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osts/4962232013874390/
#玄妙關六十問答
#轉載玄妙關六十問答之16
十六、
問:師尊的禮本與黃祖德輝的禮本,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答:師尊所編的禮本,與黃祖德輝所編的禮本,互相比較仔細對照,可以發現,有三個重要差異:
一、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
二、強調彌勒佛已經下生。
三、三期末劫已經來到。
後兩個重要的差異,乃是何人何時應運三曹齊渡的問題,前面已經講過,不再贅述。
師尊為什麼要闡述「末後一著」的心法?
師尊雖然奉天之命,重新編寫禮本,但是,師尊編寫禮本必須面對兩個難題:
一、師尊必須面對歷代的祖師,尤其是禮本的原創者黃祖德輝。
二、師尊必須面對後來所有的求道者,因為後來所有的求道者,都將依據禮本而求道。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面對前有古人(承先),後有來者(啟後)的兩個難題。
所謂前有古人,師尊必須尊重歷代的祖師,尤其是黃祖德輝。
師尊重新編寫禮本,對黃祖並無不敬之處,而是彌補黃祖未竟之志業。
所謂後有來者,師尊必須讓後來的所有新求道者,在三期末劫的新時代,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方向。
前面提過,黃祖除了編寫禮本之外,還留給後人一部煌煌巨著,即《皇極金丹九蓮正信歸真還鄉寶卷》,將修行的方向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同時也留給後人一個大考題。
什麼大考題呢?這個大考題就是著作的局限性。
因為巨著畢竟就是巨著,它陷入了巨著必然的宿命,那就是:書名一旦確定,巨著一旦完成出版,就無法再更改,就囿於一格;既然囿於一格,表示格局已定,除非黃祖能夠長生不老,奮起如椽之筆,突破他過去的思考範圍,繼續撰寫下一部的巨著,否則無法突破既定的格局,易經雜卦傳說「既濟,定也」,定則難以更動。
換句話說,黃祖本身固然因巨著的完成而流芳百世,因立言而永垂不朽,但也限定了他的思考範圍,限制了他自己的格局。
黃祖嘔心瀝血,費了九年的時光完成一部巨著。
這部巨著,卻替黃祖他自己設下障礙,同時也替後人設下障礙 。
設下什麼障礙呢?
開山祖師自有常人所無的雄渾氣象,但是如果開山祖師所立的山太高,後來的人則不易攀爬;後人面對黃祖的巨著,除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贊嘆之外,還有近乎窒息的感受,因為後來的人,在黃祖巨著的格局之下,既無能力超越,也不敢妄想超越,更何況,修道並不是以撰寫傳世的巨作為最高目的,除了立言之外,還有立德與立功不朽之事事也。
黃祖本身因巨著的完成,陷入了兩難的困境。黃祖本身已無法突破他自己所定的格局,因此黃祖不啻替他自己套上了枷鎖。
其奈後人也無法突破黃祖所定的格局,黃祖亦不啻替後人套上枷鎖。
後來的祖師雖然一再的努力突破黃祖所定的格局,只能作小幅度的增添,而無法超佛越祖;例如十二祖袁祖,與十五祖王祖的著作;而無法立言者,則以立德勝出,例如十四祖姚祖,以及十六祖劉祖,十七祖路祖;來不及立德立言者,則以立功勝出,例如十祖吳祖,十一祖何祖,十三祖徐 楊二祖。
修行本來就是活活潑潑,逍遙自在的事情,然而,後人面對黃祖巨人般的身影,卻變成了極為沉重的負擔,所謂大樹之下無美苗者是也。
除非大樹倒下,讓陽光直透至低至微的幼苗,新生的幼苗纔能發育茁壯而長大。
除非另闢蹊徑,走出巨人的身影,否則三曹齊渡的艱鉅,重任,絕對無法完成。
如何擺脫沉重的負擔,讓佛威神力直透底層,拯救水火劫煞已到眼前的眾生?
師尊既然被上天畀以重任,就必須突破黃祖的兩難困境,就必須解開雙重的枷鎖。
師尊究竟用什麼方法突破兩難的困境?解開雙重的枷鎖?
師尊編寫禮本,必須保留黃祖的優點,也必須揚棄黃祖的缺點。
師尊必須替自己留有寬闊的餘裕,既不能限定自己的格局,也不能替自己設下障礙,同時也要予以後來的求道者無限廣闊的揮灑空間。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
簡單的說:師尊必須法法相傳,超佛越祖。
師尊並不像黃祖耗費九年的時光,苦心孤詣從事著述,反而追根究底探討著作的起源。
凡是有過著作經驗的人都知道:人類之所以有著作能力,乃是來自思考;思考則是來自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所有的著作,所有的傳世經典之作,都是來自這個非常神秘的地方,如果有一把萬能的金鎖匙,扭轉這個地方,開啟這個源頭,思想必如噴泉般一湧而出。
師尊遂以一著高一著,一步闊一步之法法相傳超佛越祖的精進力,鍛煉出一把萬能的金鎖匙,能夠一舉突破兩難的困境,解開雙重的枷鎖。
這把金鎖匙,就是道場上極為著名的「末後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