡順處不放逸、不縱肆;凡逆處不餒志、不喪氣,則何物不能養?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之端正 一 生於智慧。

一 殹+目 在眼,空華亂起,纖塵著體,雜念紛飛。 

學子且思:自我之念頭處,有多少暗昧?自我之心頭處,有多少詭辯?

學之人莫大乎知,唯知可以自勝,不知則隨境遷流,故欲養氣,必先積智。 

否者必為習俗之奴隸,必為世俗之奴隸,必為權勢者之奴隸,乃至為其心之奴隸,其心又為四肢百體之奴隸,重重縛軛,奄奄就死,道又豈能正乎?

故修子首重於明辨篤行,不行則不能通,不遠則不能拓。

師尊老大人曰:

聚群盲,不能成一離婁;聚群聾,不能成一師曠。 

道場所忌,乃一犬吠影,百犬吠聲,雖吾人之命繫於天,然吾人豈能有力不庸,但言唯命是從。若修子於道場中一呼而蜂蟻集,一鬨而鳥獸散,大局不能全,徒使這場負累也。

譬若朝饔甫畢,而憂夕飧;秋風未來,而泣無褐。雖有仁慈,豈能自凍餒,以念眾生;雖有遠慮,豈能舍現在,而謀將來?

命在手,運在心,唯有透晰此一實相,方能踏實。

故智之所生,生於充實中得;智之所用,用於開拓中得;智之所深,深於無私中得;智之所成,成於光輝中得。此乃修子之端正,端正本位即是端正我實實在在的人格,誠誠懇懇的人格,磊落落的道格,確確實實的道格,端正之風由此而立模範,是道場之大幸。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之存續 — 生於熱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開務成務之要學也,體之存亡,亦本於斯。

然則新民之道為何?

新民者,非盡棄其舊而從他也。

新之義有二:一乃淬厲其本有而新之;二乃採補其本無而

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

譬諸木然,非歲歲有新芽之茁,則其枯可立待;

譬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湧,則其涸可預見。

然其新芽、新泉,豈自外者也?

舊者雖不能謂之新,但能日新,則可全其舊也。

是以修子於道場中要能日新,我之良心,能日新;我之作為,能日新;濯之拭之發其光輝,鍛之鍊之成其體段,培之濬之厚其本原,繼長增高,日征月邁,其精神道義,必能使其保全,使其無怠。

師尊老大人曰:

論慈悲,口號不落人後;論實踐,人人相禮讓先,此乃當今道場,常見之現況。乃由於信道之力不能篤,行道之心不能實,所以空有其心,而無其行。 

僅以幾人憂國憂民,道場、道務、道親,則日漸落沒,又或者有棄於此,執於取彼,不修其本,而模其末,有如見他樹之蓊鬱,而欲截他之枝,以實我之槁幹;見他井之汨湧,而欲汲其水,以填我之眢井,如此不能恆久也,徒以掩人耳目,不能實我之本來,豈不可惜哉。

道場不患無守舊之人,只患無真能守舊之人。何謂真能守舊之人?乃是能淬厲、磨厲,使道場有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之作用,方符合真能守舊之義;若只是固守傳統,偏執一隅,只是守舊之老學究,而非能守舊之創造者。 

師尊老大人曰:

道場之莊嚴 — 生於承擔。

西儒有言:婦人弱也,而為母則強;唯其愛兒至誠之一念,而無所恐、無所避。 

孟子曰:古之人之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

故辦道人員之承擔,在於自主也。 

一切信仰之精義,乃使人於所信之事中,能行健且自強不息,此等力量必能使人透視自我。

是以  上帝予以人類信的力量,乃是叫人能自發、自動,並在其中具備完全的能力,一種生產、 創造、體驗的能力,從自我指涉、自我體認、自我印證,乃至不證自明的生命,成為生命存在的證明。一動一息間與天地同存,其生命過程即是一場永恆的喜悦,並且在過程中全然的滿足,這就是示現莊嚴之時,開啟創造之機。

道如山,愈升而愈高,道如地,愈行而愈遠,學者唯用心方能無止矣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5177773913148/

師尊老大人曰:

道如山,愈升而愈高,道如地,愈行而愈遠,學者唯用心方能無止矣。

人若能真實切己用功不已,則天理之精微,日見一日,私慾之細微,亦日見一日。

倘若修者不能確確實實克己復禮,終日只願閒談而已,則天理終不自見,私慾亦終不自見。

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則問,問了又走,方能漸達欲到之處。

今於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慾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盡知,只管談論何益之有?

修道人由於行善所以能去惡,因為親明所以能除垢。

只顧除惡除垢卻不知行善親明,則惡終不能去,而垢依舊是垢。

師尊老大人曰:

這段話大家聽得懂嗎?(懂)

人總在意自己犯的錯,常執著做錯難改過,使自己陷於無法脫身的泥沼,難於解脫的痛苦,這就是人類的盲點。

常聽聞當你面向光明,黑暗就在背後,修行人要落實的就在這裡,要發掘的也是以此為起點。

所以能化慚愧為力量,因懺悔而發愿,轉知識為行持,克人慾為天理,當力量勝過慚愧,當愿力大於懺悔,當行持越過知識,當天理淡泊人慾,正是辦道人員挽化天地劫難的開始。

修子之生命光輝在道場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4988393932086/

師尊老大人曰:

修子之生命光輝在道場

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臟、筋脈、血輪也。

四肢康泰、五臟安寧、筋脈通達、血輪不滯,是民之順其受其正,各修其職,不受其擾,亦不相擾,故國安而治。

未有四肢已斷、五臟已瘵、筋脈已傷、血輪已涸,而身猶能存也,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渙散、混濁而國猶能立者。

今道場之政舉、政息,皆賴其人而存亡,然誰為其人,其人為何?若諸子不能為其人,道將如何興?譬猶嚴冬之際,置表於沸水,雖其度驟升;水一冷,則墜如故矣,可不深慮否?

實務與事務之間,一個人該如何自處?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2379040859688/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求菩提的心堅固嗎?(堅固)那麼你們希望自己的未來是求來的,還是努力來的呢?(努力來的)

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談談:實務與事務之間,一個人該如何自處?

夫行道者,如牛負重行深泥中,雖極疲勞,不敢顧左右,及至離出污泥,乃敢蘇息。

修道是一輩子的事、是永恆的事。路途中所有選擇、所有意外,都可以是一種迷惑。

所以君子不敢有狂傲的自信,免得落於自欺,不敢有無知的靠山,免得落於虛妄。

經云:先不能供養父母,又惡待其妻,以困苦佈施者假名之施,不名義施。

苦惱家族以為施者,此人不得大報,如是施者,無憐憫,是為不知報恩。

故修行法輪常轉,乃實與事之相輔相成。無實,則事不能得其所哉,無事,則不能返其本源。

師尊老大人曰:

何謂實務?何謂事務?

佛言:我之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於父母之念子。

又俗言:未有愛人,而不自愛者,此人心也。

未有害人。而不自害者,此天理也。

值今生命體之建立,辦道人員命從何來?何處生存?

無非是從渡人慈悲而得命,化世之戾氣而生存,所以有智仁勇是體現,更有戒定慧之自律。

此即成佛之實,修德之務,立道之事,守人之務。

一位陌生人來到佛壇, 師尊臨壇時確認此人為點傳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2909247473334/

一位陌生人來到佛壇, 師尊臨壇時確認此人為點傳師, 這不是天方夜譚, 而是真人真事.

台灣新竹的佛壇和緬甸仰光的佛壇, 所屬的前人不同, 道親彼此間也不熟悉, 張連莊先生在仰光的佛壇, 經岳點傳師向師尊推薦保舉為點傳師, 回到台灣後在新竹的佛壇參加了春季大典, 師尊臨壇確認了張連莊先生點傳師的天職身份, 印證了〈關聖帝君指示訓〉, 同時也印證「同道異地皆然」.

註: 〈關聖帝君指示訓〉為台灣天道三佛院道場批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2101622263268727/



為什麼在聖經的經文當中要加入魚這個字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92138610883731/

院長大人曰:

為什麼在聖經的經文當中要加入魚這個字呢?可見當初耶穌基督這樣的一個天恩在祂的身上直接傳揚給那些人的時候,那不只九千人的人都信了耶穌基督,只是在那時候受迫害的同時,不敢把這不只九千人都信基督的情況下,不敢把它寫出來,所以才寫說他們都得到了魚。這樣大家覺得渡人很困難嗎?

如果在你身上也能讓人真的看到上天的恩典,那一定是看到的人就相信,問題只是在於你能不能讓上天的恩典在你身上顯現出來而已。

院長大人曰:

天的恩典會在你身上,沒有別的原因,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責任跟使命。上天讓你比別人聰明是要讓你用你的聰明去幫助別人、開導別人;上天給你所有的,就是要讓你用這些所有的去幫助他人,這時候你如果藏私,那上天會把祂給你的收回去,所以希望大家要善用上天的恩典。

師母老大人曰:

大家如果面對劫難的來臨,會害怕嗎?會嗎?

為什麼而害怕呢?難道你的內心沒有明確的目標嗎?

師母我告訴你們,面對劫難的來臨不要害怕,不要慌張,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時時刻刻不要忘記去照顧身邊的人。當你能生發愛心照顧別人的同時,你就能激發自己的意志力生存下去。當每個人真正互相扶持,上天就會開恩讓你們共同生存走向新天地。就算沒有天事的教育、人事的引導,你們還是可以活得光明,希望大家記住這一段話,因為未來的變化是不可預料的,要如何做準備,就從這一點時時開導自己。好嗎?

修道人的人生,不是求來的,而是努力來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9543417809917/

師尊老大人曰:修道人的人生,不是求來的,而是努力來的。

修道人的功德,不是說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你們都知道,道的寶貴就在於能化消劫難,渡人脫離生死,但千萬不能有任何僥倖的心態。

因為道的妙化是否有功效,乃取決於修道人誠不誠、真不真、實不實。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故佛經有言:菩薩於生死最初發心時,一向求菩提堅固不可動。

而你們此時也處於(最初發心時)的階段,你要憂慮的是-求菩提之心堅不堅固?

而非魔考人驗,是不是橫在眼前?

這也是為師在第一天,開宗明義留給你們深思的一句話:真心就能突破一切。

這個道場你認為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9297721167820/

道場,你有可能會看到你無法了解的黑暗面;有可能會讓你陷入極其失望的時候,該如何處之?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在道場學習也有好多年了。是嗎?(是) 這個道場你認為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呢?(光明的)是嗎?(是)都沒有遇過黑暗嗎?(無聲)

師尊老大人曰:

這個道場讓你充滿希望,還是讓你感到失望呢?(希望)是嗎?(是) 那麼代表你們都還沒有經歷很大的挫折。其實,這個道場雖然說是修行之地,或許過去的你看到未來的你,有可能會看到你無法了解的黑暗面;有可能會讓你陷入極其失望的時候。但你要記得,這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沒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對或錯,乃是看你用什麼樣的心去看待。若保持光明的心,即使黑暗的地方,也能因你的照亮而光明;即使面臨絕望之路,也能因你的開拓而有無限希望。所以修道不要停止在人相、我相、眾生相。而且一定要體悟到一點,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事。既然你處在這個道場,你就是道場的一份子。當你責怪別人的同時,你也沒有比較好了;當你感到不溫暖的同時,你也是冷冰冰的。所以道場,大家都是來修行,修行就是要藉由互相折磨、互相切磋、互相激發,然後互相引領到道的境界。未來你會遇到在道場修行好幾年的前輩、同修,你感到疑惑、不滿、不能接受的地方。

要時時告訴自己,轉化自己的執著;要生發慈悲之心,為他懺悔、為他祈禱,且用你的愛去感動他。心靈的境界不會因為你,因為在道場的道齡有多久來論深或淺;心靈的微妙之處,乃是用多少工夫,就有多少的領悟去帶動。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又疲倦了嗎?不要忘記,要好好的學會享受,好嗎?(好) 

師尊老大人曰:

剛剛說到互相折磨,就好比說一個小孩,你如果太呵護,他反而會常常生病。對嗎?如果多讓他多一點跌跌撞撞,他反而更強壯。不是嗎?(是) 所以臺語有一句話說:『打斷筋骨顛倒勇。』恁咁聽有?(師尊老大人用閩南語發音)(點傳師解釋完畢)

師尊老大人曰:

經過一番解釋,有沒有更了解呢?那以後願不願接受磨練?(願意) 一定要願意。因為為師認為你們在此地,這個環境太過享受了。你們像個溫室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雨的吹打。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找機會鍛鍊自己,讓自己更強壯、更堅強。知道嗎?(知道)否則以後若發生什麼事,你們第一個會承受不了。

師尊老大人曰:

人的潛能,大家都知道,其實只有真正應用到一點點而已。 如果你能鍛鍊自己,給自己有挑戰的機會,你的潛能會一再的更深入的激發,而產生動力、產生奇蹟。如果僅剩的一點點潛能,你都不讓自己去磨練,那麼原有的潛能,將會完全消失。 那個時候,你幾乎處在空空的狀態,這樣的生活會有意義嗎?(不會) 既然知道不會有意義,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找最困難的磨練,來磨練自己。

不需要別人給你,你才知道要怎麼去做。自己去找挑戰與嘗試的機會,不要老是說 No,必須會說 Yes。我願意嘗試來學習,這就是最好的開始。好嗎?(好)

阿含經記載有一比丘因提婆達多受阿闍世王供養而問佛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6612361436356/

阿含經記載有一比丘因提婆達多受阿闍世王供養而問佛。

釋迦牟尼佛如是答。

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彼提婆達兜者,云何不解戒律之法?彼有神德成就諸行,有此智慧,云何不解戒律之法?有智慧則有三昧,有三昧則有戒律。」

世尊告曰:

「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

是時,世尊便説此偈:

「由禪得神足,至上不究竟;

    不獲無爲際,還墮五欲中。

    智慧最爲上,無憂無所慧;

    久畢獲等見,斷於生死有。」

「比丘當知:以此方便,知提婆達兜不解戒律之法,亦復不解智慧、三昧之行。汝等比丘!莫如提婆達兜貪著利養。夫利養者,墮人惡處,不至善趣。若著利養,便習邪見,離於正見;習於邪治,離於正治;習於邪語,離於正語;習於邪業,離於正業;習於邪命,離於正命;習於邪方便,離於正方便;習於邪念,離於正念;習於邪定,離於正定。是故,比丘!勿起利養之心,制令不起;已起利養之心,求方便而滅之。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

當說此微妙之法,六十餘比丘捨除法服,習白衣行;復有六十餘比丘,漏意盡解,諸塵垢盡,得法眼淨。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

釋迦摩尼佛對提婆達多貪著利養而作是言:

「......提婆達多為惡深重,受罪經劫不可療治。於我法中,不見毫釐之善可稱記者。......提婆達多愚癡專意,偏著利養,作五逆罪已,身壞命終,生惡趣中。如是,諸比丘!利養深重,令人不得至安穩之處!是故,諸比丘!以生利養心,便當捨離;若未生者,勿興染心。如是,諸彼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 ,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五)

何以釋迦摩尼佛會說出:「是時,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

提婆達多「身壞命終生惡趣中」,新時代的提婆達多何其多?!

