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尊老大人曰:
剛剛點傳所舉例的這眾多聖人,的確都有選擇的時候,也有痛苦的時候;不過究竟這個選擇促成祂成為聖人,還是祂成為聖人以後面對這樣的選擇?以 孟子就曾經舉例過眾位聖人的經歷。
孟子曰: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那麼這種種的苦、勞、餓、空、拂之中,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前,還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後?那麼這個人,也許是一個聖人,但是這個聖人祂是接受大任以後才有這樣的困境,還是有這樣的困境來決定祂能不能接受這個大任?
孟子又說到:
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
那麼是困境在先,作在後?師尊老大人曰:
那麼大家應該更清楚的領會到聖人有困境。然而,這個困境通常是在祂成為聖人以前,若祂成為聖人再遇到困境,那麼也就是祂能不能是一個承擔大任的聖人,才會遇到的困境。是嗎?
為師再舉一個例子。孟子在祂承擔大任成為聖人之後,最後祂還是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天命絕續」的問題。因為沒有傳承者,那麼祂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痛苦的選擇不夠資格的人來繼承這個天命;一種則是痛苦的選擇寧願讓天命斷絕,也不輕賤這個天命。到最後的結局呢?大家都知道道可廢不可賤。大家會覺得在這幾個問題上想通了嗎?
師尊老大人曰:
為什麼在「聖人的困境」這個問題上,打轉這麼久呢?因為大家的思惟能力好像都水泥化了,不大活絡,也沒有什麼資料可供你們再去思惟,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
以後可不能這樣,讓你們去想聖人的困境就想得亂七八糟,那麼萬一有一天,你遇到你能不能成為聖人的困境,你又該怎麼選擇?
如果你不知道聖人是怎樣的,你怎麼學著做一位聖人呢?
孟子曰: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那麼這種種的苦、勞、餓、空、拂之中,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前,還是降大任於是人之後?那麼這個人,也許是一個聖人,但是這個聖人祂是接受大任以後才有這樣的困境,還是有這樣的困境來決定祂能不能接受這個大任?
孟子又說到:
困於心,恆於慮,而後作。
那麼是困境在先,作在後?師尊老大人曰:
那麼大家應該更清楚的領會到聖人有困境。然而,這個困境通常是在祂成為聖人以前,若祂成為聖人再遇到困境,那麼也就是祂能不能是一個承擔大任的聖人,才會遇到的困境。是嗎?
為師再舉一個例子。孟子在祂承擔大任成為聖人之後,最後祂還是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天命絕續」的問題。因為沒有傳承者,那麼祂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痛苦的選擇不夠資格的人來繼承這個天命;一種則是痛苦的選擇寧願讓天命斷絕,也不輕賤這個天命。到最後的結局呢?大家都知道道可廢不可賤。大家會覺得在這幾個問題上想通了嗎?
師尊老大人曰:
為什麼在「聖人的困境」這個問題上,打轉這麼久呢?因為大家的思惟能力好像都水泥化了,不大活絡,也沒有什麼資料可供你們再去思惟,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呢?
以後可不能這樣,讓你們去想聖人的困境就想得亂七八糟,那麼萬一有一天,你遇到你能不能成為聖人的困境,你又該怎麼選擇?
如果你不知道聖人是怎樣的,你怎麼學著做一位聖人呢?