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老大人曰:
如果不去管其他人的想法,你認為一個持戒的人可以喝酒嗎?(No)
那麼你覺得,耶穌他有喝酒嗎?
(信女相信耶穌聖人並沒有破戒,但是聖經裡面明明講說祂喝了,所以信女在這裡非常的迷惑,不曉得如何解決這個心中的疑團。)
其實,在聖經裡,有許多是耶穌借著隱喻來給眾生的一個啟示,不論是西方或東方,就算是孔子在經典的流傳當中,眾生也會認為孔聖人食葷食,但其實,歷代祖師與聖人,除了持心戒以外,也必定持口戒,這是沒有疑問的,也是確定的。當時的時代背景,用葡萄酒來比喻,這就好像上帝藉由耶穌把這道福音傳與眾生,讓眾生得受上帝的音訊,重新去認識自己、明白自己,有若飲葡萄酒般的美好與醉心。東方也有一句話,醍醐灌頂,意義是相同的。為師這麼說,你可以再就你不明白的地方談一談。
(信女要很小心的來領受這句話,是不是說在當時這葡萄酒是一種慶祝的方式,因為信女還是要了解有沒有聽錯。)
在你還未修道這麼久,入道這麼深以前,也許你也會認為葡萄酒並不在持戒的範圍內,可是當你一步一步的認識到今天,你自然而然明白不能飲酒,因為酒容易亂性。相對的,你在渡人讓人明白,當對方還未明理到某一個程度、某一個階段,有些執著不是那麼容易放下的。看經典不是只有看在經典的文字比喻,當你靜下心來看一本經書,你能夠看到當時耶穌是如何拿這杯酒,用什麼心情在比喻這一杯酒,那麼你才是真正在看經典。
就如同魚的比喻,當時耶穌將魚分化給幾千個人吃,在一般人的認為,耶穌這麼做不是讓眾生更造一層罪嗎?可是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也有一種叫做魚的食物名稱,可是它卻不是葷食。相對的,站在這個時代,這個時代也有許多飲用素食的人所創造、所發明的一些食物,如果再經過百年後、千年後的人,再來看歷史,看這個時代的故事與文字,也許他們又會懷疑,當時的人既然是持戒吃素,怎麼還會有雞、鴨、魚等等的名稱出現,這個意義是同樣的。為師不能說,那個時代葡萄酒就真的不是葡萄酒,可是聖人有他的造化與妙化,如果他不藉由當時時代背景的一些人事物來引導眾生,眾生未必會接受天的道。所以你現在不能只是在葡萄酒上去打轉,這個問題只要在眾生的明理程度夠,自然就不會去執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