道親是辦道人員的凝結地,所以絕對不責備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3734548390804/

道親是辦道人員的凝結地,所以絕對不責備。

聖經上說:(誰能說。我潔淨了我的心,我脫淨了我的罪。)

在  上帝眼中,何謂罪也?無非是良心的評判,不是口舌的定論。

有一次,耶穌在行道中,文士與法利賽人捉拿一個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到前面來,教她站在中間,然後對耶穌說:這是個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摩西律典上吩咐我們對這樣的人,要用石頭將她打死,你該怎麼說?耶穌蹲在地上畫字,法利賽人催促著耶穌的回答,耶穌才站起來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丟她。

辦道人員都是無罪之人嗎?一個有擔當者,會責怪誰呢?

損失的道親,都是由辦道人員的輕慢而來。

流失的道親,都是由辦道人員的苛刻而來。

迷失的道親,都是由辦道人員的誤導而來。

走失的道親,都是由辦道人員的健忘而來。

將經典擺在道親面前,絕對不能證明你的莊嚴。

將佛規擺在道親面前,絕對不能證明你的落實。

將戒律擺在道親面前,絕對不能證明你的自重。

反省才有沈思的空間,接納才有包容的餘地。所以不責備是第三個開拓。

師尊老大人曰:

對道親不責備,可是為師並沒有說不規勸,所以你們一定要把話聽清楚。

責備當中帶有很多你個人的情緒與私心或恩怨,可是規勸當中有慈悲與喜捨,一定要把這個方向釐清楚。懂嗎?(懂)

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3478201749772/

阿含經記載釋迦摩尼佛對大迦葉說祂涅槃後千餘年,比丘不復行頭陀之法,亦無乞食、著補納衣、貪受長者請,受其衣食;...。或於其中貪著財貨,吝惜房舍,恆共鬥諍。爾時,檀越施主篤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財物。是時,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

釋迦牟尼佛如是說。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語迦葉曰:「汝今年已朽邁,無少壯之意,宜可受諸長者衣裳及其飲食。」

大迦葉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此納衣隨時乞食,快樂無比。所以然者,將來當有比丘,形體柔軟,心貪好衣食,便於禪退讓,不復能行苦業,又當作是語:「過去佛時,諸比丘等亦受人請、受人衣食。我等何爲不法古時聖人乎?」坐貪著衣食故,便當捨服爲白衣,使諸聖賢無復威神,四部之眾漸漸減少;聖眾已減少,如來神寺復當毀壞;如來神寺已毀壞故,經法復當凋落。是時,眾生無復精光;以無精光,壽命遂短。是時,彼眾生命終已,皆墮三惡趣,猶如今日眾生之類,爲福多者皆生天上,當來之世爲罪多者,盡入地獄。」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葉多所饒益,爲世人民作良友福田。迦葉當知:吾般涅槃後千餘歲・當有比丘於禪退讓;不復行頭陀之法;亦無乞食、著補納衣、貪受長者請,受其衣食;亦復不在樹下閑居之處,好喜莊飾房舍;亦不用大小便爲藥,但著餘藥草,極甘美者;或於其中貪著財貨,恪惜房舍,恆共鬥諍。爾時,檀越施主篤信佛法,好喜惠施,不惜財物。 是時,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如是,迦葉!一切諸行皆悉無常,不得久保。

「又迦葉當知:將來之世,當有比丘剃鬢髮而習家業,左抱男,右抱女,又執筝簫在街巷乞食。爾時,檀越施主受福無窮,況復今日至誠乞食者。如是,迦葉!一切行無常,不可久停。迦葉當知:將來之世,若有沙門比丘當捨八種道及七種之法,如我今日於三阿僧祇劫所集法寶。將來諸比丘以爲歌曲,在眾人中乞食以自濟命,然後檀越施主飯彼比丘眾,猶獲其福,況復今日而不得其福乎!我今持此法付授迦葉及阿難比丘。所以然者,吾今年老以向八十,然如來不久當取滅度,今持法寶付囑二人,善念誦持,使不斷絕,流布世間。其有遏絕聖人言教者,便爲墮邊際。是故,今日囑累汝經法,無令脫失。 」

............

爾時,世尊便説偈言:

「一切行無常,起者必有滅;無生則無死,此滅最爲樂!」 是時,大迦葉及阿難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五)

何以釋迦摩尼佛會說出:「是時,檀越施主命終之後盡生天上。比丘懈怠者,死入地獄中。」?

何謂守戒?何謂破戒?戒這個字不離本份本位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80776965353229/

院長大人曰:

相信大家現在都是滿心的誠意,願意持戒、願意守佛規,但是戒律佛規並不是一個有形的東西,能讓你帶在身上、套在頭上的,它是無形無相的,是有萬千的變化的。甚至對每一個人來說,它都有不同的功用與不同的考驗,所以除非你們能更深刻的去認識它內在的含意,不然恐怕有一天你想抓也抓不住,想握也握不牢。

一、何謂守戒?何謂破戒?戒這個字不離本份本位。

院長大人曰:

何謂守戒?何謂破戒?戒這個字不離本份本位|每個人都有他不同的位,所以對這個人來講是犯戒的事,對那個人就不一定算犯戒。

一位出家人卻耽戀親情算犯戒,但對一位在家眾而言,卻是忽視親情屬於犯戒。

身為後學自專自主裁決進退,是犯了身為後學者的戒;而若身為前導者,卻不裁決事務、不指示方針,優柔寡斷而使群後無所適從,則是犯了領導者的戒。

身為閨女而與男人親近,是犯了閨女的戒;然而一旦成為妻子,猶與丈夫疏遠的則是犯了妻子的戒。

身為男子,不能志在四方,而枯守安逸,是犯了身為男子的戒,但若他已荷擔起一個家主的責任。父母妻兒賴為依靠,而尚且遠遊廣交,不顧家庭為重,這則是犯了一個家主的戒。

身為講員教授者,不能言行合一、以身作則,這是犯了教授者的戒;而身為受教者,若因為教授者的失格犯戒而不肯受教,因人廢言,這則是犯了身為受教者的戒。

法苑珠林曰:「蓋大聖度人,功唯在戒。」每個人都要依照他的本位,來做上天給他的課程,認清自己的本位,在位成位,依戒成道,這就是聖人唯一要人去走的路徑,也是聖人唯一能帶領人回天的途徑。

二、戒就是你在本位上、本份上,該遵守的規範、該盡到的責任。

院長大人曰:

道場最大的恩典就來自於戒,因為你知道該守什麼戒,所以你能成就什麼位。但道場最大的問題,也往往產生在戒,因為人總是喜歡用戒來規範別人,拿戒律佛規來壓別人。

一旦道場中總是在討論誰對誰錯、怎樣做才對、怎樣做是錯的這些問題時,道還在嗎?

道情還留得住嗎?

道場唯一能夠讓大家的心真的在一起的,就是怎樣引人入道,就是我怎樣示現道。如果大家都向別人要求,那麼你眼中看到的都是對方如何的犯規犯戒,而你的心也失去了道、失去了戒。

院長大人曰:

古德云:「師雖凡夫能說聖法,如食母乳勿嫌面醜,如採樹果勿嫌枝曲,夙根難測不可自棄,障無實性不應自暴。」這句話就是告誡修行人:一切萬緣中都有真理的示現,一切人都是我可以學習的老師,一切關係中的互動都是在啟發我的智慧。

在任何一種關係、任何一段關係中,我要常常提醒自己,我能從中學習什麼、我能從中付出什麼、我能從中改變什麼?而不問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學習,不問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付出,不問對方有沒有資格讓我改變,從我入手,這才是自性戒。

三、戒律是定義在自己的本份與本位上,如果有所衝突時,你會如何做?

院長大人曰:

既然說戒律是定義在自己的本份與本位上,那你們有沒有想一想,也許你的本份有時候是多重的,你的責任有時候也是多重的,在這種多重的身份當中,你應該要遵循哪一個規範、應該要守哪一個規戒呢?如果有所衝突時,你會如何做?

院長大人曰:

大家想想看,假如你有像大禹治水的責任,那樣的一個責任出現的時候,但是你又有一個家庭的本位、本份在,這是勢必不能兩全的局面,你要選擇哪一個呢?

院長大人曰:

再來假設,如果你同時是一位前輩者,也同時是一位後學,遇到一件道務上該做的事,你必須儘快的告訴你的後學怎麼做,可是你先請示後,你的前輩卻沒有給你任何的回應。以你身為前輩者的戒,你應該要趕快慎思明辨做出方針的指示,但以你身為後學者的戒,你又應該靜候指示,這時候你要怎麼做呢?

院長大人曰:

(一)兩難處,從你的抉擇定你的位。

一旦你選擇守其中一個戒,而捨另外一個戒的時候,將來你所成就的就是這個位,而不是另外那個位。

君子必先立乎大者,必先成其大者。

譬如自古忠孝在事相上往往不能兩全,但自古求忠臣皆於孝子之門,忠孝同此一心,成忠臣之格,可以全大孝之德,如此還有什麼兩難的呢?

無論做了什麼抉擇,都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該做的、該是自己的也不逃避,這就是很好的心態。

院長大人曰:

(二)論心成罪,重在動機,果由因結,報逐心成。所以心戒更重於事戒,事相上雖然有多種作法,但心只有一個,上天看的是你的心。

好比在十誦律中,就曾經記載佛陀曾經親自為僧伽床鋪驅蟲的事跡,由於過去床鋪下面都鋪草而長蟲,咬壞床被、床腳、床繩,甚至枕頭,佛陀巡察精舍的寮房時看到,就親自把蟲除去,同時告誡弟子說:一切僧具都是信徒供養的,應該要善加愛惜、保護,使它不至於生蟲,而一旦生蟲則應該剔除蕩淨。

由這個事例,可以知道有沒有合戒,主要還是在於心的出發點,而不是僵硬頑固的形式而已。

萬千條戒律不離一個基本心態曰:知足寡慾;萬千條戒律來自一個最高原則曰:慈悲仁愛;萬千條戒律依據一個唯一標準曰:當下誠意。

假如你在這三點上都立得正,那麼離事事合戒不遠矣。

院長大人曰:

克己復禮是為仁,如果不為仁,則克己復禮沒有意義。

孔子當初的教誨,就是克己復禮為仁。

為什麼現代人只強調克己復禮,而忘了仁才是宗旨呢?

什麼是仁?是一種心靈的自發性,是一種終身的承諾,少了欲仁的意願,則外在一切,無論如何符合禮的形式,也不過只是鄉原般的消極順從而已。

道場中許多人也早已喪失了欲仁的意願,沒有了向道的原動力。為什麼來開班?為什麼來參與道務?因為不參與就沒有天命,這時候天命成了壓力,難怪道場一片聽命辦事的空殼,人人頂著一張遵規守矩的撲克牌臉,甚至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所以跟著人家做就不會有錯,這種心情豈不早已是孔二聖最忌諱的鄉原了嗎?

人欲仁的動力,是內在自我的決斷力,是對上天至誠不息的承諾,而不是為了形式上的規範。由於有了欲仁的意願,所有的心與力都用在這萬古聖人的事業上,是得其所也,又何需要外力的逼迫與催促呢?

院長大人曰:

(四)禮最早的解釋是履,是步伐、是行動。人與人的聯繫就是禮的深層結構,你在你所處的人身位置中去履行,使這段因緣漸漸越來越完善的過程,就是修身的功夫。

院長大人曰:

我該做的,我不敢不做;我不該做的,我不敢做,這就是戒的宗旨,來自於一個本我。

假如我只是一介眾生小人,那我也沒有所謂的戒與禮可言;但我若是一位修行人、辦道者,那我就不可不用菩薩戒來自我要求。

何故說禮與戒產生於人際的深層結構呢?

因為外在一切,一旦與我發生聯繫,便突顯出我的位與我該省思我的表態。

事不關己則避,不想惹禍生煩,這只是眾生普遍的保身相,但對菩薩來講已經犯戒;愛惜自我所有,慳吝財法不施,這只是眾生普遍的自私相,但對菩薩來講已經犯戒;讚揚自己長處,批評他人短處,這只是眾生普遍的比較相,但對菩薩來講已經犯戒;懶惰懈怠停頓,安於飽食終日,這只是眾生普遍的凡夫相,但對菩薩來講已經犯戒;人若冷面對我,我便冷面待他,這只是眾生普遍的報復相,但對菩薩來講已經犯戒。

菩薩就是慈悲的化身,所以人家有建議時不接納他,人家責備時不感謝他,人家怨惱時不關心他,人家說話時不傾聽他,人家生病時不照顧他,人家錯誤時不諫正他,人家起疑時不溝通他,人家結氣時不理會他,人家嫌棄毀謗同修時不解釋導正他就是離了菩薩慈悲的本懷,就是犯了菩薩戒,就是失了菩薩位。

菩薩乃是攝一切應知之法,渡一切應渡眾生,乃願與一切眾生皆為同修,而能同處、同時、同心、同見、同戒、同道、同解脫、同感一靈,這是不外其人、不外其事、不外其物。

這等心量是天下眾生皆與我同此靈性,即是聖人之本性,如此即為菩薩戒也。

院長大人曰:

如果你們已經能夠每一分每一秒都守住戒、守住禮,那你們不就是聖人了嗎?

就是因為你還需要修,所以你有更大的空間。所以不要因為這樣就感到灰心喪志,只要你堅持不自暴自棄,不斷的修正自己,這就是修道的意義。

一個永遠一百分的人,是感受不到這種努力的快樂的,但是一個從零分開始的人,他就有努力進步的空間,也在他不斷進步的過程中,獲得到最大的滿足與快樂。

修辦道真的是唯一超生了死唯一的路徑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8270695603856/

師尊老大人曰:

修辦道真的是唯一超生了死唯一的路徑嗎?(是)

道是唯一的,但是你們要記得,道場並不是唯一的道。

你們要用什麼讓人家相信?

在道場可以讓自我超生了死,那要先問問你自己,你相信的是什麼?

