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存心

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80180928746210/permalink/1558799154217710/

教化菩薩曰:
未求道、修道前,你們過的生活愉快嗎?平順嗎?還是普普通通呢?還是你對生活沒什麼多大的感覺呢?
教化菩薩曰:
修道後的你就快樂嗎?剛求了道大家確實很快樂。對不對?(對)修道久了、接觸道場也多了,心情就愈來愈沉重了。是嗎?(是)
你們的壓力是來自於什麼呢?動動腦筋想一想,不要一副正經八百的樣子,這樣思考都有點困難了。試著去感覺你過去的生活、現在的生活,你們的沉重是來自於後天嗎?來自於家庭嗎?來自於道場的人事嗎?(是)
如果是來自於道場的人事,為什麼你們還要選擇修道呢?
多年來聖、凡忙碌的日子,你覺得自己有所得嗎?(有)這一切值得嗎?(值得)大家會苦惱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嗎?(不會)如果是你,你想要怎麼過呢?教化菩薩曰:
大家會希望以後的自己,能夠學習適應環境嗎?(能)只想要學習適應環境而已嗎?(不是)
你們身邊的環境,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改變,說適應你們也早已習慣了。你們缺少的是付出,物質上的付出、體力上的付出;你們付出了,也隨時在付出,但你們的心卻付出得不夠,你們的情付出得也太少。
教化菩薩曰:
修道人能夠旅行嗎?能不能出國旅遊?
教化菩薩曰:
修道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出國旅行呢?大家能認同這些說法嗎?(可以)
教化菩薩曰:
修道其實可以很自然,有時候大家將責任往身上扛,卻忘了有時候也有需要放手的時候。
將責任放手,並不是代表你可以一勞永逸,而是讓你的心暫時有個歇息的空間、暫時有個調整的空間、暫時有個緩和的空間,你所擔的責任再度扛起的時候,才能讓責任更圓滿。
不少人都認為、也掙扎在「修道人能不能旅行?」有時會覺得你們實在是可愛得很矛盾。
上天將道降在人間、降在火宅,降在這個時代,要大家做個在家修行的修道士,而不是離群索居的修道士。
既然是個在家的修道士,就會有塵緣、就有煩惱,就會有人生該去體驗、該去經過的一些事,不是只有道場的事,才是你這一生該完成的事而已。
有人認為旅行不適合自己,那自己就不要去做這件事就好,並不代表旅行不適合他人;也許因為這一次的出行,讓他在心靈上得到了解脫,讓他的心胸、視野更加開闊,讓他藉著此次,去了解到以後自己在道場、在修辦道這條路該怎麼走下去,這樣的旅行不也是很有意義嗎?(是)
教化菩薩曰:
旅行就一定會出國嗎?(不一定)
有時候去爬爬山也是種旅行。是不是?(是)不過聽了 雲威這番話,大家不要出班後就各自去策劃,讓你們的道場鬧了空城計。
大部分的修道人因為修道,而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理想,也放棄了自己的人生;
但來到道場犧牲奉獻那麼多年以後,才發現自己在聖業上什麼也不是,在後天、家庭什麼也不是,於是修道使他的失落更大。
上天要你們修道,不希望看到有了先天,放棄後天,後天不一定是指經濟;但也不要為了遵守佛規、重聖輕凡,到最後卻變成貪聖戀凡。
什麼是貪聖戀凡?
因為在道場久了,道齡、資格都比一般同修還要資深,漸漸地心態也變了,認為當初我因為有這個理想,追尋這個目標,付出了長期而艱苦的努力,所以我現在有資格擁有這一切;
這一切對自己愈重要就愈想捉住它,恐懼也隨之而來,害伯會有所改變、害怕失去,守著權力、守著位放不了手;
一旦環境變化了、失去了,又認為自己有那個資格應該得到補償;
可是認真想想:憑什麼資格呢?
如果你經常檢視你的生活、你修道的存心,就會了解到底什麼時候開始變質了。陳舊的信念,無法幫助你找回當下,更不可能建造未來;心智的成長,其實也正是回歸心靈深處的一種情愫,面對人類、面對萬物,都能真正表達自己的關懷、自己的情感。
當你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肯把當時的環境做成「家」的感覺,你的身邊、你看到的道場,就會減少了許多人為傷害。
在家庭或人與人之間,如果失去了傳統的道德勇氣,就會變得世故與現實,而這也無法促進整個團體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