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嗎?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2691056257658655/

師母老大人曰:
懂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嗎?(懂)就單從樂觀、悲觀而言,你是哪一類型的人呢?(悲觀、樂觀)
師母老大人曰:
大家舉手看看。既然樂觀的人比較多,為什麼悲觀的聲音卻比較大?是不是 師母看來比較悲觀呢?(不是)何為樂觀?何為悲觀?悲觀的人,就都一事無成嗎?樂觀的人,就真的事事成功嗎?
師母老大人曰:
你們可以說說看,悲觀是什麼?樂觀是什麼?
師母老大人曰:
悲觀的人,遇到挫折就像風雲變色;
樂觀的人,則認為只是一件需要克服的事情。
發生狀況時—
樂觀的人認為是外力暫時造成的,可以控制。悲觀的人則歸咎自己人格不佳、品性不端。
得不到好成績時—
悲觀的人可能會說:
「我沒用,我無能,注定一輩子無成。」樂觀的人就會說:
「這一次不達標準,下次要專心一點。」
徒兒們,如果你遇到困難時,是會想說這是我的煉金石,我能克服、我能圓滿;還是自評業力深重,或都是誰不好,而不再振作?
師母老大人曰:
樂觀的基礎,是盼望;
而盼望的基礎,是信念;
悲觀則是對失敗的預期態度。
悲觀者,
就生理而言,會減緩身體自癒能力、降低系統功能;對心理而言,遇挫折容易消極、憂慮,常讓挫折越滾越大,然後創造自我實現的預言:「我就知道事情會這樣,每件事情,果真就像我想的這麼糟。」
但怎麼做,才能樂觀?
許多人以為,只要排除障礙就能樂觀,只要能、如果能……。人生悲歡無常,無法等到完美時刻才要樂觀。無法樂觀的原因之一是—人們不想事後失望。有人認為,對事情不要抱太大希望,落空才不會失望;其實是人不想成大事、不敢期盼大事,才有這種想法。
師母老大人曰:
然而,是否樂觀就好,悲觀就不好?在某個程度上而言,悲觀反而是實事求是,能判斷自己對情勢有多少把握;相反的,過度樂觀的人對情勢的認定,則超過實際能力,就算做不了,他仍然這樣想。
因此適度的悲觀,能讓人謹慎,還算是健康;過度,則讓人消極,而且障礙發展。譬如道務檢討時,某個悲觀訊息,可以讓人放慢腳步,仔細思考運作狀況;但必須小心運用,才不會打擊士氣。樂觀者,能仔細分辨與省思,才能清楚何時該放棄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事物,因為該放手時不放手,也可能失去你應有的機會。
對人來講,要樂觀處事,用悲觀來反覆思索、來判斷自己;恰當的運用,才是一個真正滿面春風、運轉自如的人,可以安慰自己、可以振奮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