在信徒條約中有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三個字:我相信。

任何一個條約都比不上這三個字還要來得重要。

相信沒有任何執著、沒有任何依賴,一旦有所執著,你的信念必然變成貪念,貪的是超生了死的果,貪的是功德的利與福,貪的是形象擁有與享受。每一句成全的話,且問良心,我是否真的相信,而我的信以何為依據、以何做目的、以何為精神。

師尊老大人曰:

如果相信是沒有懷疑,那麼你們接受考驗時的情緒反應,又是從何而來呢?不要讓你的相信,只是(相信)兩個字,這種相信是盲目的。

一個人的相信,是從不斷的懷疑當中,去印證他的相信、去提昇他的相信、去深造他的相信,這樣的相信才會真、才會深。

如果不從印證、不從懷疑當中,不斷的進步,  上帝就不會藉由環境的考驗,磨煉你的心志,就不會讓外在的順與逆,阻撓你的身心。

耶穌也是經由懷疑而得到更大的相信,祂懷疑的是自己,而不是  上帝,祂試探的是自己,不是上帝。

有人的身體,就有人的心與意識,你不藉由淬煉、不不藉由試探,你如何看到你自己最深的那一顆心?你如何發現你最真的那顆心?修道就是如此 。

這是你們身為辦道人員,在修道中鍛鍊信心的懷疑、鍛鍊信心的成長。所以你不要不斷的懷疑自己,我的信與天的信是不是一致的。你才不會將盲目的信帶給道親,才不會把你不知為何有信的信帶給道親。

文殊菩薩曰:浩浩三藏不可窮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8066562290936/

文殊菩薩曰:

浩浩三藏不可窮

玄奘: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壽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浩浩三藏不可窮:

浩浩:就是廣大的意思。

三藏:就是能藏、所藏、執藏。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主體。它有三種能力,所做的事情都能夠收集在當中,和本性的照見不一樣。本性是真空生妙有,雖包含萬有,但是在本體中並無留下痕跡,這叫做真空;又沒有一件東西能離開它的觀照,叫做「海印三昧」、「一時炳現」。但是「阿賴耶識」本身就是人心,叫做「心王」;人的一切活動,心理作用都從心生出來的。「心」又是什麼東西顯出來的呢?是從「識」顯出來的,從意識的魂魄所生出來的。每一個人的教育不同、環境不同、前世不同、觀念也不同,故對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東西,所看的眼光,所採取的態度也不一樣。為什麼這麼不平等呢?就是你過去所積的識,在八識田中所生出的反應,不是你的本心;你本心沒有這個東西,你本心對東西沒有差別相,就是在遙遠時於八識田中已經種下這些種子,這些種子一直積,積了很久很多,好像有東西一樣,這叫作「蘊」。

譬如天,天是青色的嗎?天是無色的,但是氣積得很厚才變成青色;海水本來也是清的,但是積深了就變成青色的一樣。有形的身就是五蘊中之色,無形的心就是五蘊中之受、想、行、識。人就是身和心合一的東西。本來的法身沒有這些東西,但是經過五蘊才變成有形相的身體在世上。在世上所生出來的東西是四大五蘊所組合起來的一個假體,一切活動皆根據八識田中所生出來的,不是本性本來面目的作用,由八識田中所生出來的叫作識體,主宰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它本身阿賴耶識。故浩浩三藏不可窮,在無窮盡的識田中,隱藏著無窮盡的種子。不可窮就是無法追究從什麼時候開始。佛稱之為「無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到現在;道中稱為「六萬年來」。從遙遠以來已經藏了無窮盡的種子,成為現在的輪迴種子,好像有,但是其實不是有的東西。本來是沒有的,由一念無明而墜落已經蘊藏很多,叫作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就是一切有形相的,受、想、行、識就是心的作用、心的活動。每一個人皆有心的活動,每一個人皆有身體,這就是五蘊。為什麼「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呢?因為五蘊不空不能超生了死。所有的「想」的心本身就錯了;對與不對自然有公理,你去想它,本身就錯了,以人心為出發點來處理一切的事情,如此錯中加錯,永遠無窮盡。浩浩三藏不可窮盡,就是說:「無法窮究眾生的生死從什麼時候開始到現在了。」

淵深七浪境為風:

淵深:識田太深了,無窮深。

七浪:眼、耳、鼻、舌、身、意、末那。也就是六識再加上第七識,對色、聲、香、味、觸、法、我執之境而起風浪。是不是我們修道辦道以後才有這個和凡人一樣的劣跡心?若未修道前沒有這個東西,是修道後才生出來的話,那就糟糕了,這叫「道汙」。比喻說:我們有此身體是很寶貴的東西,但是有此身體才對身體生出執看,不願意受侮辱,不願意受人說是非,不願意受人毀謗;再進一步,從心中生出來的一切根塵貪嗔痴罪過錯,那不就成為老子所說的「我患此身」了嗎?由於有六根對六境就生出六識,六識之污染叫六塵,對六塵的遮蓋才生出迷惑,是不是這樣?在這當中對一切境皆認為有,認為真,認為可驕泰,而生出執著,這樣本身就已經迷惑了。這一個人已經迷惑造業受苦,再苦上加惑,迷上加迷,永遠不能了脫生死?如何能空呢?這就是「借假修真」變成「借真修假」了。

空一切相生萬法智,這就是「佛」。為什麼佛能生萬法智?因為他空一切相。空什麼一切相呢?空四大相,空五蘊相。這說起來容易,但是你修十世八世,不一定能做得到。因為人本身是由四大五蘊所造化出來的,造化於四大五蘊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一念無明所引出來,這些塵緣會合才產生這些東西,而存在世間上,等到業因受盡了,這些形體就破滅了,這即是「緣生法」。緣生法沒有實相,緣生是一種幻相,不是真實的東西,你把這些東西當做真的而去執看它,到了做鬼還在執著,永不能解脫。不要說做人不能解脫,連做鬼也不能解脫。為什麼呢?因為不知真假。這個東西本無,而你把它當做實有而執著它,這些東西是由緣而生,由緣來生就隨緣而滅,由因緣果報來生滅,因緣會盡,果報也會盡,因緣不盡,果報也不盡,因為這樣,故不可窮盡。「修道要吾愛此身來代天宣化行功之德,不要吾患此身來起三毒造罪過。」同樣一個身,同樣一個心,聖凡就有分別了。

受薰持種根身器:

因為無明的關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世又一世,永久的,就像香在薰黑一樣,薰到後來有一種味;由於種味持種,所以才幻出一個身,一個命,一個世界;一切人和人之間的事物,或者人類社會都是這樣產生出來的。根就是人的生命根,由於根的作用,你現在活著,能呼吸。身就是身體,好看或不好看,男女、天神、餓鬼、阿修羅、畜生...。器就是器界,這皆由薰習所生,不是本來的面目。

去後來先作主公:

這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人還沒生出來以前,他就先在肚子裏頭等著,你死了,他還在那裏,最後才離開。誰來做你的主公?你的主公是阿賴耶識之業識,不是你本來的面目,所以不要為假我動好、惡、我、我所之念。「假我」不只有一種脾氣而已,你也會嗔恨、埋怨..皆是業識之我所,所謂「我所執法我所法」。就是因為你有嗔恨,故以嗔恨為「性」,以嗔恨之法為「法」,就是「迷」。我們要認理為真,認性為我;但你認嗔恨為性,認嗔恨所生出來的法為法,你看這與自性清淨差別有多麼的大;不只這樣而已,以外的還很多,這一切都叫做迷。覺者覺察生死之暴流,覺察輪迴之暴流。輪迴就是你從這個地方生出來的,不能讓你清清淨淨超生了死回去,而由業識牽引去流浪生死,因此又來這個世間,而有此面相、命運、脾氣、想法。既然人人不一樣,怎能平等?怎能大同世界?這樣是不可能達成的。要大同世界,必定要找出人人之共同點,「天命之謂性」,這個性若能明白,世界就能大同。一切所有的本性,不論是佛、眾生、畜生、阿修羅、......並沒有差別;但是迷者叫做眾生,悟者叫做佛。如果大家都將自己的業識顯露出來,那這世界的一切將為之改變。簡單說:世界一切的根器,一切的造化、社會、時代、文物 ...... 都是由眾生的「共同識田」所孕育出來的。時代的潮流、時代的演變、三期末劫,也皆是由眾生心田的共業所造成的東西,不是上天有意對人不滿意,才降下這些劫數;既然這樣,也要由人類去改變它。


六度萬行當中,為首的是什麼?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5538785877047/


師尊老大人曰:

修辦道幾年了?不會回答嗎?

修道久了又代表什麼呢?你有真正奉獻自己過嗎?

師尊老大人曰:

六度萬行當中,為首的是什麼?(佈施)你施捨出你的心身性了嗎?

佛家言:從有一顆微塵的那一刻

起,直到成道那個時候,這一切都是施的開始。

所以六度波羅蜜以施為首,心量不可測,施亦不可測。

在施的過程中,心化物、物也化心,在你們行功了愿的時候,你是著於所行、所犧牲,還是一塵不染的心,毫無執著?

老子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在你所行當中,你是真正無為而為,還是你只圖個名聲?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不曲不折,知必行,言必信,這才是善行、善言者。是否真正把自己佈施出來?

懂得真施捨、佛的戒律、佛的言語、佛的風範,你才掌握得住精髓,你才懂得什麼叫做精進,如何才是智慧。

早晚有禮拜  上帝嗎?(有)每個人都有嗎?

除了時間來不及以外,其它時間就是把握這個機會親近,

  上帝,然而早晚禮拜,你是因為紀律?還是因為習慣?還是基於渴望?

用什麼心情禮拜  上帝?修道修得不知用什麼心情來面對

  上帝了。

是不是懂得太多,所以意識裡知道什麼是正確、什麼是標準所以就這麼做,而不是因為像是初發心者,那種單純的心境這麼修這麼做。

研究道理是讓自己改變不好,學習好的,可是最怕的是只學到包裝,而不是真我。想想你學到了什麼?

金錢的試探,道德的底線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5361592561433/

師尊老大人曰:

雖然是白陽啟航,不代表你現在留在道中就能夠進入白陽道場;想要進入白陽道場,在這之前,你要把過去全部拿出來看一看、想一想,不論你過去是多麼糊塗、多麼清醒,今天為師都要一條一條跟你們算清楚。

金錢的試探,道德的底線:

你身為修道人,在這原則上你堅持了多少?

仔細想想這個問題的內容,起來說說看,面對這一條,你心裡究竟有幾分掙扎,有幾分堅持?

為師今天不是為了解決大家的疑難雜症而來,而是希望在問題當中,你能夠去思考:從你修道以來,你用什麼心態在修道?你用什麼心態在做一個修道人?

不要以為每個人,你個人沒有金錢的誘惑,在聖業與凡業之間,你的拿捏尺寸有多大、有多小?當聖業需要你的時候,你真的在道場活動了多少?

有的人希望在人間貪一點利,有助於你在道場修一些道,如果有心在人間貪利,又何必來道場修道?如果你是為了你的生死大事,你會在人間少賺一點錢,在道場多做一點功德;但如果你什麼都不要,希望在道場圖一點聖賢之名,那不如你在人間多賺一點錢。

今天要大家明白的是,道要修,可是你修道人的信用跟人格不可以擺一邊;如果修道人人格跟信用已經遺忘了,縱使你在道場多麼的有尊嚴,在 上帝的眼中卻是一文不值。

經云:「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鏽壞,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天上,因為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鏽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就在那裡。」

又云:「離開你所擁有的,解脫你的一切枷鎖,赤裸裸地去做為一個生命。」

修道人在這道德與傳統之間,要衡量的是—是與不是、該與不該;不該求的是—能不能、想不想。

一旦你軟化你的人情,就蒙蔽了天理;用一點私慾,就忘記了大道。

在人間,不必用什麼任何可附會的東西去證明這一切,唯有用你的生命去肯定你的生命,在 上帝面前,才不會有所保留,更不會有所遮掩。

大道降世的目的是要救劫、救人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2663022831290/

師尊老大人曰:

大道降世的目的是要救劫、救人心,若辦道人員不能自救己心、不能實行仁義,你如何倡導、如何救濟?

回頭看看自己,在你身上有父母、有列祖列宗的影子,這就是遺傳,所以在人身上有遺傳基因,而有遺傳病。但是再想一想,你可以改變這個基因嗎?

就真的讓這顆種子,繼續在你身上發根發芽嗎?其實你可以避免,你也可以選擇就如此吧!

修道人可以用德行來改造自己、改造基因、改變遺傳性,若這顆心像菩薩心、這顆心是佛祖心,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達成目的,就算在你身上起不了大作用,但你可以造福你的子孫。

你有菩薩心去觀照世間人,感化他而來扭轉氣數,這就是自渡渡人。到了一個階段人心向善,感化人心,就算有惡性種子,它也會漸漸銷聲匿跡。

辦道人員應該怎麼做。怎麼讓人來認同你,必須在日常當中就肯定自己,生活的德行是最具說服力的佈道,平常的修為便是最具影響力的傳道,虛懷若谷、戰競戒慎,你才有穩紮穩打的實力和貢獻。

大家知道什麼叫爐會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72521389512120/

院長大人曰:

大家知道什麼叫爐會嗎?

爐會,為什麼要叫做爐會?會就是超過一百眾的叫做會。而為什麼要稱為爐呢?就是因為在一百天內用考驗。

上天借著人的身體考驗,還有魔鬼的考驗,就像爐在鍛煉東西一樣,所以稱為爐會。

院長大人曰:

而每一爐都有名稱,有純陽爐,還有等等以及其他不同的爐會。

而爐會其中都動用到仙佛,通常是一些武身的,都是一些法律主等等,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無時無刻考驗你們,考驗在一百天內班員不准出佛壇一步,出佛壇一步的話會有殺身之禍,因為爐會開過以後,所有的冤孽不再找上門,所以冤孽會埋佈在班會的四周。

而仙佛借著人的身體,考驗是非常的嚴酷的,甚至於在班會中,班員被仙佛打死的也有,為什麼?因為宿業障太多,承受這個班承受不了,所以先安排。

而有些爐會,仙佛種種的考驗各有不同,有些無緣無故叫來罵一頓,試試看這項考驗是否有通過,還有將個人的毛病脾氣,以前犯的過錯全部講出來,看那個人是不是有心改過。

總而言之,爐會,天就像一個鼎一樣,而地就像一個爐,而我們人就像是在爐中在烤、在燉、在煎,由這樣子而成就出來的人才,如你們的老前人就是從這種班會出來的,所以造就這麼大。

院長大人曰:

在真理的眼前是沒有「理由」兩個字,在聖人的心目中沒有「困難」這一句話。

所以說在修道裡面也是沒有著疑問,也是沒有著奇怪,更沒有著疑惑。修道只要專心的修,認真的做,就是對的。要堅苦耐勞,要能甘願去承受,還要歡喜的來做,這樣子所得的功德才會多。

院長大人曰:

過錯不應該再做,而道務這件大事還要繼續辦下去。

佛壇甚至於想要收了,壇主不當了,將上天的責任在地上踏,當著是個牌子、是個身分而已,想要說做就做,說不做就不做,依照個人的興趣,將上天的使命看了當比畜生還不如。

要真正的去了解,不要一天過一天。嘴巴是上天給你們的,並不是要讓你們說是非、講人長短,而是讓你們借著講道理渡化眾生;眼睛是上天給你們的,是要讓你們看看自己的缺點,還有別人的優點,相互比較的;而手是讓你們辦道的,並不是要讓你們作娛樂的,也並不是要讓你們造罪的;腳是要讓你們走向光明的路途,而不是要讓你們拘束在一個黑暗的角落。

所以說,你們要好好的去反省改過,並不是懺悔以後就沒有罪過了,懺悔以後不做,罪上加罪,大家要非常的了解。

院長大人曰:

希望你們導正你們的偏私,改正你們的觀念,一切事情並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一切事情也並不是只有一個人做,就要自己一個人擔當。一個錯了,大家都要受罪;一個對了,大家都沾到光榮,

暗中有上天在保佑,而一旦上天不保佑的時候,所辦的就變成宗教,宗教就是教化,到了最後就像以前的教會一樣,到最後會瓦解掉,而渡人到底渡到哪裡去,也是茫然無知。

現在救渡眾生要知道,怎麼樣救,怎麼樣渡,救了以後要怎麼樣,渡了以後要怎麼樣,這是需要了解的。

院長大人曰:

