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861177513979841/
三身佛:
清淨法身佛(性);
世人性本清淨、萬法從自性生、思量一切悪事、即生悪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飛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善知識、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於外著境、被自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聞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徹、於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復如是、此名;清淨法身佛。
清淨法身;汝之性也。
即是眾生本有之自性、而菩提自性、本來清淨、清淨自性本來一塵不染、一念不起、只因無明、無知而起心動念、樊緣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蓋覆清淨的自性、若能遇上明師求得真理、聞得妙法、自悟自解、必能恢復清淨的自性。
法身;清淨法身佛。 此是諸佛之自性、中道之理體、永劫不滅之萬有本體也、故又稱作佛性、法性、或覺性、亦即是眾生之本來面目、和諸佛之原相也。
圓滿報身佛(智);
譬如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莫思向前、已過不可得、常思於後、念念圓明、自見本性、善悪雖殊、本性無二、無二之性、名為實性、於實性中、不染善悪、此名;圓滿報身佛。自性起一念悪、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悪盡、直至無上菩提、念念自見、不失本念、名為報身。
報身;圓滿報身佛。
是由因位(修行時)之諸願諸行、成就後之萬德圓滿之佛身也、此報身又分二種如下;一為自受用身、是由自己之證悟、自己受用法悅之佛身也。二為他受用身、是由濟渡眾生之大慈悲、將自己所得之法悦、和眾生共受用之佛身也。
如淨土宗之阿彌陀佛和如來佛、屬此等佛身。
圓滿報身;汝之智也。
即是自性中所具足的妙智慧、本來圓滿無缺、念念圓明無二、後由迷惑不覺、起人心動悪念、當下即斷滅歷劫所修之善因、於此時、一念覺悟、當下轉念、轉悪念為善念、又得以淨盡無量無數的悪因、所謂不怕起念、只怕覺遲、所以、平常覺性之培養是相當重要、覺性之强弱關係到轉念之快慢、不過轉念依然是有為法、改悪念為善念、屬於漸修功天、如能覺悟真理、念念不動心、不染善悪、不失本有正念、自見本性、名為圓滿報身。
千百億化身佛(行);
若不思萬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悪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自性變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覺、念念起悪、常行悪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此名自性化身佛。
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即是身中五根之所行、亦是報身思量所顯露之行為、一念毒害心、即是龍蛇之化身、一念慈悲心、即是菩薩之化身、所以念念起悪、常行悪事、一念回善、即行善事、如能念念清淨、平等慈悲、即行佛事、故念頭起悪、眼耳鼻舌身等、五根受其指使、即行悪事、即成悪人、若念頭起善、五根即行善事、即是善人、若是存佛心、行佛事、當下即是佛之化身。
由自性流露出圓滿的智慧念、清淨、慈悲平等、五根接觸五塵、於塵境上不生心、於形相上不執著、所謂用即徧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如此性、心(念)、身(五根)皆是清淨、即是一體三身、三身不離自性本體、故自性具三身。
應身;千百億化身。
勝果圓滿之報身佛、為濟渡眾生、而為下劣之眾生應境顯現之身為應身。 但為初地菩薩應現者為勝應身、為小乘之聲聞、緣覺、及為凡天所應現者 為劣應身、如曾現身為太子之釋迦、即是應身佛。
院長大人曰:
你們想知道自己也有三身嗎?(想)
院長大人曰:佛有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辦道人員一向認為這可望不可及,可修,但是要等到瞑目那一天才得到;確實在有形界中,你看不到這千百億的境界、甚深法門,但你的佛心、佛意卻能融入佛行、佛語。
辦道者之三身從何而來?
修道修心,是為明心見性、復回本來,故而上轉調御與佛心相近,得根本智,見證法身。
辦道盡心,是為廣結善緣、救渡眾生,故而下轉應機磨眾生根利,自見後得智,得證報身。
修辦貞定,觀察眾生根器,示現機宜,如佛者知眾生應以居士身得渡者,便示現居士身為之說法。汝等當解悉眾生心事而權宜之,使之明道證道、明理修行,識眾生之所識,忍辛苦耐挫折,並做到金剛薩埵定,而隨機應緣自在無礙,是修佛化身。
院長大人曰:
根本智與後得智就如同自渡與渡他一樣;自渡者才能得到根本智,渡他者才能得有後得智。
譬如知佛法而修行者,只自明心性,就像羅漢的修為一樣,因為明心性,所以是根本智。
而像菩薩、佛因為能渡眾生,故而其得到圓滿報身;佛身上的光、莊嚴,就是在渡他當中獲得圓滿。
因此佛的修為、佛應做的事,你們也能做到、也能修持到,只看你有沒有那一種信心而已,和專注的勇氣。
南極仙翁曰:
而一位菩薩,祂要能夠慈悲喜捨,有時候你的慈是一種情愛,而不是一種慈;你的悲是一種可憐,是一種同情,而不是一個悲;你的喜是一種的情緒,是你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所謂的喜;你的捨是因為自己多餘,是因為自己還有,所以你捨。
而你能夠拿捏住,我為什麼要慈,為什麼要悲,為什麼要喜,為什麼要捨嗎?
你能夠在你沒有的時候,你缺少的時候而來捨嗎?
你能夠在你沒有附帶條件下而歡喜甘願來做嗎?
你能在你不以同情心,而以同理心來示現悲嗎?
而你的慈是因機會、因事物,因世局、因人、因對象,因對方的需要、的必要來慈嗎?
若你單是景仰古佛、大士、菩薩,祂們所示現的一切,那還得去想想,祂裡頭的精神在什麼地方?
佛有三身: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化身,這圓滿了才叫做清修,因為清修包含著潔白與捨身。
佛因為有三身,所以能夠如是成就,應運示導,弘法利生,慈悲喜捨,精神在裡頭,你們要自己能夠去體會。
所以不論你的選擇如何,你的成就如何?每一個情況,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示現,就比如應身佛、應世佛、應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