大家要了解,我們現在所修的道是承繼著天命金線而下來的道,並不是一般的教會,一般的集團,一般的什麼慈善機構而已,道不是教。

要真正了解所修的道一定是天命金線所承繼下來的,所以現在才能跟你們講這麼多,而且自己要了解,修的道一定沒有錯誤,錯誤是在自己的心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偏差的,而不要因為一件事情而停頓了自己在原地,而感到覺得自己對天道的道念有所疑惑,這樣就違背了上天的宗旨。

院長大人曰:

感化人,用誠心可以感化人,但是感化別人以前先要感化自己、感化自己的心、感化自己的脾氣、感化自己的毛病,讓自己的心真正軟化下來,沒有固執的個性,沒有人我的相,也沒有執著在一切法門上,重要的是注重在自己聖業上。

道雖然看不到,但是你們的所作所為都是代表著天道尊嚴,千萬不要將天道的尊嚴踏在地上,或者是當作開玩笑。誠心可以渡人,這沒有錯,但誠心最重要的是渡己,可以讓自己超生了死,也可以讓別人得昇理天,最主要的是你們行為,言行舉動都要非常謹慎,因為你們的表現都是表現著天道的尊貴。

道雖然是無形的,人總是在相裡面,在這相當中都是要看形相辦事的,而道看不到,而你們就是道的代表人,動作不對,人家會貶低了道的尊嚴,而自己的心念不正會貶低了道理的尊貴,所以說壇主人才肩負著雙重的責任。

第一要面對前輩,要做尊師重道的責任,要做後學,要以著後學的身分對待前人。第二要處在道親的上方,也就是道親的長輩、前輩,要如何讓道親幸福,這才是重要的。

院長大人曰:

修道要注重的是聖業發展的程度,而不是要注重生死,要看淡生死,這是前面所講過的。

生死是個人的事情,自己的超生了死是自己的事情,而關係到大眾的就是聖業,道務的事情,眾生的性命,掌握在我們的手中,自己不能做好,道務便不能推展,道務不能推展,連累自己不能超生了死,所以說,修道注重是道而不是生死。因為個人的業力各有不同,個人去得早去得慢都是一樣,都是一樣。

我們回歸理天的目標,總究無論早無論晚,我們一樣要回去的,所以說不要怕生,也不要怕死,千萬不要對生死感到疑惑,要對生死感到是一種助緣,讓生死再生一次,創造你的功德,死的時候,還要再建立功德,趁著死的時候感化眾生,這才是重要的。

院長大人曰:

不可假借天道名義謀取私利。

不可迷惑術流動靜荒廢道業。

不可因己過去惡習傳染別人。

不因道務有所成就初心失去。

院長大人曰:

要具備堅毅的耐力,以應天下之變,不怕勞苦,不怕語言上的障礙,用真誠感化別人,用聖人的心來傳播天道,開荒就是要讓真理啟發更多眾生,讓真理成就無量聖業,讓真理理軟化脾氣、毛病,讓真理信心更加提昇。

院長大人曰:

中庸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

院長大人曰:

大家知道為兄為什麼說這一段嗎?意思等為兄解釋完了你們就明白了。

今天為兄領著 老申娘命來這裡開班,所說的就是壇主人才會遭遇到的,以及已經遭遇到的,需要改進的,以及未來需做的事情來教育你們,而領了命賜壇號叫做「誠化壇」。所以為兄提出這一段。

院長大人曰:

你們要感謝的並不是感謝為兄,因為最後一句「惟天下至誠為能化」,「誠」和「化」這就是一切的遭遇,不好的困難都要以至誠來變化,所以今天的壇號就是由中庸第二十三章所根源在此。

既然有心要修道了,就沒有「理由」兩個字,也沒有「冤枉」這句話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9758779788381/

院長大人曰:

修道,既然有心要修道了,就沒有「理由」兩個字,也沒有「冤枉」這句話。

修道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萬事如意的,如自己想的那麼的好,如果覺得如此的話,恐怕修道修錯路了。

既然有心要修道,所遇到的考驗、環境,種種的外來因素,是不可免的,但是在這當中,正是上天測驗大家是否真心在修道,以及修道到現在是否心性有所提昇的最佳環境,也就是說在遇到考驗、困難當中,自己要非常的提防的,非常的謹慎,甚至於自己的言行舉動都要非常的小心,上天的考驗是沒有「人情」兩個字,上天的考驗是不算男女老少的。所以說,只要壇主人才,在基層上有所貢獻擔責任的人,都必須要受到上天的考驗,人的磨煉。

院長大人曰:

修道雖能改變個人的業力,以及個人的環境命運,但是修道也就是道的功用,不一定每一項事情都能夠改變、變化的。

譬如上天的定律、上天的定數,並不是修道就能夠改變的,佛雖然是萬能的,但是大家先要了解,萬能就是有千萬種渡人的能力叫做萬能,並不是說捉物就能夠成物,並不是說無中生有,或者是撒豆成兵這些法術的。

佛雖能變化一切,能夠救渡眾生,但是有些事情亦是佛做不到的,譬如:

佛不能夠改變人的心,雖然能改變,但並不能馬上的消滅。個人的業力,個人的業障,並不是在短期間所能夠消除的,佛雖然能夠居萬德,但是並不是人所能夠預測到佛他的深高心裡,天理是無人可以改變的,只有人順從才能免劫,才能夠避免招受到考驗。

所以說,修行並不是如意的,也並不是說修行了就能夠賺大錢,也並不是修行了就能夠殺盡全天下的惡人,全剩下好人。

一切的事情,總而言之,並不能用自己的頭腦、自己的能力去計算測量的,上天的時間也不是人所能夠了解的,所以最重要的一點,自己的責任負起來,也就是表示在上天你的果位能夠承擔,你有資格能夠成就聖賢了。

院長大人曰:

現在的天時、因果也就是個人的因緣,以及定業縮短了十二倍,也就是說以前的因果冤愆債賬所討報的時間就是現在的慢十二倍。

現在的人為什麼心愈變愈壞,而現在的修道人為什麼責任愈重,就是因為天時的轉變,以及人、人盤,三盤之中的人盤轉變的非常迅速,個人的業力個人去消,上天只能做個擔保,並不能撒手放開你們的包袱,解開你們的業賬;個人的業賬所形成的各有不同,個人的業賬要個人去消,並不是說夫妻,妻的業賬就是夫來消;而父子也並不一樣是可以這樣的。所以說自己的業力自己消,而自己的業力過深重,自己又浪費光陰不行功立德的話,恐怕冤孽找上門,這是一定的。

個人累世以來六萬年來生死輪迴所造的,所行的善惡、無記過各有不同,各人稟賦的業力亦有深淺,並不能用我們凡夫的眼光看因果輪迴的事情,也不能用個人的眼光、凡夫的心念看仙佛神聖的心裡。

所以說,上天的審判,並不是要等到人死後才審判,上天的審判是無時無刻在你們一天之中做個總分數,而一年之中又做個小總分數,當你們歸空,也就是成道以後,再做一個全部的算賬。

你們生來、身前所造的點點滴滴,將會在自己的腦海中重新浮現,而浮現時,上天能一一觀察自己的做好的,做壞的,甚至於不守佛規,責任不負起,自己有所怠慢,都瞞不過上天;而人懈怠、散漫、放肆,不守佛規、真理,聖凡不分,這些都是造成業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說想要去除個人的業力,一定要先從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做起。

院長大人曰:

現在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上,不止有人、動物、植物生在這個世界上而已,還有許多山妖水怪,以前魔,種種的魔、業力、鬼,同樣都居住在這個世界上,說不定你們的同修前世是大羅金仙所降世的,也說不定你們的同修、身邊所坐的前世就是地獄鬼來的,不管如何都是一樣,今生卻是一樣要來助道,要來重整人心的,不管大家的出身,也不管大家的業力。

總而言之,消滅自己的業力而增長自己的功德,這就是我們修道的目標。

院長大人曰:

現在天空上所飛的,並不是只有飛機、小鳥,一切的動物而已,還有我們無形的魔鬼潛伏在我們身旁當中,稍一不慎,也就是說自己的心念沒有辦法控制的時候,就有魔鬼來控制,而魔鬼一旦控制的時候,我們的功德就消,功德消的時候,上天自然會審判、制裁,而等到那個時候,想要再回復我們本來的心就非常困難了。

院長大人曰:

因果就是因為有心念、行為、助緣,而成熟產生了定業,產生了定業後就果報的根本的體,根本的體生後就是因果輪迴四生六道轉變的開始。

人帶罪而來就不應該帶罪而去,人乘愿而來就應該了愿而歸,不應該在這世界上逗留。

該來的總是會來,不該來的再怎麼強求也是沒有用,所以修道人不要怕業障敲門,要怕魔鬼害自己的心,要謹慎的是每一時、每一刻,不論你在佛壇當中,或者是在天堂,心念稍一不慎,也是一樣身邊的環境就變成地獄陰間了,所以心造化是非常的奧妙。

院長大人曰:

現在各人的業力、各人的心念,不論你坐在這個地方,心走到何處,都是一樣,都是要在上天的鑑察之內,心念的動向,人雖然不曉得,但是上天都非常的明白,自己想要做什麼可以瞞得過人,瞞不過上天,也瞞不過魔鬼的計算。

要做佛還是要成魔鬼,這兩種是由自己所選的,並不是上天給你的,而是自己業力所招來的。

院長大人曰:

眾生會迷昧,是因為他不知道業力的牽引,以及上天的定律,而我們已經是修道人了,不能有凡夫的心念、眾生的行為,也千萬不要認為說修道就能免去一切劫煞、一切業力的討報。

修道雖然能夠改變人家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佛沒有說能夠改變你的劫難,而在過去有些氣天神,借凡身降世來求道,祂的主要目的是要受明師一指而已,而會借著機會遯走,借著事情的發生而回天證道。

所以說,君子是以心論心,以事情來論心,還有他以心來論事情。

院長大人曰:

人不要因為生死而阻礙到他本來的目的,修道人並不注重生死,注重的是未來的趨向何處,這才是重要的,人的業力了了,自然上天會有所安排,而身為修道人的,不應該注重一些凡間的事,要注重聖業。

一切事情都必須要選擇到時間而做,就連生死,不應該看重,一切該要看輕,而時間到的時候,希望自己能發最大的誠心,因為誠心大而去做,所得來的功德在當中是無可限量的。

院長大人曰:

「超生了死」的意思是說,既然要了死一定要經過死的這一關,才能夠了死,也就是說人最後一次來世間,一定要最後一次的死亡,而死亡是永恆的重生,而不是短暫的毀滅。

人注重的精神而不是在這個肉體上,肉體吃的好,穿的好,而內心上的空虛愈多,這就是凡間人未來的趨向,是在於地獄;而修道人注重的是精神,而未來的趨向是在無極理天,而我們應該感到光榮,因為不論生不論死,我們的趨向會達到我們所應該去的地方。

一切的事情不能用人情來做事,一切的事情不能用頭腦來預測,看起來雖然複雜,雖然是錯的,但是依上天、仙佛的眼光,看起來這樣反而是對的;一切事情在當中都有安排,只要大家認真的去做,看到自己生死並不重要,看到別人的生死也不需要感到難過,因為畢竟人家業已經了了,已經去成仙做佛了,應該要感到光榮快樂才是。

世間人的死跟修道人不一樣,世間人就像拆斷一枝草、一枝花一樣,而修道人就像大地毀滅,就像日月掉下來一樣的重大,天大地大的事情。

佛曾經說過:「世人的生死。」而人的生死並不是說生死的價值,而是生死未來的趨向才重大,生死並不需要去注重,少了一個人卻多了一個仙佛保佑我們,這就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而不需要再杞人憂天,現在眼前所要放手去做的就是現在的道務要,如何將道務再振作起來,才是最重要的。

院長大人曰:

一切事情,尤其是修道人,他的結果也是像這個間題一樣,要轟轟烈烈的死,死在道中所成就的就是道中的仙佛,所以說修道人,也就是一再強調的,千萬不要把生死看得過重,多了一個仙佛保佑我們,這是應該歡喜的一件事。

要做仙佛,就應該做人,因為人是成仙成佛的重大原因,豬狗生羊想要成仙成佛,必須經過得到人這身體後才能夠成就的。所以說,成聖成佛就是要用這個人,而人麻煩事特別多,要吃才會飽,要穿衣服才會暖,不穿的話覺得冷,而仙佛不需要吃飯,不需要睡覺,來去自如。

所以說,我們以後未來趨向如果是仙佛,生死又何必執著呢?一切事情又何必要執著人情用事呢?

院長大人曰:

所以現在要煩惱的、要注重的是你們的道務,道務不管辦得好不好,卻是值得修道人要檢討的;而個人的生死不足掛齒,生死在這無限量的世界當中就像一滴水滴在地上一樣,人不會覺重大。

而道務關係著眾生的生死,大眾的迴向,未來歸宿問題,關係到千萬人的生命,所以應該要注重,而一些不必注重的事情,大家不必要看得太重,也不要在心中產生了一個結,要知道,這個結是不必需要的,是不必產生的結,也要讓人家打開,自己打開自己心中的結才能夠開朗,對天道才能夠盡心盡力,因為畢竟人心只有一個,所裝的東西也只能一項,如果裝善的,惡就不能裝,裝惡的,善就不能入,這是一定的道理。

好,爐會進行機天了,在長期時間磨練自己,能挺住嗎?

言到無言處,方知道在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7014556729470/

師尊老大人曰:

徒兒們,接下來是你發揮顏回的精神的時候了。為師把為師的話說在前,你們把話聽在心裡,要實踐在後面。修道一定會有困難,辦道一定會有考驗,但你們要做個有承擔的修道人。

咱們師徒來一個約定:你們有困難,你們可以向為師哭泣,你們有心結,可以向為師傾訴,為師都會助大家一臂之力。可是,你們一定要做一個白陽的護航者,而不是害群之馬。這樣可以嗎?(可以)

千言萬語總說不盡為師的心,只要你們用真心修道,那麼在你們完全的信心之下,一定會有天恩師德,天恩師德不在有形無形,而在於你心靈是否能契印三寶,在於你心是否能回歸  上帝,這才是重點。絕對不能執著外在的天恩師德,作為成就。道務過去那一段的是非恩怨,到此為止。今後大家單純的修、實在的修,才不辜負這幾年來你們的用心良苦,前輩的用心良苦。要能引導眾生入理,而不是入相,要能啟發自己看見天心,而不是人心。

最後為師一句話,言到無言處,方知道在心。為師祝福徒兒們聖凡都能平安,再會。

改變命運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6858686745057/

改變命運

南極仙翁曰:

其實改變命運有很多種形式,有時改變你這時的命運,只是將你這一時要發生的事,挪到下一刻或下一世再發生而已,用你未來的福份替代你現時的禍患。尤其是你特別去祭祀某一類邪神的話,他有辦法、有這種能力幫你互相做個扭轉,但這是必要條件交換的。

而一般宗教而言,他誠心修,一樣也可以改變命運,但改變的方式有很多種,其中他今日能順遂的渡過了這一個難關、這一世的問題,但他並沒有辦法完全根絕於所有的業報。

而修道人的話,如果他真的能夠超越這一些命運拘束、侷限,甚至在他這一世,就會直接還清他下幾世所要遭受的報應。

不過這在社會上也是有一個例子發生,這是在很早以前的一個故事:

曾經在鄉里之中,有一個惡人,經常是天不怕、地不怕,胡作非為。偶然有一天他經過一條河,河中剛好有一位婦人抱著稚齡的孩童涉水而過,不小心腳底一滑,便漂流至河中央,大聲呼救;那時水流湍急,附近的船家都不敢搭船去救,只有他一個人自告奮勇說:「人命關天之事,你們不敢做,我來做。」結果他自己便划船奮勇的在急流、亂流當中,救起那一位婦人和小孩的性命。

經過了幾天,他不久就隨時一命嗚呼而告終,在臨終以前他說了一件事:「昨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告訴我:『依你這一世胡作非為的現況,你下一世本該投胎判為豬身,歷世都要如此;但你在一日當中救了兩條性命,特將你的豬身、豬胎之命運改換,下次判你轉為普通人。為怕世人不了解行善而有惡報的顯現,所以在你臨終前,你務必要把這一段事實始末講給大家聽。』而到最後天神又交代他:『這一世你既然如此了,下一世再得人身之時要好好做。』」

你們想想:一個普通人發一善念救了兩條性命,就可以扭轉他往後要被判為豬胎的命運,何況道中人有真修道的力量,那豈可限量呢?

不過最大的分別就是你用心修道,為的是讓你的善根更加的深入,讓你的自性更加的光明;如果這一個被判為豬胎的人,他下一世依舊沒有機緣,受大善知識之教化的話,他很有可能會再次犯錯。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他前世所種胡作非為的基因種子,並沒有改變,只是一時的善念改變他的命運而已;所以這一世你在修道,你要結善緣、修善根,對你的下一世是很重要的。

南極仙翁曰:

經常你們都以為:我這一世好好修,就可以直達理天;但你們不要忘記,在你的愿力沒了,在道尚未真的普傳世界的時候,你不可能就只有這一世而已;所以如果你想下一世不要再繼續迷昧的話,你務必要福慧雙修。

什麼叫福呢?

福不是真的叫你去多做一些善事,然後讓下一世過著舒坦一點,不是這個意思;是你有那一個福氣投生到明理的家庭繼續修道,這叫做福。

什麼叫做慧呢?

慧就是你在心底種下了一個慧根、善根,積極向道之心不變,縱使你下一世因種種累世因緣而迷昧,到時自然也會有與你有因緣的人,或者仙佛的從中點撥讓你點醒。這樣子你們明白嗎?所以,你們現在所修的並不是為了下一世的安穩,為的是讓下一世能夠繼續的為道來犧牲奉獻。

好,就先說到此。

南極仙翁曰:

你們去回想:在你這一生當中,你發生過的每一件事,你會覺得都是命運的安排嗎?

再去回想:我身體有某部份是較為殘疾,或者哪一個器官較有疾病,這是否有業報的成分存在呢?我每一刻不順利的時候,遭逢困難的時候,都是命運與業報造成的嗎?

其實前世能夠影響今生,也要依據你現有的心念,才能影響。如果你這一世心念的轉變與前世的心念靈波,是又換另外一個層次的話,你前世所種的因緣未必就影響到你這一世,是你這一世本身所發出的靈波,與前一世在做那一件事情的靈波的心念相近時,那一件因緣就會對你造成影響了。

本來你跟誰無緣,但你發一個善念想要去渡哪一個人,會造成神差鬼使的安排之下,你會與那一個人慢慢結成一個因緣,不一定說一定要前世有這個因緣,你才會跟誰有善緣或有惡緣,是你發一個信念、心念的時候,你就再種一個因緣。

因緣不是你跟誰在一起才會有因緣,是你產生一個心念,想某一件事情或想到某一個人,你開始就種下因緣了;如果你對某一個人的想法不好時,對他壞印象時,縱使你還未與他說半句話,你已經開始與他在結惡緣了。所以當你一出口或他一出口的時候,便會發生衝突、打罵,那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你本來的心就會造成你現在的情況、模樣。不要當作一切都是前世,你今生的心念怎麼想,前世的因緣才能影響你現在的所有一切。這樣子大家明白嗎?

南極仙翁曰:

而道場當中也經常出現了,某某人婆家與媳婦不合,就稱之為這不知道前世種下了什麼因緣;或者某一個壇主意外的在一次空難中喪生,就說他不曉得前世欠了誰,或者就說那一個家庭冤孽重,這種實例在道場都是經常發生,而且也屢見不鮮的。

旁觀者的議論紛紛,但當事人的感受卻是百味雜陳,你換個角度去想:如果今天你是受難者的家屬,別人對你說你的家庭冤孽重,你就是前世做得不好,所以你今天的家庭才會有這種悲慘的遭遇。你那時聽得進去嗎?你那時會覺得道場有光熱會溫暖嗎?還是覺得火上添油,炭上加薪呢?修道人不要修到最後,只會講道理,不會重情義。

人家遭受到苦難已經夠有可憫之處了,你為何又要用道理的眼光來看已經發生的事實呢?難道你不能站在較人性的角度,或較一般人之常情的角度,來看待這一件事情嗎?縱使他真的是業報與宿命的造成,但你不可以就直接的這樣子說出,或直接的這樣子認定,因為你無權去判決一個家庭,它到底有什麼樣的業報、有什麼樣的命運,你只能去好好的幫助那一個家庭,或安撫那一些家。這樣子大家能聽明白嗎?(明白)

南極仙翁曰:

至於像有些人這一世投生,或許多長了一隻豬腳,或多長了一個羊蹄,你們會認為這是不是他欠人家一隻豬腳或羊蹄呢?有沒有可能呢?這只是其中一面而已,有時候是他趕不及想要投胎,那一隻豬腳的報應未完,所以跟著他一起來,這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宇宙間的因果實在是龐然複雜,所以你們就不能以一種觀念來論斷說,他這個因果就是會怎樣。道中人受佛家影響甚深,因為以中國延續下來的傳統思想,就是一定人這一生有宿命業報,所以他今天遭逢的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因緣存在。

但很可惜的是:一般人和修道人,聽佛講經都只聽一面,佛陀又沒有直接斬鐵截釘的說,這一個因果一定是怎樣才會形成,佛陀也都是就一個例子來說,他今天會有這樣的因果,是因為前世怎樣的造成,衪並沒有說普天下有這種情形,就都是這一種因緣才造成的。對不對呢?而你們就是佛經讀一半,因果看一半,所以呢你們都把因果概念簡化了;真正懂因果的人,是能夠改變因果的,不是像你們這樣,我懂你前世可能是怎樣,所以你今生才會如此,那叫做半仙,不是修道人。修道人是他懂命運他還能夠改變命運,但他又不執著命運的好壞,他又能夠接受命運,三個階段你們要聽清楚。

承認既有的命運,而能夠改變命運,繼而又能夠接受命運;不否認已有的業報,但能夠在業報當中與之化為善緣,縱使往後這個業報情形又用不同的角度發生時,我又能夠坦然接受。

南極仙翁曰:

這樣子大家對 老朽所說的分析能夠明白嗎?

再說一個故事給你們聽:

從前有一位書生,他每天要去私塾,就是現在所謂的學校,或私人教授的地方去上課,他必經的路徑當中都會有一間破屋,在那一間破屋當中,他每次走過去都會見到一個濃妝豔抹打扮很好的婦人,站在牆的後面,用一種很奇異的眼神來誘惑他。

由於他這一世修為端正、心腸正直,所以他都不去理會那一位婦人,每天去上課回來,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幾趟,婦人都一定在固定他走的路徑,遭逢的那一間破屋中來等他,每天都一定會現給他看。結果到最後有一天,婦人把他叫住,書生就說:其實我知道妳可能不是人。

結果那一個女鬼就很表明的跟他說:你前世害了我一命,所以我故意用妖媚姿態來誘惑你,看你會不會受我所誘惑,我那時才能害你的命。但這一世我無法直接索還我的債務,而我時間到了,我必須再去別的地方了,我只能再找機會了。結果那一位書生聽她這樣講以後,愕然了一陣子,就想說他這一世立志要做一個正人君子,絕對不犯邪淫之事,結果在這一世當中,他科舉成功,成為一位很有名的清官。

在此 老朽就不說這一個人的名字,不過你們知道這一段史實就好,老朽要告訴你們最後面的那一個重點是:

這一個人的因果並沒有了,縱使他這一世是個大清官,他的因果照常沒有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是他的心態正確、行為端正,在這一世有冤之魂不得親近;如果下一世他的心態錯誤,道德觀念不守,冤魂就有辦法近身了;你當作你這一世看來沒有什麼事情,你做得很端正,好像都沒有什麼因果業報了。

並不是這樣,是你這一世做得正、做得好,你的因果業報無法近身,但並不代表因果業報並沒有;如果你真的要改變的話,有一點可以做,你的心起大懺悔之念,把你所做的迴向給你不知名的因果業障;如果你是真心的,你就有機會慢慢改變無形當中的因果;如果你沒有心的話,縱使你做得再怎樣的好,他依舊不能感受到你給他的功德,或者是你與他的因緣做改變。這樣明白嗎?

因果很可怕嗎?因果可不可怕呢?因果不可怕,是會造因果的那個心最可怕;因果的報應不可怕,是在接受報應的人,不願承認現實、不願去改變這一個因緣最可怕。你們都怕錯了,所以很難以做對了。

南極仙翁曰:

你們相信在你這一世,有辦法還清六萬年來的罪業嗎?有沒有辦法呢?

難道那麼沒有信心嗎?

在你這一世是絕對有辦法還清的,但還有幾種可能是:與你有因緣的人尚在輪迴當中,所以你這一世並沒有辦法直接做個償還;或者是他現在還沒找到你,因為他也有他別的因緣。所以唯有你這一世好好做,你不必去想前世、不必去想來世,你這一世能夠做得好,你前幾世的因緣,會因為你這一世的關係,影響到下一世要償還的因緣時,其中會有貴人與仙佛又幫你從中周旋。這樣明白意思嗎?

但不要想得那麼簡單,處處都求上天,有時上天對因果業力之討報,有時也是無可奈何;因為你該了的,上天不能幫你受,是你自己要受,當你真的沒有辦法去解決時,而該承受時,那就好好的甘願受。好嗎?

但別人有同樣的處境、遭遇時,你不能就以道中道理所講的那一套再複製過去,就要像人間人與人,遭遇困難的時候,彼此會有的心情、想法,來互相幫助、安慰。

一般來說,一個婦人她產下了畸型兒,你要說是宿命、業報的關係嗎?你們會這樣認為嗎?如果 老朽說她在這十月懷胎當中是吸毒呢?吸毒、酗酒與不正當的生活,也會產生畸型兒。

你認為說一個壇主在一次意外中喪生、歸空了,可能是債主找上門了;那你怎麼能夠了解,因為他的發心要做更多的事,但 上帝已經查閱過他下幾世必經歷水火之劫,所以把所有的下幾世的現報,完全移到這一世來做個總結呢?你們能夠直接斷定一定就是他前世的冤孽的關係嗎?

不要想得太膚淺,把你們的眼光看遠一點,你甚至要想到這一個虛空界當中,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不要用你的人心意識去揣度、猜測,如果這樣你就大錯特錯了。

好,了解了嗎,會修道了嗎?

修道並不困難,難的是你的心低不下來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4127367018189/

師尊老大人曰:

其實你們在這條修道的路上,最該感謝的人就是你們的冤孽,因為你是他的冤孽,不是他是你的冤孽,你是欠債的人,他只不過是收債的人,既然你們入了道門,他也只能在一旁督促著你們,只能向前走不能向後退,這麼說來。冤孽就成了你最該感謝的人。不是嗎?(是)

所以大家要學會在因緣中珍惜因緣,在因果中化解因果。修道並不困難,難的是你的心低不下來,辦道並不希奇,希有的是你對道信心的珍貴,如果你不把信心建立在天恩師德上,你就更能看見真理,若你不會把良心建立在人情作用上,你更能發現良心,為師也只不過是盡一點提醒之責,而不是方法的教導,如果你們只是希望得到為師在方法上的教導,你們終究只是一群無知的徒兒。

你們聰明嗎?或許你們認為自己不聰明,不過在為師看來你們也不笨。可是一定要記得,不要讓你的聰明掩蓋了天真,不要讓你的知道蒙蔽了純真,這才是最重要的。

師尊老大人慈示:

就更能看見真理。

這句話是說你們不能只將信心建立在天恩師德上,如果只是一味把信心建立天恩師德上,你一定無法入理,你只是一味的迷信,以為修道就是只有這些,所以不能把信心建立在天恩師德當中而已,反而是要建立在自己的良心上,建立在真理中。

你們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4121453685447/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都是一個國家的代表嗎?(是)

你們的「是」,是覺得自已站在這個國度,你對得起鬼神、對得起天人嗎?

不同背景、不同種族,自然有不同教育,佛無形無相,但應身而化,所以佛菩薩能深入本土化。在泰國,佛像即有泰國樣;在日本,佛像就有日本身;在西藏,就有西藏人模樣。

看到最後,是否還依然是你這個人氣質都沒改變,還是說,你已經做到了,一站出來,別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某文化種族中的國家代表?

是否足夠深入民心、民情呢?

如已做到本土化,像聖佛一般與之融合,當地鬼神、道親豈能不受你的至誠感動。

師尊老大人曰:

過去的經典,因為朝代、背景的關係而有適合當時的詮釋,但都不離宗旨,道理成全也一樣,是否還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說法,來應付二十一世紀的人們?

老幹會出新芽,舊識能轉新知,嫩芽皆從落葉凋零處再重新萌發。

故言:「 不離根本,真理仍可日新又新。」 也只憑一個精勤的動力、創造的活力,你才能活潑造化,才沒有新人換舊人的黯淡。

你們舊嗎?不曾新過何來舊說;是全新的嗎?不轉心何來新氣象。新氣象不單指人新、物新;掃盡自我陰霾,重新再見修道初衷,才是真新氣象。

除非自我不深思惟,安於做個按圖索驥的老奴,做不出新民新知, 得不到實務、實識創造,就無法有新氣象和豪邁的腳步。

將道場教育落實到家庭教育,將道親聯繫落實到家族關懷,將凡業、凡情昇華為道業、道情,也就是時時刻刻是道場,處處是修行。

人人皆是上天一佛子,若非個人因緣事,其中糾纏必須了結;不論何時都要貢獻自我一片純真,就算要了結不好的因緣,也要用一種柔軟的心段、方法,才能克服得過。

雖然要有熱忱、要善良,但為人處事中只有單純、熱忱、善良,而沒有智慧的話,很多事情也是情不通。

「末法時期一切眾生習性染重」,當你要講出一段安撫對方情緒的話時,想想自己也是末法時期眾生之一;是否在安撫他人時,也能擴展自己的胸襟,平撫自己的心靈。

因此,運用智慧,在方法中找出適合自己與眾生的法門,才能夠在此末法中見證佛性、開闢自己的視野。

要將因緣之毒轉為喜捨之力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1365267294399/

師尊老大人曰:

道親有沉淪已久的因緣之毒。環境是鍛鍊仁義的場所,人事是淬煉道德的琢磨。

道有大能、大用、大化之功,為何變成了無能、無用、無化之物?

在迷信的因緣中,道成了有求必應的保佑,無知者的利用。

在迷心的因緣中,道成了道理模式的灌溉,有心人的捉弄。

在迷糊的因緣中,道成了毫不起眼的交易,將人捧成了神。

在迷昧的因緣重點,道成了累積罪業的場所,因果不能解,反而加速因果。

故要將因緣之毒轉為喜捨之力 

道親是我成全的對象,是先成全了我,然後成全了道親。

道親是我成就的對象。是先使道親成就然後我有成就。

道親是我佈施的對象,是我有真實的施捨,然後道親才會施捨。這是我在業力中的行愿力,所以愿力能消業力。

若只是在因緣的喜怒哀樂中、是非對錯上求辯解,必然是因果中人。

師尊老大人慈示:

如果一個有心機的人,在他因為太多的道理,太多的模式,塑造成他在道場上做威做福的一個工具。

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1177513979841/

三身佛:

清淨法身佛(性);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悪事、即生悪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飛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自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清淨法身;汝之性也。

即是眾生本有之自性、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清淨自性本來一塵不染、一念不起、只因無明、無知而起心動念、樊緣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蓋覆清淨的自性、若能遇上明師求得真理、聞得妙法、自悟自解、必能恢復清淨的自性。

法身;清淨法身佛。​​​​​​​​​​​​​ 此是諸佛之自性、中道之理體、永劫不滅之萬有本體也、故又稱作佛性、法性、或覺性、亦即是眾生之本來面目、和諸佛之原相也。

圓滿報身佛(智);

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悪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悪、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悪、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悪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報身;圓滿報身佛。

是由因位(修行時)之諸願諸行、成就後之萬德圓滿之佛身也、此報身又分二種如下;一為自受用身、是由自己之證悟、自己受用法悅之佛身也。二為他受用身、是由濟渡眾生之大慈悲、將自己所得之法悦、和眾生共受用之佛身也。

如淨土宗之阿彌陀佛和如來佛、屬此等佛身。

圓滿報身;汝之智也。 

即是自性中所具足的妙智慧、本來圓滿無缺、念念圓明無二、後由迷惑不覺、起人心動悪念、當下即斷滅歷劫所修之善因、於此時、一念覺悟、當下轉念、轉悪念為善念、又得以淨盡無量無數的悪因、所謂不怕起念、只怕覺遲、所以、平常覺性之培養是相當重要、覺性之强弱關係到轉念之快慢、不過轉念依然是有為法、改悪念為善念、屬於漸修功天、如能覺悟真理、念念不動心、不染善悪、不失本有正念、自見本性、名為圓滿報身。

千百億化身佛(行);

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悪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悪、常行悪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即是身中五根之所行、亦是報身思量所顯露之行為、一念毒害心、即是龍蛇之化身、一念慈悲心、即是菩薩之化身、所以念念起悪、常行悪事、一念回善、即行善事、如能念念清淨、平等慈悲、即行佛事、故念頭起悪、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受其指使、即行悪事、即成悪人、若念頭起善、五根即行善事、即是善人、若是存佛心、行佛事、當下即是佛之化身。

由自性流露出圓滿的智慧念、清淨、慈悲平等、五根接觸五塵、於塵境上不生心、於形相上不執著、所謂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如此性、心(念)、身(五根)皆是清淨、即是一體三身、三身不離自性本體、故自性具三身。

應身;千百億化身。

勝果圓滿之報身佛、為濟渡眾生、而為下劣之眾生應境顯現之身為應身。 但為初地菩薩應現者為勝應身、為小乘之聲聞、緣覺、及為凡天所應現者 為劣應身、如曾現身為太子之釋迦、即是應身佛。

院長大人曰:

你們想知道自己也有三身嗎?(想)

院長大人曰: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辦道人員一向認為這可望不可及,可修,但是要等到瞑目那一天才得到;確實在有形界中,你看不到這千百億的境界、甚深法門,但你的佛心、佛意卻能融入佛行、佛語。

辦道者之三身從何而來?

修道修心,是為明心見性、復回本來,故而上轉調御與佛心相近,得根本智,見證法身。

辦道盡心,是為廣結善緣、救渡眾生,故而下轉應機磨眾生根利,自見後得智,得證報身。

修辦貞定,觀察眾生根器,示現機宜,如佛者知眾生應以居士身得渡者,便示現居士身為之說法。汝等當解悉眾生心事而權宜之,使之明道證道、明理修行,識眾生之所識,忍辛苦耐挫折,並做到金剛薩埵定,而隨機應緣自在無礙,是修佛化身。

院長大人曰:

根本智與後得智就如同自渡與渡他一樣;自渡者才能得到根本智,渡他者才能得有後得智。

譬如知佛法而修行者,只自明心性,就像羅漢的修為一樣,因為明心性,所以是根本智。

而像菩薩、佛因為能渡眾生,故而其得到圓滿報身;佛身上的光、莊嚴,就是在渡他當中獲得圓滿。

因此佛的修為、佛應做的事,你們也能做到、也能修持到,只看你有沒有那一種信心而已,和專注的勇氣。

南極仙翁曰:

而一位菩薩,祂要能夠慈悲喜捨,有時候你的慈是一種情愛,而不是一種慈;你的悲是一種可憐,是一種同情,而不是一個悲;你的喜是一種的情緒,是你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所謂的喜;你的捨是因為自己多餘,是因為自己還有,所以你捨。

而你能夠拿捏住,我為什麼要慈,為什麼要悲,為什麼要喜,為什麼要捨嗎?

你能夠在你沒有的時候,你缺少的時候而來捨嗎?

你能夠在你沒有附帶條件下而歡喜甘願來做嗎?

你能在你不以同情心,而以同理心來示現悲嗎?

而你的慈是因機會、因事物,因世局、因人、因對象,因對方的需要、的必要來慈嗎?

若你單是景仰古佛、大士、菩薩,祂們所示現的一切,那還得去想想,祂裡頭的精神在什麼地方?

佛有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這圓滿了才叫做清修,因為清修包含著潔白與捨身。

佛因為有三身,所以能夠如是成就,應運示導,弘法利生,慈悲喜捨,精神在裡頭,你們要自己能夠去體會。

所以不論你的選擇如何,你的成就如何?每一個情況,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示現,就比如應身佛、應世佛、應運佛。

期許自己有顏回般的精神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8551924242400/

師尊老大人曰:

徒兒們,你們現在是像顏回一般聽為師的話,還是像子貢一般在聽為師的話呢?(顏回)

你憑什麼這麼肯定自己呢?

期許自己有顏回般的精神,好嗎?(好)

師尊老大人曰:

為什麼道務辦到今天會充滿念慾之毒?不外乎我把這一切的所得歸在自己眼前,而不是歸在  上帝的眼中。我求有形相的、摸得到的、抓得住的來填補心靈的空洞,卻不知人心不足蛇吞象。若我不將這些形相物質佔為己有,我自己化身為大海中的水滴,大地上的泥土,那麼,我的佈施豈不是可以如大海般源源不絕嗎?我的成就豈不是可以如大地般深厚悠久嗎?那麼,我又何需執著只有佛堂事才是道務事。任何進退、應對、衣食住行又何嘗不是道務事?

師尊老大人曰:

參班、服務、獻香,這些是道場中的事,也是修道人的事,但不是只有這些才叫修道、才叫辦道。當你能在生活中發現  上帝,示現道德,辦道的精神才會真實,修道的意義才會紮實,否則只有這些聽班、服務、獻香的事情都只是表面事,不是真功夫。

你們身為修道人一定要清楚這一點。白陽期的修行絕對不像你們過去修道那樣的膚淺。

它是無上的尊貴、無比的尊嚴,莫大的真實、莫大的真心,要修就要修出一個果位來,又做就要做一個佛祖,可不要讓自己修到最後成了一個人間散仙,做到最後只是一個無名跟班,那就枉費你在道場付出那麼多年。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8429040921355/

三身

報身:佛教語。三身之一。指以法身為因,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應身:佛教語,又曰應化身。指佛、菩薩為度化眾生,隨宜顯現各種形象不同的化身。

佛因護念眾生悲憫殊勝而入娑婆故,示刀兵劫中教化之應身。五代時,在明州奉化縣,有一身材肥大的和尚,整天笑呵呵的揹著一個布袋,人稱布袋和尚。他隨處化緣,別人給他酒肉,他亦同樣放進布袋內。他冬天睡在雪地上,起來時衣裳不會沾有半點濕氣。將下雨時,他穿一對濕草鞋在鬧市中跑來跑去,大家就知道快要下雨。將轉晴時,他穿一雙兩三寸高的木屐在市橋上豎膝而眠,大家就知道天快要晴了。梁貞元三年,他端坐於岳林寺磐石上說偈言:「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語畢入滅。

文殊菩薩之化身

唐貞觀年間,有一寒士居於浙江天台山之寒巗中,因名寒山子,帝王國清寺與寒山遊,國清寺僧豐干法師行化至赤城道側,聞嬰兒啼聲,將其拾起攜回封中養育,故名為「拾得」。

其後在廚房做洗滌工作,常將剩菜飯置於竹筒中,與寒山食用,察山子常題詩於山林間,寺僧目彼二人為瘋狂之士。

時有一官員名間立胤出任台州刺史,於赴任途中患病頭病,醫治無效,適國清寺僧豐干法師雲遊而至乃治癒其疾。閻氏於感恩之下,追問寺中有高人否?豐干言:「寒山即文殊,拾得即普賢。」

胤到任後即往國清寺參謁寒山、拾得二大士,知客僧言,彼二人為瘋顛僧,令二人來見,胤曰不可,須往謁見,知客僧引胤往寮房,見二人即伏地頂禮,寺僧驚怪,二人即笑傲奔往寒巖,寒山曰:「豐干饒舌,彌陀不拜,禮我為何?」遂縮身入岩穴內曰:「汝各自努力!」言畢,穴自合。二人自此不見,豐干亦從此不回國清寺。原來豐干禪師即阿彌陀佛之化身也,一佛二菩薩出現於國清寺。

濟公活佛、活佛師尊、師尊、濟公是否同一人?

聖佛有千萬應身、化身。不同時代的濟公應身化身會有不同名稱。佛規諭錄一書中有許多濟公之名號。

那麼大家認為這一天祖師在當時所示,告知大家的話,在今日又帶給你們什麼樣的省思與啟發呢?你們好好的去深思惟,好嗎?(好)

師尊老大人曰:

當然萬法不離其宗,所以你們所講的,在你們的至誠之心之下,也是符合對天的心意。……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願皈依於佛的最根本心、最根本法。

三身: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

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四:

「凡佛皆有三身:

一曰法身,謂圓心所證;

二曰報身,謂萬善所感;

三曰化身,謂隨緣所現。」

法身:中道之理體也,本有之三千也。

佛教語。梵語的意譯。謂證得清凈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不生不滅,無形而隨處現形,也稱為佛身。

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

報身:佛教語。三身之一。指以法身為因,經過修習而獲得佛果之身。

報身,報因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二分之,自受內證法樂之身,名為自受用報身。對於初地已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名為他受用報身。此與應中之勝應身,同體異名。

應身:又曰應化身。自理智不二之妙體,為化度眾生應現種種之身也。眾生應現種種之身也。亦二分之。對於初地菩薩應現者。名為勝應身。即上之他受用報身也。

應現於地前凡夫及二乘者。名為劣應身。釋迦如來之丈六身是也。

佛、菩薩為度化眾生,隨宜顯現各種形象不同的化身。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九:佛隨眾生現種種形,或人或天或龍或鬼,如是一切,同世色像,不為佛形,名為化身。

隨類現身:

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其中何謂報身?報身是智慧,能夠證明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個智慧稱作報身。我們的身體是應化身,應化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的。諸佛菩薩的身體很自在,可以隨類化身,《普門品》講,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有人問:「觀世音菩薩究竟是男的,還是女的?」一切諸佛菩薩包括自己,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他喜歡現男身就現男身,喜歡現女身就現女身,隨類現身。如果自 己有一定的身相,就不能現,也不能變。沒有一定的身相,男女老少,各種不同的族類統統能現。在人間現人身,在天上現天身,在畜生道現畜生身,在餓鬼道現餓 鬼身,無不自在。

你們的道場是不是人情多過於天理呢?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5702634527329/

師尊老大人曰:

你們的道場是不是人情多過於天理呢?(是)

是不是利益多過於義理呢?(是)

把人間的利益,多帶一分進道場,這個世界就會多一場天災,把個人的利益,多帶一點進道場,社會就多一件人禍。這是辦道人員不能化劫,反而招劫的原因。

人情、利益都是人間事,不是道場事。我若做第一個污染道場者,即是小人上達,我若做第一個改善道場者即是君子上達。唯有認清良心的人,才有化劫的力量,否則,也只能隨著潮流牽動自己的無力感。

你們的道場究竟錯在哪些利益上,又迷在哪些人情中?

你們都是道場人,都要有自知之明,不需要為師講的太明白,為師只希望,你們因為了解而能夠得到解脫,因為認識而能夠得到突破,這樣就夠了。

《南無阿彌十佛天元》之本義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5668794530713/

《南無阿彌十佛天元》之本義

師尊老大人曰:

當然萬法不離其宗,所以你們所講的,在你們的至誠之心之下,也是符合對天的心意。

但為師就字意上來講解:

南無就是皈依的意思。

阿是佛的報身,就是為了眾生聞聲救苦的報身。

而彌則是佛的應身,應身就是感應世間的需要而示現的佛法稱為應身。

十佛則是十方的佛祖、一切的佛祖。

天元就是最至尊最根本的。

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

願皈依於佛的最根本心、最根本法。

如是「最根本心、最根本法」,因其意趣難解,故諸佛隨宜說法,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能知之。

我這幾年用什麼態度在修道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3003294797263/

師尊老大人曰:

在道場這麼久,你們會覺得需要戴更多的面具,才能在道場生存嗎?需要戴更多面具才能保護自己嗎?如果不需要,那麼這些年來道場的是非又從何而起呢?道場的不平靜,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你們覺得道很好,所以想修道,除此之外,道又帶給你們什麼呢?道帶給你希望,給你光明了嗎?而你又帶給眾生光明了嗎?一句道很好,是要用什麼去證明呢?道是活在你心中,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道是存在你身上,一種端端正正的示現。

如果不能示現,不能活化,又何必修道呢?若你自己不能證明,道在你身上能發生作用,就一定不能在道親身上發生作用。你們當下,要把心收斂在-我這幾年用什麼態度在修道?

我用什麼想法去認識道?

我以什麼觀念去創造道?

用心的回顧,不要把你過去聽道理的意識、思考,套用在今天的一切示現上,如果你不能當下看見自己,你又如何做一個白陽啟航的護航者?

聖人有沒有困境?現在大家再想一想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2978538133072/

師尊老大人曰:

其實你們現在所想像的這種聖人的困境,應該不能算是聖人的困境。

因為眾生的無明與聖人想要救眾生這兩種情況,可以說是自古存在的,但聖人選擇救眾生並沒有什麼痛苦不痛苦,只是本來應該如此,所以應該不能算是困境。這樣大家了解嗎?(了解)

因為畢竟沒有說,選擇救,就怎麼痛苦;選擇不救,就怎麼痛苦,聖人應該沒有兩種選擇,也從來不必選擇,那麼應該不能列為困境的情況當中。這樣你了解嗎?

師尊老大人曰:

剛剛點傳所舉例的這眾多聖人,的確都有選擇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不過究竟這個選擇促成祂成為聖人,還是祂成為聖人以後面對這樣的選擇?以孟子就曾經舉例過眾位聖人的經歷。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那麼這種種的苦、勞、餓、空、拂之中,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前,還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後?那麼這個人,也許是一個聖人,但是這個聖人祂是接受大任以後才有這樣的困境,還是有這樣的困境來決定祂能不能接受這個大任?

孟子又說到: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那麼是困境在先,作在後?

三魂七魄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4084988022427/

三魂

道教的三魂: 道教古稱「胎光、奭ㄕˋ靈、幽精」,丹鼎派稱之為「元神、陽神、陰神」等。三魂生存於精神中,所以人身去世,三魂歸三線路, 而佛教並不認為有靈魂這東西。

• 天魂歸天路,到達空間天路。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滅的「無極」,因有肉體的因果牽連,所以不能歸宗源地,只好被帶走上空間天路的寄託處,暫為其主神收押,這是所謂的「天牢」。

• 地魂歸地府,到達地獄,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報應,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惡,所以肉身死亡後,地魂再進因果是非之地。

• 人魂則徘徊於墓地之間,因人魂本來是「祖德」歷代姓氏流傳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後再墓地對神主,來來往往之走上人路之寄託處。

• 直到再度輪迴,三魂才會重聚。而「三魂」的根本是「真如」(生命實相),「三魂」是由於「真如動念」所產生的一種能量形態並吸附了靈質而具形體,屬於「靈界」。

• 民間信仰的三魂: 

• 生魂(象魂):

主宰生息,代表生命能源,能對環境產生反應,植物只有生魂。

• 覺魂(識魂):

主宰意識,代表自我,能夠思考、感受與記憶,動物擁有生覺二魂。

• 靈魂(主魂):

主宰人的靈性,代表智慧,能分別善惡、通曉萬物之情,只有人三魂齊。

• 另有說法認為人的意識是由靈魂主宰,而不是覺魂。

• 靈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痴呆。覺魂若有毛病,人就會發瘋,神經就會散亂,不知道羞恥,容易有亂倫之行。生魂若有毛病,人就容易生病。

• 人若死後生魂會消滅,靈魂就依因果循環六道之中輪迴,如果善業大於惡業便投胎至天界或人界,至天界靈魂和覺魂便會合一,至人間則舊覺魂消滅,再新生一覺魂一生魂投胎,如果惡業大於善業就至地獄道,靈魂會在地獄受刑受苦,只有農曆七月十五日才能至人間,覺魂則留在世間排徊,直到靈魂受苦完投胎至人界(人道和畜生道)覺魂便消滅,留在人間的覺魂有時可以受神主牌位讓人拜,有時在墓園流浪,有拜公媽的人比較不容易受覺魂作弄,沒拜公媽的人較容易受外來孤魂作弄。

七魄:

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指喜、怒、哀、懼、愛、惡、慾,生存於物質中,所以人身去世,七魄也消失。之後再隨新的肉身產生「肉體及魄」則屬於「陽世的物質世界」。

師尊老大人曰:

每個人或多或少、或淺或深,都有瀕臨死亡、嘗試死亡滋味的經驗及感受,對不對?(對)

佛家語有一句叫做「中陰」,有所謂的「中陰身」,意思就是人剛死而還沒完全成為鬼或神的那一段過度空間、過度階段,叫做中陰階段,那種靈體狀態叫做中陰身,世俗而言叫做魂魄還沒完全散,三魂七魄還沒有到他的定點去的那一刻短暫時間。

其實一定要到死、氣斷之後,才有中陰的感覺、中陰的階段嗎?不一定。中陰的意謂是人剎那之間,接觸到死亡的那一種的剎那感受,叫做中陰。

以這樣來論定的話,不一定要死,也不一定得死之後才能體悟到,對不對?(對)只要有接觸到或者瀕臨邊緣,就有那一種感受。

道家禪坐就常常會有中陰狀態,也就是元神及靈魂剎那之間能夠離開軀殼,就像人氣斷而亡,剎那之間靈體要離開肉體一樣。不過這種禪坐而離軀殼的方式,沒有死只是暫時的離肉身。

做夢的時候也一樣,如果真正靈體出遊,靈魂出竅也是一種中陰狀態,與禪坐修行者靈魂出竅的情形是一樣的。所以只要你修煉到某種階段,或者是受到刺激瀕臨精神分裂的剎那,都會有中陰狀態。

師尊老大人曰:

人們常說的,看到鬼之後就會常常看到,對不對?因為剛看鬼的那個剎那,所有的三魂七魄因為受到驚嚇,所以暫時離開軀體,身體造成一種中陰狀態,而魂魄沒有完全回到身體裡面,以至於見過一次之後,就會看到二次、三次,到最後這一個人因驚嚇,而元神沒有辦法回到肉體,這個人就是世間所謂的瘋子。

舉凡醫學名稱認為精神錯亂者,大部份都有中陰的經歷,不過由於沒有辦法復原,回到陽世人間的原故,所以修行人有些會錯亂,例如昨天提到走火入魔,另一種方式就是像瘋子一樣,哭天喊地的,而糞便屎尿隨地拉撒,或者是衣著簡陋,逢人就打,這些都是因為修行要超脫到另外一個世界,不過卻回不了身,或者出錯竅、走錯門的關係。所以信仰是很危險的,修道也是很危險的。就像想要蛻變成蝴蝶的蟲,在蛹裡面脫不出身;像樹上的蟬,階段性的脫殼,不過由於突破不了,便失去性命一樣。

以一生來看,這一段時間是一種蛻變過程,然而由顯微的眼光去看,這一段人生由生到死之間,每一天有可能都會生死。為什麼?「因為觀念的變化,就是觀念的生死。」

例如這三天,大家觀念都逆向轉變,有很多無法接受的,也就等於你們在做一種蛻變過程觀念的蛻變過程。因為你放棄了過去的觀念,等於你過去的你,存在的觀念已死,迎接的是新的觀念,等於你新的觀念已生,如此說來,其實生死都在眨眼之間不斷的重複,不一定要等到肉體消失,對不對?(對)

那我們還會怕嗎?還在乎全屍與否嗎?

師尊老大人曰:

聖賢不管如何而亡,不失為一位聖賢。只是一時間,人們無法了解其尊貴性,而產生疑惑而已。你看耶穌釘死十字架,沒有人說他慘,反而崇拜他二千多年,對不對?(對)

所以為師常常在想,好在這位耶穌聖人聽從 上帝的話,否則聖經從哪裡來?而生與死的認知,就沒有因為耶穌這一位聖人的示現,人們就沒有辦法那麼了解,對不對?(對)

不要過於美化生死的結果,好人都是慘死的多,因為慘死證明他的好,好到連死都很慘,等於是做到了極點。盲目的凡夫俗子只看到表面、表相,其實都錯解了聖人君子的用心。

不過大家的心還是要抓回來,不是豁出去了,護路菩薩不必拜了,開車都超速了。

既然師尊都這麼講,所以一切都天不怕地不怕。知道嗎?(知道)如果你們真的這麼傻, 師尊我可又要忙了。

師尊老大人曰:

死亡的方式是註定的,就像你誕生的方式一樣,你不照 上帝安排的方式而死,就等於犯罪,就像你不遵從 上帝的旨意往哪裡投胎一樣。

雖然看輕生死,不過也要尊重生命,你尊重你自己的生命,你在渡人辦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生命,你能自重,才能夠渡人。

師母老大人曰:

【多重性靈之體驗】這一本書,人事準備了,大家有看嗎?(有)

對其中的內容,有沒有討論呢?

大家想想看:一個身體住幾個靈魂?

不過,三魂當中也是只有一個靈魂,不是嗎?(是)

大家是不是怕講出來,表現自己太膚淺,所以都深不可測,默默無語呢?

直接一點,大家認為一個身體住幾個靈魂?(一個)

那一個靈魂住幾個身體?這個問題是不是該好好的想一想?

為什麼會有許多大家看得到的外靈附體,或人格分裂這種種的情況?

到底是一個,還是很多個?

如果說一個身體只能住一個靈魂,那是不是這一個進來,另一個就要被擠出去?

如果說這個身體不只可以住一個,那是不是有可能會有同時住在同一個身體當中的情形?

如果說這個問題來想一想,一個身體規定只能住一個靈魂的話,那像人格分裂的案例當中,或者是外靈附體的案例當中,有這一個就沒有那一個才對;但是又有換來換去,是離開還是呈現於進入睡眠的狀態當中?可能值得大家來想想看。

師母老大人曰:

靈魂有沒有大小?(沒有)沒有嗎?(沒有)

那為什麼陰陽眼看到的靈魂,大小都跟人差不多呢?

而拍照的顯示當中,這一個靈魂離開身體的時候,也像這一個身體的大小一樣。

如果靈魂有大小,那就像一間房子多大,你就住多大的東西進去。

如果靈魂不限定大小,那無論房子的大小,只不過是顯現的媒介體而已,那就不拘這一間房子多大多小,還是可以住一個或者是很多個靈魂。不是嗎?

靈魂的表現和他的定律是怎樣?他跟肉體的關係?

大家在深入這一個課題之前,應該要先想想看,就你們所能夠引例的來想想看。

譬如在聖經當中, 耶穌有一次到了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有一個人,常常住在山洞當中,或者是發狂的大叫,或者是昏昏沈沈的在那邊睡覺,讓人家都不敢接近他,舉止很怪異。

當 耶穌去的時候,那個人就跑出來告訴 耶穌:天主的兒子,我的時間還沒到,為什麼這麼早就來找我?難道要把我趕出去嗎?

耶穌就告訴他:你離開這個人。

耶穌問他:你叫什麼名字呢?

他說:我叫做軍旅。軍旅的意思就是好像一整支的軍隊一樣。

他說:因為我們人數眾多。

耶穌又叫他:你還是離開。

他說:你要叫我去哪裡呢?我能不能夠往那一群豬身上去?

因為旁邊有一整群的豬, 耶穌就答應。

結果他們全部離開那一個人以後,整群豬亂衝、亂撞。

在記載上是兩千頭的豬,都這樣子發狂而死。

後來這一個人就清醒過來,恢復他正常的生活型態。

藉著 耶穌驅除了這些魔鬼、這些外靈,而留下了很特殊的事蹟。

以這個事例來講,之前寄居在這個人身上的,只有一個人嗎?

師母老大人曰:

有靈魂出竅的經驗的人,舉手。

師母老大人曰:

人家不是說,發現自己好像在作夢的話,捏捏看自己,看會不會痛?

那妳有沒有嘗試過呢?

這種情形,有待觀察。是不是妳平常身體方面很難自己掌控?可能潛意識會有吧!

想動卻動不了,這種情況常常是在睡夢當中,妳的靈魂並沒有留在身體裡面,可是後來妳卻不了解這種情況。當妳真的很強的意志力醒過來以後,是不是會發現頭很痛?

那就是妳要嘗試著,不要太覺得這是很恐怖的,或很害怕的;在當時妳只要放輕鬆,再喚回自己的身體就可以了。

好,先坐下。

師母老大人曰: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這些經驗,只是你們自己並沒有記得很清楚。

甚至每個人在夢中,早就都離開這個肉體出去不知道多少回了?

只是你們自己並不能去感覺到、知覺到而已。

在很多的經典,以及修行人修行當中,極為重要的就是:屬肉與屬靈的關係。

完全地屬肉或屬靈,都是太過極端的行徑,並非一位修道人應該尋求的途徑。

不可太過貪戀、執著這個肉體,但也不可太過討厭、排斥這個肉體。

當你發現自己動彈不得,其實也正是可以隨心所欲的時候。意思就是說,動彈不得因為沒有肉體,而隨心所欲也是因為沒有肉體,只是看你怎麼運用而已。

師母老大人曰:

下次大家如果發現自己不是住在肉體當中的時候,可以放輕鬆,因為你們還沒有習慣運用肉體以外的力量。

可以試著唸愿懺文也好,佛號也好,或者是經典,聖人的經典都可以,來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

不要那麼急著回到肉體當中,只要先把自己的心定下來、靜下來以後,甚至可以運用這一個時間,來想想平常你都想不通的道理,或者是平常很想知道,卻沒辦法知道的一些問題。藉此機會,會有很多機會了解。

但是最開始的重點就是:要先保持自己的清明,而非混濁。明白嗎?

師母老大人曰:

在當時妳有沒有想到要求仙佛慈悲?或者是說想到要用三寶呢?妳覺得很恐怖嗎?

對。好,妳先坐下。

師母老大人曰:

人在屬肉與屬靈的境界當中,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謹慎你在肉體當中所有的習慣、個性和氣稟。

人如果懂得如何在他肉體的時候,建立好他要走、要做的;相對的在靈的時候,成就更大。一個人在靈的表現,是他在肉的表現加倍的增強。

比如說:這個人他在肉體的時候脾氣不好,當他一離開肉體,他脾氣惡劣的程度頓時增加了七倍;而一個人在肉體的時候,保持著歡喜的心情,當他離開這個肉體,他的歡喜也頓時增加了七倍。

你在肉體的一切,塑造你靈體的一切,這時的感應、情緒,更加敏銳而且強烈。

如果你覺得,你因為有肉體而心浮氣躁、意亂情迷,那你就要小心,當你離開肉體的時候,這些浮躁和迷亂,只會增強而不會減弱。

南海古佛曰:

等一下將今天下午要討論的題目抄在黑板上。

討論題目:

 一個人有幾個我?一個我有幾重靈?

識的流轉型塑的我,從抽象到印象的形成業的涉獵疊歷的我,從蘊積到基解的套脫感的觸動變化的我,從省審到擇蛻的色顏談神通與超能的來源「識的流轉型塑的我,從抽象到印象的形成」

凡有情眾生,皆係於四大:水(靈)、風(氣)、火(神)、土(精)所造成,是四大中有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故。

然而在水火風土的協調與脅迫下,從情識處到意智上會有怎樣的互動?

曾聞五眼六通之不平常說,而這是在長時段的異常後才造就的嗎?

人有魂神精識的運動,所以四大與三魂七魄之間,是否也有關係?

古云:「精識元明,能生諸緣。」神通是什麼?超能是什麼?而你有嗎?

南海古佛曰:

今天與明天各有一個大題,要讓大家做互動,看了一天半的影片,如果你們回應的精神狀況是不累的話,那麼就來測試大家是不是真的不累。

在這兩個大題裡,各有三個小題,每一個小題都給大家小組討論。

或許就你們在道中受過的教育裡,對這方面的了解參差不齊,但藉著彼此的了解、互動中,去找出原因、去找出答案、去找出一個理由,或許對你們如何自我調治,都有一個方向。這樣好嗎?(好)

南海古佛曰:

站著就好。要讓大家再行小組討論,你認為本組當中適合分做幾組人員呢?

而小組裡乾坤參差編排,現在你先為大家分組。(是)

南海古佛曰:

你組分好了嗎?(分好了)為大家做公佈。

南海古佛曰:

那你們要到哪兒去呢?

好像你沒有為護輔人員安排,是吧?(有,還沒有寫上去。)

南海古佛曰:

好,現在各位都知道自己在哪一組了嗎?

這第一個題目給大家討論的時間一個小時。

對於這個題目大致的意思就是:在一天半的時間裡,三部影片的欣賞中,你們都會發現,無論他是自己內心分裂的作用,還是外靈侵犯的作用,從每一種情緒、每一種反應,或者在對每一種事物的刺激下,造成的結果。

大家可以試著去探索分析,了解其一個人有幾個我?在這每個我裡頭又有幾重靈?

人的構造、人的成份,簡單來說:就是水火風土。

水代表一個人肉體的靈,風代表一個人肉體的氣,火代表一個人肉體的神,土代表一個人肉體的精。這水火風土在無間的循環下、工作下,支持一個人,擇選任何生活,從事任何工作;若這四大不得協調的話,肉體將反應出種種的疾病。

這裡你們要注意到的是:他反應出來的疾病,不限於肉體部份,精神上、心理上一樣會出現相關疾病。

那麼這製造人的四個成份裡,他有生因、依因、立因、持因、養因,不斷的新陳代謝,所以人從嬰兒、從兒童,到青年、少年,到壯年、老年,都是這五個因互相依持的原故。

那麼你們試著去舉例、去追究:

什麼情況下水火風土會有協調的情形?

什麼情況下水火風土會有脅迫的情形?

從情識也就是知識、常識、學識的分辨、選擇上,到意識-也就是從心靈的感覺、感動、感觸上,這些接觸波及種種關係,他們會有怎樣的互動?

也聽說過五眼六通的事,能修得五眼六通或許是每一個修行人,目前對自己祈求的目標。但這些五眼六通是不平常的東西嗎?

他是超越凡人、高出常人的東西嗎?

如果要成就五眼六通的話,一定要持續長時段,做與眾不同的事、修與眾不同的法門,才得以成就嗎?

人有魂神精識的運動,但不論是知、覺、感、觸皆不離開三魂七魄。

所以神魂精識,應該是與三魂七魄有著密切的關係。

所以過去仙佛也曾講:「精識元明,能生諸緣」,這句道理。

你有沒有神通呢?你有沒有超能呢?你的神通是什麼呢?你的超能是什麼呢?

如何在具體上做番表現呢?如何在生活上也起五眼六通的功能呢?

說一句比較親切的話,如何在你們平常的生活中,自己去修練這些「有的、沒的」呢?

好,現在就來分組,兩組在前,兩組在後,走廊上有四個白板,一組一個。

討論時間一個小時,把各組討論的結論寫在各組的黑板上,兩個黑板就放後面牆壁平行,那兩個黑板就放左右對立,而大家就將桌子、椅子調整一下,作四組的隊形。

南極仙翁曰:

現在是 老朽說幾句話。

天地宇宙本身就有一股巨大的能量生生不息,正與邪、善與惡同樣的都可以汲取這一股能量,當這一股能量被汲取時要看是善或正所汲取的,還是惡或邪所汲取的,當它汲取到這股能量時,就產生了對立的能量,從此善與惡、正與邪就開始交鋒不斷。

而誰對這一個能量信奉、堅持,它就會對善與惡的能量加深它的功用與效果。

聽得懂大意嗎?

你們會不會懷疑一般所謂的做降頭、施詛咒,這一個法的力量從哪裡來呢?

每一個詛咒之法,做降頭的力量,它用什麼方法就一定有什麼靈體、什麼樣的神明在幫助;正神有正神的力量,邪神也有邪神的力量,所以他所施的符法會有效,不是那一個符在有效,是邪神、惡靈與之的力量才會有效,一般所謂的養小鬼或者驅魔兵、驅鬼兵,這都是有它的原理存在,不否可認。

這是天地當中原有的秩序嗎?並不是,是後世人心變壞、造惡多端以後才產生的亂象;當人心有多亂的時候,天地間就會有更多不成文的條例、規則,顯現在這個人間,只是你不了解而已。縱使讓你了解了,你也很難去想像到底還有多少邪惡的力量主宰著這個世界;當然如果想施符作法的人,他一定也要絕對的相信他的施符、作法會有效,所以他這個符咒才會產生力量。對不對呢?

但是有一過程他必定要經過的就是祭邪神、養小鬼,當然這是有條件的,或許拿某一種物品養在一種瓶裡,靈體附在裡面,要割血、割肉去養這一個靈體,不然就是自己本身的多少福壽要扣給這一個靈體,這是有條件的。你們不要當作說施符、作法的人,他害了別人自己就沒有事情,天地間有真理在主宰這個一切,但所有發生的過程,不成文的因果就會有不成文的因果、業力的連環牽引,直到最後它嚴重干擾天地的秩序時,正義的力量才會將邪惡的力量平伏。

南極仙翁曰:

下來舉一個例子給你們聽:

有一個富貴人家,他的妻子在某一年當中染病身亡,經過了一年多,不久那一個富貴人家,本身他是乾道,他還有一個婢女,在他夫人過世後,一年多以後,突然也暴病身亡,正要入斂的時候,那位婢女忽然還魂,結果他以為是婢女復活再生,其實並不是婢女的復活再生,而是他的夫人借屍還魂,想知道原因嗎?

這個原因的由來,是在他府上的這名婢女時常忌妒、懷恨這一位夫人得到了主人的寵愛,所以她就去尼姑庵慫動、重金厚賞的給一位尼姑,請她作法,而這一位尼姑本身有邪術,就用了攝魂術,慢慢的將那一位夫人的魂魄攝在一個瓶子當中,等夫人的三魂七魄都完全被攝入在瓶子中時,她便用符法把瓶蓋封好,埋在一個土牆的底下。

結果那時主人就問說:夫人既然妳如此受到這種力量的控制,那妳那時不在人間了,妳靠什麼辦法去申冤投訴呢?

結果夫人說了一句話:「你不知道這天地間凡是符法咒語在施行的當中,一定有邪神為之主宰,為之提供力量能源,所以我想上城隍或閻羅殿告個狀都有困難,因為他們會攔阻。」這樣聽起來,你們會不會覺得:奇怪!怎麼天地宇宙間還會有正義不得伸張的時候呢?會不會覺得怪怪的呢?

南極仙翁曰:

其實人間法律有漏洞,正意謂著什麼呢?

老朽在此不是說陰律就會有漏洞,是人間只要是有什麼情況產生,陰間照常就會有同樣的情況產生,只是產生的情形不一樣,到最後都會有公正的處理而已。這點大家會懷疑嗎?不過你們要相信真理的力量永遠存在,不過正邪力量產生的過程,縱使 上帝知道了,也不會隨便干預,因為這是天地循環過程當中,所產生如是因、如是果的必然現象。這樣解釋大家明白嗎?

她說符咒的力量也有邪神為之控制,後來經由過路的城隍,她去申冤、告狀,城隍主持正義,讓她直接直通到閻羅王處,閻王重新判定這一件事情,說她陽壽不該終,但屍體早已腐爛,於是就將那一個婢女魂魄拘至陰間,由這位夫人的靈體與婢女的肉體,用借屍還魂的方式回到陽間。她又說了一件事:那一位婢女現正在阿鼻地獄受苦。

你們去想想看:天地間每一件事情,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沒有說你作法、做壞害一個人,你還能夠逍遙法外的,縱使在這一世,在這一個現象當中,你看不見它的來龍去脈與最終的結局,但你要相信永遠都有冥冥中的因果定律在主宰著,在上述的例子你們就可以了解。一般人他只要真的有心想改變自己與伸張正義的話,天地都還會為其主持公道,何況說身為一位辦道人員,他真的為道犧牲奉獻,難道上天不會為他主持一切的嗎?

現在換個角度來說,既然符咒的力量是由於作法的人,他相信這個符咒一定會起作用,符咒才有力量,是不是呢?

那辦道人員他只要相信,真誠的修道為上天犧牲奉獻,他的力量是不是足以勝過符咒的力量呢?信心就會產生力量,你相信邪惡的事會給你帶來快樂,邪惡的靈就會幫你做出你想要達成的事情,因為你的信心給邪惡力量;如果你的信心給自己的愿力行動有力量時,你想要成全某個人,渡哪一位道親,你就有可能完成這一個目標,而且不只有可能,是絕對能夠完成這個目標。

善惡兩方如果要加強它的力量、能量,都是靠信心而來的,你們不要認為惡魔就沒有自己奉行的一套法則,他就是相信他的法則,所以他才有力量的。

佛規、十條大愿不能產生什麼力量,是你信心去奉持它,佛規與十條大愿在你身上才能產生力量。這樣明白嗎?(明白)好,提筆。

南極仙翁曰:

修道人為的不是抵抗邪惡、打擊魔鬼,為的是讓 上帝的大能與大愛在我身上充分顯現。

所有看不見的靈體,你有所感受,不能直接回以一句話:「這可能是髒東西」,這樣就觸犯了忌諱。

要在平日當中,對自己的心念、居家的生活,都要盡量過著端正的生活態度;在飲食、穿著、起居,也都要守著修道人的本分,不然暗中招鬼神之忌,不知凡幾!

曾有一人夜間赤身裸體,隨意至戶外向北便溺,起身後不久,猛見一金甲天神,自北方位顯現,因此病了月餘,疾方少痊。又有人隨意以廚房灶頭炊飯之火用之點香禮神,而 灶君見此人禮神不敬,便將其所作所為錄下,以呈 天帝。

由此可見一般凡夫俗子,尚不可得罪於天地鬼神,況乎修道人穿睡衣入佛堂獻香;家居出外隨地丟垃圾、亂吐痰,亦有失其本格;生活細節尚不能節約自愛,談何令鬼欽神敬,以助道也。

師尊老大人曰:

你是想要分析哪一部分呢?

為什麼需要分析?

為什麼講道理需要講到三魂七魄呢?

對於這方面的種種內容,主要的重點,他是在形容生命的本質與他的組合。

靈魂,當然也會有很多的成分,生魂、覺魂、靈魂是在表示生命他會成長,他有感覺,而且他還非常的靈應,可以突破過去、現在、未來的限制,很靈感的意思。

所以三魂其實是在解釋:本性在肉體的時候,具備這三種條件。再來就他心的方面,就像太上清靜經當中所講的:「人神好清,人心好靜。」這三魂就是神在人身上的表現,人的神的表現。

而七魄就是人的心的表現,會有快樂、悲傷、恐懼以及種種心的變化。

而一個人真正在修煉,就是要讓三魂七魄能夠不往意識、迷昧、錯亂的方向去,而往凝聚、堅定、清靜的方向走。

在這過程當中,心無論如何變化,都不能夠離開誠心跟信心

而三魂無論如何表現,都不能離開自性的作用。

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性,但是卻有三魂的作用,那代表這是一個迷失的靈魂;有可能在某些發生事故的現場,人的自性已經離開了,已經在受他的因果了,可是在當場卻還留下三魂七魄的作用,這就是他的執著與不凝聚的關係所造成的,所以一個人的修煉就要學著把自己的心和神凝聚不分散。

這樣了解了嗎?

(了解,感謝 師尊老大人慈悲。)

困與被困代表誕生與重生之契機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50168481747411/

師尊老大人曰:

「困」這個字望而生意,就是一棵樹木被拘限在一個方框之中;這種情況,可在現代農業栽培技術中看到,許多技術人員都利用了容器來塑造出他們所需要的、所想見的各式各樣之水果、植物。

由這點看來,被困者似乎逃離不了被形塑的命運。

然而,是不是所有被困者都必須接受被形塑的結果呢?

其實被困著的身分、型態眾多,但看有生命之物,例如飛蛾與雛雞,總是能依照其天性本能破繭或破殼而出。

在生命歷程中,若能超越死亡,則困與被困總是代表誕生與重生之契機。

師尊老大人曰:

大家聽了這一段,會不會感覺到被困就被形塑,或者被困但能誕生、重生的差別在哪裡?

為師要問大家的意思就是,你認為被困的結局是被形塑的,或者被困的結局是能夠突破的這兩者差別在哪裡?

是差別在植物或者動物嗎?

是不是植物就註定被形塑,動物就能夠突破、能夠重生呢?是嗎?

認為是的人舉手。好,放下。認為不是的人舉手。好,放下。

那沒有舉手的就不知道是不是了,是嗎?

其實,現在不是也有很多花瓶貓,或者是各式各樣培養出來的動物,依照人為的因素把它形塑成與原先天生形狀不一樣的動物。不是嗎?(是)

所以,被困的結局究竟是不是能夠誕生、重生,這個重點是在於這樣的困境,究竟是天賜予你的天生的一個過程,還是人為偽造出來的。

雖然說,雞能夠破殼而出,但如果你在雞蛋殼上面塗上了一層金粉,讓它變得牢不可破,那麼裡面這一隻雛雞的生命能夠被孕育出來嗎?

所以,遇到人為偽造的困境,不要被動的接受,也不要自己去偽造這樣的困境給自己。只要記得:凡是人為偽造的困境,你把它拿掉就好,不要想說去突破它,因為那根本就是多餘,只會帶給你傷害的;但是如果你遇到的困境,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而是上天賜給你的,那麼你就千萬不要逃避它,而一定要去突破它。

師尊老大人曰:

施壓於氣球的壓力愈大,則氣球相對的抵禦力也愈大。

這就好比人面對任何困境壓力都會產生相等的反射力量,然而這個反射力量是負面的反彈、反目與反抗,還是正面的反應、反省和反思,那就看在你個人一貫的路線與習慣作風了。

常言「困獸之鬥」,這正是最軟弱無力之時,也正是最搏命放手之際。

人在這種情景下,會得到什麼結局,就看這個人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試煉當中,所被激發的究竟是天性、自性,還是人性、血性。

困之於君子,則是考中成就;困之於小人,則是劫中覆滅,面對困境,你的確不能不深思。

師尊老大人曰:

剛剛有說到,困境就是面臨兩種同樣不被歡迎的可能結果,你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這時你就面臨到了困境。

不過,這句話講員若沒有再給大家作實例的舉證,可能大家的思考就只停留在這句話的字面上。

現在大家再想想:

你會遇到困境,你會只有兩種同樣本來你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出現,只有這兩種讓你選擇,你會走到這一步必定是之前錯誤的累積,這個困境也許是上天給你的提醒,也許是你自己人為造成的因素,你要怎麼突破,你要怎麼把這個錯誤改正,這就很重要。

比如:一個人在事業上越來越走上顛峰的時候,他越來越少時間和心思去對應自己的家人,當他錯誤的漠視了他的家庭一段時間以後,他會發現他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種是嘗試跟他家人溝通,但是每次溝通必然都會導致爭吵的結局,甚至,在這個選擇當中他必須去承認,他已經失去他的家人了;那麼另一種選擇就是,他可以都不嘗試溝通,只要裝作自己還是這麼忙碌,是供應這個家庭生活的唯一支柱、唯一來源,讓自己更投入在事業當中,也就是放棄家庭的重心,那麼他不必面對衝突,但他還是會在自我矇蔽中失去他的家庭。

這只是一個個人在事業和家庭間的困境,這個例子大家能夠理解嗎?

這樣的情況常見不常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